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釋僧肇述
夫宗極絕于稱謂,賢圣以之沖默;玄旨非言不傳,釋迦所以致教。是以如來出世,大教有三:約身口,則防之以禁律;明善惡,則導之以契經;演幽微,則辨之以法相。然則三藏之作也,本于殊應,會之有宗,則異途同趣矣。
禁律,律藏也,四分十誦。法相,阿毗曇藏也,四分五誦。契經,四阿含藏也:《增一阿含》四分八誦,《中阿含》四分五誦,《雜阿含》四分十誦,此《長阿含》四分四誦,合三十經以為一部。
阿含,秦言法歸。法歸者,蓋是萬善之淵府,總持之林苑。其為典也,淵博弘富,韞而彌廣;明宣禍福賢愚之跡,剖判真偽異齊之原,歷記古今成敗之數,墟域二儀品物之倫。道無不由,法無不在,譬彼巨海,百川所歸,故以法歸為名。開析修途,所記長遠,故以長為目。玩茲典者,長迷頓曉。邪正難辨,顯如晝夜;報應冥昧,照若影響;劫數雖遼,近猶朝夕;六合雖曠,現若目前。斯可謂朗大明于幽室,惠五目于眾瞽,不窺戶牖,而智無不周矣。
大秦天王,滌除玄覽,高韻獨邁,恬智交養,道世俱濟,每懼微言翳于殊俗。以右將軍使者司隸校尉晉公姚爽,質直清柔,玄心超詣,尊尚大法,妙悟自然,上特留懷,每任以法事。以弘始十二年歲次上章閹茂,請罽賓三藏沙門佛陀耶舍出律藏一分四十五卷,十四年訖。十五年歲次昭陽赤奮若,出此《長阿含》訖。涼州沙門佛念為譯,秦國道士道含筆受。時,集京夏名勝沙門,于第校定,恭承法言,敬受無差,蠲華崇樸,務存圣旨。余以嘉遇猥參聽次,雖無翼善之功,而預親承之末,故略記時事,以示來賢焉。
佛說長阿含經卷第一
后秦弘始年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譯
(一)第一分初
大本經第一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花林窟。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
時。諸比丘于乞食后集花林堂。各共議言。諸賢比丘。唯無上尊為最奇特。神通遠達。威力弘大。乃知過去無數諸佛。入于涅槃。斷諸結使。消滅戲論。又知彼佛劫數多少。名號.姓字。所生種族。其所飲食。壽命修短。所更苦樂。又知彼佛有如是戒。有如是法。有如是慧。有如是解。有如是住。云何。諸賢。如來為善別法性。知如是事。為諸天來語。乃知此事
爾時。世尊在閑靜處。天耳清凈。聞諸比丘作如是議。即從座起。詣花林堂。就座而坐
爾時。世尊知而故問。謂。諸比丘。汝等集此。何所語議。時。諸比丘具以事答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善哉。善哉。汝等以平等信。出家修道。諸所應行。凡有二業。一曰賢圣講法。二曰賢圣默然。汝等所論。正應如是。如來神通。威力弘大。盡知過去無數劫事。以能善解法性故知。亦以諸天來語故知。佛時頌曰
比丘集法堂 講說賢圣論
如來處靜室 天耳盡聞知
佛日光普照 分別法界義
亦知過去事 三佛般泥洹
名號姓種族 受生分亦知
隨彼之處所 凈眼皆記之
諸天大威力 容貌甚端嚴
亦來啟告我 三佛般泥洹
記生名號姓 哀鸞音盡知
無上天人尊 記于過去佛
又告諸比丘。汝等欲聞如來識宿命智。知于過去諸佛因緣不。我當說之
時。諸比丘白言。世尊。今正是時。愿樂欲聞。善哉。世尊。以時講說。當奉行之
佛告諸比丘。諦聽。諦聽。善思念之。吾當為汝分別解說。時。諸比丘受教而聽
佛告諸比丘。過去九十一劫。時世有佛名毗婆尸如來.至真。出現于世。復次。比丘。過去三十一劫。有佛名尸棄如來.至真。出現于世。復次。比丘。即彼三十一劫中。有佛名毗舍婆如來.至真。出現于世。復次。比丘。此賢劫中有佛名拘樓孫。又名拘那含。又名迦葉。我今亦于賢劫中成最正覺。佛時頌曰
過九十一劫 有毗婆尸佛
次三十一劫 有佛名尸棄
即于彼劫中 毗舍如來出
今此賢劫中 無數那維歲
有四大仙人 愍眾生故出
拘樓孫那含 迦葉釋迦文
汝等當知。毗婆尸佛時。人壽八萬歲。尸棄佛時。人壽七萬歲。毗舍婆佛時。人壽六萬歲。拘樓孫佛時。人壽四萬歲。拘那含佛時。人壽三萬歲。迦葉佛時。人壽二萬歲。我今出世。人壽百歲。少出多減。佛時頌曰
毗婆尸時人 壽八萬四千
尸棄佛時人 壽命七萬歲
毗舍婆時人 壽命六萬歲
拘樓孫時人 壽命四萬歲
拘那含時人 壽命三萬歲
迦葉佛時人 壽命二萬歲
如我今時人 壽命不過百
毗婆尸佛出剎利種。姓拘利若。尸棄佛.毗舍婆佛種.姓亦爾。拘樓孫佛出婆羅門種。姓迦葉。拘那含佛.迦葉佛種.姓亦爾。我今如來.至真。出剎利種。姓名曰瞿曇。佛時頌曰
毗婆尸如來 尸棄毗舍婆
此三等正覺 出拘利若姓
自余三如來 出于迦葉姓
我今無上尊 導御諸眾生
天人中第一 勇猛姓瞿曇
前三等正覺 出于剎利種
其后三如來 出婆羅門種
我今無上尊 勇猛出剎利
毗婆尸佛坐波波羅樹下成最正覺。尸棄佛坐分陀利樹下成最正覺。毗舍婆佛坐娑羅樹下成最正覺。拘樓孫佛坐尸利沙樹下成最正覺。拘那含佛坐烏暫婆羅門樹下成最正覺。迦葉佛坐尼拘律樹下成最正覺。我今如來.至真。坐缽多樹下成最正覺。佛時頌曰
毗婆尸如來 往詣波羅樹
即于彼處所 得成最正覺
尸棄分陀樹 成道滅有原
毗舍婆如來 坐娑羅樹下
獲解脫知見 神足無所礙
拘樓孫如來 坐尸利沙樹
一切智清凈 無染無所著
拘那含無尼 坐烏暫樹下
即于彼處所 滅諸貪憂惱
迦葉如來坐 尼拘樓樹下
即于彼處所 除滅諸有本
我今釋迦文 坐于缽多樹
如來十力尊 斷滅諸結使
摧伏眾魔怨 在眾演大明
七佛精進力 放光滅闇冥
各各坐諸樹 于中成正覺
毗婆尸如來三會說法。初會弟子有十六萬八千人。二會弟子有十萬人。三會弟子有八萬人。尸棄如來亦三會說法。初會弟子有十萬人。二會弟子有八萬人。三會弟子有七萬人。毗舍婆如來二會說法。初會弟子有七萬人。次會弟子有六萬人。拘樓孫如來一會說法。弟子四萬人。拘那含如來一會說法。弟子三萬人。迦葉如來一會說法。弟子二萬人。我今一會說法。弟子千二百五十人。佛時頌曰
毗婆尸名觀 智慧不可量
遍見無所畏 三會弟子眾
尸棄光無動 能滅諸結使
無量大威德 無能測量者
彼佛亦三會 弟子普共集
毗舍婆斷結 大仙人要集
名聞于諸方 妙法大名稱
二會弟子眾 普演深奧義
拘樓孫一會 哀愍療諸苦
導師化眾生 一會弟子眾
拘那含如來 無上亦如是
紫磨金色身 容貌悉具足
一會弟子眾 普演微妙法
迦葉一一毛 一心無亂想
一語不煩重 一會弟子眾
能仁意寂滅 釋種沙門上
天中天最尊 我一會弟子
彼會我現義 演布清凈教
心常懷歡喜 漏盡盡后有
毗婆尸棄三 毗舍婆佛二
四佛各各一 仙人會演說
時。毗婆尸佛有二弟子。一名騫茶。二名提舍。諸弟子中最為第一。尸棄佛有二弟子。一名阿毗浮。二名三婆婆。諸弟子中最為第一。毗舍婆佛有二弟子。一名扶游。二名郁多摩。諸弟子中最為第一。拘樓孫佛有二弟子。一名薩尼。二名毗樓。諸弟子中最為第一。拘那含佛有二弟子。一名舒槃那。二名郁多樓。諸弟子中最為第一。迦葉佛有二弟子。一名提舍。二名婆羅婆。諸弟子中最為第一。今我二弟子。一名舍利弗。二名目揵連。諸弟子中最為第一。佛時頌曰
騫茶提舍等 毗婆尸弟子
阿毗浮三婆 尸棄佛弟子
扶游郁多摩 弟子中第一
二俱降魔怨 毗舍婆弟子
薩尸毗樓等 拘樓孫弟子
舒槃郁多樓 拘那含弟子
提舍婆羅婆 迦葉佛弟子
舍利弗目連 是我第一子
毗婆尸佛有執事弟子。名曰無憂。尸棄佛執事弟子。名曰忍行。毗舍婆佛有執事弟子。名曰寂滅。拘樓孫佛有執事弟子。名曰善覺。拘那含佛有執事弟子。名曰安和。迦葉佛有執事弟子。名曰善友。我執事弟子。名曰阿難。佛時頌曰
無憂與忍行 寂滅及善覺
安和善友等 阿難為第七
此為佛侍者 具足諸義趣
晝夜無放逸 自利亦利他
此七賢弟子 侍七佛左右
歡喜而供養 寂然歸滅度
毗婆尸佛有子。名曰方膺。尸棄佛有子。名曰無量。毗舍婆佛有子。名曰妙覺。拘樓孫佛有子。名曰上勝。拘那含佛有子。名曰導師。迦葉佛有子。名曰集軍。今我有子。名曰羅睺羅。佛時頌曰
方膺無量子 妙覺及上勝
導師集軍等 羅睺羅第七
此諸豪貴子 紹繼諸佛種
愛法好施惠 于圣法無畏
毗婆尸佛父名槃頭。剎利王種。母名槃頭婆提。王所治城名曰槃頭婆提。佛時頌曰
遍眼父槃頭 母槃頭婆提
槃頭婆提城 佛于中說法
尸棄佛父名。曰明相。剎利王種。母名光曜。王所治城名曰光相。佛時頌曰
尸棄父明相 母名曰光曜
于明相城中 威德降外敵
毗舍婆佛父名善燈。剎利王種。母名稱戒。王所治城名曰無喻。佛時頌曰
毗舍婆佛父 善燈剎利種
母名曰稱戒 城名曰無喻
拘樓孫佛父名祀得。婆羅門種。母名善枝。王名安和。隨王名故城名安和。佛時頌曰
祀得婆羅門 母名曰善枝
王名曰安和 居在安和城
拘那含佛父名大德。婆羅門種。母名善勝。是時王名清凈。隨王名故城名清凈。佛時頌曰
大德婆羅門 母名曰善勝
王名曰清凈 居在清凈城
迦葉佛父名曰梵德。婆羅門種。母名曰財主。時王名汲毗。王所治城名波羅[木*奈]。佛時頌曰
梵德婆羅門 母名曰財主
時王名汲毗 在波羅[木*奈]城
我父名凈飯。剎利王種。母名大清凈妙。王所治城名迦毗羅衛。佛時頌曰
父剎利凈飯 母名大清凈
土廣民豐饒 我從彼而生
此是諸佛因緣.名號.種族.所出生處。何有智者聞此因緣而不歡喜。起愛樂心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吾今欲以宿命智說過去佛事。汝欲聞不
諸比丘對曰。今正是時。愿樂欲聞
佛告諸比丘。諦聽。諦聽。善思念之。吾當為汝分別解說。比丘。當知諸佛常法。毗婆尸菩薩從兜率天降神母胎。從右脅入。正念不亂。當于爾時。地為震動。放大光明。普照世界。日月所不及處皆蒙大明。幽冥眾生。各相睹見。知其所趣。時。此光明復照魔宮。諸天.釋.梵.沙門.婆羅門及余眾生普蒙大明。諸天光明自然不現。佛時頌曰
密云聚虛空 電光照天下
毗婆尸降胎 光明照亦然
日月所不及 莫不蒙大明
處胎凈無穢 諸佛法皆然
諸比丘。當知諸佛常法。毗婆尸菩薩在母胎時。專念不亂。有四天子。執戈矛侍護其人。人與非人不得侵嬈。此是常法。佛時頌曰
四方四天子 有名稱威德
天帝釋所遣 善守護菩薩
手常執戈矛 衛護不去離
人非人不嬈 此諸佛常法
天神所擁護 如天女衛天
眷屬懷歡喜 此諸佛常法
又告比丘。諸佛常法。毗婆尸菩薩從兜率天降神母胎。專念不亂。母身安隱。無眾惱患。智慧增益。母自觀胎。見菩薩身諸根具足。如紫磨金。無有瑕穢。猶如有目之士觀凈琉璃。內外清徹。無眾障翳。諸比丘。此是諸佛常法。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如凈琉璃珠 其明如日月
仁尊處母胎 其母無惱患
智慧為增益 觀胎如金像
母懷妊安樂 此諸佛常法
佛告比丘。毗婆尸菩薩從兜率天降神母胎。專念不亂。母心清凈。無眾欲想。不為淫火之所燒然。此是諸佛常法。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菩薩住母胎 天終天福成
其母心清凈 無有眾欲想
舍離諸淫欲 不染不親近
不為欲火燃 諸佛母常凈
佛告比丘。諸佛常法。毗婆尸菩薩從兜率天降神母胎。專念不亂。其母奉持五戒。梵行清凈。篤信仁愛。諸善成就。安樂無畏。身壞命終。生忉利天。此是常法。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持人中尊身 精進戒具足
后必受天身 此緣名佛母
佛告比丘。諸佛常法。毗婆尸菩薩當其生時。從右脅出。地為震動。光明普照。始入胎時。闇冥之處。無不蒙明。此是常法。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太子生地動 大光靡不照
此界及余界 上下與諸方
放光施凈目 具足于天身
以歡喜凈音 轉稱菩薩名
佛告比丘。諸佛常法。毗婆尸菩薩當其生時。從右脅出。專念不亂。時。菩薩母手攀樹枝。不坐不臥。時。四天子手奉香水。于母前立言。唯然。天母。今生圣子。勿懷憂戚。此是常法。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佛母不坐臥 住戒修梵行
生尊不懈怠 天人所奉侍
佛告比丘。諸佛常法。毗婆尸菩薩當其生時。從右脅出。專念不亂。其身清凈。不為穢惡之所污染。猶如有目之士。以凈明珠投白繒上。兩不相污。二俱凈故。菩薩出胎亦復如是。此是常法。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猶如凈明珠 投繒不染污
菩薩出胎時 清凈無染污
佛告比丘。諸佛常法。毗婆尸菩薩當其生時。從右脅出。專念不亂。從右脅出。墮地行七步。無人扶侍。遍觀四方。舉手而言。天上天下唯我為尊。要度眾生生老病死。此是常法。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猶如師子步 遍觀于四方
墮地行七步 人師子亦然
又如大龍行 遍觀于四方
墮地行七步 人龍亦復然
兩足尊生時 安行于七步
觀四方舉聲 當盡生死苦
當其初生時 無等等與等
自觀生死本 此身最后邊
佛告比丘。諸佛常法。毗婆尸菩薩當其生時。從右脅出。專念不亂。二泉涌出一溫一冷。以供澡浴。此是常法。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兩足尊生時 二泉自涌出
以供菩薩用 遍眼浴清凈
二泉自涌出 其水甚清凈
一溫二清冷 以浴一切智
太子初生。父王槃頭召集相師及諸道術。令觀太子。知其吉兇。時。諸相師受命而觀。即前披衣。見有具相。占曰。有此相者。當趣二處。必然無疑。若在家者。當為轉輪圣王。王四天下。四兵具足。以正法治。無有偏枉。恩及天下。七寶自至。千子勇健。能伏外敵。兵杖不用。天下太平。若出家學道。當成正覺。十號具足
時。諸相師即白王言。王所生子。有三十二相。當趣二處。必然無疑。在家當為轉輪圣王。若其出家。當成正覺。十號具足。佛時頌曰
百福太子生 相師之所記
如典記所載 趣二處無疑
若其樂家者 當為轉輪王
七寶難可獲 為王寶自至
真金千輻具 周匝金輞持
轉能飛遍行 故名為天輪
善調七牙住 高廣白如雪
能善飛虛空 名第二象寶
馬行周天下 朝去暮還食
朱髦孔雀咽 名為第三寶
清凈琉璃珠 光照一由旬
照夜明如晝 名為第四寶
色聲香味觸 無有與等者
諸女中第一 名為第五寶
獻王琉璃寶 珠玉及眾珍
歡喜而貢奉 名為第六寶
如轉輪王念 軍眾速來去
健疾如王意 名為第七寶
此名為七寶 輪象馬純白
居士珠女寶 典兵寶為七
觀此無有厭 五欲自娛樂
如象斷[革*奇]靽 出家成正覺
王有如是子 二足人中尊
處世轉法輪 道成無懈怠
是時。父王殷勤再三。重問相師。汝等更觀太子三十二相。斯名何等。時諸相師即披太子衣。說三十二相。一者足安平。足下平滿。蹈地安隱。二者足下相輪。千輻成就。光光相照。三者手足網縵。猶如鵝王。四者手足柔軟。猶如天衣。五者手足指纖。長無能及者。六者足跟充滿。觀視無厭。七者鹿膊腸。上下[月*庸]直。八者鉤鎖骨。骨節相鉤。猶如鎖連。九者陰馬藏。十者平立垂手過膝。十一.一一孔一毛生。其毛右旋。紺琉璃色。十二.毛生右旋。紺色仰靡。十三.身黃金色。十四.皮膚細軟。不受塵穢。十五.兩肩齊亭。充滿圓好。十六.胸有萬字。十七.身長倍人。十八.七處平滿。十九.身長廣等。如尼拘盧樹。二十.頰車如師子。二十一.胸膺方整如師子。二十二.口四十齒。二十三.方整齊平。二十四.齒密無間。二十五.齒白鮮明。二十六.咽喉清凈。所食眾味。無不稱適。二十七.廣長舌。左右舐耳。二十八.梵音清徹。二十九.眼紺青色。三十.眼如牛王。眼上下俱眴。三十一.眉間白毫柔軟細澤。引長一尋。放則右旋螺如真珠。三十二.頂有肉髻。是為三十二相。即說頌曰
善住柔軟足 不蹈地跡現
千輻相莊嚴 光色靡不具
如尼俱類樹 縱廣正平等
如來未曾有 秘密馬陰藏
金寶莊嚴身 眾相互相映
雖順俗流行 塵土亦不污
天色極柔軟 天蓋自然覆
梵音身紫金 如華始出池
王以問相師 相師敬報王
稱贊菩薩相 舉身光明具
手足諸支節 中外靡不現
食味盡具足 身正不傾斜
足下輪相現 其音如哀鸞
[月*庸][月*坒]形相具 宿業之所成
臂肘圓滿好 眉目甚端嚴
人中師子尊 威力最第一
其頰車方整 臥脅如師子
齒方整四十 齊密中無間
梵音未曾有 遠近隨緣到
平立不傾身 二手摩捫膝
毛齊整柔軟 人尊美相具
一孔一毛生 手足網縵相
肉髻目紺青 眼上下俱眴
兩肩圓充滿 三十二相具
足跟無高下 鹿膊腸纖[月*庸]
天中天來此 如象絕[革*奇]靽
解脫眾生苦 處生老病死
以慈悲心故 為說四真諦
開演法句義 令眾奉至尊
佛告比丘。毗婆尸菩薩生時。諸天在上。于虛空中手執白蓋寶扇。以障寒暑.風雨.塵土。佛時頌曰
人中未曾有 生于二足尊
諸天懷敬養 奉寶蓋寶扇
爾時。父王給四乳母。一者乳哺。二者澡浴。三者涂香。四者娛樂。歡喜養育。無有懈倦。于是頌曰
乳母有慈愛 子生即付養
一乳哺一浴 二涂香娛樂
世間最妙香 以涂人中尊
為童子時。舉國士女視無厭足。于是頌曰
多人所敬愛 如金像始成
男女共諦觀 視之無厭足
為童子時。舉國士女眾共傅抱。如觀寶華。于是頌曰
二足尊生時 多人所敬愛
展轉共傅抱 如觀寶花香
菩薩生時。其目不眴。如忉利天。以不眴故。名毗婆尸。于是頌曰
天中天不眴 猶如忉利天
見色而正觀 故號毗婆尸
菩薩生時。其聲清徹。柔軟和雅。如迦羅頻伽鳥聲。于是頌曰
猶如雪山鳥 飲華汁而鳴
其彼二足尊 聲清徹亦然
菩薩生時。眼能徹視見一由旬。于是頌曰
清凈業行報 受天妙光明
菩薩目所見 周遍一由旬
菩薩生時。年漸長大。在天正堂。以道開化。恩及庶民。名德遠聞。于是頌曰
童幼處正堂 以道化天下
決斷眾事務 故號毗婆尸
清凈智廣博 甚深猶大海
悅可于群生 使智慧增廣
于時。菩薩欲出游觀。告敕御者嚴駕寶車。詣彼園林。巡行游觀。御者即便嚴駕訖已還白。今正是時。太子即乘寶車詣彼園觀。于其中路見一老人。頭白齒落。面皺身僂。拄杖羸步。喘息而行。太子顧問侍者。此為何人。答曰。此是老人。又問。何如為老。答曰。夫老者生壽向盡。余命無幾。故謂之老。太子又問。吾亦當爾。不免此患耶。答曰。然。生必有老。無有豪賤。于是。太子悵然不悅。即告侍者回駕還宮。靜默思惟。念此老苦。吾亦當有。佛于是頌曰
見老命將盡 拄杖而羸步
菩薩自思惟 吾未免此難
爾時。父王問彼侍者。太子出游。歡樂不耶。答曰。不樂。又問其故。答曰。道逢老人。是以不樂。爾時。父王默自思念。昔日相師占相太子。言當出家。今者不悅。得無爾乎。當設方便。使處深宮。五欲娛樂。以悅其心。令不出家。即便嚴飾宮館。簡擇婇女以娛樂之。佛于是頌曰
父王聞此言 方便嚴宮館
增益以五欲 欲使不出家
又于后時。太子復命御者嚴駕出游。于其中路逢一病人。身羸腹大。面目黧黑。獨臥糞除。無人瞻視。病甚苦毒。口不能言。顧問御者。此為何人。答曰。此是病人。問曰。何如為病。答曰。病者。眾痛迫切。存亡無期。故曰病也。又曰。吾亦當爾。未免此患耶。答曰。然。生則有病。無有貴賤。于是。太子悵然不悅。即告御者回車還宮。靜默思惟。念此病苦。吾亦當爾。佛于是頌曰
見彼久病人 顏色為衰損
靜默自思惟 吾未免此患
爾時。父王復問御者。太子出游。歡樂不耶。答曰。不樂。又問其故。答曰。道逢病人。是以不樂。于是父王默然思惟。昔日相師占相太子。言當出家。今日不悅。得無爾乎。吾當更設方便。增諸伎樂。以悅其心。使不出家。即復嚴飾宮館。簡擇婇女以娛樂之。佛于是頌曰
色聲香味觸 微妙可悅樂
菩薩福所致 故娛樂其中
