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24-10-31
【上海】劉新寧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菠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以前并不崇信佛教,但因一直追求真理和美好,所以對飽含真善美的事物總想多接觸,并欣賞、品味、學習。
初次接觸佛經是在一位朋友那兒,他對經書和佛事的虔誠讓我感動,也認真地聽了他的一些介紹,后來才慢慢接觸佛法。開始讀經時有些晦澀,卻有一股無形的力量在吸引自己,認認真真地讀下去,如同王安石在《游褒禪山記》中所說,“入之愈深,其進愈難,而其見愈奇。”書讀百遍,其意自現,讀過幾遍后,對經文中的意思有了大概的了解,感覺說得有些道理。后來,隨著年齡和閱歷的加深,再讀經書,覺得說的非常有道理,而經文的內容也越來越朗朗上口。
如今,稍遇閑暇,一些經文的字句就會自動跑到口邊,不知不覺地開始背誦,《普門品》、《金剛經》、《多心經》、《大悲咒》…...越誦越來勁,很不喜歡被打斷。如果在哪一處卡住了,接不上,就打開手機搜索,然后接著背。誦時滿口生香,猶如舌燦蓮花。
最美的受用是在假日,在佛像和觀音前奉上一杯清水和果品,焚香一柱,打開經書,虔心研讀。這時會慢慢進入到一種清廓的境界中,覺得經文中有蓮花在盛開,甚至見到了花朵的美麗,荷葉的青翠,蓮蓬的謹嚴,蓮藕的根深,蓮的清純與含蓄。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仿佛從微觀中洞見宏觀,仿佛從一株蓮中窺見整個宇宙。過去未來,莫謂智賢能打破,前因后果,須知親近不相逢。所有的神思在經文中流連,整個身心在一朵蓮中幻化。經文開啟著我的心扉,蓮花清洗著我的濁氣。
古人謂讀書有三味:“讀經味如稻梁,讀史味如肴饌,讀諸子百家味如醯醢。”意思是說,讀四書五經之類如吃米面,是食之本;讀經典史記如嘗好菜美酒,是享受;讀諸子百家學說,味如醬醋,好比烹調中的佐料。亦即,讀書既是生活所必需又極有味。
但讀佛經則如品蓮,是參禪覺悟的需要。明朝有個鐵腳道人,喜歡赤腳走在雪中,邊走邊朗誦《南華經》,有時把梅花和雪一起吃下,邊吃邊說:“吾欲塞香沁入心骨。”讀佛經,則宜在一株蓮旁,嗅著花香,塞真知入心田,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分享到:
熱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