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23-03-10
◎山田無文
趙州聽了,脫下自己的草鞋頂在頭上,扭頭就離開了房間。南泉萬分遺憾:"要是你在現場,何必殺貓呢。"
世上屬于自己的東西,連一根兔子毛的份兒都沒有。如果懂得一切都要感恩的道理,連一直踩在腳下的泥鞋,也能舉過頭頂。
有了自己本來無一物的睿智與最底層的勞動可以舉過頭頂的謙虛,就可以和平地對話了。斗爭,不應該是文化人所為。
坐禪盡在一個"調"字
"外于一切善惡境界心念不起,名為坐;內見自性不動,名為禪",這是六祖大師給坐禪下的定義。簡潔,明快,說得好。我常說"坐禪盡在一個'調'字"。何謂"調"?細說即調身、調息、調心。若再加上一個調世界,則更圓滿了。
調身者,即首先調順身體。根據《坐禪儀》規定的詳細規范,伸直脊梁,結跏趺坐,令腰、脊、頭、頸骨節相拄,如建五重塔一樣安穩坐定。這是最令心神安定的坐姿,也是最健康的姿勢。
其次調息,即調順呼吸。不要讓氣息卡在喉嚨里咕嚕作響,不要讓節奏快慢不勻導致紊亂,不要讓口鼻咝咝發聲,需綿纏地、若有若無地、平靜地呼吸。調順呼吸,對于健康和心神安定都是重要的條件。
其次調心,即調其心。釋尊說:"我今普見一切眾生,具有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證得。"妄想與執著,即心病。這種病態作用一除,心即康健而自生如來的智慧和德相。斬斷妄想執著的病源,即調心。也就是心念不起,心不止于一處,如潺潺流水,流暢無礙。至道無難禪師說"無思慮,佛之功",是也。
若使身體調順,呼吸調順,精神調順,本分的佛性由此自然生輝,可以說基本達到了坐禪的目的。但是我認為,心真正得到調順,必然使自然、周圍事物得到調順,居室被調順,家庭被調順,不久天下國家被調順,而呈現大和諧的世界。
禪寺的玄關,常見在木牌上貼著"照顧腳下"。那是說,腳下留神。禪僧上玄關時,都是背朝里把鞋擺放整齊后再進去,既為了自己的鞋不需要別人給擺放,也為了光線再暗自己也能穿上。玄關的鞋規規矩矩地擺放整齊,叫"照顧腳下"。
熱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