又于異時。太子復敕御者嚴駕出游。于其中路逢一死人。雜色繒幡前后導引。宗族親里悲號哭泣。送之出城。太子復問。此為何人。答曰。此是死人。問曰。何如為死。答曰。死者。盡也。風先火次。諸根壞敗。存亡異趣。室家離別。故謂之死。太子又問御者。吾亦當爾。不免此患耶。答曰。然。生必有死。無有貴賤。于是。太子悵然不悅。即告御者回車還宮。靜默思惟。念此死苦。吾亦當然。佛時頌曰
始見有人死 知其復更生
靜默自思惟 吾未免此患
爾時。父王復問御者。太子出游。歡樂不耶。答曰。不樂。又問其故。答曰。道逢死人。是故不樂。于是父王默自思念。昔日相師占相太子。言當出家。今日不悅。得無爾乎。吾當更設方便。增諸伎樂以悅其心。使不出家。即復嚴飾宮館。簡擇婇女以娛樂之。佛于是頌曰
童子有名稱 婇女眾圍繞
五欲以自娛 如彼天帝釋
又于異時。復[來*力]御者嚴駕出游。于其中路逢一沙門。法服持缽。視地而行。即問御者。此為何人。御者答曰。此是沙門。又問。何謂沙門。答曰沙門者。舍離恩愛。出家修道。攝御諸根。不染外欲。慈心一切。無所傷害。逢苦不戚。遇樂不欣。能忍如地。故號沙門。太子曰。善哉。此道真正永絕塵累。微妙清虛。惟是為快。即[來*力]御者回車就之
爾時。太子問沙門曰。剃除須發。法服持缽。何所志求。沙門答曰。夫出家者。欲調伏心意。永離塵垢。慈育群生。無所侵嬈。虛心靜寞。唯道是務。太子曰。善哉。此道最真。尋[來*力]御者。赍吾寶衣并及乘轝。還白大王。我即于此剃除須發。服三法衣。出家修道。所以然者。欲調伏心意。舍離塵垢。清凈自居。以求道術。于是。御者即以太子所乘寶車及與衣服還歸父王。太子于后即剃除須發。服三法衣。出家修道
佛告比丘。太子見老.病人。知世苦惱。又見死人。戀世情滅。及見沙門。廓然大悟。下寶車時。步步中間轉遠縛著。是真出家。是真遠離。時。彼國人聞太子剃除須發。法服持缽。出家修道。咸相謂言。此道必真。乃令太子舍國榮位。捐棄所重。于時。國中八萬四千人往就太子。求為弟子。出家修道。佛時頌曰
撰擇深妙法 彼聞隨出家
離于恩愛獄 無有眾結縛
于時。太子即便納受。與之游行。在在教化。從村至村。從國至國。所至之處。無不恭敬四事供養。菩薩念言。吾與大眾。游行諸國。人間憒鬧。此非我宜。何時當得離此群眾。閑靜之處以求道真。尋獲志愿。于閑靜處專精修道。復作是念。眾生可愍。常處闇冥。受身危脆。有生.有老.有病.有死。眾苦所集。死此生彼。從彼生此。緣此苦陰。流轉無窮。我當何時曉了苦陰。滅生.老.死
復作是念。生死何從。何緣而有。即以智慧觀察所由。從生有老死。生是老死緣。生從有起。有是生緣。有從取起。取是有緣。取從愛起。愛是取緣。愛從受起。受是愛緣。受從觸起。觸是受緣。觸從六入起。六入是觸緣。六入從名色起。名色是六入緣。名色從識起。識是名色緣。識從行起。行是識緣。行從癡起。癡是行緣。是為緣癡有行。緣行有識。緣識有名色。緣名色有六入。緣六入有觸。緣觸有受。緣受有愛。緣愛有取。緣取有有。緣有有生。緣生有老.病.死.憂.悲.苦惱。此苦盛陰。緣生而有。是為苦集。菩薩思惟。苦集陰時。生智.生眼.生覺.生明.生通.生慧.生證
于時。菩薩復自思惟。何等無故老死無。何等滅故老死滅。即以智慧觀察所由。生無故老死無。生滅故老死滅。有無故生無。有滅故生滅。取無故有無。取滅故有滅。愛無故取無。愛滅故取滅。受無故愛無。受滅故愛滅。觸無故受無。觸滅故受滅。六入無故觸無。六入滅故觸滅。名色無故六入無。名色滅故六入滅。識無故名色無。識滅故名色滅。行無故識無。行滅故識滅。癡無故行無。癡滅故行滅。是為癡滅故行滅。行滅故識滅。識滅故名色滅。名色滅故六入滅。六入滅故觸滅。觸滅故受滅。受滅故愛滅。愛滅故取滅。取滅故有滅。有滅故生滅。生滅故老.死.憂.悲.苦惱滅。菩薩思惟。苦陰滅時。生智.生眼.生覺.生明.生通.生慧.生證。爾時。菩薩逆順觀十二因緣。如實知。如實見已。即于座上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佛時頌曰
此言眾中說 汝等當善聽
過去菩薩觀 本所未聞法
老死從何緣 因何等而有
如是正觀已 知其本由生
生本由何緣 因何事而有
如是思惟已 知生從有起
取彼取彼已 展轉更增有
是故如來說 取是有因緣
如眾穢惡聚 風吹惡流演
如是取相因 因愛而廣普
愛由于受生 起苦羅網本
以染著因緣 苦樂共相應
受本由何緣 因何而有受
以是思惟已 知受由觸生
觸本由何緣 因何而有觸
如是思惟已 觸由六入生
六入本何緣 因何有六入
如是思惟已 六入名色生
名色本何緣 因何有名色
如是思惟已 名色從識生
識本由何緣 因何而有識
如是思惟已 知識從行生
行本由何緣 因何而有行
如是思惟已 知行從癡生
如是因緣者 名為實義因
智慧方便觀 能見因緣根
苦非賢圣造 亦非無緣有
是故變易苦 智者所斷除
若無明滅盡 是時則無行
若無有行者 則亦無有識
若識永滅者 亦無有名色
名色既已滅 即無有諸入
若諸入永滅 則亦無有觸
若觸永滅者 則亦無有受
若受永滅者 則亦無有愛
若愛永滅者 則亦無有取
若取永滅者 則亦無有有
若有永滅者 則亦無有生
若生永滅者 無老病苦陰
一切都永盡 智者之所說
十二緣甚深 難見難識知
唯佛能善覺 因是有是無
若能自觀察 則無有諸入
深見因緣者 更不外求師
能于陰界入 離欲無染者
堪受一切施 凈報施者恩
若得四辯才 獲得決定證
能解眾結縛 斷除無放逸
色受想行識 猶如朽故車
能諦觀此法 則成等正覺
如鳥游虛空 東西隨風游
菩薩斷眾結 如風靡輕衣
毗婆尸閑靜 觀察于諸法
老死何緣有 從何而得滅
彼作是觀已 生清凈智慧
知老死由生 生滅老死滅
毗婆尸佛初成道時。多修二觀。一曰安隱觀。二曰出離觀。佛于是頌曰
如來無等等 多修于二觀
安隱及出離 仙人度彼岸
其心得自在 斷除眾結使
登山觀四方 故號毗婆尸
大智光除冥 如以鏡自照
為世除憂惱 盡生老死苦
毗婆尸佛于閑靜處復作是念。我今已得此無上法。甚深微妙。難解難見。息滅.清凈。智者所知。非是凡愚所能及也。斯由眾生異忍.異見.異受.異學。依彼異見。各樂所求。各務所習。是故于此甚深因緣。不能解了。然愛盡涅槃。倍復難知。我若為說。彼必不解。更生觸擾。作是念已。即便默然不復說法
時。梵天王知毗婆尸如來所念。即自思惟。念此世間便為敗壞。甚可哀愍。毗婆尸佛乃得知此深妙之法。而不欲說。譬如力士屈伸臂頃。從梵天宮忽然來下。立于佛前。頭面禮足。卻住一面。時。梵天王右膝著地。叉手合掌白佛言。唯愿世尊以時說法。今此眾生塵垢微薄。諸根猛利。有恭敬心。易可開化。畏怖后世無救之罪。能滅惡法。出生善道
佛告梵王。如是。如是。如汝所言。但我于閑靜處默自思念。所得正法甚深微妙。若為彼說。彼必不解。更生觸擾。故我默然不欲說法。我從無數阿僧祇劫。勤苦不懈。修無上行。今始獲此難得之法。若為淫.怒.癡眾生說者。必不承用。徒自勞疲。此法微妙。與世相反。眾生染欲。愚冥所覆。不能信解。梵王。我觀如此。是以默然不欲說法
時。梵天王復重勸請。殷勤懇惻。至于再三。世尊。若不說法。今此世間便為壞敗。甚可哀愍。唯愿世尊以時敷演。勿使眾生墜落余趣。爾時。世尊三聞梵王殷勤勸請。即以佛眼觀視世界。眾生垢有厚薄。根有利鈍。教有難易。易受教者畏后世罪。能滅惡法。出生善道。譬如優缽羅花.缽頭摩華.鳩勿頭華.分陀利華。或有始出污泥未至水者。或有已出與水平者。或有出水未敷開者。然皆不為水所染著。易可開敷。世界眾生。亦復如是
爾時。世尊告梵王曰。吾愍汝等。今當開演甘露法門。是法深妙。難可解知。今為信受樂聽者說。不為觸擾無益者說
爾時。梵王知佛受請。歡喜踴躍。繞佛三匝。頭面禮足。忽然不現。其去未久。是時如來靜默自思。我今先當為誰說法。即自念言。當入槃頭城內。先為王子提舍.大臣子騫茶開甘露法門。于是。世尊如力士屈伸臂頃。于道樹忽然不現。至槃頭城槃頭王鹿野苑中。敷座而坐。佛于是頌曰
如師子在林 自恣而游行
彼佛亦如是 游行無掛礙
毗婆尸佛告守苑人曰。汝可入城。語王子提舍.大臣子騫茶。寧欲知不。毗婆尸佛今在鹿野苑中。欲見卿等。宜知是時。時。彼守苑人受教而行。至彼二人所。具宣佛教。二人聞已。即至佛所。頭面禮足。卻坐一面。佛漸為說法。示教利喜。施論.戒論.生天之論。欲惡不凈。上漏為患。贊嘆出離為最微妙清凈第一。爾時。世尊見此二人心意柔輭。歡喜信樂。堪受正法。于是即為說苦圣諦。敷演開解。分布宣釋苦集圣諦.苦滅圣諦.苦出要諦
爾時。王子提舍.大臣子騫茶。即于座上遠離塵垢。得法眼凈。猶若素質易為受染。是時。地神即唱斯言。毗婆尸如來于槃頭城鹿野苑中轉無上法輪。沙門.婆羅門.諸天.魔.梵及余世人所不能轉。如是展轉。聲徹四天王。乃至他化自在天。須臾之頃。聲至梵天。佛時頌曰
歡喜心踴躍 稱贊于如來
毗婆尸成佛 轉無上法輪
初從樹王起 往詣槃頭城
為騫茶提舍 轉四諦法輪
時騫茶提舍 受佛教化已
于凈法輪中 梵行無有上
彼忉利天眾 及以天帝釋
歡喜轉相告 諸天無不聞
佛出于世間 轉無上法輪
增益諸天眾 減損阿須倫
升仙名普聞 善智離世邊
于諸法自在 智慧轉法輪
觀眾平等法 息心無垢穢
以離生死扼 智慧轉法輪
苦滅離諸惡 出欲得自在
離于恩愛獄 智慧轉法輪
正覺人中尊 二足尊調御
一切縛得解 智慧轉法輪
教化善導師 能降伏魔怨
彼離于諸惡 智慧轉法輪
無漏力降魔 諸根定不懈
盡漏離魔縛 智慧轉法輪
若學決定法 知諸法無我
此為法中上 智慧轉法輪
不以利養故 亦不求名譽
愍彼眾生故 智慧轉法輪
見眾生苦厄 老病死逼迫
為此三惡趣 智慧轉法輪
斷貪嗔恚癡 拔愛之根原
不動而解脫 智慧轉法輪
難勝我已勝 勝已自降伏
已勝難勝魔 智慧轉法輪
此無上法輪 唯佛乃能轉
諸天魔釋梵 無有能轉者
親近轉法輪 饒益天人眾
此等天人師 得度于彼岸
是時。王子提舍.大臣子騫茶。見法得果。真實無欺。成就無畏。即白毗婆尸佛言。我等欲于如來法中凈修梵行。佛言。善來。比丘。吾法清凈自在。修行以盡苦際。爾時。二人即得具戒。具戒未久。如來又以三事示現。一曰神足。二曰觀他心。三曰教誡。即得無漏.心解脫.生死無疑智
爾時。槃頭城內眾多人民。聞二人出家學道。法服持缽。凈修梵行。皆相謂曰。其道必真。乃使此等舍世榮位。捐棄所重。時。城內八萬四千人往詣鹿野苑中毗婆尸佛所。頭面禮足。卻坐一面。佛漸為說法。示教利喜。施論.戒論.生天之論。欲惡不凈。上漏為患。贊嘆出離為最微妙清凈第一。爾時。世尊見此大眾心意柔輭。歡喜信樂。堪受正法。于是即為說苦圣諦。敷演開解。分布宣釋苦集圣諦.苦滅圣諦.苦出要諦
時。八萬四千人即于座上遠塵離垢。得法眼凈。猶如素質易為受色。見法得果。真實無欺。成就無畏。即白佛言。我等欲于如來法中凈修梵行。佛言。善來。比丘。吾法清凈自在。修行以盡苦際。時。八萬四千人即得具戒。具戒未久。世尊以三事教化。一曰神足。二曰觀他心。三曰教誡。即得無漏.心解脫.生死無疑智現前。八萬四千人聞佛于鹿野苑中。轉無上法輪。沙門.婆羅門.諸天.魔.梵及余世人所不能轉。即詣槃頭城毗婆尸佛所。頭面禮足。卻坐一面。佛時頌曰
如人救頭燃 速疾求滅處
彼人亦如是 速詣于如來
時。佛為說法亦復如是。爾時。槃頭城有十六萬八千大比丘眾。提舍比丘.騫茶比丘于大眾中上升虛空。身出水火。現諸神變。而為大眾說微妙法。爾時。如來默自念言。今此城內乃有十六萬八千大比丘眾。宜遣游行。各二人俱在在處處。至于六年。還來城內說具足戒
時。首陀會天知如來心。譬如力士屈伸臂頃。從彼天沒。忽然至此。于世尊前。頭面禮足。卻住一面。須臾白佛言。如是。世尊。此槃頭城內比丘眾多。宜各分布。處處游行。至于六年。乃還此城。說具足戒。我當擁護。令無伺求得其便者。爾時。如來聞此天語。默然可之
時。首陀會天見佛默然許可。即禮佛足。忽然不現。還至天上。其去未久。佛告諸比丘。今此城內。比丘眾多。宜各分布。游行教化。至六年已。還集說戒。時。諸比丘受佛教已。執持衣缽。禮佛而去。佛時頌曰
佛悉無亂眾 無欲無戀著
威如金翅鳥 如鶴舍空池
時。首陀會天于一年后告諸比丘。汝等游行已過一年。余有五年。汝等當知。訖六年已。還城說戒。如是至于六年。天復告言。六年已滿。當還說戒。時。諸比丘聞天語已。攝持衣缽。還槃頭城。至鹿野苑毗婆尸佛所。頭面禮足。卻坐一面。佛時頌曰
如象善調 隨意所之
大眾如是 隨教而還
爾時。如來于大眾前上升虛空。結加趺坐。講說戒經。忍辱為第一。佛說涅槃最。不以除須發害他為沙門。時。首陀會天去佛不遠。以偈頌曰
如來大智 微妙獨尊
止觀具足 成最正覺
愍群生故 在世成道
以四真諦 為聲聞說
苦與苦因 滅苦之諦
賢圣八道 到安隱處
毗婆尸佛 出現于世
在大眾中 如日光曜
說此偈已。忽然不現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我自思念。昔一時于羅閱城耆阇崛山。時生是念。我所生處。無所不遍。唯除首陀會天。設生彼天。則不還此。我時。比丘。復生是念。我欲至無造天上。時。我如壯士屈伸臂頃。于此間沒。現于彼天。時。彼諸天見我至彼。頭面作禮。于一面立。而白我言。我等皆是毗婆尸如來弟子。從彼佛化。故來生此。具說彼佛因緣本末。又尸棄佛.毗沙婆佛.拘樓孫佛.拘那含佛.迦葉佛.釋迦牟尼佛。皆是我師。我從受化。故來生此。亦說諸佛因緣本末。至生阿迦尼吒諸天。亦復如是。佛時頌曰
譬如力士 屈伸臂頃
我以神足 至無造天
第七大仙 降伏二魔
無熱無見 叉手敬禮
如晝度樹 釋師遠聞
相好具足 到善見天
猶如蓮華 水所不著
世尊無染 至大善見
如日初出 凈無塵翳
明若秋月 詣一究竟
此五居處 眾生所凈
心凈故來 詣無煩惱
凈心而來 為佛弟子
舍離染取 樂于無取
見法決定 毗婆尸子
凈心善來 詣大仙人
尸棄佛子 無垢無為
以凈心來 詣離有尊
毗沙婆子 諸根具足
凈心詣我 如日照空
拘樓孫子 舍離諸欲
凈心詣我 妙光焰盛
拘那含子 無垢無為
凈心詣我 光如月滿
迦葉弟子 諸根具足
凈心詣我 不亂大仙
神足第一 以堅固心
為佛弟子 凈心而來
為佛弟子 禮敬如來
具啟人尊 所生成道
名姓種族 知見深法
成無上道 比丘靜處
離于塵垢 精勤不懈
斷諸有結 此是諸佛
本末因緣 釋迦如來
之所演說
佛說此大因緣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佛說長阿含經卷第一
后秦弘始年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譯
(二)第一分游行經第二初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羅閱城耆阇崛山中。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
是時。摩竭王阿阇世欲伐跋只。王自念言。彼雖勇健。人眾豪強。以我取彼。未足為有。時。阿阇世王命婆羅門大臣禹舍。而告之曰。汝詣耆阇崛山。至世尊所。持我名字。禮世尊足。問訊世尊。起居輕利。游步強耶。又白世尊。跋只國人自恃勇健。民眾豪強。不順伏我。我欲伐之。不審世尊何所誡敕。若有教誡。汝善憶念。勿有遺漏。如所聞說。如來所言。終不虛妄
大臣禹舍受王教已。即乘寶車詣耆阇崛山。到所止處。下車步進。至世尊所。問訊畢。一面坐。白世尊曰。摩竭王阿阇世稽首佛足。敬問殷勤。起居輕利。游步強耶。又白世尊。跋只國人自恃勇健。民眾豪強。不順伏我。我欲伐之。不審世尊何所誡敕
爾時。阿難在世尊后執扇扇佛。佛告阿難。汝聞跋只國人數相集會。講議正事不
答曰。聞之
佛告阿難。若能爾者。長幼和順。轉更增盛。其國久安。無能侵損。阿難。汝聞跋只國人君臣和順。上下相敬不
答曰。聞之
阿難。若能爾者。長幼和順。轉更增盛。其國久安。無能侵損。阿難。汝聞跋只國人奉法曉忌。不違禮度不
答曰。聞之
阿難。若能爾者。長幼和順。轉更增盛。其國久安。無能侵損。阿難。汝聞跋只國人孝事父母。敬順師長不
答曰。聞之
阿難。若能爾者。長幼和順。轉更增上。其國久安。無能侵損。阿難。汝聞跋只國人恭于宗廟。致敬鬼神不
答曰。聞之
阿難。若能爾者。長幼和順。轉更增上。其國久安。無能侵損。阿難。汝聞跋只國人閨門真正潔凈無穢。至於戲笑。言不及邪不
答曰。聞之
阿難。若能爾者。長幼和順。轉更增盛。其國久安。無能侵損。阿難。汝聞跋只國人宗事沙門。敬持戒者。瞻視護養。未嘗懈惓不。答曰。聞之
阿難。若能爾者。長幼和順。轉更增盛。其國久安。無能侵損
時。大臣禹舍白佛言。彼國人民。若行一法。猶不可圖。況復具七。國事多故。今請辭還歸
佛言。可。宜知是時。時。禹舍即從座起。繞佛三匝。揖讓而退。其去未久。佛告阿難。汝敕羅閱只左右諸比丘盡集講堂
對曰。唯然。即詣羅閱只城。集諸比丘。盡會講堂。白世尊曰。諸比丘已集。唯圣知時
爾時。世尊即從座起。詣法講堂。就座而坐。告諸比丘。我當為汝說七不退法。諦聽。諦聽。善思念之
時。諸比丘白佛言。唯然。世尊。愿樂欲聞
佛告諸比丘。七不退法者。一曰數相集會。講論正義。則長幼和順。法不可壞。二曰上下和同。敬順無違。則長幼和順。法不可壞。三曰奉法曉忌。不違制度。則長幼和順。法不可壞。四曰若有比丘力能護眾。多諸知識。宜敬事之。則長幼和順。法不可壞。五曰念護心意。孝敬為首。則長幼和順。法不可壞。六曰凈修梵行。不隨欲態。則長幼和順。法不可壞。七曰先人后己。不貪名利。則長幼和順。法不可壞
佛告比丘。復有七法。令法增長。無有損耗。一者樂于少事。不好多為。則法增長。無有損耗。二者樂于靜默。不好多言。三者少于睡眠。無有昏昧。四者不為群黨。言無益事。五者不以無德而自稱譽。六者不與惡人而為伴黨。七者樂于山林閑靜獨處。如是比丘。則法增長。無有損耗
佛告比丘。復有七法。令法增長。無有損耗。何謂為七。一者有信。信于如來.至真.正覺。十號具足。二者知慚。恥于己闕。三者知愧。羞為惡行。四者多聞。其所受持。上中下善。義味深奧。清凈無穢。梵行具足。五者精勤苦行。滅惡修善。勤習不舍。六者昔所學習。憶念不忘。七者修習智慧。知生滅法。趣賢圣要。盡諸苦本。如是七法。則法增長。無有損耗
佛告比丘。復于七法。令法增長。無有損耗。何謂為七。一者敬佛。二者敬法。三者敬僧。四者敬戒。五者敬定。六者敬順父母。七者敬不放逸。如是七法。則法增長。無有損耗
佛告比丘。復有七法。則法增長。無有損耗。何謂為七法。一者觀身不凈。二者觀食不凈。三者不樂世間。四者常念死想。五者起無常想。六者無常苦想。七者苦無我想。如是七法。則法增長。無有損耗
佛告比丘。復有七法。則法增長。無有損耗。何謂為七。一者修念覺意。閑靜無欲。出要無為。二者修法覺意。三者修精進覺意。四者修喜覺意。五者修猗覺意。六者修定覺意。七者修護覺意。如是七法。則法增長。無有損耗
佛告比丘。有六不退法。令法增長。無有損耗。何謂為六。一者身常行慈。不害眾生。二者口宣仁慈。不演惡言。三者意念慈心。不懷壞損。四者得凈利養。與眾共之。平等無二。五者持賢圣戒。無有闕漏。亦無垢穢。必定不動。六者見賢圣道。以盡苦際。如是六法。則法增長。無有損耗
佛告比丘。復有六不退法。令法增長。無有損耗。一者念佛。二者念法。三者念僧。四者念戒。五者念施。六者念天。修此六念。則法增長。無有損耗
爾時。世尊于羅閱只隨宜住已。告阿難言。汝等皆嚴。吾欲詣竹園
對曰。唯然。即嚴衣缽。與諸大眾侍從世尊。路由摩竭。次到竹園。往堂上坐。與諸比丘說戒.定.慧。修戒獲定。得大果報。修定獲智。得大果報。修智心凈。得等解脫。盡于三漏。欲漏.有漏.無明漏。已得解脫生解脫智。生死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受后有
爾時。世尊于竹園隨宜住已。告阿難曰。汝等皆嚴。當詣巴陵弗城
