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25-02-25
◎佚名
“擇吉日”
許多人都希望提前預判“吉兇”來避禍增福,因而遇師即求算命、擇吉日等,但其實佛教中并不提倡此類做法。
因為這些都不是按照佛法正見,而是世間的術數等方式判斷吉兇。那依照佛法正見,又該如何看待世間的“吉兇”呢?
佛陀眼中的“吉兇”
佛陀的弟子阿難曾問過類似的問題:“都說學佛可以轉運,那為什么有人學佛后能夠發財、遇到能和睦相處的伴侶,有人學佛后卻截然相反呢?”
佛陀告訴他:“能持戒這就是吉,不持戒、犯戒這就是兇?!?/p>
佛教認為人的命運是善惡有報的,而推動命運運轉的便是言行舉止、思維意念所造作的業力。
在善業與惡業的角力中,若善業占據上風,自然能夠感受到更多的樂果、甚至逢 兇化吉。這種因果的規律并不是通過算命、擇日便可以扭轉的。
雖然此舉有時確能躲過所謂的劫難,但躲得過初一,躲不過十五,該承受的劫難并不會消失,而高明的化解手段則莫過于“防患于未然”。
戒,通過規范我們的言行與思維,增長我們善的身語意業,如此既能感得諸天善神擁護,也能減少惡業招致的苦果,最后所呈現的便是“吉”。
反之若受而不信,表面上受了戒,卻在生活時常加以違反,又不及時加以懺悔除去,便會在未來招感苦果,也就是所說的“兇”。
如何趨吉避兇
依此觀點,如果我們能時刻持守凈戒,將善的身語意融入生活,自然能實現大德所說的“日日是好日”。
對于暫未受戒的弟子們來說,佛陀也曾開示有數個“吉祥法門”,此處略舉數項,欲知詳情,可自行查閱《吉祥經》:
近善遠惡,擇宜人處居
所謂近朱者赤,好的環境、與有德行的人交往對我們培養正見正念、改變串習有很大的正向作用。
因此對于能夠給我們正向影響、讓我們健康地生活、做人開智慧、得解脫的老師就是我們應當親近、尊敬、學習的人。
博學多聞
佛菩薩個個都是十項全能,妥妥的五邊形戰士,也常鼓勵弟子們學習醫學、算數、工程等世間的技藝,這不僅可以幫助他們維持生計,也可以將此作為利益眾生的方式。
恭謙知足,布施利生
為人處世不貢高我慢、瞧不起別人,同時對一切眾生都常行布施,結下善緣。
布施既包含物質上的,也包含精神上的幫助,從身邊人做起,慢慢培養博愛的心,比如常說讓人歡喜、給人信心的話(注意與阿諛奉承區分)。
克己不飲酒
佛教將“不飲酒”歸于五戒之一,是因為“酒”易令人精神恍惚,在這種不受控制的狀態下,便極易身語意造下惡業。
從十吉日修起
由于習氣具有的強大慣性,我們很難一下子將佛陀的上述建議融入每日的生活,讓“日日是好日”。
而作為“臨時抱佛腳”的方法,則可以在每月四天王太子巡行人間、考察善惡的“十齋日”給自己定下目標?;蛘f善語、或行布施、或不飲酒、或食素護生、或誦 經禮懺等,逐漸培養起良好的習慣,讓這十天成為自己每月的“吉祥日”。
“十齋日”是指農歷每月的初一、初八、十四、十五、十八、廿三、廿四、廿八、廿九、三十。追求“吉日”的善信可自行查閱手機日歷,確定公歷日期。
吉祥人生不靠祈求,不等恩賜須從如法修行中來愿大家眾善奉行日日吉祥。
(來源:肇慶彼岸寺)
分享到:
熱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