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25-02-18
◎佚名
在古代寺院是譯經的場所,而今仍然是譯經的場所。古代人看不懂梵文,便想著把梵文譯成古代人能看懂的古漢文,如今過去上千年了,很多人看不懂古漢文的佛經。通過師父的說法我們整理成今天大家能看懂的通俗方式。
所謂“講經”,就是講佛陀發現的人生真理。“說法”,就是說獲取人生真理的法門。山門氣派,佛像莊嚴,旅客夢香念經拜佛這些只是外相。最重要的是怎樣向人們傳達佛陀所發現的人生真理,并怎樣使人們獲得這個人生真理。今天弘揚佛法, 就是將經典翻譯成通俗易懂的文字,越通俗易懂越好。不鏟平這層文字上的障礙,大家就會覺得佛門很高,會把很多很多人擋在佛門之外。
佛教不是學術,它是一切眾生如何做人的普通真理。他們能夠接受這個真理也樂意接受這個真理。我們把佛陀發現的人生真理,真正地交到一切眾生的手里,對他們的人生確實有所幫助。否則,我們天天講普度眾生,而實際上一輩子也度不了幾個,甚至都度不了一個,那么我們也就空有一顆慈悲心而已。
佛學對于當代社會最具價值的表現究竟是,人生在世應當具有的信念,堅信人生可以提升,世界可以改善。佛教徒常說的“凈化人間,凈化人生”,就是這個意思。體現在佛教徒的發心、行愿、修行。
如果一個人活在世上失去信念,那是很糟糕的事情,無所信,無所敬,亦無所畏,用佛教術語說,那便落于三惡道了。信念實為人生之根本。當一個人有了信念以后,就會有所敬、有所畏,對自己日常生活就會有所約束。一切宗教儀規,都落在“自我約束”這個實處。心性的提升,內心的升華,才有最終的覺悟。
佛教徒的發愿、受戒,亦歸在這里。對于人類社會文明來說,宗教首先表現出來的正是它的道德性,對人類社會秩序穩定的維護。這也是宗教在千百年來常住人間的重要原因之一。
(來源:水峪寺)
分享到:
熱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