對曰。唯然。即嚴衣缽。與諸大眾侍從世尊。路由摩竭。次到巴陵弗城。巴陵樹下坐
時。諸清信士聞佛與諸大眾遠來至此巴陵樹下。即共出城。遙見世尊在巴陵樹下。容貌端正。諸根寂定。善調第一。譬猶大龍。以水清澄。無有塵垢。三十二相.八十種好。莊嚴其身。見已歡喜。漸到佛所。頭面禮足。卻坐一面
爾時。世尊漸為說法。示教利喜。諸清信士聞佛說法。即白佛言。我欲歸依佛.法.圣眾。唯愿世尊哀愍。聽許為優婆塞。自今已后。不殺.不盜.不淫.不欺.不飲酒。奉戒不忘。明欲設供。唯愿世尊與諸大眾垂愍屈顧
爾時。世尊默然許可。諸清信士見佛默然。即從座起。繞佛三匝。作禮而歸。尋為如來起大堂舍。平治處所。掃灑燒香。嚴敷寶座。供設既辦。往白世尊。所設已具。唯圣知時
于是。世尊即從座起。著衣持缽。與大眾俱詣彼講堂。澡手洗足。處中而坐。時。諸比丘在左面坐。諸清信士在右面坐
爾時。世尊告諸清信士曰。凡人犯戒。有五衰耗。何謂為五。一者求財。所愿不遂。二者設有所得。日當衰耗。三者在所至處。眾所不敬。四者丑名惡聲。流聞天下。五者身壞命終。當入地獄
又告諸清信士。凡人持戒。有五功德。何謂為五。一者諸有所求。輙得如愿。二者所有財產。增益無損。三者所往之處。眾人敬愛。四者好名善譽。周聞天下。五者身壞命終。必生天上
時。夜已半。告諸信士。宜各還歸。諸清信士即承佛教。繞佛三匝。禮足而歸
爾時。世尊于后夜明相出時。至閑靜處。天眼清徹。見諸大天神各封宅地。中神.下神亦封宅地。是時。世尊即還講堂。就座而坐。世尊知時故問阿難。誰造此巴陵弗城
阿難白佛。此是禹舍大臣所造。以防御跋只
佛告阿難。造此城者。正得天意。吾于后夜明相出時。至閑靜處。以天眼見諸大神天各封宅地。中.下諸神亦封宅地。阿難。當知諸大神天所封宅地。有人居者。安樂熾盛。中神所封。中人所居。下神所封。下人所居。功德多少。各隨所止。阿難。此處賢人所居。商賈所集。國法真實。無有欺罔。此城最勝。諸方所推。不可破壞。此城久后若欲壞時。必以三事。一者大水。二者大火。三者中人與外人謀。乃壞此城
時。巴陵弗諸清信士通夜供辦。時到白佛。食具已辦。唯圣知時
時。清信士即便施設。手自斟酌。食訖行水。別取小敷在佛前坐
爾時。世尊即示之曰。今汝此處賢智所居。多持戒者。凈修梵行。善神歡喜。即為咒愿。可敬知敬。可事知事。博施兼愛。有慈愍心。諸天所稱。常與善俱。不與惡會
爾時。世尊為說法已。即從座起。大眾圍繞。侍送而還。大臣禹舍從佛后行。時作是念。今沙門瞿曇出此城門。即名此門為瞿曇門。又觀如來所渡河處。即名此處為瞿曇河。爾時。世尊出巴陵弗城。至于水邊。時水岸上人民眾多。中有乘船渡者。或有乘筏。或有乘桴而渡河者。爾時。世尊與諸大眾。譬如力士屈伸臂頃。忽至彼岸。世尊觀此義已。即說頌曰
佛為海船師 法橋渡河津
大乘道之輿 一切渡天人
亦為自解結 渡岸得升仙
都使諸弟子 縛解得涅槃
爾時。世尊從跋只游行至拘利村。在一林下告諸比丘。有四深法。一曰圣戒。二曰圣定。三曰圣慧。四曰圣解脫。此法微妙。難可解知。我及汝等。不曉了故。久在生死。流轉無窮。爾時。世尊觀此義已。即說頌曰
戒定慧解上 唯佛能分別
離苦而化彼 令斷生死習
爾時。世尊于拘利村隨宜住已.告阿難俱詣那陀村。阿難受教。即著衣持缽。與大眾俱侍從世尊。路由跋只。到那陀村。止揵椎處
爾時。阿難在閑靜處。默自思惟。此那陀村十二居士。一名伽伽羅。二名伽陵伽。三名毗伽陀。四名伽利輸。五名遮樓。六名婆耶樓。七名婆頭樓。八名藪婆頭樓。九名陀梨舍[少/兔]。十名藪達利舍[少/兔]。十一名耶輸。十二名耶輸多樓。此諸人等。今者命終。為生何處。復有五十人命終。又復有五百人命終。斯生何處。作是念已。從靜處起至世尊所。頭面禮足。在一面坐。白佛言。世尊。我向靜處。默自思惟。此那陀村十二居士伽伽羅等命終。復有五十人命終。又有五百人命終。斯生何處。唯愿解說
佛告阿難。伽伽羅等十二人。斷五下分結。命終生天。于彼即般涅槃。不復還此。五十人命終者。斷除三結。淫.怒.癡薄。得斯陀含。還來此世。盡于苦本。五百人命終者。斷除三結。得須陀洹。不墮惡趣。必定成道。往來七生。盡于苦際。阿難。夫生有死。自世之常。此何足恠。若一一人死。來問我者。非擾亂耶
阿難答曰。信爾。世尊。實是擾亂
佛告阿難。今當為汝說于法鏡。使圣弟子知所生處。三惡道盡。得須陀洹。不過七生。必盡苦際。亦能為他說如是事。阿難。法鏡者。謂圣弟子得不壞信。歡喜信佛。如來.無所著.等正覺。十號具足。歡喜信法。真正微妙。自恣所說。無有時節。示涅槃道。智者所行。歡喜信僧。善共和同。所行質直。無有諛諂。道果成就。上下和順。法身具足。向須陀洹.得須陀洹。向斯陀含.得斯陀含。向阿那含.得阿那含。向阿羅漢.得阿羅漢。四雙八輩。是謂如來賢圣之眾。甚可恭敬。世之福田。信賢圣戒。清凈無穢。無有缺漏。明哲所行。獲三昧定。阿難。是為法鏡。使圣弟子知所生處。三惡道盡。得須陀洹。不過七生。必盡苦際。亦能為他說如是事
爾時。世尊隨宜住已。告阿難俱詣毗舍離國。即受教行。著衣持缽。與大眾俱侍從世尊。路由跋只。到毗舍離。坐一樹下。有一淫女。名庵婆婆梨。聞佛將諸弟子來至毗舍離。坐一樹下。即嚴駕寶車。欲往詣佛所禮拜供養。未至之間。遙見世尊顏貌端正。諸根特異。相好備足。如星中月。見已歡喜。下車步進。漸至佛所。頭面禮足。卻坐一面
爾時。世尊漸為說法。示教利喜。聞佛所說。發歡喜心。即白佛言。從今日始。歸依三尊。唯愿聽許于正法中為優婆夷。盡此形壽。不殺.不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又白佛言。唯愿世尊及諸弟子明受我請。即于今暮止宿我園。爾時。世尊默然受之。女見佛默然許可。即從座起。頭面禮足。繞佛而歸
其去未久。佛告阿難。當與汝等詣彼園觀
對曰。唯然。佛即從座起。攝持衣缽。與眾弟子千二百五十人俱詣彼園
時。毗舍離諸隸車輩。聞佛在庵婆婆梨園中止住。即便嚴駕五色寶車。或乘青車青馬。衣.蓋.幢幡.官屬皆青。五色車馬。皆亦如是。時。五百隸車服色盡同。欲往詣佛。庵婆婆梨辭佛還家。中路逢諸隸車。時。車行[馬*奔]疾。與彼寶車共相鉤撥。損折幢蓋而不避道。隸車責曰。汝恃何勢。行不避道。沖撥我車。損折麾蓋
報曰。諸貴。我已請佛明日設食。歸家供辦。是以行速。無容相避
諸隸車即語女曰。且置汝請。當先與我。我當與汝百千兩金
女尋答曰。先請已定。不得相與
時。諸隸車又語女曰。我更與汝十六倍百千兩金。必使我先
女猶不肯。我請已定。不可爾也
時。諸隸車又語女曰。我今與爾中分國財。可先與我
女又報曰。設使舉國財寶。我猶不取。所以然者。佛住我園。先受我請。此事已了。終不相與
諸隸車等各振手嘆咤。今由斯女闕我初福。即便前進徑詣彼園
爾時。世尊遙見五百隸車。車馬數萬。填道而來。告諸比丘。汝等欲知忉利諸天游戲園觀。威儀容飾。與此無異。汝等比丘。當自攝心。具諸威儀。云何比丘自攝其心。于是比丘內身身觀。精勤不懈。憶念不忘。舍世貪憂。外身身觀。精勤不懈。憶念不忘。舍世貪憂。內外身觀。精勤不懈。舍世貪憂。受.意.法觀。亦復如是。云何比丘具諸威儀。于是比丘可行知行。可止知止。左右顧視。屈伸俯仰。攝持衣缽。食飲湯藥。不失宜則。善設方便。除去蔭蓋。行住坐臥。覺寤語默。攝心不亂。是謂比丘具諸威儀
爾時。五百隸車往至庵婆婆梨園。欲到佛所。下車步進。頭面禮足。卻坐一面。如來在座。光相獨顯。蔽諸大眾。譬如秋月。又如天地清明。凈無塵翳。日在虛空。光明獨照。爾時。五百隸車圍繞侍坐。佛于眾中。光相獨明。是時。坐中有一梵志名曰并[既/食]。即從座起。偏袒右臂。右膝著地。叉手向佛。以偈贊曰
摩竭鴦伽王 為快得善利
身被寶珠鎧 世尊出其土
威德動三千 名顯如雪山
如蓮花開敷 香氣甚微妙
今睹佛光明 如日之初出
如月游虛空 無有諸云翳
世尊亦如是 光照于世間
觀如來智慧 猶闇睹錠鐐
施眾以明眼 決了諸疑惑
時。五百隸車聞此偈已。復告并[既/食]。汝可重說
爾時。并[既/食]即于佛前再三重說。時。五百隸車聞重說偈已。各脫寶衣。以施并[既/食]。并[既/食]即以寶衣奉上如來。佛愍彼故。即為納受
爾時。世尊告毗舍離諸隸車曰。世有五寶甚為難得。何等為五。一者如來.至真出現于世。甚為難得。二者如來正法能演說者。此人難得。三者如來演法能信解者。此人難得。四者如來演法能成就者。此人難得。五者崄危救厄知反復者。此人難得。是謂五寶為難得也
時。五百隸車聞佛示教利喜已。即白佛言。唯愿世尊及諸弟子明受我請
佛告隸車。卿已請我。我今便為得供養已。庵婆婆梨女先已請訖
時。五百隸車聞庵婆婆梨女已先請佛。各振手而言。吾欲供養如來。而今此女已奪我先。即從座起。頭面禮佛。繞佛三匝。各自還歸
時。庵婆婆梨女即于其夜種種供辦。明日時到。世尊即與千二百五十比丘整衣持缽。前后圍繞。詣彼請所。就座而坐。時。庵婆婆梨女即設上饌。供佛及僧。食訖去缽。并除機案。時。女手執金瓶。行澡水畢。前白佛言。此毗耶離城所有園觀。我園最勝。今以此園貢上如來。哀愍我故。愿垂納受
佛告女曰。汝可以此園施佛為首及招提僧。所以然者。如來所有園林.房舍.衣缽六物。正使諸魔.釋.梵.大神力天。無有能堪受此供者。時。女受教。即以此園施佛為首及招提僧。佛愍彼故。即為受之。而說偈言
起塔立精舍 園果施清涼
橋船以渡人 曠野施水草
及以堂閣施 其福日夜增
戒具清凈者 彼必到善方
時。庵婆婆梨女取一小床于佛前坐。佛漸為說法。示教利喜。施論.戒論.生天之論。欲為大患。穢污不凈。上漏為礙。出要為上。爾時。世尊知彼女意柔軟和悅。蔭蓋微薄。易可開化。如諸佛法。即為彼女說苦圣諦。苦集.苦滅.苦出要諦
時。庵婆婆梨女信心清凈。譬如凈潔白氈易為受色。即于座上遠塵離垢。諸法法眼生。見法得法。決定正住。不墮惡道。成就無畏。而白佛言。我今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如是再三。唯愿如來聽我于正法中為優婆夷。自今已后。盡壽不殺.不盜.不邪淫.不欺.不飲酒。時。彼女從佛受五戒已。舍本所習。穢垢消除。即從座起。禮佛而去
爾時。世尊于毗舍離。隨宜住已。告阿難言。汝等皆嚴。吾欲詣竹林叢
對曰。唯然。即嚴衣缽。與大眾侍從世尊。路由跋只。至彼竹林
時。有婆羅門名毗沙陀耶。聞佛與諸大眾詣此竹林。默自思念。此沙門瞿曇。名德流布。聞于四方。十號具足。于諸天.釋.梵若.魔.若魔.天.沙門.婆羅門中。自身作證。為他說法。上中下言。皆悉真正。義味深奧。梵行具足。如此真人。宜往瞻睹
時。婆羅門出于竹叢。往詣世尊。問訊訖。一面坐。世尊漸為說法。示教利喜。婆羅門聞已歡喜。即請世尊及諸大眾明日舍食。時。佛默然受請。婆羅門知已許可。即從座起。繞佛而歸。即于其夜。供設飲食。明日時到。唯圣知之
爾時。世尊著衣持缽。大眾圍繞往詣彼舍。就座而坐。時。婆羅門設種種甘饌。供佛及僧。食訖去缽。行澡水畢。取一小床于佛前坐。爾時。世尊為婆羅門而作頌曰
若以飲食 衣服臥具
施持戒人 則獲大果
此為真伴 終始相隨
所至到處 如影隨形
是故種善 為后世糧
福為根基 眾生以安
福為天護 行不危崄
生不遭難 死則上天
爾時。世尊為婆羅門說微妙法。示教利喜已。從座而去。于時彼土谷貴饑饉。乞求難得。佛告阿難。敕此國內現諸比丘盡集講堂
對曰。唯然。即承教旨。宣令遠近普集講堂
是時。國內大眾皆集。阿難白佛言。大眾已集。唯圣知時
爾時。世尊即從座起。詣于講堂。就座而坐。告諸比丘。此土饑饉。乞求難得。汝等宜各分部。隨所知識。詣毗舍離及越只國。于彼安居。可以無乏。吾獨與阿難于此安居。所以然者。恐有短乏。是時。諸比丘受教即行。佛與阿難獨留
于后夏安居中。佛身疾生。舉體皆痛。佛自念言。我今疾生。舉身痛甚。而諸弟子悉皆不在。若取涅槃。則非我宜。今當精勤自力以留壽命
爾時。世尊于靜室出。坐清涼處。阿難見已。速疾往詣。而白佛言。今觀尊顏。疾如有損
阿難又言。世尊有疾。我心惶懼。憂結荒迷。不識方面。氣息未絕。猶少醒悟。默思。如來未即滅度。世眼未滅。大法未損。何故今者不有教令于眾弟子乎
佛告阿難。眾僧于我有所須耶。若有自言。我持眾僧。我攝眾僧。斯人于眾應有教命。如來不言。我持于眾。我攝于眾。豈當于眾有教令乎。阿難。我所說法。內外已訖。終不自稱所見通達。吾已老矣。年粗八十。譬如故車。方便修治得有所至。吾身亦然。以方便力得少留壽。自力精進。忍此苦痛。不念一切想。入無想定。時我身安隱。無有惱患。是故。阿難。當自熾燃。熾燃于法。勿他熾燃。當自歸依。歸依于法。勿他歸依。云何自熾燃。熾燃于法。勿他熾燃。當自歸依。歸依于法。勿他歸依。阿難。比丘觀內身精勤無懈。憶念不忘。除世貪憂。觀外身.觀內外身。精勤不懈。憶念不忘。除世貪憂。受.意.法觀。亦復如是。是謂。阿難。自熾燃。熾燃于法。勿他熾燃。當自歸依。歸依于法。勿他歸依
佛告阿難。吾滅度后。能有修行此法者。則為真我弟子第一學者。
佛告阿難。俱至遮婆羅塔
對曰。唯然
如來即起。著衣持缽。詣一樹下。告阿難。敷座。吾患背痛。欲于此止
對曰。唯然。尋即敷座
如來坐已。阿難敷一小座于佛前坐。佛告阿難。諸有修四神足。多修習行。常念不忘。在意所欲。可得不死一劫有余。阿難。佛四神足已多修行。專念不忘。在意所欲。如來可止一劫有余。為世除冥。多所饒益。天人獲安
爾時。阿難默然不對。如是再三。又亦默然。是時阿難為魔所蔽。曚曚不悟。佛三現相而不知請
佛告阿難。宜知是時。阿難承佛意旨。即從座起。禮佛而去。去佛不遠。在一樹下靜意思惟
其間未久。時魔波旬來白佛。佛意無欲。可般涅槃。今正是時。宜速滅度
佛告波旬。且止。且止。我自知時。如來今者未取涅槃。須我諸比丘集。又能自調。勇捍無怯。到安隱處。逮得己利。為人導師。演布經教。顯于句義。若有異論。能以正法而降伏之。又以神變。自身作證。如是弟子皆悉未集。又諸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普皆如是。亦復未集。今者要當廣于梵行。演布覺意。使諸天人普見神變
時。魔波旬復白佛言。佛昔于郁鞞羅尼連禪水邊。阿游波尼俱律樹下初成正覺。我時至世尊所。勸請如來可般涅槃。今正是時。宜速滅度。爾時。如來即報我言。止。止。波旬。我自知時。如來今者未取涅槃。須我諸弟子集。乃至天人見神變化乃取滅度。佛今弟子已集。乃至天人見神變化。今正是時。何不滅度
佛言。止。止。波旬。佛自知時不久住也。是后三月。于本生處拘尸那竭娑羅園雙樹間。當取滅度。時。魔即念。佛不虛言。今必滅度。歡喜踴躍。忽然不現
魔去未久。佛即于遮婆羅塔。定意三昧。舍命住壽。當此之時。地大震動。舉國人民莫不驚怖。衣毛為豎。佛放大光。徹照無窮。幽冥之處。莫不蒙明。各得相見。爾時。世尊以偈頌曰
有無二行中 吾今舍有為
內專三昧定 如鳥出于卵
爾時。賢者阿難心驚毛豎。疾行詣佛。頭面禮足。卻住一面。白佛言。恠哉。世尊。地動乃爾。是何因緣
佛告阿難。凡世地動。有八因緣。何等八。夫地在水上。水止于風。風止于空。空中大風有時自起。則大水擾。大水擾則普地動。是為一也。復次。阿難。有時得道比丘.比丘尼及大神尊天。觀水性多。觀地性少。欲知試力。則普地動。是為二也。復次。阿難。若始菩薩從兜率天降神母胎。專念不亂。地為大動。是為三也。復次。阿難。菩薩始出母胎。從右脅生。專念不亂。則普地動。是為四也。復次。阿難。菩薩初成無上正覺。當于此時。地大震動。是為五也。復次。阿難。佛初成道。轉無上法輪。魔.若魔.天.沙門.婆羅門.諸天.世人所不能轉。則普地動。是為六也。復次。阿難。佛教將畢。專念不亂。欲舍性命。則普地動。是為七也。復次。阿難。如來于無余涅槃界般涅槃時。地大振動。是為八也。以是八因緣。令地大動。爾時。世尊即說偈言
無上二足尊 照世大沙門
阿難請天師 地動何因緣
如來演慈音 聲如迦毗陵
我說汝等聽 地動之所由
地因水而止 水因風而住
若虛空風起 則地為大動
比丘比丘尼 欲試神足力
山海百草木 大地皆震動
釋梵諸尊天 意欲動于地
山海諸鬼神 大地為震動
菩薩二足尊 百福相已具
始入母胎時 地則為大動
十月處母胎 如龍臥茵蓐
初從右脅生 時地則大動
佛為童子時 消滅使緣縛
成道勝無量 地則為大動
升仙轉法輪 于鹿野苑中
道力降伏魔 則地大為動
天魔頻來請 勸佛般泥洹
佛為舍性命 地則為大動
人尊大導師 神仙盡后有
難動而取滅 時地則大動
凈眼說諸緣 地動八事動
有此亦有余 時地皆震動
佛說長阿含經卷第二
后秦弘始年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譯
游行經第二中
佛告阿難。世有八眾。何謂八。一曰剎利眾。二曰婆羅門眾。三曰居士眾。四曰沙門眾。五曰四天王眾。六曰忉利天眾。七曰魔眾。八曰梵天眾。我自憶念。昔者。往來與剎利眾坐起言語。不可稱數。以精進定力。在所能現。彼有好色。我色勝彼。彼有妙聲。我聲勝彼。彼辭我退。我不辭彼。彼所能說。我亦能說。彼所不能。我亦能說。阿難。我廣為說法。示教利喜已。即于彼沒。彼不知我是天.是人。如是至梵天眾。往返無數。廣為說法。而莫知我誰
阿難白佛言。甚奇。世尊。未曾有也。乃能成就如是
佛言。如是微妙希有之法。阿難。甚奇。甚特。未曾有也。唯有如來能成此法
又告阿難。如來能知受起.住.滅。想起.住.滅。觀起.住.滅。此乃如來甚奇甚特未曾有法。汝當受持
爾時。世尊告阿難。俱詣香塔。在一樹下。敷座而坐
佛告阿難。香塔左右現諸比丘。普敕令集講堂
阿難受教。宣令普集。阿難白佛。大眾已集。唯圣知時
爾時。世尊即詣講堂。就座而坐。告諸比丘。汝等當知我以此法自身作證。成最正覺。謂四念處.四意斷.四神足.四禪.五根.五力.七覺意.賢圣八道。汝等宜當于此法中和同敬順。勿生諍訟。同一師受。同一水乳。于我法中宜勤受學。共相熾然。共相娛樂。比丘當知我于此法自身作證。布現于彼。謂貫經.祇夜經.受記經.偈經.法句經.相應經.本緣經.天本經.廣經.未曾有經.證喻經.大教經。汝等當善受持。稱量分別。隨事修行。所以者何。如來不久。是后三月當般泥洹
諸比丘聞此語已。皆悉愕然。殞絕迷荒。自投于地。舉聲大呼曰。一何駛哉。佛取滅度。一何痛哉。世間眼滅。我等于此。已為長衰。或有比丘悲泣躃踴。宛轉[口*睪]啕。不能自勝。猶如斬蛇。宛轉回遑。莫知所奉
佛告諸比丘曰。汝等且止。勿懷憂悲。天地人物。無生不終。欲使有為不變易者。無有是處。我亦先說恩愛無常。合會有離。身非己有。命不久存。爾時。世尊以偈頌曰
我今自在 到安隱處
和合大眾 為說此義
吾年老矣 余命無幾
所作已辦 今當舍壽
念無放逸 比丘戒具
自攝定意 守護其心
若于我法 無放逸者
能滅苦本 盡生老死
又告比丘。吾今所以誡汝者何。天魔波旬向來請我。佛意無欲。可般泥洹。今正是時。宜速滅度。我言。止。止。波旬。佛自知時。須我諸比丘集。乃至諸天普見神變。波旬復言。佛昔于郁鞞羅尼連禪河水邊。阿游波尼俱律樹下初成佛道。我時白佛。佛意無欲。可般泥洹。今正是時。宜速滅度。爾時。如來即報我言。止。止。波旬。我自知時。如來今者未取滅度。須我諸弟子集。乃至天人見神變化。乃取滅度。今者如來弟子已集。乃至天人見神變化。今正是時。宜可滅度。我言。止。止。波旬。佛自知時。不久住也。是后三月當般涅槃。時。魔即念。佛不虛言。今必滅度。歡喜踴躍。忽然不現。魔去未久。即于遮波羅塔。定意三昧。舍命住壽。當此之時。地大震動。天人驚怖。衣毛為豎。佛放大光。徹照無窮。幽冥之處。莫不蒙明。各得相見。我時頌曰
有無二行中 吾今舍有為
內專三昧定 如鳥出于卵
爾時。賢者阿難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長跪叉手白佛言。唯愿世尊留住一劫。勿取滅度。慈愍眾生。饒益天人
