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午夜剧场-国产在线精品99一卡2卡-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导航-国产精品漂亮美女在线观看|www.djsdh.xyz

四圣諦(二)集諦

發(fā)布日期:2011-10-06

字體大小:

【集諦】──
  “集”有招集、集聚之義。集是苦的因,能招感、集起生死苦果,如貪、瞋、癡等煩惱,能集起三界六趣之苦報,故名“集諦”。
  今生的苦報,是由于過去所種的集因,集合過去的善業(yè)、惡業(yè),而有今生的善報、惡報。若想遠離三苦、八苦等種種苦報,就要了解苦從何來?苦從“集”而來,集就是苦的因,所以必須從因上努力去斷集,才能脫離種種苦果。
   自心所生的貪、瞋、癡、慢、疑、邪見等諸煩惱,能驅(qū)使眾生造作種種惡業(yè),招集無量的苦果。眾生煩惱眾多,在此僅列舉“十使”--“五利使”、“五鈍使”為例,來說明集諦。 有所成就。


【五利使】
  “使”,有驅(qū)役之義,能驅(qū)使眾生流轉(zhuǎn)三界。“五利使”乃不明白宇宙人生的真理,思想知見錯誤所產(chǎn)生的煩惱。此五種錯誤的見解為:
一、身見:于四大五蘊假合之身,執(zhí)著為實我,于自身產(chǎn)生種種妄想執(zhí)著。
二、邊見:“邊”即是落入兩邊,如“斷見”、“常見”。“斷見”即認為人死如燈滅,執(zhí)著死后一切斷絕。“常見”為執(zhí)著死后仍常住不變,如認為人死之后,依舊投胎為人,狗死依舊為狗等錯誤見解。
三、邪見:撥無因果,否定因緣果報之理,認為世間實無四諦、因果之理,造惡不受惡報,為善不得善報等錯誤知見。
四、見取見:以錯誤知見判斷事物,卻認為自己之謬解最為優(yōu)越。
五、戒禁取見:以各種非道、不如法之戒禁,為生天之因或涅槃之道,非因計因,非道計道。例如:見牛、雞等升天,以為持牛戒或雞戒等,為生天之因,即為非因計因之戒禁取見;又如修斷食等種種苦行,以為涅槃之道,即為非道計道之戒禁取見。
  上述五項見惑,乃知見錯誤所生,因為來得快、斷得也快,故稱為“利使”。

  
【五鈍使】──除瞋恚心
  “五鈍使”,即貪、瞋、癡、慢、疑等五種煩惱;由于生生世世長久薰染,以致成為習(xí)氣,故須下一番功夫,才能轉(zhuǎn)化、去除。此五種煩惱,因來得慢、去除亦慢,故稱為“鈍使”。“五鈍使”為:
一、貪:指眾生對于色、聲、香、味、觸五塵,或財、色、名、食、睡等五欲境界,產(chǎn)生執(zhí)著貪愛的妄想心。
二、瞋:對于違背自己所貪愛執(zhí)著的境界,產(chǎn)生惱怒、厭惡等心念。
三、癡:心念混混沌沌、無有智慧,例如:不明白三世因果、不知道人人本具佛性、不了解一切法皆是因緣和合所生。佛法之智慧,并非一般世間所指之聰明才智,而是要明白因果、心性、緣起等佛法真理,若不明了,則屬愚癡無智。
四、慢:指目空一切,眼中無人,貢高我慢,驕傲自滿,自以為是,輕慢別人等心態(tài)。
五、疑:對于一切人、一切事都不信任,心懷疑慮,妄生猜忌,是非紛起,因此生諸煩惱,造作惡業(yè)。例如懷疑眾生本具佛性,或懷疑佛法的道理,無法信受奉行等等。


【結(jié)論】
  佛經(jīng)云:“有此則有彼,無此則無彼;此生則彼生,此滅則彼滅。”由于有集的因,而招感生死輪回等種種苦果。若欲免離煩惱、生死,除了不造惡因之外,更應(yīng)發(fā)廣大愿心,勤修六度萬行等自利利他之行,經(jīng)云:“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凈其意,是諸佛教。”如此精進,定能圓成佛道,普化有情!


【習(xí) 題】
        一、 簡釋“集諦”之意義?
        二、 何謂五利使?并分別舉例說明。
        三、 何謂五鈍使?并分別舉例說明。 
        四、 “鈍使”與“利使”有何差別?
        五、 世間所講的愚癡與佛法認為的愚癡,有何差別?
        六、 如何做到“知苦斷集”?

熱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