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21-01-28
南京的夾騾峰,雨花臺同嵩山少林寺之間,有一些糾葛,這件事還得從當年達摩祖師進金陵談起。
當年,達摩祖師從廣州被請進金陵城后,梁武帝蕭衍先是率百官舉行了盛大的歡迎儀式,又在午門前搭起拜師高臺依次拜師。隨后,每日三次進齋武帝皆親自作陪,處處畢恭畢敬,唯恐有不周到之處。
三天后,梁武帝又邀達摩一同乘輦,往觀京都一帶佛事設施。一路之上,處處都有梵宮寺塔,人人見了無不合十肅立。同泰寺、光宅寺、愛敬寺、開善寺……一座比一座華美精麗。每到一寺,都有上百名身著羅衣袈裟,以五體投地的大禮迎接圣僧達摩……最后,梁武帝又送來他主持翻譯的《大涅槃》《大品》《凈名》等上百部經卷,讓達摩祖師評點。于是,中國禪門的那段著名公案就這樣產生了。
只見梁武帝既畢恭畢敬,又洋洋自得地問達摩:“這幾天祖師親眼看到了弟子即位以來,作了這些向佛之事可有功德?”“并無功德”,達摩搖頭說道。冷冰冰的四個字使蕭衍大為掃興,又十分不滿地追問:“為何沒有功德?”達摩:“此人天小果有漏之,因雖有,非實。”梁武帝跟上又問:“雖有,非實,當作何解?”達摩:“這些華而不實的有為之事,不是實在的功德。”梁武帝又追問說:“如若這些都不實在,如何才是實在的真功德呢?”達摩:“凈智妙圓,體自空寂,透悟佛理,自度度人,不以世求,才是功德。”梁武帝聽罷,一時間也難明白其中道理,便又轉問一句:“請祖師指教,如何才是圣諦第一義?”達摩也干脆地答說:“在這金陵城中廓然無圣。”梁武帝聽到這話,覺得是達摩有意跟自己過不去,便帶著反擊的口吻說:“在此處,對朕者為誰?”達摩也針鋒相對地答說:“不識!”達摩祖師用這“不識”二字直說得梁武帝張口結舌,再也答不上話來,心中難受,向后一躺,就軟癱在龍椅上。
從此,梁武帝對達摩從不滿到討厭,也不再去見達摩了。后來,當梁武帝發覺達摩祖師不辭而別,又覺得不妙。倘若他到魏都洛陽,受到魏孝明帝的器重,不就顯得自己有眼無珠嗎?隨之又感到對達摩的慢待,讓他出走,實屬失策。于是梁武帝也慌得不擇坐騎,騎了個騾子就出了皇城向北追去。
騾子跑得再快,也趕不上梁武帝的心急,他恨不得一步追上達摩,騾子四蹄騰空而起,不多會兒,便跑進了必經的兩座山峰之間,越向里走,山隙越窄,直到窄狹得把騾身都卡住了。那騾子好似知道武帝的心情,拼命地直向前面擠,等到騾子呼呼喘著粗氣再也擠不動時,蕭衍也已是揮汗如雨,在騾背上連連雙手合十,祈求如來佛大發慈悲,保佑他走出山隙,追上圣僧達摩。梁武帝這樣求佛良久,跨下的騾子才算擠到了較寬一點兒的地方,終于走出了這個山旮旯,追到了江邊。梁武帝鞭打騾子沿江兜了幾個圈子,卻只見正在暴漲的江水,洶涌澎湃向東直瀉,卻怎么也找不到達摩祖師的影子。然而,從此人們便把那條山隙兩邊的山峰叫“夾騾峰”了。
相隔十多年后,神光法師重赴金陵弘傳大乘禪門真諦,又受到了梁武帝蕭衍的熱情接待。那天,神光法師登上講經臺時,臺下人山人海,神光法師向四眾趺坐合十之后,便開始抑抑揚揚講起了《楞伽經》義。這時,整個橫崗山上不僅聽者無聲,佛心專一,連天空中的飛鳥也停飛了,整日“唧唧”的蟲聲也不叫了,連天空中美麗的祥云,也鑲嵌起了美妙的金邊。不多時,祥云金邊的四周又裝點上了旖旎的彩虹,在彩虹的邊沿上很快又銜接上了白云。不多一會兒,五彩祥云就布滿了整個天空,好似哪一位巧手畫工巨匠,繪就的極為美麗的巨幅畫卷。四眾弟子好似在這巨幅畫卷中,靜心地聆聽著這玄妙的佛學義理。這天講經一畢,人們帶著一種不可思憶的甜密之情,戀戀不舍地散去了。
第二天來聽經的人更多了,第三天講經結束的當天夜里,天空中陰云密布,一道閃電,竟在空中放射出極為美麗的七色光彩。緊接著一聲沉雷響過,熠熠電光,五光十色,紅綠交輝,人人驚異非常,都說今晚的雹雨非同往日,定有什么奇異可見。神光法師同僧徒們借著電光倚門張望。只見落下的真格是似雹非雹,有透明的,有不透明的,還有帶著各種色澤,紅的、黃的、綠的、紫的,五顏六色,精美無比。有個膽大的跑出屋外,抓了兩把回來,放到桌面上,只見其中有綠若翡翠,有紅若瑪瑙,有黃若剛玉,有黑若石墨,有單色的,也有多色酷似云霓的。然而把這些奇異的冰雹放在手心內,不管怎么把玩,卻始終不化,僧徒發覺這一現象,人人都雙手合十,口誦“南無阿彌陀佛”,紛紛說這是神光大法師講說《楞伽經》,妙語驚天,天降靈異,才落下了這場花石雨。
橫崗山上落了一場花石雨,一下子驚動了整個金陵城。第二天一早,滿城男女老幼都拿著袋子,拎著籃子來拾美麗的雨花石。但是盡管人們去撿去拾,滿山的雨花石,還是滿山皆是。這一天,由于神光講經天降靈異,梁武帝聞訊帶著滿朝文武,也上了橫崗山,當著萬民的面,晉封神光法師為“正宗普覺大師”,將法善寺改名為“普覺寺”,將橫崗山改名為“雨花臺”,定為普覺大師的道場。
直到如今,南京一帶對于“夾騾峰”和“雨花臺”這些美妙而神秘的佛教故事,還廣為流傳。它們也就這樣同禪宗祖庭少林寺有了不可分割的關系。
分享到:
熱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