爾時。世尊默然不對。如是三請。佛告阿難。汝信如來正覺道不
對曰。唯然。實信
佛言。汝若信者。何故三來觸嬈我為。汝親從佛聞。親從佛受。諸有能修四神足。多修習行。常念不忘。在意所欲。可得不死一劫有余。佛四神足已多習行。專念不忘。在意所欲。可止不死一劫有余。為世除冥。多所饒益。天人獲安。爾時。何不重請。使不滅度。再聞尚可。乃至三聞。猶不勸請留住一劫。一劫有余。為世除冥。多所饒益。天人獲安。今汝方言。豈不愚耶。吾三現相。汝三默然。汝于爾時。何不報我。如來可止一劫。一劫有余。為世除冥。多所饒益。且止。阿難。吾已舍性命。已棄已吐。欲使如來自違言者。無有是處。譬如豪貴長者。吐食于地。寧當復有肯還取食不
對曰。不也
如來亦然。已舍已吐。豈當復自還食言乎。
佛告阿難俱詣庵婆羅村。即嚴衣缽。與諸大眾侍從世尊。路由跋只到庵婆羅村。在一山林。爾時。世尊為諸大眾說戒.定.慧。修戒獲定。得大果報。修定獲智。得大果報。修智心凈。得等解脫。盡于三漏。欲漏.有漏.無明漏。已得解脫。生解脫智。生死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受后有
爾時。世尊于庵婆羅村。隨宜住已
佛告阿難。汝等皆嚴。當詣瞻婆村.揵茶村.婆梨婆村及詣負彌城
對曰。唯然。即嚴衣缽。與諸大眾侍從世尊。路由跋只漸至他城。于負彌城北。止尸舍婆林
佛告諸比丘。當與汝等說四大教法。諦聽。諦聽。善思念之
諸比丘言。唯然。世尊。愿樂欲聞
何謂為四。若有比丘作如是言。諸賢。我于彼村.彼城.彼國。躬從佛聞。躬受是教。從其聞者。不應不信。亦不應毀。當于諸經推其虛實。依律.依法究其本末。若其所言非經.非律.非法。當語彼言。佛不說此。汝謬受耶。所以然者。我依諸經.依律.依法。汝先所言。與法相違。賢士。汝莫受持。莫為人說。當捐舍之。若其所言依經.依律.依法者。當語彼言。汝所言是真佛所說。所以然者。我依諸經.依律.依法。汝先所言。與法相應。賢士。汝當受持。廣為人說。慎勿捐舍。此為第一大教法也
復次。比丘作如是言。我于彼村.彼城.彼國。和合眾僧.多聞耆舊。親從其聞。親受是法.是律.是教。從其聞者。不應不信。亦不應毀。當于諸經推其虛實。依法.依律究其本末。若其所言非經.非律.非法者。當語彼言。佛不說此。汝于彼眾謬聽受耶。所以然者。我依諸經.依律.依法。汝先所言。與法相違。賢士。汝莫持此。莫為人說。當捐舍之。若其所言依經.依律.依法者。當語彼言。汝所言是真佛所說。所以者何。我依諸經.依律.依法。汝先所言。與法相應。賢士。汝當受持。廣為人說。慎勿捐舍。此為第二大教法也
復次。比丘作如是言。我于彼村.彼城.彼國。眾多比丘持法.持律.持律儀者。親從其聞。親受是法.是律.是教。從其聞者。不應不信。亦不應毀。當于諸經推其虛實。依法.依律究其本末。若其所言非經.非律.非法者。當語彼言。佛不說此。汝于眾多比丘謬聽受耶。所以然者。我依諸經.依律.依法。汝先所言。與法相違。賢士。汝莫受持。莫為人說。當捐舍之。若其所言依經.依律.依法者。當語彼言。汝所言是真佛所說。所以然者。我依諸經.依律.依法。汝先所言。與法相應。賢士。汝當受持。廣為人說。慎勿捐舍。是為第三大教法也
復次。比丘作如是言。我于彼村.彼城.彼國。一比丘持法.持律.持律儀者。親從其聞。親受是法.是律.是教。從其聞者。不應不信。亦不應毀。當于諸經推其虛實。依法.依律究其本末。若所言非經.非律.非法者。當語彼言。佛不說此。汝于一比丘所謬聽受耶。所以然者。我依諸經.依法.依律。汝先所言。與法相違。賢士。汝莫受持。莫為人說。當捐舍之。若其所言依經.依律.依法者。當語彼言。汝所言是真佛所說。所以然者。我依諸經.依律.依法。汝先所言。與法相應。賢士。當勤受持。廣為人說。慎勿捐舍。是為第四大教法也
爾時。世尊于負彌城隨宜住已。告賢者阿難俱詣波婆城。對曰。唯然。即嚴衣缽。與諸大眾侍從世尊。路由末羅至波婆城阇頭園中。時。有工師子。名曰周那。聞佛從彼末羅來至此城。即自嚴服。至世尊所。頭面禮足。在一面坐。時。佛漸為周那說法正化。示教利喜。周那聞佛說法。信心歡喜。即請世尊明日舍食。時。佛默然受請。周那知佛許可。即從座起。禮佛而歸。尋于其夜供設飯食。明日時到。唯圣知時
爾時。世尊法服持缽。大眾圍繞。往詣其舍。就座而坐。是時。周那尋設飲食。供佛及僧。別煮栴檀樹耳。世所奇珍。獨奉世尊
佛告周那。勿以此耳與諸比丘。周那受教。不敢輙與。時。彼眾中有一長老比丘。晚暮出家。于其座上以余器取
爾時。周那見眾食訖。并除缽器。行澡水畢。即于佛前以偈問曰
敢問大圣智 正覺二足尊
善御上調伏 世有幾沙門
爾時。世尊以偈答曰
如汝所問者 沙門凡有四
志趣各不同 汝當識別之
一行道殊勝 二善說道義
三依道生活 四為道作穢
何謂道殊勝 善說于道義
依道而生活 有為道作穢
能度恩愛刺 入涅槃無疑
超越天人路 說此道殊勝
善解第一義 說道無垢穢
慈仁決眾疑 是為善說道
善敷演法句 依道以自生
遙望無垢場 名依道生活
內懷于姧邪 外像如清白
虛誑無成實 此為道作穢
云何善惡俱 凈與不凈雜
相似現外好 如銅為金涂
俗人遂見此 謂圣智弟子
余者不盡爾 勿舍清凈信
一人持大眾 內濁而外清
現閉姧邪跡 而實懷放蕩
勿視外容貌 卒見便親敬
現閉姧邪跡 而實懷放蕩
爾時。周那取一小座于佛前坐。漸為說法。示教利喜已。大眾圍繞。侍從而還。中路止一樹下。告阿難言。吾患背痛。汝可敷座
對曰。唯然。尋即敷座。世尊止息。時。阿難又敷一小座于佛前坐
佛告阿難。向者周那無悔恨意耶。設有此意。為由何生
阿難白佛言。周那設供。無有福利。所以者何。如來最后于其舍食便取涅槃
佛告阿難。勿作是言。勿作是言。今者周那為獲大利。為得壽命。得色。得力。得善名譽。生多財寶。死得生天。所欲自然。所以者何。佛初成道能施食者。佛臨滅度能施食者。此二功德正等無異。汝今可往語彼周那。我親從佛聞。親受佛教。周那設食。今獲大利。得大果報
時。阿難承佛教旨。即詣彼所。告周那曰。我親從佛聞。親從佛受教。周那設食。今獲大利。得大果報。所以然者。佛初得道能飯食者。及臨滅度能飯食者。此二功德正等無異
周那舍食已 始聞如此言
如來患甚篤 壽行今將訖
雖食栴檀耳 而患猶更增
抱病而涉路 漸向拘夷城
爾時。世尊即從座起。小復前行。詣一樹下。又告阿難。吾背痛甚。汝可敷座
對曰。唯然。尋即敷座。如來止息。阿難禮佛足已。在一面坐
時。有阿羅漢弟子。名曰福貴。于拘夷那竭城向波婆城。中路見佛在一樹下。容貌端正。諸根寂定。得上調意第一寂滅。譬如大龍。亦如澄水。清凈無穢。見已歡喜。善心生焉。即到佛所。頭面禮足。在一面坐。而白佛言。世尊。出家之人在清凈處。慕樂閑居。甚奇特也。有五百乘車經過其邊。而不聞見。我師一時在拘夷那竭城.波婆城。二城中間道側樹下。靜默而坐。時有五百乘車經過其邊。車聲轟轟覺而不聞。是時。有人來問我師。向群車過。寧見不耶。對曰。不見。又問。聞耶。對曰。不聞。又問。汝在此耶。在余處耶。答曰。在此。又問。汝醒悟耶。答曰。醒悟。又問。汝為覺寐。答曰。不寐。彼人默念。是希有也。出家之人專精乃爾。車聲轟轟覺而不聞。即語我師曰。向有五百乘車從此道過。車聲振動。尚自不聞。豈他聞哉。即為作禮。歡喜而去
佛告福貴。我今問汝。隨意所答。群車振動覺而不聞。雷動天地覺而不聞。何者為難
福貴白佛言。千萬車聲。豈等雷電。不聞車聲未足為難。雷動天地覺而不聞。斯乃為難
佛告福貴。我于一時游阿越村。在一草廬。時有異云暴起。雷電霹靂。殺四特牛.耕者兄弟二人。人眾大聚。時。我出草廬。彷徉經行。彼大眾中有一人來至我所。頭面禮足。隨我經行。我知而故問。彼大眾聚何所為耶。其人即問。佛向在何所。為覺寐耶。答曰。在此。時不寐也。其人亦嘆希聞得定如佛者也。雷電霹靂。聲聒天地。而獨寂定覺而不聞。乃白佛言。向有異云暴起。雷電霹靂。殺四特牛.耕者兄弟二人。彼大眾聚。其正為此。其人心悅即得法喜。禮佛而去
爾時。福貴被二黃疊。價直百千。即從座起。長跪叉手而白佛言。今以此疊奉上世尊。愿垂納受
佛告福貴。汝以一疊施我。一施阿難。爾時。福貴承佛教旨。一奉如來。一施阿難。佛愍彼故。即為納受。時。福貴禮佛足已。于一面坐。佛漸為說法。示教利喜。施論.戒論.生天之論。欲為大患.不凈.穢污。上漏為礙。出要為上
時。佛知福貴意。歡喜柔軟。無諸蓋.纏。易可開化。如諸佛常法。即為福貴說苦圣諦。苦集.苦滅.苦出要諦。時。福貴信心清凈。譬如凈潔白疊。易為受色。即于座上遠塵離垢。諸法法眼生。見法得法。決定正住。不墮惡道。成就無畏。而白佛言。我今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唯愿如來聽我于正法中為優婆塞。自今已后。盡壽不殺.不盜.不淫.不欺.不飲酒。唯愿世尊聽我于正法中為優婆塞
又白佛言。世尊。游化若詣波婆城。唯愿屈意過貧聚中。所以然者。欲盡有家飲食.床臥.衣服.湯藥。奉獻世尊。世尊受已。家內獲安
佛言。汝所言善
爾時。世尊為福貴說法。示教利喜已。即從座起。頭面禮足。歡喜而去。其去未久。阿難尋以黃疊奉上如來。如來哀愍。即為受之。被于身上。爾時。世尊顏貌縱容。威光熾盛。諸根清凈。面色和悅。阿難見已。默自思念。自我得侍二十五年。未曾見佛面色光澤。發明如金。即從座起。右膝著地。叉手合掌。前白佛言。自我得侍二十五年。未曾見佛光色如金。不審何緣。愿聞其意
佛告阿難。有二因緣。如來光色有殊于常。一者佛初得道。成無上正真覺時。二者臨欲滅度。舍于性命般涅槃時。阿難。以此二緣。光色殊常。爾時。世尊即說頌曰
金色衣光悅 細軟極鮮凈
福貴奉世尊 如雪白毫光
佛命阿難。吾渴欲飲。汝取水來
阿難白言。向有五百乘車于上流渡。水濁未清。可以洗足。不中飲也
如是三敕。阿難。汝取水來
阿難白言。今拘孫河去此不遠。清冷可飲。亦可澡浴
時。有鬼神居在雪山。篤信佛道。即以缽盛八種凈水。奉上世尊。佛愍彼故。尋為受之。而說頌曰
佛以八種音 敕阿難取水
吾渴今欲飲 飲已詣拘尸
柔軟和雅音 所言悅眾心
給侍佛左右 尋白于世尊
向有五百車 截流渡彼岸
渾濁于此水 飲恐不便身
拘留河不遠 水美甚清冷
往彼可取飲 亦可澡浴身
雪山有鬼神 奉上如來水
飲已威勢強 眾中師子步
其水神龍居 清澄無濁穢
圣顏如雪山 安詳度拘孫
爾時。世尊即詣拘孫河。飲已澡浴。與眾而去。中路止息在一樹下。告周那曰。汝取僧伽梨四牒而敷。吾患背痛。欲暫止息。周那受教。敷置已訖。佛坐其上。周那禮已。于一面坐。而白佛言。我欲般涅槃。我欲般涅槃
佛告之曰。宜知是時。于是。周那即于佛前便般涅槃。佛時頌曰
佛趣拘孫河 清涼無濁穢
人中尊入水 澡浴度彼岸
大眾之原首 教敕于周那
吾今身疲極 汝速敷臥具
周那尋受教 四牒衣而敷
如來既止息 周那于前坐
即白于世尊 我欲取滅度
無愛無憎處 今當到彼方
無量功德海 最勝告彼曰
汝所作已辦 今宜知是時
見佛已聽許 周那倍精勤
滅行無有余 如燈盡火滅
時。阿難即從座起。前白佛言。佛滅度后。葬法云何
佛告阿難。汝且默然。思汝所業。諸清信士自樂為之
時。阿難復重三啟。佛滅度后。葬法云何
佛言。欲知葬法者。當如轉輪圣王
阿難又白。轉輪圣王葬法云何
佛告阿難。圣王葬法。先以香湯洗浴其體。以新劫貝周遍纏身。以五百張疊次如纏之。內身金棺灌以麻油畢。舉金棺置于第二大鐵槨中。栴檀香槨次重于外。積眾名香。厚衣其上而阇維之。訖收舍利。于四衢道起立塔廟。表剎懸繒。使國行人皆見法王塔。思慕正化。多所饒益。阿難。汝欲葬我。先以香湯洗浴。用新劫貝周遍纏身。以五百張疊次如纏之。內身金棺灌以麻油畢。舉金棺置于第二大鐵槨中。旃檀香槨次重于外。積眾名香。厚衣其上而阇維之。訖收舍利。于四衢道起立塔廟。表剎懸繒。使諸行人皆見佛塔。思慕如來法王道化。生獲福利。死得上天。于時。世尊重觀此義。而說頌曰
阿難從坐起 長跪白世尊
如來滅度后 當以何法葬
阿難汝且默 思惟汝所行
國內諸清信 自當樂為之
阿難三請已 佛說轉輪葬
欲葬如來身 疊裹內棺槨
四衢起塔廟 為利益眾生
諸有禮敬者 皆獲無量福
佛告阿難。天下有四種人。應得起塔。香花繒蓋。伎樂供養。何等為四。一者如來應得起塔。二者辟支佛。三者聲聞人。四者轉輪王。阿難。此四種人應得起塔。香華繒蓋。伎樂供養。爾時。世尊以偈說曰
佛應第一塔 辟支佛聲聞
及轉輪圣王 典領四域主
斯四應供養 如來之所記
佛辟支聲聞 及轉輪王塔
爾時。世尊告阿難。俱詣拘尸城。末羅雙樹間
對曰。唯然。即與大眾圍繞世尊。在道而行
有一梵志從拘尸城趣波婆城。中路遙見世尊顏貌端正。諸根寂定。見已歡喜。善心自生。前至佛所。問訊訖。一面住。而白佛言。我所居村去此不遠。唯愿瞿曇于彼止宿。清旦食已。然后趣城
佛告梵志。且止。且止。汝今便為供養我已
時。梵志殷勤三請。佛答如初。又告梵志。阿難在后。汝可語意
時。梵志聞佛教已。即詣阿難。問訊已。于一面立。白阿難言。我所居村去此不遠。欲屈瞿曇于彼止宿。清旦食已。然后趣城
阿難報曰。止。止。梵志。汝今已為得供養已
梵志復請。殷勤至三。阿難答曰。時既暑熱。彼村遠逈。世尊疲極。不足勞嬈
爾時。世尊觀此義已。即說頌曰
凈眼前進路 疲極向雙樹
梵志遙見佛 速詣而稽首
我村今在近 哀愍留一宿
清旦設微供 然后向彼城
梵志我身倦 道遠不能過
監藏者在后 汝可住語意
承佛教旨已 即詣阿難所
唯愿至我村 清旦食已去
阿難曰止止 時熱不相赴
三請不遂愿 憂惱不悅樂
咄此有為法 流遷不常住
今于雙樹間 滅我無漏身
佛辟支聲聞 一切皆歸滅
無常無撰擇 如火焚山林
爾時。世尊入拘尸城。向本生處末羅雙樹間。告阿難曰。汝為如來于雙樹間敷置床座。使頭北首。面向西方。所以然者。吾法流布。當久住北方
對曰。唯然。即敷座。令北首
爾時。世尊自四牒僧伽梨。偃右脅如師子王。累足而臥
時。雙樹間所有鬼神篤信佛者。以非時花布散于地。爾時。世尊告阿難曰。此雙樹神以非時華供養于我。此非供養如來
阿難白言。云何名為供養如來
語阿難。人能受法。能行法者。斯乃名曰供養如來。佛觀此義。而說頌曰
佛在雙樹間 偃臥心不亂
樹神心清凈 以花散佛上
阿難白佛言 齋何名供養
受法而能行 覺華而為供
紫金華如輪 散佛未為供
陰界入無我 乃名第一供
爾時。梵摩那在于佛前執扇扇佛。佛言。汝卻。勿在吾前
時。阿難默自思念。此梵摩那常在佛左右。供給所須。當尊敬如來。視無厭足。今者末后須其瞻視。乃命使卻。意將何因。于是。阿難即整衣服。前白佛言。此梵摩那常在佛左右。供給所須。當尊敬如來。視無厭足。今者末后須其瞻視。而命使卻。將有何因
佛告阿難。此拘尸城外有十二由旬。皆是諸大神天之所居宅。無空缺處。此諸大神皆嫌此比丘當佛前立。今佛末后垂當滅度。吾等諸神。冀一奉覲。而此比丘有大威德。光明映蔽。使我曹等不得親近禮拜供養。阿難。我以是緣。故命使卻
阿難白佛。此尊比丘本積何德。修何行業。今者威德乃如是乎
佛告阿難。乃往過去久遠九十一劫。時世有佛。名毗婆尸。時此比丘以歡喜心。手執草炬。以照彼塔。由此因緣。使今威光上徹二十八天。諸天神光所不能及
爾時。阿難即從座起。偏袒右肩。長跪叉手而白佛言。莫于此鄙陋小城荒毀之土取滅度也。所以者何。更有大國瞻婆大國.毗舍離國.王舍城.婆只國.舍衛國.迦維羅衛國.波羅[木*奈]國。其土人民眾多。信樂佛法。佛滅度已。必能恭敬供養舍利
佛言。止。止。勿造斯觀。無謂此土以為鄙陋。所以者何。昔者。此國有王名大善見。此城時名拘舍婆提。大王之都城。長四百八十里。廣二百八十里。是時。谷米豐賤。人民熾盛。其城七重。繞城欄楯亦復七重。雕文刻鏤。間懸寶鈴。其城下基深三仞。高十二仞。城上樓觀高十二仞。柱圍三仞。金城銀門。銀城金門。琉璃城水精門。水精城琉璃門
其城周圓四寶莊嚴。間錯欄楯亦以四寶。金樓銀鈴。銀樓金鈴。寶壍七重。中生蓮花。優缽羅花.缽頭摩花.俱物頭花.分陀利花。下有金沙布現其底。俠道兩邊生多鄰娑樹。其金樹者。銀葉花實。其銀樹者。金葉花實。水精樹者。琉璃花實。琉璃樹者。水精花實。多鄰樹間有眾浴池。清流深潭。潔凈無穢。以四寶塼間砌其邊。金梯銀蹬。銀梯金蹬。琉璃梯金蹬。琉璃梯陛水精為蹬。水精梯陛琉璃為蹬。周匝欄楯。遼繞相承。其城處處生多鄰樹。其金樹者。銀葉花實。其銀樹者。金葉花實。水精樹者。琉璃花實。琉璃樹者。水精花實。樹間亦有四種寶池。生四種花。街巷齊整。行伍相當。風吹眾花。紛紛路側。微風四起。吹諸寶樹。出柔軟音。猶如天樂。其國人民。男女大小。共游樹間。以自娛樂。其國常有十種聲。貝聲.鼓聲.波羅聲.歌聲.舞聲.吹聲.象聲.馬聲.車聲.飲食戲笑聲
爾時。大善見王七寶具足。王有四德。主四天下。何謂七寶。一.金輪寶。二.白象寶。三.紺馬寶。四.神珠寶。五.玉女寶。六.居士寶。七.主兵寶。云何善見大王成就金輪寶。王常以十五日月滿時。沐浴香湯。升高殿上。婇女圍繞。自然輪寶忽現在前。輪有千輻。光色具足。天匠所造。非世所有。真金所成。輪徑丈四。大善見王默自念言。我曾從先宿諸舊聞如是語。剎利王水澆頭種。以十五日月滿時。沐浴香湯。升寶殿上。婇女圍繞。自然金輪忽現在前。輪有千輻。光色具足。天匠所造。非世所有。真金所成。輪徑丈四。是則名為轉輪圣王。今此輪現。將無是耶。今我寧可試此輪寶
時。大善見王即召四兵。向金輪寶偏露右臂。右膝著地。以右手摩抆金輪。語言。汝向東方。如法而轉。勿違常則。輪即東轉。時。善見王即將四兵隨其后行。金輪寶前有四神引導。輪所住處。王即止駕。爾時。東方諸小國王見大王至。以金缽盛銀粟。銀缽盛金粟。來趣王所。拜首白言。善來。大王。今此東方土地豐樂。人民熾盛。志性仁和。慈孝中順。唯愿圣王于此治政。我等當給使左右。承受所宜。當時。善見大王語小王言。止。止。諸賢。汝等則為供養我已。但當以正法治。勿使偏枉。無令國內有非法行。此即名曰我之所治
時。諸小王聞此教已。即從大王巡行諸國。至東海表。次行南方.西方.北方。隨輪所至。其諸國王各獻國土。如東方諸小王。此時。善見王既隨金輪。周行四海。以道開化。安慰民庶。已還本國拘舍婆城。時。金輪寶在宮門上虛空中住。大善見王踴躍而言。此金輪寶真為我瑞。我今真為轉輪圣王。是為金輪寶成就
云何善見大王成就白象寶。時。善見大王清旦在正殿上坐。自然象寶忽現在前。其毛純白。七處平住。力能飛行。其首雜色。六牙纖[月*庸]。真金間填。時王見已。念言。此象賢良。若善調者。可中御乘。即試調習。諸能悉備。時。善見大王欲自試象。即乘其上。清旦出城。周行四海。食時已還。時。善見王踴躍而言。此白象寶真為我瑞。我今真為轉輪圣王。是為象寶成就
云何善見大王成就馬寶。時。善見大王清旦在正殿上坐。自然馬寶忽現在前。紺青色。朱髦尾。頭頸如象。力能飛行。時王見已。念言。此馬賢良。若善調者。可中御乘。即試調習。諸能悉備。時。善見王欲自試馬寶。即乘其上。清旦出城。周行四海。食時已還。時。善見王踴躍而言。此紺馬寶真為我瑞。我今真為轉輪圣王。是為紺馬寶成就
云何善見大王神珠寶成就。時。善見大王于清旦在正殿上坐。自然神珠忽現在前。質色清徹。無有瑕穢。時王見已。言。此珠妙好。若有光明。可照宮內。時。善見王欲試此珠。即召四兵。以此寶珠置高幢上。于夜冥中赍幢出城。其珠光明。照諸軍眾。猶如晝日。于軍眾外周匝。復能照一由旬。現城中人皆起作務。謂為是晝。時。王善見踴躍而言。今此神珠真為我瑞。我今真為轉輪圣王。是為神珠寶成就
云何善見大王成就玉女寶。時。玉女寶忽然出現。顏色從容。面貌端正。不長不短。不粗不細。不白不黑。不剛不柔。冬則身溫。夏則身涼。舉身毛孔出栴檀香。口出優缽羅華香。言語柔軟。舉動安詳。先起后坐。不失宜則。時。王善見清凈無著。心不暫念。況復親近。時。王善見踴躍而言。此玉女寶真為我瑞。我今真為轉輪圣王。是為玉女寶成就
