發布日期:2021-12-10
少林禪醫藥,至少要追溯到建寺之初。由于少林寺的皇家寺院地位,擁有良田百頃,殿宇上百間,眾僧整天參禪靜坐,修身養性,驅除雜念,消除思亂,鎮靜魂魄,安定心神。但長期靜坐不動,影響了禪師周身血液循環,造成筋絡不暢,久瘀成疾。不僅影響了身體,還難以對付山林中的猛獸威脅和盜賊侵犯。于是,禪師們在學禪的同時開始習武,并充分利用嵩山豐富的藥材資源,吸收民間醫療方法,不斷積累用藥經驗,逐步形成了許多秘方。
禪師們在練武的同時,發現許多功法具有健身和醫療的雙重作用,又逐步推演出了氣功療法、推拿療法和點穴療法。少林醫學由外科而內科,由治療跌打損傷而治療百病,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少林禪醫藥文化。據《少林武僧志》記載,僧稠禪師曾經取嵩參熬湯為跋陀補養身體。跋陀的另一位徒弟慧光,也曾用鐵針為一昏迷病人療傷。
特別是西天佛祖第二十八代法脈傳人——達摩祖師至嵩山少林寺后,傳授面壁默照禪法,確定禪宗祖庭地位并兼授佛教“五明”。歷代高僧在精修禪法的同時,而學“醫方明”更受重視,禪宗二祖慧可斷臂求法后在缽盂峰上養傷,寺僧們采來草藥為他治療。代代相傳,生生不息,有言傳,有秘傳。
歷史上,少林寺涌現了大批知名僧醫。北魏后期的少林高僧洪遵和志剛被尊為活菩薩,分別撰有《少林寺針灸秘抄》和《少林醫僧寶囊》。隋代,少林僧人子升善武好醫,尤其對氣功和點穴治療的內容,特別詳細地介紹了人體常用的六十八穴的部位、取法、療法及配方,開列了一百多種常見病的點穴治療指要。十三棍僧救唐王中的寺主僧志操也是一位著名的僧醫,入寺前習醫十年,治療跌打損傷,總是先用針灸,少數不愈者,再采用嵩山上的草藥制成的丸、丹、膏等治療,并著有《少室僧針灸秘經集》等。
唐朝末年的福湖和尚醫技高明,善用針灸和草藥,扎針不過二,用藥不過三,特別對止血、內瘀、厥癥、危癥等的治療有獨絕之處,撰有《少林傷科十大方》。宋代的洪溫禪師擅長骨傷科,多以針刺加火罐解除患者痛苦,撰有《針后拔罐秘法》,臨終前將技藝給覺遠和尚。覺遠和尚對內科深有研究,有《少林寺內科神效錄》傳世。元代的惠定被尊為少林神醫,著有《少林骨科旨要》、《少林醫家丸散藥譜》,惠炬在《針刺九十神穴》中總結了元以前僧醫大師的經驗,是針灸用穴的臨床精華。明代著名的僧醫有本明、幻休、正道等,清代隨著武術的衰落,醫技有所下降,較為著名的有湛舉、寂勤、貞俊等。
公元1217年,東林志隆出任少林寺住持,創建了少林藥局,以少林醫方服務本寺僧眾及百姓,享有盛譽,被稱為“佛門醫宗”。
與此同時,少林醫學秘方不斷傳到寺外,惠及大眾。清朝時,登封人景冬旸曾拜少林僧人為師,學習醫學知識,后因治好皇后的病而聲名遠揚。他晚年編著了醫術《嵩崖尊生》,至今仍為中醫的圭臬。
少林禪醫藥,是在印度醫藥學文化和中國醫藥學文化的基礎上經過一千多年實踐融合后形成的醫藥學流派。它在繼承發揚中華傳統醫學理論的基礎上,突出以“禪定”為基礎法門,以默照冥想、呼吸、導引、氣血、經絡、臟象等學說為基本理論,運用“觀想”“氣化”“導引”“點摩”等基本手段進行診斷、治療、調養。其中還結合食療及諸物百草療法配合運用。中國禪宗祖師一直善于運用禪修般若來治療人們的身心疾病,而少林歷代高僧則在運用思維修、吸納中外各醫藥家長處的基礎上,總結、完善了禪醫藥治病的原理和法門。
禪醫對經穴的認識,具有獨具特色的學術說法。禪醫講:經穴的流注,是在具有生命的前提下隨時空萬象的變化而變化,它存在著性能質量的變化及位置的流動性。禪醫所言取穴準確是指功效位置的準確,并非是圖文坐標尺寸的準確。禪醫在針灸按摩手法上講究氣意神合,剛柔相濟,在施術過程中要求醫者“痛則思痛”,與病者之間建立心相通、意相解的菩薩境界。這里所言對病者的理解,并非是單純的醫德問題,而是內含妙不可言的醫術問題。禪醫中的推拿按摩,并非是單純的運動肌肉筋骨,而是強調手下的心境。如:
一指禪、二指禪及掌禪、拳禪等摩穴手法的運用,手到病除,韻味濃厚,感受深遠。《八段錦》、《禪拳》、《錦掌》等禪功導引功夫療法,《易筋經》、《洗髓經》返璞歸真,深解人體的構造本質,激活生命的源泉。《少林食療》藥食同源,辨五谷蔬果,五味歸經,五氣養神,通五臟六腑,杜絕病從口入,平衡食療飲法。閉關節食,整體排毒,調節方便的整體格式化療法;禪修默照功法,直指人心,尋無明煩惱、病因病源,明心見性,更是禪醫療法的最大特色。
熱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