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20-01-10
少林傷科學派
少林傷科學派淵源于南齊、唐朝,形成于明代,發展于清朝、現代。經過歷代少林傷科醫家的不斷總結提高,成為中國骨傷科最具特色的流派,其代表人物為明朝異遠真人及其學術繼承人。寺僧多為氣功養生家,武僧眾多,平時練武,難免被拳、械所傷,故僧人又多兼學療疾技藝,這樣,就逐漸產生了“僧醫”,如異遠真人、少林寺的智正和尚、了改、湛舉、淳智、貞俊、貞緒以及德禪法師等,正是這些僧醫在少林傷科的形成發展中起著重要的推動作用。自從十三棍僧協助唐王李世民平定王世充之后,聲名遠揚。“少林寺”及其武術得到歷代統治者的保護,寺僧廣收學徒,少林武功成為我國早期最強大的武術流派。這不僅為僧醫提供了大量的傷病對象,而且也為這些既是養生家又是氣功家,既精于武術又擅長治傷的僧醫創造了一個極為有利的實踐和體驗環境,他們練功時間充裕,醫療實踐也得到保護。因此,當少林傷科形成創立之后,他們進行了大量的臨床實踐應用,進行驗證,并使其得到了發展。
少林傷科學派學術淵源
少林傷科特色門派發展的歷史,從異遠真人寫出少林傷科的第一部代表作《跌損妙方》至今,前后大約四百多年,其中主要經歷了初期的異遠真人先導階段,早期的少林派興盛階段,以及后期的散在發展階段,這三個時期都有其各自發展的特點,從不同的角度和側重面充實豐富了少林傷科學術體系的實踐和理論。
第一階段是異遠真人先導時期。宋代陳自明曾經總結出傷科的形成與“下甲人”有關,“下甲人”多來源于士兵、拳師、武僧等。這些靠師授家傳醫術的下甲人療傷于民間,治創于軍營。醫技具有少林武術治傷救治與正骨特色,而這些下甲人既能習武,又有療傷正骨而別具一格。唐、宋、元年間,少林傷科治傷經驗多以秘本相互傳抄,或以師授。其間大量的療傷接骨方藥,如礦石類、蟲類、膏丸散劑型,多流落于江湖民間游醫,或居山隱士、僧人、異人。明朝中期正德、嘉靖年間(公元1506—1565年),異遠真人總結了唐、宋、元時期一些道人、僧人或者被稱為“異人”、“下甲人”的治傷良方,將那些秘傳的接骨治傷經驗于《跌損妙方》中公諸于世,使少林傷科學派之真傳秘方為世人所知,其后眾多傷科學家皆宗其說。異遠真人主要從三方面對子午流注傷科做出貢獻。第一是書中記載了“血頭行走穴道歌”,首先將子午流注的思想應用傷科學,同時闡述氣血流注源頭的時辰方位,間接強調了針灸經絡系統,尤其是任督二脈,對少林傷科學術思想的影響。第二是在治法中有“穴位論治”,記載長期臨床經驗摸索而得的全身57個傷科穴道,并根據穴道、部位不同載方藥102首。穴道論治與針灸穴位有著比較相近的治療思維,它不但使傷科治療趨向標準化,同時也開始對局部受傷與經絡臟腑的關系有所認識,為后來的引經藥用于傷科作了準備。第三是異遠真人對跌打損傷都主張用行氣活血散瘀法治療,他在《跌損妙方》中說:“夫跌打損傷,氣血不流行……治宜及早,半月后方,瘀血已固,水道不通,難為力矣”,所以書中藥方多為辛、微溫、辛平或甘涼等行氣活血之藥,如丹皮、柴胡、乳香、沒藥之類。所有這些,都是后來的少林寺派按穴治傷、平和用藥之準繩,因此異遠真人被認為是子午流注傷科或少林寺派的開山祖師。
第二階段是少林傷科學派興盛時期。明末至清中晚期,一些拳術技擊家相承異遠真人的按穴治傷、依穴位而加減用藥的治療法而自成傷科派系。這些人既是技擊家,又是僧醫或跌打正骨醫生,他們倚少林傷科而獨具一家,又頗有著述,對后世醫家影響很大。明末清初家傳的《陳氏秘傳》所載錄的少林寺僧治傷秘方與異遠真人方相似;趙廷海《救傷秘旨》中所載《王瑞伯損傷用藥論》多為少林寺傷科方;江考卿《江氏傷科方書》所載方藥亦宗異遠真人之學,用藥大同小異,但也有其經驗創新。而趙廷海《救傷秘旨》中拳擊傷和骨折整治方藥,“十二時氣血流注歌”,36大穴的圖說和救治方藥,以經絡學說、子午流注為依據,按穴治傷、按穴位加減用藥的治療方法以及方藥的平和行氣活血化瘀,與異遠真人一脈相承而獨具一家,自成體系,在中國骨傷界獨樹一幟,舉足輕重。《救傷秘旨》用藥精煉,僅載方6首和“少林寺內外損傷方”,后有《救傷秘旨續刻》和“跌打損傷辨生死訣”、“破傷總論”和“整骨接骨夾縛手法”,介紹了損傷重癥的鑒別診斷,開放性創傷處理和近20個部位骨折的整復固定和方藥14首,其中“輕重損傷按穴治法”,記錄34大穴傷損的治療方藥,用藥與36大穴相似,高度概括了少林寺傷科治療經驗。胡廷光、江考卿、趙廷海等人的著作均宗異遠真人之學,人們稱之為“少林寺派”。少林寺派既然宗于異遠真人,那么它也是在時辰血頭流注、穴位論治和方藥三方面,對中醫傷科有所發展的,具體表現是:以十二時辰配十二臟腑經絡;“致命大穴論”;藥物學上的進步。