云何善見大王居士寶成就。時。居士丈夫忽然自出。寶藏自然。財富無量。居士宿福。眼能徹視地中伏藏。有主無主。皆悉見知。其有主者。能為擁護。其無主者。取給王用。時。居士寶往白王言。大王。有所給與。不足為憂。我自能辦。時。善見王欲試居士寶。即[來*力]嚴船于水游戲。告居士曰。我須金寶。汝速與我。居士報曰。大王小待。須至岸上。王尋逼言。我停須用。正今得來。時。居士寶被王嚴[來*力]。即于船上長跪。以右手內著水中。水中寶瓶隨手而出。如蟲緣樹。彼居士寶。亦復如是。內手水中。寶緣手出。充滿船上。而白王言。向須寶用。為須幾許。時。王善見語居士言。止。止。吾無所須。向相試耳。汝今便為供養我已。時。彼居士聞王語已。尋以寶物還投水中。時。善見王踴躍而言。此居士寶真為我瑞。我今真為轉輪圣王。是為居士寶成就
云何善見大王主兵寶成就。時。主兵寶忽然出現。智謀雄猛。英略獨決。即詣王所白言。大王。有所討罰。王不足憂。我自能辦。時。善見大王欲試主兵寶。即集四兵而告之曰。汝今用兵。未集者集。已集者放。未嚴者嚴。已嚴者解。未去者去。已去者住。時。主兵寶聞王語已。即令四兵。未集者集。已集者放。未嚴者嚴。已嚴者解。未去者去。已去者住。時。善見王踴躍而言。此主兵寶真為我瑞。我今真為轉輪圣王。阿難。是為善見轉輪圣王成就七寶
何謂四神德。一者長壽不夭。無能及者。二者身強無患。無能及者。三者顏貌端正。無能及者。四者寶藏盈溢。無能及者。是為轉輪圣王成就七寶及四功德
阿難。時。善見王久乃命駕。出游后園。尋告御者。汝當善御。安詳而行。所以然者。吾欲諦觀國土人民安樂無患。時。國人民路次觀者。復語侍人。汝且徐行。吾欲諦觀圣王威顏。阿難。時。善見王慈育民物。如父愛子。國民慕王。如子仰父。所有珍奇盡以貢王。愿垂納受。在意所與。時王報曰。且止。諸人。吾自有寶。汝可自用。復于異時。王作是念。我今寧可造作宮觀。適生是意。時國人民詣王善見。各白王言。我今為王造作宮殿。王報之曰。我今以為得汝供養。我有寶物。自足成辦。時。國人民復重啟王。我欲與王造立宮殿。王告人民。隨汝等意。時。諸人民承王教已。即以八萬四千兩車。載金而來。詣拘舍婆城。造立法殿。時。第二忉利妙匠天子默自思念。唯我能堪與善見王起正法殿
阿難。時。妙匠天造法殿。長六十里。廣三十里。四寶莊嚴。下基平整。七重寶塼以砌其階。其法殿柱有八萬四千。金柱銀櫨。銀柱金櫨。琉璃.水精櫨柱亦然。繞殿周匝。有四欄楯。皆四寶成。又四階陛亦四寶成。其法殿上有八萬四千寶樓。其金樓者銀為戶牖。其銀樓者金為戶牖。水精.琉璃戶亦然。金樓銀床。銀樓金床。綩綖細輭。金縷織成。布其座上。水精.琉璃樓床亦然。其殿光明。眩曜人目。猶日盛明。無能視者。時。善見王自生念言。我今可于是殿左右起多鄰園池。即造園池。縱廣一由旬
又復自念。于法殿前造一法池。尋即施造。縱廣一由旬。其水清澄。潔凈無穢。以四寶塼廁砌其下。繞池四邊。欄楯周匝。皆以黃金.白銀.水精.琉璃四寶合成。其池中水生眾雜華。優缽羅華.波頭摩華.俱物頭華.分陀利華。出微妙香。馚馥四散。其池四面陸地生華。阿醯物多華.瞻卜華.波羅羅華.須曼陀華.婆師迦華.檀俱摩梨華。使人典池。諸行過者將入洗浴。游戲清涼。隨意所欲。須漿與漿。須食與食。衣服.車馬.香華.財寶。不逆人意
阿難。時。善見王有八萬四千象。金銀校飾。絡用寶珠。齊象王為第一。八萬四千馬。金銀校飾。絡用寶珠。力馬王為第一。八萬四千車。師子革絡。四寶莊嚴。金輪寶為第一。八萬四千珠。神珠寶為第一。八萬四千玉女。玉女寶為第一。八萬四千居士。居士寶為第一。八萬四千剎利。主兵寶為第一。八萬四千城。拘尸婆提城為第一。八萬四千殿。正法殿為第一。八萬四千樓。大正樓為第一。八萬四千床。皆以黃金.白銀.眾寶所成。氍[毯-炎+數]毾[毯-炎+登]。綩綖細軟。以布其上。八萬四千億衣。初摩衣.迦尸衣.劫波衣為第一。八萬四千種食。日日供設。味味各異
阿難。時。善見王八萬四千象。乘齊象上。清旦出拘尸城。案行天下。周遍四海。須臾之間。還入城食。八萬四千馬。乘力馬寶。清旦出游。案行天下。周遍四海。須臾之間。還入城食。八萬四千車。乘金輪車。駕力馬寶。清旦出游。案行天下。周遍四海。須臾之間。還入城食。八萬四千神珠。以神珠寶。照于宮內。晝夜常明。八萬四千玉女。玉女寶善賢給侍左右。八萬四千居士。有所給與。任居士寶。八萬四千剎利。有所討罰。任主兵寶。八萬四千城。常所治都。在拘尸城。八萬四千殿。王所常止。在正法殿。八萬四千樓。王所常止。在大正樓。八萬四千座。王所常止。在頗梨座。以安禪故。八萬四千億衣。上妙寶飾。隨意所服。以慚愧故。八萬四千種食。王所常食。食自然飯。以知足故
時。八萬四千象來現。王時蹋蹈沖突。傷害眾生。不可稱數。時王念言。此象數來。多所損傷。自今而后。百年聽現一象。如是轉次百年現。一周而復始
佛說長阿含經卷第三
后秦弘始年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譯
游行經第二后
爾時。佛告阿難。時王自念。我本積何功德。修何善本。今獲果報。巍巍如是。復自思念。以三因緣。致此福報。何謂三。一曰布施。二曰持戒。三曰禪思。以是因緣。今獲大報。王復自念。我今已受人間福報。當復進修天福之業。宜自抑損。去離憒鬧。隱處閑居。以崇道術。時。王即命善賢寶女。而告之曰。我今已受人間福報。當復進修天福之業。宜自抑損。去離憒鬧。隱處閑居。以崇道術。女言。唯諾。如大王教。即[來*力]內外。絕于侍覲
時。王即升法殿。入金樓觀。坐銀御床。思惟貪淫欲.惡不善。有覺.有觀。離生喜.樂。得第一禪。除滅覺.觀。內信歡悅。撿心專一。無覺.無觀。定生喜.樂。得第二禪。舍喜守護。專念不亂。自知身樂。賢圣所求。護念樂行。得第三禪。舍滅苦.樂。先除憂.喜。不苦不樂。護念清凈。得第四禪。時。善見王起銀御床。出金樓觀。詣大正樓。坐琉璃床。修習慈心。遍滿一方。余方亦爾。周遍廣普無二無量。除眾結恨。心無嫉惡。靜默慈柔以自娛樂。悲.喜.舍心。亦復如是
時。玉女寶默自念言。久違顏色。思一侍覲。今者寧可奉現大王。時。寶女善賢告八萬四千諸婇女曰。汝等宜各沐浴香湯。嚴飾衣服。所以然者。我等久違顏色。宜一奉覲。諸女聞已。各嚴衣服。沐浴澡潔。時。寶女善賢又告主兵寶臣集四種兵。我等久違朝覲。宜一奉現。時。主兵臣即集四兵。白寶女言。四兵已集。宜知是時。于是。寶女將八萬四千婇女。四兵導從。詣金多鄰園。大眾震動。聲聞于王。王聞聲已。臨牕而觀。寶女即前。戶側而立
時。王見女。尋告之曰。汝止勿前。吾將出觀。時。善見王起頗梨座。出大正樓。下正法殿。與玉女寶詣多鄰園。就座而坐。時。善見王容顏光澤有踰于常。善賢寶女即自念言。今者大王色勝于常。是何異瑞。時。女尋白大王。今者顏色異常。將非異瑞。欲舍壽耶。今此八萬四千象。白象寶為第一。金銀交飾。珞用寶珠。自王所有。愿少留意。共相娛樂。勿便舍壽。孤棄萬民。又八萬四千馬。力馬王為第一。八萬四千車。輪寶為第一。八萬四千珠。神珠寶第一。八萬四千女。玉女寶第一。八萬四千居士。居士寶第一。八萬四千剎利。主兵寶第一。八萬四千城。拘尸城第一。八萬四千殿。正法殿第一。八萬四千樓。大正樓第一。八萬四千座。寶飾第一。八萬四千億衣。柔軟第一。八萬四千種食。味味珍異。凡此眾寶。皆王所有。愿少留意。共相娛樂。勿便舍壽。孤棄萬民
時。善見王答寶女曰。自汝昔來恭奉于我。慈柔敬順。言無粗漏今者何故。乃作此語。女白王曰。不審所白有何不順。王告女曰。汝向所言。象馬.寶車.金輪.宮觀.名服.肴饍。斯皆無常。不可久保。而勸我留。豈是順耶。女白王言。不審慈順當何以言。王告女曰。汝若能言。象馬.寶車.金輪.宮觀.名服.肴饍。斯皆無常。不可久保。愿不戀著。以勞神思。所以然者。王命未幾當就后世。夫生有死。合會有離。何有生此而永壽者。宜割恩愛以存道意。斯乃名曰敬順言也
阿難。時。玉女寶聞王此教。悲泣[跳-兆+虎]啼。捫淚而言。象馬.寶車.金輪.宮觀.名服.肴饍。斯皆無常。不可久保。愿不戀著。以勞神思。所以然者。王壽未幾當就后世。夫生有死。合會有離。何有生此而永壽者。宜割恩愛以存道意
阿難。彼玉女寶撫此言頃。時善見王忽然命終。猶如壯士美飯一飡。無有苦惱。魂神上生第七梵天。其王善見死七日后。輪寶.珠寶自然不現。象寶.馬寶.玉女寶.居士寶.主兵寶同日命終。城池.法殿.樓觀.寶飾.金多鄰園。皆變為土木
佛告阿難。此有為法。無常變易。要歸磨滅。貪欲無厭。消散人命。戀著恩愛。無有知足。唯得圣智。諦見道者。爾乃知足。阿難。我自憶念。曾于此處六返。作轉輪圣王。終措骨于此。今我成無上正覺。復舍性命。措身于此。自今已后。生死永絕。無有方土。措吾身處。此最后邊。更不受有。
爾時。世尊在拘尸那竭城本所生處。娑羅園中雙樹間。臨將滅度。告阿難曰。汝入拘尸那竭城。告諸末羅。諸賢。當知如來夜半于娑羅園雙樹間當般涅槃。汝等可往咨問所疑。面受教誡。宜及是時。無從后悔
是時。阿難受佛教已。即從座起。禮佛而去。與一比丘垂淚而行。入拘尸城。見五百末羅以少因緣。集在一處
時。諸末羅見阿難來。即起作禮。于一面立。白阿難言。不審尊者今入此城。何甚晚暮。欲何作為
阿難垂淚言。吾為汝等。欲相饒益。故來相告。卿等當知。如來夜半當般涅槃。汝等可往咨問所疑。面受教誡。宜及是時。無從后悔
時。諸末羅聞是言已。舉聲悲號。宛轉躃地。絕而復蘇。譬如大樹根拔。枝條摧折。同舉聲言。佛取滅度。何其駛哉。佛取滅度。何其速哉。群生長衰。世間眼滅
是時。阿難慰勞諸末羅言。止。止。勿悲。天地萬物。無生不終。欲使有為而常存者。無有是處。佛不云乎。合會有離。生必有盡
時。諸末羅各相謂言。吾等還歸。將諸家屬。并持五百張白疊。共詣雙樹
時。諸末羅各歸舍已。將諸家屬。并持白疊。出拘尸城。詣雙樹間。至阿難所。阿難遙見。默自念言。彼人眾多。若一一見佛。恐未周聞。佛先滅度。我今寧可使于前夜。同時見佛。即將五百末羅及其家屬。至世尊所。頭面禮足。在一面立。阿難前白佛言。某甲某甲諸末羅等及其家屬。問訊世尊起居增損
佛報言。勞汝等來。當使汝等壽命延長。無病無痛。阿難乃能將諸末羅及其家屬。使見世尊
時。諸末羅頭面禮足。于一面坐。爾時。世尊為說無常。示教利喜。時。諸末羅聞法歡喜。即以五百張疊。奉上世尊。佛為受之。諸末羅即從座起。禮佛而去
是時。拘尸城內。有一梵志。名曰須跋。年百二十。耆舊多智。聞沙門瞿曇今夜于雙樹間當取滅度。自念言。吾于法有疑。唯有瞿曇能解我意。今當及時自力而行。即于其夜。出拘尸城。詣雙樹間。至阿難所。問訊已。一面立。白阿難曰。我聞瞿曇沙門今夜當取滅度。故來至此。求一相見。我于法有疑。愿見瞿曇。一決我意。寧有閑暇得相見不
阿難報言。止。止。須跋。佛身有疾。無勞擾也
須跋固請。乃至再三。吾聞如來時一出世。如優曇缽花時時乃出。故來求現。欲決所疑。寧有閑暇暫相見不
阿難答如初。佛身有疾。無勞擾也
時。佛告阿難。汝勿遮止。聽使來入。此欲決疑。無嬈亂也。設聞我法。必得開解
阿難乃告須跋。汝欲覲佛。宜知是時
須跋即入。問訊已。一面坐。而白佛言。我于法有疑。寧有閑暇一決所滯不
佛言。恣汝所問
須跋即問。云何。瞿曇。諸有別眾。自稱為師。不蘭迦葉.末伽梨憍舍利.阿浮陀翅舍金披羅.波浮迦旃.薩若毗耶梨弗.尼揵子。此諸師等。各有異法。瞿曇沙門能盡知耶。不盡知耶
佛言。止。止。用論此為。吾悉知耳。今當為汝說深妙法。諦聽。諦聽。善思念之
須跋受教。佛告之曰。若諸法中。無八圣道者。則無第一沙門果。第二.第三.第四沙門果。須跋。以諸法中有八圣道故。便有第一沙門果。第二.第三.第四沙門果。須跋。今我法中有八圣道。有第一沙門果。第二.第三.第四沙門果。外道異眾無沙門果。爾時。世尊為須跋而說頌曰
我年二十九 出家求善道
須跋我成佛 今已五十年
戒定智慧行 獨處而思惟
今說法之要 此外無沙門
佛告須跋。若諸比丘皆能自攝者。則此世間羅漢不空
是時。須跋白阿難言。諸有從沙門瞿曇已行梵行。今行.當行者。為得大利。阿難。汝于如來所修行梵行。亦得大利。我得面覲如來。咨問所疑。亦得大利。今者。如來則為以弟子莂而別我已
即白佛言。我今寧得于如來法中出家受具戒不
佛告須跋。若有異學梵志于我法中修梵行者。當試四月。觀其人行。察其志性。具諸威儀無漏失者。則于我法得受具戒。須跋。當知在人行耳
須跋復白言。外道異學于佛法中當試四月。觀其人行。察其志性。具諸威儀無漏失者。乃得具戒。今我能于佛正法中四歲使役。具諸威儀。無有漏失。乃受具戒
佛告須跋。我先已說在人行耳
于是。須跋即于其夜。出家受戒。凈修梵行。于現法中。自身作證。生死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得如實智。更不受有。時夜未久。即成羅漢。是為如來最后弟子。便先滅度而佛后焉
是時。阿難在佛后立。撫床悲泣。不能自勝。歔欷而言。如來滅度。何其駛哉。世尊滅度。何其疾哉。大法淪曀。何其速哉。群生長衰。世間眼滅。所以者何。我蒙佛恩。得在學地。所業未成。而佛滅度
爾時。世尊知而故問。阿難比丘今為所在
時。諸比丘白如來曰。阿難比丘今在佛后撫床悲泣。不能自勝。歔欷而言。如來滅度。何其駛哉。世尊滅度。何其疾哉。大法淪曀。何其速哉。群生長衰。世間眼滅。所以者何。我蒙佛恩。得在學地。所業未成。而佛滅度
佛告阿難。止。止。勿憂莫悲泣也。汝侍我以來。身行有慈。無二無量。言行有慈。意行有慈。無二無量。阿難。汝供養我。功德甚大。若有供養諸天.魔.梵.沙門.婆羅門。無及汝者。汝但精進。成道不久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過去諸佛給侍弟子亦如阿難。未來諸佛給侍弟子亦如阿難。然過去佛給侍弟子。語然后知。今我阿難。舉目即知。如來須是。世尊須是。此是阿難未曾有法。汝等持之。轉輪圣王有四奇特未曾有法。何等四。圣王行時。舉國民庶皆來奉迎。見已歡喜。聞教亦喜。瞻仰威顏。無有厭足。轉輪圣王若住.若坐。及與臥時。國內臣民盡來王所。見王歡喜。聞教亦喜。瞻仰威顏。無有厭足。是為轉輪圣王四奇特法。今我阿難亦有此四奇特之法。何等四。阿難默然入比丘眾。眾皆歡喜。為眾說法。聞亦歡喜。觀其儀容。聽其說法。無有厭足。復次。阿難默然至比丘尼眾中.優婆塞眾中.優婆夷眾中。見俱歡喜。若與說法。聞亦歡喜。觀其儀容。聽其說法。無有厭足。是為阿難四未曾有奇特之法
爾時。阿難偏露右肩。右膝著地。而白佛言。世尊。現在四方沙門耆舊多智。明解經律。清德高行者來覲世尊。我因得禮敬。親覲問訊。佛滅度后。彼不復來。無所瞻對。當如之何
佛告阿難。汝勿憂也。諸族姓子常有四念。何等四。一曰念佛生處。歡喜欲見。憶念不忘。生戀慕心。二曰念佛初得道處。歡喜欲見。憶念不忘。生戀慕心。三曰念佛轉法輪處。歡喜欲見。憶念不忘。生戀慕心。四曰念佛般泥洹處。歡喜欲見。憶念不忘。生戀慕心。阿難。我般泥洹后。族姓男女念佛生時。功德如是。佛得道時。神力如是。轉法輪時。度人如是。臨滅度時。遺法如是。各詣其處。游行禮敬諸塔寺已。死皆生天。除得道者
佛告阿難。我般涅槃后。諸釋種來。求為道者。當聽出家。授具足戒。勿使留難。諸異學梵志來求為道。亦聽出家受具足戒。勿試四月。所以者何。彼有異論。若小稽留。則生本見
爾時。阿難長跪叉手。前白佛言。闡怒比丘虜[悷-犬+邕]自用。佛滅度后。當如之何
佛告阿難。我滅度后。若彼闡怒不順威儀。不受教誡。汝等當共行梵檀罰。敕諸比丘不得與語。亦勿往返教授從事
是時。阿難復白佛言。佛滅度后。諸女人輩未受誨者。當如之何
佛告阿難。莫與相見
阿難又白。設相見者。當如之何
佛言。莫與共語
阿難又白。設與語者。當如之何
佛言。當自撿心。阿難。汝謂佛滅度后。無復覆護。失所持耶。勿造斯觀。我成佛來所說經戒。即是汝護。是汝所持。阿難。自今日始。聽諸比丘舍小小戒。上下相呼。當順禮度。斯則出家敬順之法
佛告諸比丘。汝等。若于佛.法.眾有疑。于道有疑者。當速咨問。宜及是時。無從后悔。及吾現存。當為汝說。時諸比丘默然無言
佛又告曰。汝等。若于佛.法.眾有疑。于道有疑。當速咨問。宜及是時。無從后悔。及吾現存。當為汝說。時。諸比丘又復默然
佛復告曰。汝等若自慚愧。不敢問者。當因知識。速來咨問。宜及是時。無從后悔。時。諸比丘又復默然
阿難白佛言。我信此眾皆有凈信。無一比丘疑佛.法.眾。疑于道者
佛告阿難。我亦自知今此眾中最小比丘皆見道跡。不趣惡道。極七往返。必盡苦際。爾時。世尊即記莂千二百弟子所得道果
時。世尊披郁多羅僧。出金色臂。告諸比丘。汝等當觀如來時時出世。如優曇缽花時一現耳。爾時。世尊重觀此義。而說偈言
右臂紫金色 佛現如靈瑞
去來行無常 現滅無放逸
是故。比丘。無為放逸。我以不放逸故。自致正覺。無量眾善。亦由不放逸得。一切萬物無常存者。此是如來末后所說。于是。世尊即入初禪定。從初禪起。入第二禪。從第二禪起。入第三禪。從第三禪起。入第四禪。從四禪起。入空處定。從空處定起。入識處定。從識處定起。入不用定。從不用定起。入有想無想定。從有想無想定起。入滅想定
是時。阿難問阿那律。世尊已般涅槃耶
阿那律言。未也。阿難。世尊今者在滅想定。我昔親從佛聞。從四禪起。乃般涅槃
于時。世尊從滅想定起。入有想無想定。從有想無想定起。入不用定。從不用定起。入識處定。從識處定起。入空處定。從空處定起。入第四禪。從第四禪起。入第三禪。從三禪起。入第二禪。從二禪起。入第一禪。從第一禪起。入第二禪。從二禪起。入第三禪。從三禪起。入第四禪。從四禪起。佛般涅槃。當于爾時。地大震動。諸天.世人皆大驚怖。諸有幽冥日月光明所不照處。皆蒙大明。各得相見。迭相謂言。彼人生此。彼人生此。其光普遍。過諸天光
時。忉利天于虛空中。以文陀羅花.優缽羅.波頭摩.拘摩頭.分陀利花散如來上。及散眾會。又以天末栴檀而散佛上。及散大眾。佛滅度已。時梵天王于虛空中以偈頌曰
一切昏萌類 皆當舍諸陰
佛為無上尊 世間無等倫
如來大圣雄 有無畏神力
世尊應久住 而今般涅槃
爾時。釋提桓因復作頌曰
陰行無有常 但為興衰法
生者無不死 佛滅之為樂
爾時。毗沙門王復作頌曰
福樹大叢林 無上福娑羅
受供之良田 雙樹間滅度
爾時。阿那律復作頌曰
佛以無為住 不用出入息
本由寂滅來 靈曜于是沒
爾時。梵摩那比丘復作頌曰
不以懈慢心 約己修上慧
無著無所染 離愛無上尊
爾時。阿難比丘復作頌曰
天人懷恐怖 衣毛為之豎
一切皆成就 正覺取滅度
爾時。金毗羅神復作頌曰
世間失覆護 群生永盲冥
不復睹正覺 人雄釋師子
爾時。密跡力士復作頌曰
今世與后世 梵世諸天人
更不復睹見 人雄釋師子
爾時。佛母摩耶復作頌曰
佛生樓毗園 其道廣流布
還到本生處 永棄無常身
爾時。雙樹神復作頌曰
何時當復以 非時花散佛
十力功德具 如來取滅度
爾時。娑羅園林神復作頌曰
此處最妙樂 佛于此生長
即此轉法輪 又于此滅度
爾時。四天王復作頌曰
如來無上智 常說無常論
解群生苦縛 究竟入寂滅
爾時。忉利天王復作頌曰
于億千萬劫 求成無上道
解群生苦縛 究竟入寂滅
爾時。焰天王復作頌曰
此是最后衣 纏裹如來身
佛既滅度已 衣當何處施
爾時。兜率陀天王復作頌曰
此是末后身 陰界于此滅
無憂無喜想 無復老死患
爾時。化自在天王復作頌曰
佛于今后夜 偃右脅而臥
于此娑羅園 釋師子滅度
爾時。他化自在天王復作頌曰
世間永衰冥 星王月奄墜
無常之所覆 大智日永翳
爾時。異比丘而作頌曰
是身如泡沫 危脆誰當樂
佛得金剛身 猶為無常壞
諸佛金剛體 皆亦歸無常
速滅如少雪 其余復何冀
佛般涅槃已。時諸比丘悲慟殞絕。自投于地。宛轉號啕。不能自勝。歔欷而言。如來滅度。何其駛哉。世尊滅度。何其疾哉。大法淪翳。何其速哉。群生長衰。世間眼滅。譬如大樹根拔。枝條摧折。又如斬蛇。宛轉回遑。莫知所奉
