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21-12-10
古往今來,許多高僧大德長壽達百余歲的并不少見。他們是如何延年益壽的?從他們的生活習慣和生活規律等方面去分析,可以給我們帶來很多啟示。
首先,佛教嚴禁僧團吃葷。從粱武帝時期(483-492)開始,中國佛教僧人便普遍食素。他們平時吃的主要是谷物、豆類,以及純天然無污染的蔬菜、水果、蘑菇、竹筍、黃精等。這些富含大量豐富維生素、植物蛋白、淀粉、纖維素等的素食,可以有效預防“三高”和其他老年人常患的冠心病等病癥。可見,以素食為主,合理搭配,對于人的養生益壽,是極有好處的。
佛教五戒強調的“不殺生、不偷盜、不妄語、不飲酒、不邪淫”,直接或間接地對人的身體健康,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不飲酒”“不邪淫”,正好應了古人說的“酒是穿腸的毒藥,色是刮骨鋼刀”的古訓。須知,過度飲酒會導致人的肝臟疲于排毒,使人體的肝臟系統不堪重負,必然會誘發一系列的病癥。
據史料記載,西晉時期,有一位名叫佛圖澄的高僧。他長期清修持戒,一生始終堅持“酒不逾牙,過中不食,非戒不履”,最終他長壽達117歲。可見,少飲酒是養生長壽必須遵守的一條。此外,佛教強調的“不邪淫”,也有助于保持人清心寡欲、與世無爭的心境和良好的狀態。
禪定氣功,對于延年益壽,有著極其良好的作用。佛門修持講究“戒、定、慧”,追求極高的境界。有道是“放下身心世界,即大布施。不復起貪、嗔、癡,即大持戒。不計是非人我,即大忍辱。不稍間斷夾雜,即大精進。不妄想馳逐,即大禪定。不為他歧所惑,即大智慧。”長久修習禪定氣功,可以超越自我,超脫世俗恩怨的羈絆,正所謂:“明心沒有礙難事,見性豈生憂愁心”,可以不像常人那樣,被酒色財氣所困,以致郁悶生病。
相傳,禪宗初祖達摩,曾在嵩山少林寺面壁靜坐九年。他勤于修煉,活了150歲。高僧大德們在參禪靜坐的過程中,有一些獨特的調身、調息、調心的方法(人們稱之為佛家氣功),可以起到強身健體、延年益壽的作用。打坐即靜坐,一切生命功能的源泉,都從“靜中生長”,是自然的功用。人在靜坐的過程中,由于意守丹田,可以有效地去除雜念,而進入一種空靈的狀態,這對人的身心靈凈化大有裨益。
古今的高僧大德,一般性格溫和,與人為善,樂于助人,看淡名利。他們在修身養性方面,“每逢大事有靜氣”,遇事不慌不忙,心平氣和,情緒上沒有劇烈波動,表現為個性溫和、樂善好施,仁慈善良,此也是高僧長壽的原因之一。另外,他們還常常進行勞動。唐朝的百丈懷海禪師倡導“一日不作,一日不食”,要求僧徒必須農禪并重。現在的許多寺院,也都自開田地,種植五谷雜糧和蔬菜。此外,僧人們還經常參與諸如掃地、擔水、砍柴、做飯之類的勞動。實踐證明,一定程度的體力活動,可以增加肺活量,促進血液循環,降低血脂濃度,達到祛病延年的效果。
“天下名山僧占多”,寺院附近山清水秀、樹木蔥蘢、藍天如洗、空氣新鮮,往往使人心曠神怡。高僧大德們長年在這樣的環境中生活,既可以調節氣血循環,強化呼吸,舒筋活絡,增強新陳代謝能力等,又能欣賞美景,修身養性,使心情舒暢,自然有助于養生益壽。可見,優美宜人的景色環境,對于人的身心健康,有很重要的助益。
綜上,我們可以從這些高僧大德身上,獲得一些長壽方面的啟示。我們不妨摒棄自身的陋習,向這些高僧大德學習,保養好自己的身心,自然也可以延年益壽。
熱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