第三階段是后期散在的少林傷科小流派發展。中、晚清以后,戰事紛亂,武術氣功門派日益繁多,少林寺門徒有流散各地之趨勢,再加上江考卿《江氏傷科方書》和趙廷海《救傷秘旨》的問世,使少林傷科技法逐漸流傳于江湖跌打正骨醫生手中。但是,正如《救傷秘旨》序中所說,“跌打損傷諸方,從古為技擊家所秘”,它們在被交換和傳遞的過程中往往有失完整,或互相混亂。另一方面,經過實踐這些跌打正骨醫生對少林傷科也有所再認識,這樣不少人都提出自己的“走穴歌”、“流注歌”,時辰流注的穴道也不盡相同,從而形成少林傷科百花齊放的小流派。從民間流傳的《少林寺十二時辰十二穴秘方》、《少林寺軍陣傷科秘傳》以及其它有關方面的資料來看,后期少林傷科沒有很顯著的發展,其理、法、方、藥與少林寺派一脈相承,大同小異。
少林傷科學派學術思想
少林傷科學派具有顯著的特色,主要表現為內傷診斷、穴道論、傷科辨證等方面。少林傷科擅長內傷診治,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而以異遠真人創立之望眼治傷法最有特色。少林傷科倡導氣血學說,以經絡學說、子午流注為理論基礎,創立了“血頭行走穴位論”和“致命大穴論”。這種以經絡氣血傳輸為理論依據,以臟腑經絡、穴道部位為辨傷基礎,以獨特的少林寺秘傳內外損傷方、點穴療法及正骨夾縛為治療方法,從而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少林寺傷科治療體系。少林傷科注重對穴道、臟腑、氣血、部位、脈象、生死等辯證診斷,認為氣血循行經絡中,穴道是內部組織器官之間互相輸通的一些特定部位,全身共有108穴,大穴36,小穴72,血頭在十二時辰行走十二穴道,傷患部位與臟腑密切相關,通過經絡相互溝通,各部位的傷患反映特定臟腑的內傷。注重脈學,以浮沉遲數滑澀六脈變化來判定傷勢,推斷預后,判別輕重,辨證施藥。
少林傷科學派在長期的醫療實踐中不斷總結提高,形成一套以氣血學說,經絡學說為依據,點穴治傷,按穴加減用藥的獨特療法。少林點穴治傷法是在經絡學說、子午流注指導下,依據“血頭行走穴道”的時辰、穴道,“就其穴而點之”致敵傷殘或療傷治病的一種獨特方法。元·危亦林著作《世醫得效方》將前期治療跌打損傷的方藥篩選總結為二十五味常用藥,明·異遠真人的“用藥歌”是建立在危氏用藥經驗的基礎上并結合自己多年臨床實踐經驗總結出來的,對祖國骨傷科學臨床方藥的使用起到了由博歸約、系統總結的作用。方中以歸尾、生地、赤芍、檳榔為主藥,藥性平和,藥味精練,適合于各種人群,而且新傷舊傷都適合應用。依據異遠真人闡述的跌打損傷病機,以治療血瘀為主要的目的。四味主藥的配伍,血中圣藥歸尾為君藥,入心、肝、脾三經補血活血;生地為臣藥,入心、肝、腎三經,活血、止血、涼血;檳榔為佐藥入脾、胃、大腸經,消積瀉下、調理腸胃;赤芍為使藥入肝、脾經,涼血散瘀、消腫止痛。四味藥均為治療血瘀要藥,歸尾善破血,生地善養血,可以使血活而不傷正氣;加上生地兼具止血的作用,可以有效彌補歸尾的不足;檳榔具宣散之功,既可以制約生地之膩,又可以調理胃腸助消化;赤芍助當歸、生地活血化瘀,四藥配伍藥簡功宏,使氣血活而瘀積除,驅邪不忘扶正。是經歷四百年臨床實踐的結晶,至今在臨床上仍然行之有效。在具體的臨床過程中,還要根據受傷的輕重、部位進行加減,選擇對某證有專門效果的藥物或者是引經藥。例如背部是足三陽經和督脈運行的部位,因此用藥用能通行十二經脈又能祛風活血止痛的威靈仙,加上能理氣寬胸背的烏藥;桂枝是上肢的引經藥,五加皮、續斷筋斷骨,故上肢受傷并累及筋骨者多用之等等。少林傷科在“惡血皆屬肝”理論影響下,十分注重選用入肝經的引經藥,這些加減用藥法,既是中醫基本理論指導傷科的臨證醫學內容,也是千百年臨床實踐的結晶,開創了少林傷科學派用藥的先河,為后世醫家所推崇。真人善用引經藥,遣方用藥多用藥引,全書175首方中,用藥引者70余首,藥引種類繁多,主要有童便、灶心土等近20種。真人內外用藥均善于使用酒作輔助劑,有酒煎服、酒燉服等,以酒行藥力,這也是異遠真人用藥的一大特色,這種特色還被后世的少林傷科學家較好的繼承下來。主方加引經藥的配伍方法,幾百年來一直是少林傷科療傷常用方法,至今仍指導臨床用藥。少林傷科的代表方主要有“少林寺秘傳內外損傷主方”,以及在此基礎上化裁而來的“十三味總方”,后者為君方,用藥精煉,主理氣活血,疏肝祛瘀。
熱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