時。諸比丘亦復如是。悲慟殞絕。自投于地。宛轉號啕。不能自勝。歔欷而言。如來滅度。何其駛哉。世尊滅度。何其疾哉。大法淪翳。何其速哉。群生長衰。世間眼滅
爾時。長老阿那律告諸比丘。止。止。勿悲。諸天在上。儻有恠責
時。諸比丘問阿那律。上有幾天
阿那律言。充滿虛空。豈可計量。皆于空中徘徊騷擾。悲號躃踴。垂淚而言。如來滅度。何其駛哉。世尊滅度。何其疾哉。大法淪翳。何其速哉。群生長衰。世間眼滅。譬如大樹根拔。枝條摧折。又如斬蛇。宛轉回遑。莫知所奉。是時。諸天亦復如是。皆于空中徘徊騷擾。悲號躃踴。垂淚而言。如來滅度。何其駛哉。世尊滅度。何其疾哉。大法淪翳。何其速哉。群生長衰。世間眼滅
時。諸比丘竟夜達曉。講法語已。阿那律告阿難言。汝可入城。語諸末羅。佛已滅度。所欲施作。宜及時為
是時。阿難即起。禮佛足已。將一比丘。涕泣入城。遙見五百末羅以少因緣。集在一處。諸末羅見阿難來。皆起奉迎。禮足而立。白阿難言。今來何早
阿難答言。我今為欲饒益汝故。晨來至此。汝等當知。如來昨夜已取滅度。汝欲施作。宜及時為
時。諸末羅聞是語已。莫不悲慟。捫淚而言。一何駛哉。佛般涅槃。一何疾哉。世間眼滅
阿難報曰。止。止。諸君勿為悲泣。欲使有為不變易者。無有是處。佛已先說。生者有死。合會有離。一切恩愛。無常存者
時。諸末羅各相謂言。宜各還歸。辦諸香花及眾伎樂。速詣雙樹。供養舍利。竟一日已。以佛舍利置于床上。使末羅童子舉床四角。擎持幡蓋。燒香散華。伎樂供養。入東城門。遍諸里巷。使國人民皆得供養。然后出西城門。詣高顯處而阇維之。時。諸末羅作此論已。各自還家。供辦香華及眾伎樂。詣雙樹間。供養舍利。竟一日已。以佛舍利置于床上。諸末羅等眾來舉床。皆不能勝
時。阿那律語諸末羅。汝等且止。勿空疲勞。今者諸天欲來舉床
諸末羅曰。天以何意。欲舉此床
阿那律曰。汝等欲以香花伎樂供養舍利。竟一日已。以佛舍利置于床上。使末羅童子舉床四角。擎持幡蓋。燒香散花。伎樂供養。入東城門。遍諸里巷。使國人民皆得供養。然后出西城門。詣高顯處而阇維之。而諸天意欲留舍利七日之中。香花伎樂。禮敬供養。然后以佛舍利置于床上。使末羅童子舉床四角。擎持幡蓋。散花燒香。作眾伎樂。供養舍利。入東城門。遍諸里巷。使國人民皆得供養。然后出城北門。渡凞連禪河。到天冠寺而阇維之。是上天意。使床不動
末羅曰。諾。快哉斯言。隨諸天意
時。諸末羅自相謂言。我等宜先入城。街里街里。平治道路。掃灑燒香。還來至此。于七日中供養舍利。時。諸末羅即共入城。街里街里。平治道路。掃灑燒香。訖已出城。于雙樹間。以香花伎樂供養舍利。訖七日已。時日向暮舉佛舍利置于床上。末羅童子奉舉四角。擎持幡蓋。燒香散花。作眾伎樂。前后導從。安詳而行
時。忉利諸天以文陀羅花.優缽羅花.波頭摩花.拘物頭花.分陀利花.天末栴檀散舍利上。充滿街路。諸天作樂。鬼神歌詠。時。諸末羅自相謂言。且置人樂。請設天樂供養舍利
于是。末羅奉床漸進。入東城門。止諸街巷。燒香散花。伎樂供養。時。有路夷末羅女篤信佛道。手擎金花。大如車輪。供養舍利。時。有一老母舉聲贊曰。此諸末羅為得大利。如來末后于此滅度。舉國士民快得供養
時。諸末羅設供養已。出城北門。渡凞連禪河。到天冠寺。置床于地。告阿難曰。我等當復以何供養
阿難報曰。我親從佛聞。親受佛教。欲葬舍利者。當如轉輪圣王葬法
又問阿難。轉輪圣王葬法云何
答曰。圣王葬法。先以香湯洗浴其身。以新劫貝周遍纏身。五百張疊次如纏之。內身金棺。灌以麻油畢。舉金棺置于第二大鐵槨中。栴檀香槨次重于外。積眾名香。厚衣其上而阇維之。收拾舍利。于四衢道起立塔廟。表剎懸繒。使國行人皆見王塔。思慕正化。多所饒益。阿難。汝欲葬我。先以香湯洗浴。用新劫貝周匝纏身。以五百張疊次如纏之。內身金棺。灌以麻油畢。舉金棺置于第二大鐵槨中。栴檀香槨次重于外。積眾名香。厚衣其上而阇維之。收撿舍利。于四衢道起立塔廟。表剎懸繒。使諸行人皆見佛塔。思慕如來法王道化。生獲福利。死得上天。除得道者
時。諸末羅各相謂言。我等還城。供辦葬具.香花.劫貝.棺槨.香油及與白疊。時。諸末羅即共入城。供辦葬具已。還到天冠寺。以凈香湯洗浴佛身。以新劫貝周匝纏身。五百張疊次如纏之。內身金棺。灌以香油。奉舉金棺置于第二大鐵槨中。栴檀木槨重衣其外。以眾名香而[廿/積]其上
時。有末羅大臣名曰路夷。執大炬火。欲燃佛積。而火不燃。又有大末羅次前燃其積。又火不燃。時。阿那律語諸末羅言。止。止。諸賢。非汝所能。火滅不燃。是諸天意
末羅又問。諸天何故使火不燃
阿那律言。天以大迦葉將五百弟子從波婆國來。今在半道。及未阇維。欲見佛身。天知其意。故火不燃
末羅又言。愿遂此意
爾時。大迦葉將五百弟子從波婆國來。在道而行。遇一尼干子手執文陀羅花。時。大迦葉遙見尼干子。就往問言。汝從何來
報言。吾從拘尸城來
迦葉又言。汝知我師問乎
答曰。知
又問。我師存耶
答曰。滅度已來。已經七日。吾從彼來。得此天華。迦葉聞之。悵然不悅。時。五百比丘聞佛滅度。皆大悲泣。宛轉號啕。不能自勝。捫淚而言。如來滅度。何其駛哉。世尊滅度。何其疾哉。大法淪翳。何其速哉。群生長衰。世間眼滅。譬如大樹根拔。枝條摧折。又如斬蛇。宛轉回遑。莫知所奉
時。彼眾中有釋種子。字拔難陀。止諸比丘言。汝等勿憂。世尊滅度。我得自在。彼者常言。當應行是。不應行是。自今已后。隨我所為
迦葉聞已。悵然不悅。告諸比丘曰。速嚴衣缽。時詣雙樹。及未阇維。可得見佛
時。諸比丘聞大迦葉語已。即從座起。侍從迦葉。詣拘尸城。渡尼連禪河水。到天冠寺。至阿難所。問訊已。一面住。語阿難言。我等欲一面覲舍利。及未阇維。寧可見不
阿難答言。雖未阇維。難復可見。所以然者。佛身既洗以香湯纏以劫貝。五百張疊次如纏之。藏于金棺。置鐵槨中。栴檀香槨重衣其外。以為佛身難復可睹
迦葉請至三。阿難答如初。以為佛身難復得見
時。大迦葉適向香[廿/積]。于時佛身從重槨內雙出兩足。足有異色。迦葉見已。怪問阿難。佛身金色。是何故異
阿難報曰。向者。有一老母悲哀而前手撫佛足。淚墮其上。故色異耳
迦葉聞已。又大不悅。即向香[廿/積]。禮佛舍利。時。四部眾及上諸天同時俱禮。于是佛足忽然不現。時。大迦葉繞[廿/積]三匝。而作頌曰
諸佛無等等 圣智不可稱
無等之圣智 我今稽首禮
無等等沙門 最上無瑕穢
牟尼絕愛枝 大仙天人尊
人中第一雄 我今稽首禮
苦行無等侶 離著而教人
無染無垢塵 稽首無上尊
三垢垢已盡 樂于空寂行
無二無疇匹 稽首十力尊
遠逝為最上 二足尊中尊
覺四諦止息 稽首安隱智
沙門中無上 回邪令入正
世尊施寂滅 稽首湛然跡
無熱無瑕[郗-巾+ㄙ] 其心當寂定
練除諸塵穢 稽首無垢尊
慧眼無限量 甘露滅名稱
希有難思議 稽首無等倫
吼聲如師子 在林無所畏
降魔越四姓 是故稽首禮
大迦葉有大威德。四辯具足。說此偈已。時彼佛[廿/積]不燒自燃。諸末羅等各相謂言。今火猛熾。焰盛難止。阇維舍利。或能消盡。當于何所求水滅之。時。佛[廿/積]側有娑羅樹神。篤信佛道。尋以神力滅佛[廿/積]火
時。諸末羅復相謂言。此拘尸城左右十二由旬。所有香花。盡當采取。供佛舍利。尋詣城側。取諸香花。以用供養
時。波婆國末羅民眾。聞佛于雙樹滅度。皆自念言。今我宜往。求舍利分。自于本土。起塔供養。時。波婆國諸末羅即下國中。嚴四種兵。象兵.馬兵.車兵.步兵。到拘尸城。遣使者言。聞佛眾祐。止此滅度。彼亦我師。敬慕之心。來請骨分。當于本國起塔供養
拘尸王答曰。如是。如是。誠如所言。但為世尊垂降此土。于茲滅度。國內士民。當自供養。遠勞諸君。舍利分不可得
時。遮羅頗國諸跋離民眾。及羅摩伽國拘利民眾.毗留提國婆羅門眾.迦維羅衛國釋種民眾.毗舍離國離車民眾。及摩竭王阿阇世。聞如來于拘尸城雙樹間而取滅度。皆自念言。今我宜往。求舍利分
時。諸國王阿阇世等。即下國中。嚴四種兵。象兵.馬兵.車兵.步兵。進渡恒水。即敕婆羅門香姓。汝持我名。入拘尸城。致問諸末羅等。起居輕利。游步強耶。吾于諸賢。每相宗敬。鄰境義和。曾無諍訟。我聞如來于君國內而取滅度。唯無上尊。實我所天。故從遠來。求請骨分。欲還本土。起塔供養。設與我者。舉國重寶。與君共之
時。香姓婆羅門受王教已。即詣彼城。語諸末羅曰。摩竭大王致問無量。起居輕利。游步強耶。吾于諸君。每相宗敬。鄰境義和。曾無諍訟。我聞如來于君國內而取滅度。唯無上尊。實我所天。故從遠來。求請骨分。欲還本土。起塔供養。設與我者。舉國重寶。與君共之
時。諸末羅報香姓曰。如是。如是。誠如君言。但為世尊垂降此土。于茲滅度。國內士民自當供養。遠勞諸君。舍利分不可得
時。諸國王即集群臣。眾共立議。作頌告曰
吾等和議 遠來拜首
遜言求分 如不見與
四兵在此 不惜身命
義而弗獲 當以力取
時。拘尸國即集群臣。眾共立議。以偈答曰
遠勞諸君 屈辱拜首
如來遺形 不敢相許
彼欲舉兵 吾斯亦有
畢命相抵 未之有畏
時。香姓婆羅門曉眾人曰。諸賢。長夜受佛教誡。口誦法言。心服仁化。一切眾生常念欲安。寧可諍佛舍利共相殘害。如來遺形欲以廣益。舍利現在但當分取
眾咸稱善。尋復議言。誰堪分者
皆言香姓婆羅門仁智平均。可使分也
時。諸國王即命香姓。汝為我等分佛舍利。均作八分
于時。香姓聞諸王語已。即詣舍利所。頭面禮畢。徐前取佛上牙。別置一面。尋遣使者。赍佛上牙。詣阿阇世王所。語使者言。汝以我聲。上白大王。起居輕利。游步強耶。舍利未至。傾遲無量耶。今付使者如來上牙。并可供養。以慰企望。明星出時。分舍利訖。當自奉送
時。彼使者受香姓語已。即詣阿阇世王所。白言。香姓婆羅門致問無量。起居輕利。游步強耶。舍利未至。傾遲無量耶。今付使者如來上牙。并可供養。以慰企望。明星出時。分舍利訖。當自奉送
爾時。香姓以一瓶受一石許。即分舍利。均為八分已。告眾人言。愿以此瓶。眾議見與。自欲于舍起塔供養
皆言。智哉。是為知時。即共聽與
時。有畢缽村人白眾人言。乞地燋炭。起塔供養。皆言與之
時。拘尸國人得舍利分。即于其土起塔供養。波婆國人.遮羅國.羅摩伽國.毗留提國.迦維羅衛國.毗舍離國.摩竭國阿阇世王等。得舍利分已。各歸其國。起塔供養。香姓婆羅門持舍利瓶歸起塔廟。畢缽村人持地燋炭歸起塔廟。當于爾時。如來舍利起于八塔。第九瓶塔。第十炭塔。第十一生時發塔。何等時佛生。何等時成道。何等時滅度。沸星出時生。沸星出出家。沸星出成道。沸星出滅度(丹本注云問中應有何等時出家諸本并闕)
何等生二足尊 何等出叢林苦
何等得最上道 何等入涅槃城
沸星生二足尊 沸星出叢林苦
沸星得最上道 沸星入涅槃城
八日如來生 八日佛出家
八日成菩提 八日取滅度
八日生二足尊 八日出叢林苦
八日成最上道 八日入泥洹城
二月如來生 二月佛出家
二月成菩提 八日取涅槃
二月生二足尊 二月出叢林苦
二月得最上道 八日入涅槃城
娑羅花熾盛 種種光相照
于其本生處 如來取滅度
大慈般涅槃 多人稱贊禮
盡度諸恐畏 決定取滅度
佛說長阿含經卷第四
后秦弘始年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譯
(三)第一分典尊經第三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羅閱只耆阇崛山。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
爾時。執樂天般遮翼子。于夜靜寂無人之時。放大光明。照耆阇崛山來至佛所。頭面禮佛足已。在一面立。時。般遮翼白世尊言。昨梵天王至忉利天。與帝釋共議。我親從彼聞。今者寧可向世尊說不
佛言。汝欲說者。便可說之
般遮翼言。一時。忉利諸天集法講堂。有所講論。時。四天王隨其方面。各當位坐。提帝賴吒天王在東方坐。其面西向。帝釋在前。毗樓勒天王在南方坐。其面北向。帝釋在前。毗樓博叉天王在西方坐。其面東向。帝釋在前。毗沙門天王在北方坐。其面南向。帝釋在前。時。四天王皆先坐已。然后我坐。復有余大神天。皆先于佛所。凈修梵行。于此命終。生忉利天。使彼諸天。增益五福。一者天壽。二者天色。三者天名稱。四者天樂。五者天威德。時。諸忉利天皆踴躍歡喜言。增益諸天眾。減損阿須倫眾。爾時。釋提桓因知諸天人有歡喜心。即為忉利諸天而作頌曰
忉利諸天人 帝釋相娛樂
禮敬于如來 最上法之王
諸天受影福 壽色名樂威
于佛修梵行 故來生此間
復有諸天人 光色甚巍巍
佛智慧弟子 生此復殊勝
忉利及因提 思惟此自樂
禮敬于如來 最上法之王
爾時。忉利諸天聞此偈已。倍復歡喜。不能自勝。增益諸天眾。減損阿須倫眾。釋提桓因見忉利天歡喜悅豫。即告之曰。諸賢。汝等頗欲聞如來八無等法不。時。忉利諸天言。愿樂欲聞
帝釋報言。諦聽。諦聽。善思念之。諸賢。如來.至真.等正覺。十號具足。不見過去.未來.現在有如來.至真。十號具足。如佛者也。佛法微妙。善可講說。智者所行。不見過去。未來.現在有微妙法。如佛者也。佛由此法。而自覺悟。通達無礙。以自娛樂。不見過去.未來.現在能于此法而自覺悟。通達無礙。以自娛樂。如佛者也。諸賢。佛以此法自覺悟已。亦能開示涅槃徑路。親近漸至。入于寂滅。譬如恒河水.炎摩水。二水并流。入于大海。佛亦如是。善能開示涅槃徑路。親近漸至。入于寂滅。不見過去.未來.現在有能開示涅槃徑路。如佛者也。諸賢。如來眷屬成就。剎利.婆羅門.居士.沙門.有智慧者。皆是如來成就眷屬。不見過去.未來.現在眷屬成就。如佛者也。諸賢。如來大眾成就。所謂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不見過去.未來.現在大眾成就。如佛者也。諸賢。如來言行相應。所言如行。所行如言。如是則為法法成就。不見過去.未來.現在言行相應。法法成就。如佛者也。諸賢。如來多所饒益。多所安樂。以慈愍心利益天人。不見過去.未來.現在多所饒益。多所安樂。如佛者也。諸賢。是為如來八無等法
時。忉利天作是說言。若使世間有八佛出者。當大增益諸天眾。減損阿須倫眾。時。忉利天言。且置八佛。正使七佛.六佛。乃至二佛出世者。亦大增益諸天眾。減損阿須倫眾。何況八佛。時。釋提桓因告忉利天言。我從佛聞。親從佛受。欲使一時二佛出世。無有是處。但使如來久存于世。多所慈愍。多所饒益。天人獲安。則大增益諸天。減損阿須倫眾
時。般遮翼白佛言。世尊。忉利諸天所以集法講堂上者。共議思惟。稱量觀察。有所教令。然后為四天王。四天王受教已。各當位而坐。其坐未久。有大異光照于四方。時。忉利天見此光已。皆大驚愕。今此異光。將有何怪。諸大神天有威德者。亦皆驚怖。今此異光。將有何怪。時。大梵王即化為童子。頭五角髻。在大眾上虛空中立。顏貌端正。與眾超絕。身紫金色。蔽諸天光。時。忉利天亦不起迎。亦不恭敬。又不請坐。時。梵童子隨所詣坐。坐生欣悅。譬如剎利水澆頭種。登王位時。踴躍歡喜。來坐未久。復自變身。作童子像。頭五角髻。在大眾上虛空中坐。譬如力士坐于安座。嶷然不動。而作頌曰
忉利諸天人 帝釋相娛樂
禮敬于如來 最上法之王
諸天受影福 壽色名樂威
于佛修梵行 故來生此間
復有諸天人 光色甚巍巍
佛智慧弟子 生此復殊勝
忉利及因提 思惟此自樂
禮敬于如來 最上法之王
時。諸忉利天語童子曰。吾等聞天帝釋稱說如來八無等法。歡喜踴躍。不能自勝。時。梵童子語忉利天言。何等如來八無等法。吾亦樂聞。時。天帝釋即為童子說如來八無等法。忉利諸天.童子聞說已。倍復歡喜。不能自勝。增益諸天眾。減損阿須倫眾。是時。童子見天歡喜。復增欣躍。即告忉利天曰。汝等欲聞一無等法不。天曰。善哉。愿樂欲聞
童子告曰。汝樂聞者。諦聽。諦受。當為汝說。告諸天曰。如來往昔為菩薩時。在所生處聰明多智。諸賢。當知過去久遠時。世有王名曰地主。第一太子名曰慈悲。王有大臣名曰典尊。大臣有子名曰焰鬘。太子慈悲有朋友。其朋亦與六剎利大臣而為朋友。地主大王欲入深宮游戲娛樂時。即以國事委付典尊大臣。然后入宮作倡伎樂。五欲自娛。時。典尊大臣欲理國事。先問其子。然后決斷。有所處分。亦問其子
其后典尊忽然命終。時地主王聞其命終。愍念哀傷。撫膺而曰。咄哉。何辜失國良干。太子慈悲默自念宮。王失典尊以為憂苦。今我宜往諫于大王。無以彼喪而生憂苦。所以然者。典尊有子名曰焰鬘。聰明多智乃過其父。今可征召以理國事。時。慈悲太子即詣王所。具以上事白其父王。聞太子語已。即召焰鬘而告之曰。吾今以汝補卿父處。授汝相印。彼時焰鬘受相印已。王欲入宮。復付后事
時。相焰鬘明于治理。父先所為焰鬘亦知。父所不及焰鬘亦知。其后名稱流聞海內。天下咸稱為大典尊。時。大典尊后作是念。今王地主年已朽邁。余壽未幾。若以太子紹王位者。未為難也。我今寧可先往語彼六剎利大臣。今王地主年已朽邁。余壽未幾。若以太子紹王位者。未為難也。君等亦當別封王土。居位之日。勿相忘也
時。大典尊即往詣六剎利大臣。而告之曰。諸君。當知今王地主年已朽邁。余壽未幾。若以太子紹王位者。未為難也。汝等可往白太子此意。我等與尊生小知舊。尊苦我苦。尊樂我樂。今王衰老。年已朽邁。余壽未幾。今者太子紹王位者。未為難也。尊設登位。當與我封。時。六剎利大臣聞其語已。即詣太子。說如上事。太子報言。設吾登位。列土封國。當更與誰
時。王未久忽然而崩。國中大臣尋拜太子補王正位。王居位已。默自思念。今立宰相。宜準先王。復自思念。誰堪此舉。正當即任大典尊位。時。王慈悲即告大典尊。我今使汝即于相位。授以印信。汝當勤憂。綜理國事。時。大典尊聞王教已。即受印信。王每入宮。輙以后事付大典尊
大典尊復自念言。吾今宜往六剎利所。問其寧憶昔所言不。即尋往詣語剎利曰。汝今寧憶昔所言不。今者太子以登王位。隱處深宮。五欲自娛。汝等今者可往問王。王居天位。五欲自娛。寧復能憶昔所言不。時。六剎利聞是語已。即詣王所。白大王言。王居天位。五欲自娛。寧復能憶昔所言不。列土封邑。誰應居之。王曰。不忘昔言。列土封邑。非卿而誰。王復自念。此閻浮提地。內廣外狹。誰能分此以為七分。復自念言。唯有大典尊乃能分爾。即告之曰。汝可分此閻浮提地。使作七分
時。大典尊即尋分之。王所治城。村邑郡國。皆悉部分。六剎利國亦與分部。王自慶言。我愿已果。時。六剎利復自慶幸。我愿已果。得成此業。大典尊力也。六剎利王復自思念。吾國初建。當須宰輔。誰能堪任。如大典尊。即當使之。通領國事。爾時。六剎利王即命典尊。而告之曰。吾國須相。卿當為吾通領國事。于是。六國各授相印
時。大典尊受相印已。六王入宮游觀娛樂。時皆以國事付大典尊。大典尊理七國事。無不成辦。時。國內有七大居士。典尊亦為處分家事。又能教授七百梵志諷誦經典。七王敬視大典尊相。猶如神明。國七居士視如大王。七百梵志視如梵天。時。七國王.七大居士.七百梵志皆自念言。大典尊相。常與梵天相見。言語坐起親善
時。大典尊默識七王.居士.梵志意。謂我常與梵天相見。言語坐起。然我實不見梵天。不與言語。不可餐默。虛受此稱。我亦曾聞諸先宿言。于夏四月閑居靜處。修四無量者。梵天則下。與共相見。今我寧可修四無量。使梵天下。共相見不。于是。典尊至七王所而白王言。唯愿大王顧臨國事。我欲于夏四月修四無量。七王告曰。宜知是時。大典尊相又告七居士。汝等各勤己務。吾欲夏四月修四無量。居士曰。諾。宜知是時。又告七百梵志。卿等當勤諷誦。轉相教授。我欲于夏四月修四無量。梵志曰。諾。今者大師宜知是時
時。大典尊于彼城東造閑靜室。于夏四月。即于彼止。修四無量。然彼梵天猶不來下。典尊自念。我聞先宿舊言。于夏四月。修四無量。梵天下現。今者寂然。聊無仿佛。時。大典尊以十五日月滿時。出其靜室。于露地坐。坐未久頃。有大光現。典尊默念。今此異光。將無是梵欲下瑞耶
時。梵天王即化為童子。五角髻。在典尊上虛空中坐。典尊見已。即說頌曰
此是何天像 在于虛空中
光照于四方 如大火[廿/積]燃
時。梵童子以偈報曰
唯梵世諸天 知我梵童子
其余人謂我 祀祠于大神
時。大典尊以偈報曰
今我當咨承 奉誨致恭敬
