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午夜剧场-国产在线精品99一卡2卡-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导航-国产精品漂亮美女在线观看|www.djsdh.xyz

少林功夫與印度瑜伽

發布日期:2021-04-25

字體大小:

《禪露》編輯部


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年)孝文帝敕建少林寺,其后,菩提達摩來少林寺修禪,創立了中國禪宗。據傳,達摩在宣傳“理入”和“行入”的思想和實踐中,創《洗髓經》和《易筋經》,《洗髓經》在禪宗二祖慧可(487~593年)后遺失。而《易筋經》一直在民間流傳,其傳授的功法,大致可分別為外壯、內壯、動功、靜功、煉形、煉氣、煉意等等,這與印度古典瑜伽提出的“八支行法”十分相似,即內修、外修煉形(坐法)、煉氣(調息)、禪定(煉意)。

印度佛教的禪定淵源于遠古時代流傳下來的巫術或宗教實踐——瑜伽術,在瑜伽成為印度婆羅門教正統派哲學之一后,與佛教仍然有著若即若離的關系。印度古典瑜伽大概與佛教同時或稍后一個時期傳入我國,并與我國的道教、儒家、醫學、武術和民間氣功等相交流,這些交流在少林武功中表現得尤為突出。

從狹義上看,瑜伽是印度婆羅門教——印度教正統派一個派別;從廣義上看,它是一種系統鍛煉身心的理論和實踐方法。

佛教的禪法最早傳入我國始于公元148年,由來華的安世高所譯出的《大安般守意經》。最早介紹印度古典瑜伽的部分內容則是在后魏吉迦夜所譯出的《方便心論》。


20201123125626_0389.jpg

少林“禪武歸一”或“禪武雙修”的思想和實踐,雖然是由跋陀、達摩等人所倡導,在其發展過程中明顯地攝收和總結了中國道、儒以及中醫、民間武術等宗教實踐和鍛煉身心的經驗。

少林武術最重要的特點是提倡“禪武歸一”,亦即內功與外功、動功與靜功相結合的原則。達摩在論及這個問題時一再強調動靜無分的原理,他說:“靈魂欲其靜而悟,軀殼則欲其健而通,非靜則無以證悟而成佛,非健則無以行血而走氣,故須勤勞得中,使筋暢神怡。而后靈魂無拘口瘁弱之苦”。佛教徒在修煉中由于長期坐禪,經常出現昏沉和煩惱的現象,因此,佛教允許僧人在一定的時間和場所作些活動,少林寺的“心意拳”或“十八手”最初也是為了這個目的,后來逐漸習慣地成為禪宗的日常行事之一。

瑜伽的修行方法分為內修和外修兩支。在八種行法中,前五支被稱為外修,著重對道德、精神和身體的訓練,它包括著禁制(不害、真實、不淫、不貪),勸制(清凈、輕安、苦行、讀誦、敬神),坐法,調整呼吸,制感等。所謂身凈可以遠離執著;后三支被稱為內修,它包括著執持(心專注一處)、禪定、三昧。少林武功也分為內功和外功。有些流傳的《易筋經》有上下兩卷,分別講述內功和外功,內功主靜,外功主動。少林武術中還傳有《十二勢圖》與《十二段錦》,《十二段錦》著重講精神等等的訓練,即內功,《十二勢圖》著重講鍛煉身體之用,即外功。但少林和瑜伽對內功或外功的解釋也有些不同之處。在少林的某些著作中常把調整呼吸(運氣)、坐勢(“端座勢”、“雙盤勢”、“插花勢”等)、站勢、隊勢列入內功之列。少林武功很注意對僧人和俗信者道德的修持,僧人除執行佛教戒律外,還要信守少林內部的規定。這種規定在不同時代有著不同的內容。少林武術誕生之后,得到廣泛的傳播,由于習武者人多品雜,有些不良之輩不能信守佛教的戒律和規定,因此金元之際覺遠上人樹立了十戒。(“健體魄”、“戒逞私”、“敬師長”、“不得恃強凌弱”、“忍辱救世”、“不可逞憤相較”、“戒酒肉女色男風”、“不可輕以技術相授”、“戒恃強爭勝,貪得自夸”等)。到明末清初之際,社會上流傳少林寺又重訂戒約十條,其內容由軌范個人的行為擴大至社稷國家的責任,如“恢復中國為志意”“如演習馬步,以退后三步,再前三步,以示不忘中國之意”“恢復河山之志為我宗第一目的……如不如此者,謂之少林外家”“濟危扶傾,忍辱度世”等等。瑜伽所提倡的禁制和勸制與少林戒約有很多相同的地方,但少林武術為適應中國社會的需要,還提出了很多獨特的要求,甚至提倡和渲染儒家的忠義思想和道家的無為飄逸的風尚。

