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21-03-30
少林寺大廚房(香積廚),即如今的少林寺齋堂,位于大雄寶殿東側。1928年被焚,1995年在舊址重建。現為寺僧用餐的齋堂。
唐貞元年間,少林寺柏谷莊及下院收獲的糧食、信士供養的財物都需入庫保管,供寺僧之用。但少林寺庫房自法真、永言創于唐初以來,房小屋窄,已不適用。鑒于此,河南尹杜黃裳及洛陽信士白仙鶴、李秀、孫光、杜珍等人集資改建了少林寺庫房及食堂。這一時期,少林寺作為皇家寺院,受到了帝王的推崇與重視,不僅寺院在建筑上重現了往日的輝煌,而且朝廷對于少林寺的封賞也使寺院更加富有。
少林寺藏經閣前月臺下東側,現存有一巨大的明代鐵鍋。鍋的口徑1.68米,周長5米,該鍋鍋沿上鑄有“萬歷四年十一月少林禪寺常住造大鍋一口,重一千三百斤”字樣,鍋外壁鑄有五個鍋耳,以利啟動。此鍋是當時少林寺寺僧用來炒菜用的小鍋。少林鐵鍋西側,有巨大石磨一盤,直徑1.17米。磨的上扇刻有“嘉靖四十三年登封善人施材造”字樣。造于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大石磨是寺僧用來磨面的工具,據說每天能磨小麥千余斤。不難想象,當時少林寺的昌盛與繁榮。
唐代顧少連所撰的《少林寺廚庫記》中描述了少林僧眾吃齋的場面:“每至華鐘大鳴,旭日三舍,緇徒總集,就食于堂。莫不詠嘆表誠,肅容膜拜。先推尊像,次及有情。洎蒲牢之吼余,海潮之音畢,五鹽七菜,重柜香粳,來自中廚,列于廣榭……”少林寺眾僧吃齋的場面非常壯觀,“五鹽七菜”更是顯示出當時僧人較高的生活水平。“先推尊像”,就是向食堂中的賓頭盧尊者像禮拜。這賓頭盧尊者,就是寺院中供奉的“十六羅漢”中的第一位尊者,白頭長眉的形象。傳說他是古代印度優填王的一個大臣,出家修得了“阿羅漢果”,因妄弄神通,佛祖不許他入涅槃,只許永住世間,超度眾生。
時下,少林寺大廚房就是齋堂、五觀堂,堂中桌上供奉的是彌勒佛,寺院方丈在中央桌上就餐,僧眾分列左右兩邊的長桌上上就餐。齋堂又名五觀堂,這是何意呢?因為修行是在日常生活當中的,所以吃飯也是一種修行,僧人在吃飯的時候要做五種觀想:一者計功多少,量彼來處;二者忖己德行,全缺應供;三者防心離過,貪等為宗;四者正事良藥,為療形枯;五者為成道故,方受此食。
原來是這樣!
1993年,少林寺重修齋堂記
少林寺老齋堂
少林寺僧人過堂
少林寺現存的明代大鐵鍋
少林寺新齋堂
熱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