設種種上味 愿天知我心
時。梵童子以偈報曰
典尊汝所修 為欲何志求
今設此供養 當為汝受之
又告大典尊。汝若有所問。自恣問之。當為汝說。時。大典尊即自念言。我今當問現在事耶。問未然事耶。復自念言。今世現事。用復問為。當問未然幽冥之事。即向梵童子以偈問曰
今我問梵童 能決疑無疑
學何住何法 得生于梵天
時。梵童子以偈報曰
當舍我人想 獨處修慈心
除欲無臭穢 乃得生梵天
時。大典尊聞是偈已。即自念言。梵童子說偈。宜除臭穢。我不解此。今宜更問。時。大典尊即以偈問曰
梵偈言臭穢 愿今為我說
誰開世間門 墮惡不生天
時。梵童子以偈報曰
欺妄懷嫉妒 習慢增上慢
貪欲嗔恚癡 自恣藏于心
此世間臭穢 今說令汝知
此開世間門 墮惡不生天
時。大典尊聞此偈已。復自念言。梵童子所說臭穢之義我今已解。但在家者無由得除。今我寧可舍世出家。剃除須發。法服修道耶
時。梵童子知其志念。以偈告曰
汝能有勇猛 此志為勝妙
智者之所為 死必生梵天
于是。梵童子忽然不現
時。大典尊還詣七王白言。大王。唯愿垂神善理國事。今我意欲出家離世。法服修道。所以者何。我親于梵童子聞說臭穢。心甚惡之。若在家者。無由得除。彼時。七王即自念言。凡婆羅門多貪財寶。我今寧可大開庫藏。恣其所須。使不出家。時。七國王即命典尊。而告之曰。設有所須。吾盡相與。不足出家。時。大典尊尋白王曰。我今以為蒙王賜已。我亦大有財寶。今者盡留以上大王。愿聽出家。遂我志愿
時。七國王復作是念。凡婆羅門多貪美色。今我寧可出宮婇女。以滿其意。使不出家。王即命典尊而告之曰。若須婇女。吾盡與汝。不足出家。典尊報曰。我今已為蒙王賜已。家內自有婇女眾多。今盡放遣。求離恩愛。出家修道。所以然者。我親從梵童子聞說臭穢。心甚惡之。若在家者。無由得除
時。大典尊向慈悲王。以偈頌曰
王當聽我言 王為人中尊
賜財寶婇女 此寶非所樂
時。慈悲王以偈報曰
檀特伽陵城 阿婆布和城
阿槃大天城 鴦伽瞻婆城
數彌薩羅城 西陀路樓城
婆羅伽尸城 盡汝典尊造
五欲有所少 吾盡當相與
宜共理國事 不足出家去
時。大典尊以偈報曰
我五欲不少 自不樂世間
已聞天所語 無心復在家
時。慈悲王以偈報曰
大典尊所言 為從何天聞
舍離于五欲 今問當答我
時。大典尊以偈答曰
昔我于靜處 獨坐自思惟
時梵天王來 普放大光明
我從彼聞已 不樂于世間
時。慈悲王以偈告曰
小住大典尊 共弘善法化
然后俱出家 汝即為我師
譬如虛空中 清凈琉璃滿
今我清凈信 充遍佛法中
時。大典尊復作頌曰
諸天及世人 皆應舍五欲
蠲除諸穢污 凈修于梵行
爾時。七國王語大典尊曰。汝可留住七歲之中。極世五欲。共相娛樂。然后舍國。各付子弟。俱共出家。不亦善耶。如汝所獲。我亦當同。時。大典尊報七王曰。世間無常。人命逝速。喘息之間。猶亦難保。乃至七歲。不亦遠耶。七王又言。七歲遠者。六歲.五歲。乃至一歲。留住靜宮。極世五欲。共相娛樂。然后舍國。各付子弟。俱共出家。不亦善耶。如汝所得。我亦宜同。時。大典尊復報王曰。此世間無常。人命逝速。喘息之間。猶亦難保。乃至一歲尚亦久爾。如是七月。至于一月。猶復不可。王又語言。可至七日。留住深宮。極世五欲。共相娛樂。然后舍國。各付子弟。俱共出家。不亦善耶。大典尊答曰。七日不遠。自可留爾。唯愿大王勿違信誓。過七日已。王若不去。我自出家
時。大典尊又至七居士所語言。汝等各理己務。吾欲出家。修無為道。所以然者。我親從梵天聞說臭穢。心甚惡之。若在家者。無由得除。時。七居士報典尊曰。善哉。斯志。宜知是時。我等亦欲俱共出家。如汝所得。我亦宜同
時。大典尊復詣七百梵志所。而告之曰。卿等當勤諷誦。廣探道義。轉相教授。吾欲出家修無為道。所以然者。我親從梵天聞說臭穢。心甚惡之。若在家者。無由得除。時。七百梵志白典尊曰。大師。勿出家也。夫在家安樂。五欲自娛。多人侍從。心無憂苦。出家之人獨在空野。所欲悉無。無可貪取。典尊報曰。吾若以在家為樂。出家為苦。終不出家。吾以在家為苦。出家為樂。故出家爾。梵志答曰。大師出家。我亦出家。大師所行。我亦盡當行
時。大典尊至諸妻所。而告之曰。卿等隨宜欲住者住。欲歸者歸。吾欲出家。求無為道。具論上事。明出家意。時。諸婦答曰。大典尊在。一如我夫。一如我父。設今出家。亦當隨從。典尊所行。我亦宜行
過七日已。時大典尊即剃除須發。服三法衣。舍家而去。時。七國王.七大居士.七百梵志及四十夫人。如是展轉。有八萬四千人同時出家。從大典尊。時。大典尊與諸大眾游行諸國。廣弘道化。多所饒益
爾時。梵王告諸天眾曰。時。典尊大臣豈異人乎。莫造斯觀。今釋迦文佛即其身也。世尊爾時過七日已。出家修道。將諸大眾。游行諸國。廣弘道化。多所饒益。汝等若于我言有余疑者。世尊今在耆阇崛山。可往問也。如佛所言。當受持之
般遮翼言。我以是緣。故來詣此。唯然。世尊。彼大典尊即世尊是耶。世尊爾時過七日已。出家修道。與七國王乃至八萬四千人同時出家。游行諸國。廣弘道化。多所饒益耶
佛告般遮翼曰。爾時大典尊豈異人乎。莫造斯觀。即我身是也。爾時。舉國男女行來舉動。有所破損。皆尋舉聲曰。南無大典尊七王大相。南無大典尊七王大相。如是至三。般遮翼。時。大典尊有大德力。然不能為弟子說究竟道。不能使得究竟梵行。不能使至安隱之處。其所說法。弟子受行。身壞命終。得生梵天。其次。行淺者生他化自在天。次生化自在天.兜率陀天.焰天.忉利天.四天王.剎利.婆羅門.居士大家。所欲自在
般遮翼。彼大典尊弟子。皆無疑出家。有果報。有教誡。然非究竟道。不能使得究竟梵行。不能使至安隱之處。其道勝者。極至梵天爾。今我為弟子說法。則能使其得究竟道.究竟梵行.究竟安隱。終歸涅槃。我所說法弟子受行者。舍有漏成無漏。心解脫.慧解脫。于現法中。自身作證。生死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更不受有。其次。行淺者斷五下結。即于天上而般涅槃。不復還此。其次。三結盡。薄淫.怒.癡。一來世間而般涅槃。其次。斷三結。得須陀洹。不墮惡道。極七往返。必得涅槃。般遮翼。我諸弟子不疑出家。有果報。有教誡。究竟道法。究竟梵行。究竟安隱。終歸滅度
爾時。般遮翼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四)
佛說長阿含第一分阇尼沙經第四
如是我聞
一時。佛游那提揵稚住處。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
爾時。尊者阿難在靜室坐。默自思念。甚奇。甚特。如來授人記別。多所饒益。彼伽伽羅大臣命終。如來記之。此人命終。斷五下結。即于天上而取滅度。不來此世。第二迦陵伽。三毗伽陀。四伽利輸。五遮樓。六婆耶樓。七婆頭樓。八藪婆頭。九他梨舍[少/兔]。十藪達梨舍[少/兔]。十一耶輸。十二耶輸多樓。諸大臣等命終。佛亦記之。斷五下結。即于天上而取滅度。不來生此。復有余五十人命終。佛亦記之。斷三結。淫.怒.癡薄。得斯陀含。一來此世便盡苦際。復有五百人命終。佛亦記之。三結盡。得須陀洹。不墮惡趣。極七往返必盡苦際。有佛弟子處處命終。佛皆記之。某生某處.某生某處。鴦伽國.摩竭國.迦尸國.居薩羅國.拔只國.末羅國.支提國.拔沙國.居樓國.般阇羅國.頗漯波國.阿般提國.婆蹉國.蘇羅婆國.乾陀羅國.劍洴沙國。彼十六大國有命終者。佛悉記之。摩竭國人皆是王種王所親任。有命終者。佛不記之
爾時。阿難于靜室起。至世尊所。頭面禮足。在一面坐。而白佛言。我向于靜室默自思念。甚奇。甚特。佛授人記。多所饒益。十六大國有命終者。佛悉記之。唯摩竭國人。王所親任。有命終者。獨不蒙記。唯愿世尊當為記之。唯愿世尊當為記之。饒益一切。天人得安。又佛于摩竭國得道。其國人命終。獨不與記。唯愿世尊當為記之。唯愿世尊當為記之。又摩竭國瓶沙王為優婆塞。篤信于佛。多設供養。然后命終。由此王故。多人信解。供養三寶。而今如來不為授記。唯愿世尊當與記之。饒益眾生。使天人得安。爾時。阿難為摩竭人勸請世尊。即從座起。禮佛而去
爾時。世尊著衣持缽。入那伽城乞食已。至大林處坐一樹下。思惟摩竭國人命終生處。時。去佛不遠。有一鬼神。自稱己名。白世尊曰。我是阇尼沙。我是阇尼沙
佛言。汝因何事。自稱己名為阇尼沙(阇尼沙秦言勝結使)。汝因何法。自以妙言稱見道跡
阇尼沙言。非余處也。我本為人王。于如來法中為優婆塞。一心念佛而取命終。故得生為毗沙門天王太子。自從是來。常照明諸法。得須陀洹。不墮惡道。于七生中常名阇尼沙
時。世尊于大林處隨宜住已。詣那陀揵稚處。就座而坐。告一比丘。汝持我聲。喚阿難來
對曰。唯然。即承佛教。往喚阿難
阿難尋來。至世尊所。頭面禮足。在一面住。而白佛言。今觀如來顏色勝常。諸根寂定。住何思惟。容色乃爾
爾時。世尊告阿難曰。汝向因摩竭國人來至我所。請記而去。我尋于后。著衣持缽。入那羅城乞食。乞食訖已。詣彼大林。坐一樹下。思惟摩竭國人命終生處。時。去我不遠。有一鬼神。自稱己名。而白我言。我是阇尼沙。我是阇尼沙。阿難。汝曾聞彼阇尼沙名不
阿難白佛言。未曾聞也。今聞其名。乃至生怖畏。衣毛為豎。世尊。此鬼神必有大威德。故名阇尼沙爾
佛言。我先問彼。汝因何法。自以妙言稱見道跡。阇尼沙言。我不于余處。不在余法。我昔為人王。為世尊弟子。以篤信心為優婆塞。一心念佛。然后命終。為毗沙門天王作子。得須陀洹。不墮惡趣。極七往返。乃盡苦際。于七生名中。常名阇尼沙。一時。世尊在大林中一樹下坐。我時乘天千輻寶車。以少因緣。欲詣毗樓勒天王。遙見世尊在一樹下。顏貌端正。諸根寂定。譬如深淵澄靜清明。見已念言。我今寧可往問世尊。摩竭國人有命終者。當生何所。又復一時。毗沙門王自于眾中。而說偈言
我等不自憶 過去所更事
今遭遇世尊 壽命得增益
又復一時。忉利諸天以少因緣。集在一處。時。四天王各當位坐。提頭賴吒在東方坐。其面西向。帝釋在前。毗樓勒叉天在南方坐。其面北向。帝釋在前。毗樓博叉天王在西方坐。其面東向。帝釋在前。毗沙門天王在北方坐。其面南向。帝釋在前。時。四天王皆先坐已。然后我坐。復有余諸大神天。皆先于佛所。凈修梵行。于此命終。生忉利天。增益諸天。受天五福。一者天壽。二者天色。三者天名稱。四者天樂。五者天威德。時。諸忉利天皆踴躍歡喜言。增益諸天眾。減損阿須倫眾。爾時。釋提桓因知忉利諸天有歡喜心。即作頌曰
忉利諸天人 帝釋相娛樂
禮敬于如來 最上法之法
諸天受影福 壽色名樂威
于佛修梵行 故來生此間
復有諸天人 光色甚巍巍
佛智慧弟子 生此復殊勝
忉利及因提 思惟此自樂
禮敬于如來 最上法之法
阇尼沙神復言。所以忉利諸天集法堂者。共議思惟。觀察稱量。有所教令。然后敕四天王。四王受教已。各當位而坐。其坐未久。有大異光照于四方。時忉利天見此異光。皆大驚愕。今此異光將有何怪。余大神天有威德者。皆亦驚恠。今此異光將有何怪。時。大梵王即化作童子。頭五角髻。在天眾上虛空中立。顏貌端正。與眾超絕。身紫金色。蔽諸天光。時。忉利天亦不起迎。亦不恭敬。又不請坐。時。梵童子隨所詣座。座生欣悅。譬如剎利水澆頭種。登王位時。踴躍歡喜。其坐未久。復自變身。作童子像。頭五角髻。在大眾上虛空中坐。譬如力士坐于安座。嶷然不動。而作頌曰
調伏無上尊 教世生明處
大明演明法 梵行無等侶
使清凈眾生 生于凈妙天
時。梵童子說此偈已。告忉利天曰。其有音聲。五種清凈。乃名梵聲。何等五。一者其音正直。二者其音和雅。三者其音清徹。四者其音深滿。五者周遍遠聞。具此五者。乃名梵音。我今更說。汝等善聽。如來弟子摩竭優婆塞。命終有得阿那含。有得斯陀含。有得須陀洹者。有生他化自在天者。有生化自在.兜率天.焰天.忉利天.四天王者。有生剎利.婆羅門.居士大家。五欲自然者。時。梵童子以偈頌曰
摩竭優婆塞 諸有命終者
八萬四千人 吾聞俱得道
成就須陀洹 不復墮惡趣
俱乘平正路 得道能救濟
此等群生類 功德所扶持
智慧舍恩愛 慚愧離欺妄
于彼諸天眾 梵童記如是
言得須陀洹 諸天皆歡喜
時。毗沙門王聞此偈已。歡喜而言。世尊出世說真實法。甚奇。甚特。未曾有也。我本不知如來出世。說如是法。于未來世。當復有佛說如是法。能使忉利諸天發歡喜心
時。梵童子告毗沙門王曰。汝何故作此言。如來出世說如是法。為甚奇。甚特。未曾有也。如來以方便力說善不善。具足說法而無所得。說空凈法而有所得。此法微妙。猶如醍醐
時。梵童子又告忉利天曰。汝等諦聽。善思念之。當更為汝說。如來.至真善能分別說四念處。何謂為四。一者內身觀。精勤不懈。專念不忘。除世貪憂。外身觀。精勤不懈。專念不忘。除世貪憂。受意法觀。亦復如是。精勤不懈。專念不忘。除世貪憂。內身觀已。生他身智。內觀受已。生他受智。內觀意已。生他意智。內觀法已。生他法智。是為如來善能分別說四念處。復次。諸天。汝等善聽。吾當更說。如來善能分別說七定具。何等為七。正見.正志.正語.正業.正命.正方便.正念。是為如來善能分別說七定具。復次。諸天。如來善能分別說四神足。何等謂四。一者欲定滅行成就修習神足。二者精進定滅行成就修習神足。三者意定滅行成就修習神足。四者思惟定滅行成就修習神足。是為如來善能分別說四神足
又告諸天。過去諸沙門.婆羅門以無數方便。現無量神足。皆由四神足起。正使當來沙門.婆羅門無數方便。現無量神足。亦皆由是四神足起。如今現在沙門.婆羅門無數方便。現無量神足者。亦皆由是四神足起。時。梵童子即自變化形為三十三身。與三十三天一一同坐。而告之曰。汝今見我神變力不。答曰。唯然已見。梵童子曰。我亦修四神足故。能如是無數變化
時。三十三天各作是念。今梵童子獨于我坐而說是語。而彼梵童一化身語。余化亦語。一化身默。余化亦默。時。彼梵童還攝神足。處帝釋坐。告忉利天曰。我今當說。汝等善聽。如來.至真自以己力開三徑路。自致正覺。何謂為三。或有眾生親近貪欲。習不善行。彼人于后近善知識。得聞法言。法法成就。于是離欲舍不善行。得歡喜心。恬然快樂。又于樂中。復生大喜。如人舍于粗食。食百味飯。食已充足。復求勝者。行者如是。離不善法。得歡喜樂。又于樂中。復生大喜。是為如來自以己力開初徑路。成最正覺。又有眾生多于嗔恚。不舍身.口.意惡業。其人于后遇善知識。得聞法言。法法成就。離身惡行.口.意惡行。生歡喜心。恬然快樂。又于樂中。復生大喜。如人舍于粗食。食百味飯。食已充足。復求勝者。行者如是。離不善法。得歡喜樂。又于樂中。復生大喜。是為如來開第二徑路。又有眾生愚冥無智。不識善惡。不能如實知苦.習.盡.道。其人于后遇善知識。得聞法言。法法成就。識善不善。能如實知苦.習.盡.道。舍不善行。生歡喜心。恬然快樂。又于樂中。復生大喜。如人舍于粗食。食百味飯。食已充足。復求勝者。行者如是。離不善法。得歡喜樂。又于樂中。復生大喜。是為如來開第三徑路
時。梵童子于忉利天上說此正法。毗沙門天王復為眷屬說此正法。阇尼沙神復于佛前說是正法。世尊復為阿難說此正法。阿難復為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說是正法
是時。阿難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后秦弘始年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譯
(五)第二分初
小緣經第一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舍衛國清信園林鹿母講堂。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
爾時。有二婆羅門以堅固信往詣佛所。出家為道。一名婆悉吒。二名婆羅墮。爾時。世尊于靜室出。在講堂上彷徉經行。時。婆悉吒見佛經行。即尋速疾詣婆羅墮。而語之言。汝知不耶。如來今者出于靜室。堂上經行。我等可共詣世尊所。儻聞如來有所言說。時。婆羅墮聞其語已。即共詣世尊所。頭面禮足。隨佛經行
爾時。世尊告婆悉吒曰。汝等二人出婆羅門種。以信堅固于我法中出家修道耶
答曰。如是
佛言。婆羅門。今在我法中出家為道。諸婆羅門得無嫌責汝耶
答曰。唯然。蒙佛大恩。出家修道。實自為彼諸婆羅門所見嫌責
佛言。彼以何事而嫌責汝
尋白佛言。彼言。我婆羅門種最為第一。余者卑劣。我種清白。余者黑冥。我婆羅門種出自梵天。從梵口生。于現法中得清凈解。后亦清凈。汝等何故舍清凈種。入彼瞿曇異法中耶。世尊。彼見我于佛法中出家修道。以如此言而呵責我
佛告婆悉吒。汝觀諸人愚冥無識猶如禽獸。虛假自稱。婆羅門種最為第一。余者卑劣。我種清白。余者黑冥。我婆羅門種出自梵天。從梵口生。現得清凈。后亦清凈。婆悉吒。今我無上正真道中不須種姓。不恃吾我憍慢之心。俗法須此。我法不爾。若有沙門.婆羅門。自恃種姓。懷憍慢心。于我法中終不得成無上證也。若能舍離種姓。除憍慢心。則于我法中得成道證。堪受正法。人惡下流。我法不爾
佛告婆悉吒。有四姓種。善惡居之。智者所舉。智者所責。何謂為四。一者剎利種。二者婆羅門種。三者居士種。四者首陀羅種。婆悉吒。汝聽剎利種中有殺生者。有盜竊者。有淫亂者。有欺妄者。有兩舌者。有惡口者。有綺語者。有慳貪者。有嫉妒者。有邪見者。婆羅門種.居士種.首陀羅種亦皆如是。雜十惡行。婆悉吒。夫不善行有不善報。為黑冥行則有黑冥報。若使此報獨在剎利.居士.首陀羅種。不在婆羅門種者。則婆羅門種應得自言。我婆羅門種最為第一。余者卑劣。我種清白。余者黑冥。我婆羅門種出自梵天。從梵口生。現得清凈。后亦清凈。若使行不善行有不善報。為黑冥行有黑冥報。必在婆羅門種.剎利.居士.首陀羅種者。則婆羅門不得獨稱。我種清凈。最為第一
婆悉吒。若剎利種中有不殺者。有不盜.不淫.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不慳貪.不嫉妒.不邪見。婆羅門種.居士.首陀羅種亦皆如是。同修十善。夫行善法必有善報。行清白行必有白報。若使此報獨在婆羅門。不在剎利.居士.首陀羅者。則婆羅門種應得自言。我種清凈。最為第一。若使四姓同有此報者。則婆羅門不得獨稱。我種清凈。最為第一
佛告婆悉吒。今者現見婆羅門種。嫁娶產生。與世無異。而作詐稱。我是梵種。從梵口生。現得清凈。后亦清凈。婆悉吒。汝今當知。今我弟子。種姓不同。所出各異。于我法中出家修道。若有人問。汝誰種姓。當答彼言。我是沙門釋種子也。亦可自稱。我是婆羅門種。親從口生。從法化生。現得清凈。后亦清凈。所以者何。大梵名者即如來號。如來為世間眼。法為世間智。為世間法。為世間梵。為世間法輪。為世間甘露。為世間法主
婆悉吒。若剎利種中有篤信于佛.如來.至真.等正覺。十號具足。篤信于法。信如來法。微妙清凈。現可修行。說無時節。示泥洹要。智者所知。非是凡愚所能及教。篤信于僧。性善質直。道果成就。眷屬成就。佛真弟子法法成就。所謂眾者。戒眾成就。定眾.慧眾.解脫眾.解脫知見眾成就。向須陀洹.得須陀洹。向斯陀含.得斯陀含.向阿那含.得阿那含。向阿羅漢.得阿羅漢。四雙八輩。是為如來弟子眾也。可敬可尊。為世福田。應受人供。篤信于戒。圣戒具足。無有缺漏。無諸瑕隙。亦無點污。智者所稱。具足善寂。婆悉吒。諸婆羅門種.居士.首陀羅種亦應如是篤信于佛。信法.信眾。成就圣戒。婆悉吒。剎利種中亦有供養羅漢。恭敬禮拜者。婆羅門.居士.首陀羅亦皆供養羅漢。恭敬禮拜
佛告婆悉吒。今我親族釋種亦奉波斯匿王。宗事禮敬。波斯匿王復來供養禮敬于我。彼不念言。沙門瞿曇出于豪族。我姓卑下。沙門瞿曇出大財富.大威德家。我生下窮鄙陋小家故。致供養禮敬如來也。波斯匿王于法觀法。明識真偽。故生凈信。致敬如來耳
