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23-01-11
在網上看到這個問題:“如何清醒地過好這一生?”
曾國藩有16字箴言,正好可以作答:“物來順應,當時不雜,未來不迎,既過不戀。”
在這喧囂嘈雜的人生中,最大的清醒莫過于:過往淡然,當下安然,未來坦然。
過往淡然
人們總是不自覺,將過去的所有,全部投射進思緒里,深陷其中,不能自拔,為其所累。
可是,歲月不語,往事已舊,唯有淡然以對,才能描摹嶄新的生活。
因對過去太深情,才子納蘭容若,30歲英年早逝。
納蘭容若和第一任妻子盧氏,感情十分甜蜜。
盧氏卻是紅顏薄命,二人婚后三年,因病撒手人寰。
愛妻早亡,納蘭容若在抑郁中哀嘆:“誰念西風獨自涼,蕭蕭黃葉閉疏窗,沉思往事立殘陽”。他在懷戀的惆悵中再次娶妻,可怎么也找不回,和盧氏在一起時的那種快樂。
過去的點滴似被月光鐫刻進了心里,總也無法抹去。
他痛苦的想念著盧氏,相思成疾,漸成沉疴。
在盧氏病逝的十一年后,納蘭容若寫下:“零落鴛鴦,十一年前夢一場”,便撒手人寰。
其實,沒有不可逾越的悲傷,沒有不能跨過的沉淪。
將過去留在身后,向前看,便能愉悅地出發。
英國前首相勞合?喬治有一個習慣:隨手關上身后的門。
有一次,他和朋友在院子里散步,他們每經過一扇門,喬治總是隨手把門關上。
朋友不解地問:“你為何把這些門都關上?”
喬治微笑著回答:“我這一生都在關我身后的門,這對我來說,是必須做的事。因為當我關門時,也將過去的一切留在后面。不管是美好的成就,還是讓人懊惱的失誤。然后,我又可以重新開始。”
從昨天的風雨中走來,無論有多少痕跡,酸楚、甜蜜,都應留在過去。
歲月如白駒過隙,稍縱即逝,一味地沉迷于過去,是慢性自殺。
莫言說:“世事猶如書籍,一頁頁被翻過去,人要向前看。少翻歷史舊賬。”
過往既是過眼的云煙,那就讓風統統吹散。
既過不念,有何可憂;不再糾結,心自敞亮。
扔掉過往的包袱,清醒的整理行囊,蓄勢待發。
當下安然
有這樣一個故事:
一天早餐后,有人請佛陀指點。
佛陀邀請他進入室內,耐心聆聽,這個人滔滔不絕的講著心中的苦悶與擔憂。
直到佛陀舉手示意,此人才住了口,想聽佛陀有何高見。
佛陀問:“你今天吃早餐了嗎?”
這人點點頭。
佛陀再問:“你洗過早餐時用的碗盤嗎?”
這人再次點點頭。
佛陀接著問:“那你有沒有把碗盤擦干?”
“有的,有的,”此人不耐煩地回答,然后說:“現在,可以幫我解惑了嗎?”
佛陀說:“你已經有答案了”。
此人略有所思,漸悟佛陀的意思:全神貫注于“當下”,才是生活的重點。
朗費羅說:“不要以感傷的眼光去看過去,因為過去再也回不來了,最聰明的辦法,就是好好對付你的現在。”
人生最重要的,不是得不到的和已失去的,珍惜眼前的一切,方能悠然自在。
珍惜現在,踏實過好每一天。因為,人生最重要的一天,永遠是今天。
法國著名畫家柯羅,十分珍惜眼前的時光。
有一次,一位青年畫家來到柯羅家里,拿出自己的作品,請柯羅指點,柯羅指出了對方作品中幾處不太滿意的地方。
青年畫家很感動,連忙表示:“謝謝您,明天我全部修改。”
柯羅激動地問道:“為什么要等明天,你想明天才改嗎?要是你今天就死了呢?”
是啊,人生苦短,世事無常,明天和意外,不知道哪個會先來。
活在當下,把不忙不閑的工作做得出色,把不咸不淡的生活過得精彩。
晨起暮落的生活,柴米油鹽的日子,皆是眼前的美景。
如《金縷衣》中所寫:“有花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一時一心,不負現在,才是最清醒的幸福。
一心一境,活在當下,才是最真實的人生。
安然地走在路上,微笑著不負當下。
未來坦然
愛因斯坦說過:“我從不想未來,它來得太快。”
小說《邊城》有一個片段,令人印象深刻。
翠翠對即將到來的雷雨感到害怕,同時也為爺爺日漸衰弱的身體感到擔憂。
爺爺卻安慰她說:“怕什么,一切要來的都得來,不必怕。”
所有將來的,好的,壞的,終會以它的方式到來。
路遙說:“在這個世界上,不是所有合理的和美好的,都能按照自己的愿望存在或實現。”
如果時時都在為未來擔憂,就不能享受美好的時光。
一切交給時間,是什么就是什么,早晚都到,無需恐慌。
保持清醒,順其自然,迎接不確定的未來。
把未來的事挪到當下,只是徒增煩惱。
“杞人憂天”的故事,大家都知道。
何必為不可能發生的事煩惱,天不會塌下來,就算天真的塌下來,憂愁也不是辦法。
想起這樣一句話:“不要預先擔心未來的事,如果事情沒發生,就白擔心了;如果事情真的發生,豈不是煩心兩次!”
不被憂慮裹挾,不被畏懼羈絆。
全心全意,迎接撲朔迷離的未來,不管它以何種方式降臨。
坦然目視前方,遍地開滿鮮花。
過往的波瀾,淡然一笑;
當下的時光,安然享受;
未來的起落,坦然面對。
豐子愷說:“不亂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將來,不念過往,如此,安好”。
從現在開始,清醒地迎接每一天。
守護著初心,辛勤地耕耘,開出屬于自己的姹紫嫣紅。
熱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