關于對身體的訓練,印度瑜伽在后期發展中出現了很多的派別,他們十分注意身體的坐法與勢法,有些派別竟把坐法擴大到八十四種。如果把《易筋經》十二勢與印度12世紀出現的《訶陀瑜伽之燈》所列的勢法相比較,可以看出:在運氣與身體姿勢方面有些相似,少數名稱也雷同,如少林“倒拽九牛尾勢”與瑜伽“牛頭功”,“韋馱獻杵勢”與“勇士功”或“金剛功”,“出爪亮翅勢”與“孔雀功”等都很相似。值得注意的是,少林十二勢中提到“韋馱”,“韋馱”即印度教圣典“吠陀”(Veda)的異譯,這部經典,一直被瑜伽派奉為他們的根本經典,少林僧人在功法中提到這個經典,也可以看出瑜伽對他們的影響。唐時道教徒、著名的醫學家孫思邈所著的《備急千金要方》最早記有天竺按摩法,當時密乘的著作已傳入中國,但《備急千金要方》記載得很簡略,只有一些姿勢與印度訶陀瑜伽相類似,因此,少林武功中哪些勢法受到天竺按摩法的影響,還需要深入研究。婆羅門導引十二法最早見于宋時張君房所著《云笈七簽》。這時密教在印度已很盛行,訶陀瑜伽已傳入漢地,少林武術也由十八手發展至七十二手,因此婆羅門導引十二法中有些名稱與印度訶陀瑜伽派經典著作《格楞陀師說本集》(Gheranda Samhit)所提到的極為相似,如少林“龍引”與瑜伽“蛇功”Bhujangasana,我國古代把蛇常譯為龍,這里指的是眼鏡蛇)、“黽引”與“黽功”(Kurma),“仙人排天功”與“仙人功”(“成就者功,Sidhasana)、“鳳凰鼓翅功”與“孔雀功”(Mayurasana)、“鶴舉”與“鸛功”,“寒松提雪”與“蓮花功”等,二者的名稱雖然很相似,但是在功法與身體姿勢方面則很多是迥異的(參見《訶陀瑜伽之燈》1-20,22-24,30,32)。在少林武功中有人常常把他們的武術概括為龍、虎、豹、蛇、鶴等五式,這與訶陀瑜伽所提到的名稱和勢態有很多契合的地方,這種模仿動物的行動以此鍛煉身體是一種可以見到實效、合乎科學的方法。我國古代就有“五禽之戲”。但彼此都強調要模仿龍、虎、蛇、鶴的活動,這可能是相互交流的影響。關于達摩的十八法,在《少林拳術秘訣》一書中有詳細的論述。郭希汾先生在其所著的《中國體育史》中在論及中國氣功與印度瑜伽的關系時曾說:“予按印度婆羅門教徒,有按摩十八勢、婆羅門導引法十二法。以一定之時間行之,其結果有身體強健之經驗,則達摩十八手或即按摩法、導引法之變相歟”。郭先生雖然對十八法沒作具體的論說,但根據我的研究,他的推論是有科學根據和正確的。

近年,有少林弟子從海外攜回少林密宗失傳的拳藝,整理出殘缺不全的古拳譜。從這個《古拳譜》中我們可以看出少林禪宗也有一套自己系統的功法。這套功法主張禪武雙修,動靜結合,氣沉丹田,周天運行。練武要仿照龍、蛇、虎、猴、雞等動作,強調外功對內功的作用。現將古拳譜的要點摘錄如下:

“禪武雙修為上乘,武學文化禪中藏。

雙手繞頭防貫耳,蹲馬沉氣丹田旺。

周天運行氣走通,雙拳下裁護我襠。

黑蟒出調喪敵膽,羅漢推山賽霸王。

盤龍掃尾把敵傷,猛虎探爪威力強。

進步切掌迎面錘,金絲纏腕絕無雙。”

少林禪宗的主張與佛教密宗無上瑜伽和印度教靈體瑜伽派的主張大致相似。他們都主張動功與靜功、內修與外修相結合,通過“三脈五輪”或“三脈六輪”運行氣息,打開脈結,周遍全身,引發潛藏的力量或靈體,獲得智慧和成就。

瑜伽派主張調息是外功訓練的基本手段之一。他們認為,調息有吸氣、呼氣和止息三種作用。練功時要注意氣息在身體內出入的范圍(處),呼吸之間的間隔(時),呼吸的次數(數),呼吸要長而細微,逐步進入禪定的境界。少林武功也認為:“養氣之學乃至學之緊要關鍵”,“欲學技擊先學數息……數息之功,即不動心之道,臻至境界而后可稱上乘……蓋以氣息由于呼吸,呼吸由于肺部而鼻為出入之門,凡技擊學步之始,先使氣脈沉靜,直達氣海(又名為丹田)……聽氣之出入,拋卻萬念,默記其度數……此數息之法也”。從上述的論述中可以看出,兩者對禪定基本手段的認識是一致的。

瑜伽的后三支(執持、禪定、三昧)被稱為總制,著重對瑜伽行者的精神訓練。少林對僧眾的訓練也從禪機入手,從心理上入禪,這種內修或靜功的訓練正如《氣功闡微》一書中所概括:“以入定為功夫,以參證為法門,能于此而有所悟入,而后性靜心功,脫離一切掛礙,無掛礙始無恐怖矣”,這可見兩者的相互影響。

少林“禪武歸一”或“禪武雙修”的思想和實踐,雖然為世代少林人人所倡導,承襲了印度佛教禪定的傳統,但在其發展過程中明顯地攝收和總結了中國道、儒、醫、民間武術等宗教實踐和鍛煉身心的經驗,也受到了印度瑜伽的影響。


熱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