婆悉吒。今當為汝說四姓本緣。天地始終。劫盡壞時。眾生命終皆生光音天。自然化生。以念為食。光明自照。神足飛空。其后此地盡變為水。無不周遍。當于爾時。無復日月星辰。亦無晝夜年月歲數。唯有大冥。其后此水變成大地。光音諸天福盡命終。來生此間。雖來生此。猶以念食。神足飛空。身光自照。于此住久。各自稱言。眾生。眾生。其后此地甘泉涌出。狀如酥蜜。彼初來天性輕易者。見此泉已。默自念言。此為何物。可試嘗之。即內指泉中。而試嘗之。如是再三。轉覺其美。便以手抄自恣食之。如是樂著。遂無厭足。其余眾生復效食之。如是再三。復覺其美。食之不已。其身轉粗。肌肉堅[革*卬]。失天妙色。無復神足。履地而行。身光轉滅。天地大冥
婆悉吒。當知天地常法。大冥之后。必有日月星像現于虛空。然后方有晝夜晦明.日月歲數。爾時。眾生但食地味。久住世間。其食多者。顏色粗丑。其食少者。色猶悅澤。好丑端正。于是始有。其端正者。生憍慢心。輕丑陋者。其丑陋者。生嫉惡心。憎端正者。眾生于是各共忿諍。是時甘泉自然枯涸。其后此地生自然地肥。色味具足。香潔可食。是時眾生復取食之。久住世間。其食多者。顏色粗丑。其食少者。色猶悅澤。其端正者。生憍慢心。輕丑陋者。其丑陋者。生嫉惡心。憎端正者。眾生于是各共諍訟。是時地肥遂不復生
其后此地復生粗厚地肥。亦香美可食。不如前者。是時眾生復取食之。久住世間。其食多者。色轉粗丑。其食少者。色猶悅澤。端正丑陋。迭相是非。遂生諍訟。地肥于是遂不復生。其后此地生自然粳米。無有糠糩。色味具足。香潔可食。是時眾生復取食之。久住于世。便有男女。互共相視。漸有情欲。轉相親近。其余眾生見已。語言。汝所為非。汝所為非。即排擯驅遣出于人外。過三月已。然后還歸
佛告婆悉吒。昔所非者。今以為是。時。彼眾生習于非法。極情恣欲。無有時節。以慚愧故。遂造屋舍。世間于是始有房舍。玩習非法。淫欲轉增。便有胞胎。因不凈生。世間胞胎始于是也。時。彼眾生食自然粳米。隨取隨生。無可窮盡。時。彼眾生有懈惰者。默自念言。朝食朝取。暮食暮取。于我勞勤。今欲并取。以終一日。即尋并取。于后等侶喚共取米。其人答曰。我已并取。以供一日。汝欲取者。自可隨意。彼人復自念言。此人黠慧。能先儲積。我今亦欲積糧。以供三日。其人即儲三日余糧。有余眾生復來語言。可共取米。答言。吾已先積三日余糧。汝欲取者可往自取。彼人復念。此人黠慧。先積余糧。以供三日。吾當效彼。積糧以供五日。即便往取
時。彼眾生競儲積已。粳米荒穢。轉生糠糩。刈已不生。時。彼眾生見此不悅。遂成憂迷。各自念言。我本初生。以念為食。神足飛空。身光自照。于世久住。其后此地甘泉涌出。狀如酥蜜。香美可食。我等時共食之。食之轉久。其食多者。顏色粗丑。其食少者。色猶悅澤。由是食故。使我等顏色有異。眾生于是各懷是非。迭相憎嫉。是時甘泉自然枯竭。其后此地生自然地肥。色味具足。香美可食。時我曹等復取食之。其食多者。顏色粗丑。其食少者。顏色悅澤。眾生于是復懷是非。迭相憎嫉。是時地肥遂不復生。其后復生粗厚地肥。亦香美可食。時我曹等復取食之。多食色粗。少食色悅。復生是非。共相憎嫉。是時地肥遂不復現。更生自然粳米。無有糠糩。時我曹等復取食之。久住于世。其懈怠者。競共儲積。由是粳米荒穢。轉生糠糩。刈已不生。今當如何。復自相謂言。當共分地。別立幖幟。即尋分地。別立幖幟
婆悉吒。猶此因緣。始有田地名生。彼時眾生別封田地。各立疆畔。漸生盜心。竊他禾稼。其余眾生見已。語言。汝所為非。汝所為非。自有田地。而取他物。自今已后。勿復爾也。其彼眾生猶盜不已。其余眾生復重呵責而猶不已。便以手加之。告諸人言。此人自有田稼。而盜他物。其人復告。此人打我。時。彼眾人見二人諍已。愁憂不悅。懊惱而言。眾生轉惡。世間乃有此不善。生穢惡不凈。此是生.老.病.死之原。煩惱苦報墮三惡道。由有田地致此諍訟。今者寧可立一人為主以治理之。可護者護。可責者責。眾共減米。以供給之。使理諍訟
時。彼眾中自選一人。形體長大。顏貌端正。有威德者。而語之言。汝今為我等作平等主。應護者護。應責者責。應遣者遣。當共集米。以相供給。時。彼一人聞眾人言。即與為主。斷理諍訟。眾人即共集米供給。時。彼一人復以善言慰勞眾人。眾人聞已。皆大歡喜。皆共稱言。善哉。大王。善哉。大王。于是。世間便有王名。以正法治民。故名剎利。于是世間始有剎利名生
時。彼眾中獨有一人作如是念。家為大患。家為毒刺。我今寧可舍此居家。獨在山林。閑靜修道。即舍居家。入于山林。寂默思惟。至時持器入村乞食。眾人見已。皆樂供養。歡喜稱贊。善哉。此人能舍家居。獨處山林。靜默修道。舍離眾惡。于是。世間始有婆羅門名生。彼婆羅門中有不樂閑靜坐禪思惟者。便入人間。誦習為業。又自稱言。我是不禪人。于是。世人稱不禪婆羅門。由入人間故。名為人間婆羅門。于是。世間有婆羅門種。彼眾生中有人好營居業。多積財寶。因是眾人名為居士。彼眾生中有多機巧。多所造作。于是世間始有首陀羅工巧之名
婆悉吒。今此世間有四種名。第五有沙門眾名。所以然者。婆悉吒。剎利眾中。或時有人自厭己法。剃除須發。而披法服。于是始有沙門名生。婆羅門種.居士種.首陀羅種。或時有人自厭己法。剃除須發。法服修道。名為沙門。婆悉吒。剎利種中。身行不善。口行不善。意行不善身壞命終。必受苦報。婆羅門種.居士種.首陀羅種。身行不善。口行不善。意行不善。身壞命終。必受苦報。婆悉吒。剎利種中。有身行善。口.意行善。身壞命終。必受樂報。婆羅門.居士.首陀羅種中。身行善。口.意行善。身壞命終。必受樂報。婆悉吒。剎利眾中。身行二種。口.意行二種。身壞命終。受苦樂報。婆羅門種.居士種.首陀羅種。身行二種。口.意行二種。身壞命終。受苦樂報
婆悉吒。剎利種中。有剃除須發。法服修道。修七覺意。道成不久。所以者何。彼族姓子法服出家。修無上梵行。于現法中自身作證。生死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復受有。婆羅門.居士.首陀羅種中。有剃除須發。法服修道。修七覺意。道成不久。所以者何。彼族姓子法服出家。修無上梵行。于現法中自身作證。生死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復受有。婆悉吒。此四種中皆出明行成就羅漢。于五種中為最第一
佛告婆悉吒。梵天王頌曰
生中剎利勝 能舍種姓去
明行成就者 世間最第一
佛告婆悉吒。此梵善說。非不善說。此梵善受。非不善受。我時即印可其言。所以者何。今我如來.至真亦說是義
生中剎利勝 能舍種姓去
明行成就者 世間最第一
爾時。世尊說此法已。婆悉吒.婆羅墮無漏心解脫。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六)
佛說長阿含第二分轉輪圣王修行經第二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摩羅醯搜人間游行。與千二百五十比丘漸至摩樓國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汝等當自熾燃。熾燃于法。勿他熾燃。當自歸依。歸依于法。勿他歸依。云何比丘當自熾燃。熾燃于法。勿他熾燃。當自歸依。歸依于法。勿他歸依。于是。比丘內身身觀。精勤無懈。憶念不忘。除世貪憂。外身身觀.內外身身觀。精勤無懈。識念不忘。除世貪憂。受.意.法觀。亦復如是。是為比丘自熾燃。熾燃法。不他熾燃。自歸依。歸依于法。不他歸依
如是行者。魔不能嬈。功德日增。所以者何。乃往過去久遠世時。有王名堅固念。剎利水澆頭種。為轉輪圣王。領四天下。時。王自在以法治化。人中殊特。七寶具足。一者金輪寶。二者白象寶。三者紺馬寶。四者神珠寶。五者玉女寶。六者居士寶。七者主兵寶。千子具足。勇健雄猛。能伏怨敵。不用兵杖。自然太平。堅固念王久治世已。時金輪寶即于虛空忽離本處。時典輪者速往白王。大王。當知今者輪寶離于本處。時。堅固王聞已念言。我曾于先宿耆舊所聞。若轉輪圣王輪寶移者。王壽未幾。我今已受人中福樂。宜更方便受天福樂。當立太子領四天下。別封一邑與下發師。命下須發。服三法衣。出家修道
時。堅固念王即命太子而告之曰。卿為知不。吾曾從先宿耆舊所聞。若轉輪圣王金輪離本處者。王壽未幾。吾今已受人中福樂。當更方便遷受天福。今欲剃除須發。服三法衣。出家為道。以四天下委付于汝。宜自勉力。存恤民物。是時。太子受王教已。時堅固念王即剃除須發。服三法衣。出家修道
時。王出家過七日已。彼金輪寶忽然不現。其典輪者往白王言。大王。當知今者輪寶忽然不現。時王不悅。即往詣堅固念王所。到已白王。父王。當知今者輪寶忽然不現。時。堅固念王報其子曰。汝勿懷憂以為不悅。此金輪寶者非汝父產。汝但勤行圣王正法。行正法已。于十五日月滿時。沐浴香湯。婇女圍繞。升正法殿上。金輪神寶自然當現。輪有千輻。光色具足。天匠所造。非世所有
子白父王。轉輪圣王正法云何。當云何行。王告子曰。當依于法。立法具法。恭敬尊重。觀察于法。以法為首。守護正法。又當以法誨諸婇女。又當以法護視教誡諸王子.大臣.群寮.百官及諸人民.沙門.婆羅門。下至禽獸。皆當護視
又告子曰。又汝土境所有沙門.婆羅門履行清真。功德具足。精進不懈。去離憍慢。忍辱仁愛。閑獨自修。獨自止息。獨到涅槃。自除貪欲。化彼除貪。自除嗔恚。化彼除嗔。自除愚癡。化彼除癡。于染不染。于惡不惡。于愚不愚。可著不著。可住不住。可居不居。身行質直。口言質直。意念質直。身行清凈。口言清凈。意念清凈。正念清凈。仁慧無厭。衣食知足。持缽乞食。以福眾生。有如是人者。汝當數詣。隨時咨問。凡所修行。何善何惡。云何為犯。云何非犯。何者可親。何者不可親。何者可作。何者不可作。施行何法。長夜受樂。汝咨問已。以意觀察。宜行則行。宜舍則舍。國有孤老。當拯給之。貧窮困劣。有來取者。慎勿違逆。國有舊法。汝勿改易。此是轉輪圣王所修行法。汝當奉行
佛告諸比丘。時。轉輪圣王受父教已。如說修行。后于十五日月滿時。沐浴香湯。升高殿上。婇女圍繞。自然輪寶忽然在前。輪有千輻。光色具足。天匠所造。非世所有。真金所成。輪徑丈四。時。轉輪王默自念言。我曾從先宿耆舊所聞。若剎利王水澆頭種。以十五日月滿時。沐浴香湯。升寶殿上。婇女圍繞。自然金輪忽現在前。輪有千輻。光色具足。天匠所造。非世所有。真金所成。輪徑丈四。是則名為轉輪圣王。今此輪現。將無是耶。今我寧可試此輪寶
時。轉輪王即召四兵。向金輪寶偏露右臂。右膝著地。復以右手摩捫金輪。語言。汝向東方。如法而轉。勿違常則。輪即東轉。時。王即將四兵隨從其后。金輪寶前有四神導。輪所住處。王即止駕。爾時。東方諸小國王見大王至。以金缽盛銀粟。銀缽盛金粟。來趣王所。拜首白言。善來。大王。今此東方土地豐樂。人民熾盛。志性仁和。慈孝忠順。唯愿圣王于此治正。我等當給使左右。承受所當。時。轉輪大王語小王言。止。止。諸賢。汝等則為供養我已。但當以正法治。勿使偏枉。無令國內有非法行。此即名曰我之所治
時。諸小王聞此教已。即從大王巡行諸國。至東海表。次行南方.西方.北方。隨輪所至。其諸國王各獻國土。亦如東方諸小國比。時。轉輪王既隨金輪。周行四海。以道開化。安慰民庶。已還本國。時。金輪寶在宮門上虛空中住。時轉輪王踴躍而言。此金輪寶真為我瑞。我今真為轉輪圣王。是為金輪寶成就
其王久治世已。時金輪寶即于虛空忽離本處。其典輪者速往白王。大王。當知今者輪寶離于本處。時。王聞已即自念言。我曾于先宿耆舊所聞。若轉輪圣王輪寶移者。王壽未幾。我今已受人中福樂。宜更方便受天福樂。當立太子領四天下。別封一邑與下發師。令下須發。服三法衣。出家修道
時。王即命太子而告之曰。卿為知不。吾曾從先宿耆舊所聞。若轉輪圣王金輪寶離本處者。王壽未幾。吾今已受人中福樂。當設方便遷受天樂。今欲剃除須發。服三法衣。出家修道。以四天下委付于汝。宜自勉力。存恤民物。爾時。太子受王教已。王即剃除須發。服三法衣。出家修道。時。王出家過七日已。其金輪寶忽然不現。典金輪者往白王言。大王。當知今者輪寶忽然不現。時王聞已。不以為憂。亦復不往問父王意。時。彼父王忽然命終
自此以前。六轉輪王皆展轉相承。以正法治。唯此一王自用治國。不承舊法。其政不平。天下怨訴。國土損減。人民凋落。時。有一婆羅門大臣往白王言。大王。當知今者國土損減。人民凋落。轉不如常。王今國內多有知識。聰慧博達。明于古今。備知先王治政之法。何不命集問其所知。彼自當答。時。王即召群臣。問其先王治政之道。時。諸智臣具以事答。王聞其言。即行舊政。以法護世。而由不能拯濟孤老。施及下窮
時。國人民轉至貧困。遂相侵奪。盜賊滋甚。伺察所得。將詣王所白言。此人為賊。愿王治之。王即問言。汝實為賊耶。答曰。實爾。我貧窮饑餓。不能自存。故為賊耳。時。王即出庫物以供給之。而告之曰。汝以此物供養父母。并恤親族。自今已后。勿復為賊。余人轉聞有作賊者。王給財寶。于是復行劫盜他物。復為伺察所得。將詣王所白言。此人為賊。愿王治之。王復問言。汝實為賊耶。答曰。實爾。我貧窮饑餓。不能自存。故為賊耳。時。王復出庫財以供給之。復告之曰。汝以此物供養父母。并恤親族。自今已后。勿復為賊
復有人聞有作賊者。王給財寶。于是復行劫盜他物。復為伺察所得。將詣王所白言。此人為賊。愿王治之。王復問言。汝實為賊耶。答曰。實爾。我貧窮饑餓。不能自存。故為賊耳。時王念言。先為賊者。吾見貧窮。給其財寶。謂當止息。而余人聞。轉更相效。盜賊日滋。如是無已。我今寧可杻械其人。令于街巷。然后載之出城。刑于曠野。以誡后人耶
時。王即敕左右。使收系之。聲鼓唱令。遍諸街巷。訖已載之出城。刑于曠野。國人盡知彼為賊者。王所收系。令于街巷。刑之曠野。時。人展轉自相謂言。我等設為賊者。亦當如是。與彼無異。于是。國人為自防護。遂造兵杖.刀劍.弓矢。迭相殘害。攻劫掠奪。自此王來始有貧窮。有貧窮已始有劫盜。有劫盜已始有兵杖。有兵杖已始有殺害。有殺害已則顏色憔悴。壽命短促。時。人正壽四萬歲。其后轉少。壽二萬歲。然其眾生有壽.有夭.有苦.有樂。彼有苦者。便生邪淫.貪取之心。多設方便。圖謀他物。是時。眾生貧窮劫盜。兵杖殺害。轉轉滋甚。人命轉減。壽一萬歲
一萬歲時。眾生復相劫盜。為伺察所得。將詣王所白言。此人為賊。愿王治之。王問言。汝實作賊耶。答曰。我不作。便于眾中故作妄語。時。彼眾生以貧窮故便行劫盜。以劫盜故便有刀兵。以刀兵故便有殺害。以殺害故便有貪取.邪淫。以貪取.邪淫故便有妄語。有妄語故其壽轉減。至于千歲。千歲之時。便有口三惡行始出于世。一者兩舌。二者惡口。三者綺語。此三惡業展轉熾盛。人壽稍減至五百歲。五百歲時。眾生復有三惡行起。一者非法淫。二者非法貪。三者邪見。此三惡業展轉熾盛。人壽稍減。三百.二百。我今時人。乃至百歲。少出多減
如是展轉。為惡不已。其壽稍減。當至十歲。十歲時人。女生五月便行嫁。是時世間酥油.石蜜.黑石蜜。諸甘美味不復聞名。粳糧.禾稻變成草莠。繒.絹.錦.綾.劫貝.白[疊*毛]。今世名服。時悉不現。織粗毛縷以為上衣。是時。此地多生荊棘。蚊.虻.蠅.虱.蛇.蚖.蜂.蛆。毒蟲眾多。金.銀.琉璃.珠璣.名寶。盡沒于地。遂有瓦石砂礫出于地上
當于爾時。眾生之類永不復聞十善之名。但有十惡充滿世間。是時。乃無善法之名。其人何由得修善行。是時。眾生能為極惡。不孝父母。不敬師長。不忠不義。返逆無道者便得尊敬。如今能修善行。孝養父母。敬順師長。忠信懷義。順道修行者便得尊敬。爾時。眾生多修十惡。多墮惡道。眾生相見。常欲相殺。猶如獵師見于群鹿。時。此土地多有溝坑。溪澗深谷。土曠人希。行來恐懼。爾時。當有刀兵劫起。手執草木。皆成戈鉾。于七日中。展轉相害
時。有智者遠逃叢林。依倚坑坎。于七日中懷怖畏心。發慈善言。汝不害我。我不害汝。食草木子以存性命。過七日已。從山林出。時有存者。得共相見。歡喜慶賀言。汝不死耶。汝不死耶。猶如父母唯有一子。久別相見。歡喜無量。彼人如是各懷歡喜。迭相慶賀。然后推問其家。其家親屬死亡者眾。復于七日中悲泣號啕。啼哭相向。過七日已。復于七日中共相慶賀。娛樂歡喜。尋自念言。吾等積惡彌廣。故遭此難。親族死亡。家屬覆沒。今者宜當少共修善。宜修何善。當不殺生
爾時。眾生盡懷慈心。不相殘害。于是眾生色壽轉增。其十歲者壽二十歲。二十時人復作是念。我等由少修善行。不相殘害故。壽命延長至二十歲。今者寧可更增少善。當修何善。已不殺生。當不竊盜。已修不盜。則壽命延長至四十歲。四十時人復作是念。我等由少修善。壽命延長。今者寧可更增少善。何善可修。當不邪淫。于是。其人盡不邪淫。壽命延長至八十歲
八十歲人復作是念。我等由少修善。壽命延長。今者寧可更增少善。何善何修。當不妄語。于是。其人盡不妄語。壽命延長至百六十。百六十時人復作是念。我等由少修善。壽命延長。我今寧可更增小善。何善可修。當不兩舌。于是。其人盡不兩舌。壽命延長至三百二十歲。三百二十歲時人復作是念。我等由少修善故。壽命延長。今者寧可更增少善。何善可修。當不惡口。于是。其人盡不惡口。壽命延長至六百四十
六百四十時人復作是念。我等由修善故。壽命延長。今者寧可更增少善。何善可修。當不綺語。于是。其人盡不綺語。壽命延長至二千歲。二千歲時人復作是念。我等由修善故。壽命延長。今者寧可更增少善。何善可修。當不慳貪。于是。其人盡不慳貪而行布施。壽命延長至五千歲。五千歲時人復作是念。我等由修善故。壽命延長。今者寧可更增少善。何善可修。當不嫉妒。慈心修善。于是。其人盡不嫉妒。慈心修善。壽命延長至于萬歲
萬歲時人復作是念。我等由修善故。壽命延長。今者寧可更增少善。何善可修。當行正見。不生顛倒。于是。其人盡行正見。不起顛倒。壽命延長至二萬歲。二萬歲時人復作是念。我等由修善故。壽命延長。今者寧可更增少善。何善可修。當滅三不善法。一者非法淫。二者非法貪。三者邪見。于是。其人盡滅三不善法。壽命延長至四萬歲。四萬歲時人復作是念。我等由修善故。壽命延長。今者寧可更增少善。何善可修。當孝養父母。敬事師長。于是。其人即孝養父母。敬事師長。壽命延長至八萬歲
八萬歲時人。女年五百歲始出行嫁。時。人當有九種病。一者寒。二者熱。三者饑。四者渴。五者大便。六者小便。七者欲。八者饕餮。九者老。時。此大地坦然平整。無有溝坑.丘墟.荊棘。亦無蚊.虻.蛇.蚖.毒蟲。瓦石.沙礫變成琉璃。人民熾盛。五谷平賤。豐樂無極。是時。當起八萬大城。村城鄰比。雞鳴相聞。當于爾時。有佛出世。名為彌勒如來.至真.等正覺。十號具足。如今如來十號具足。彼于諸天.釋.梵.魔.若魔.天.諸沙門.婆羅門.諸天.世人中。自身作證。亦如我今于諸天.釋.梵.魔.若魔.天.沙門.婆羅門.諸天.世人中。自身作證。彼當說法。初言亦善。中下亦善。義味具足。凈修梵行。如我今日說法。上中下言。皆悉真正。義味具足。梵行清凈。彼眾弟子有無數千萬。如我今日弟子數百。彼時。人民稱其弟子號曰慈子。如我弟子號曰釋子
彼時。有王名曰儴伽。剎利水澆頭種轉輪圣王。典四天下。以正法治。莫不靡伏。七寶具足。一金輪寶.二白象寶.三紺馬寶.四神珠寶。五玉女寶.六居士寶.七主兵寶。王有千子。勇猛雄烈。能卻外敵。四方敬順。不加兵杖。自然太平。爾時。圣王建大寶幢。圍十六尋。上高千尋。千種雜色嚴飾其幢。幢有百觚。觚有百枝。寶縷織成。眾寶間廁。于是。圣王壞此幢已。以施沙門.婆羅門.國中貧者。然后剃除須發。服三法衣。出家修道。修無上行。于現法中自身作證。生死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受后有
佛告諸比丘。汝等當勤修善行。以修善行。則壽命延長。顏色增益。安隱快樂。財寶豐饒。威力具足。猶如諸王順行轉輪圣王舊法。則壽命延長。顏色增益。安隱快樂。財寶豐饒。威力具足。比丘亦如是。當修善法。壽命延長。顏色增益。安隱快樂。財寶豐饒。威力具足
云何比丘壽命延長。如是比丘修習欲定。精勤不懈。滅行成就。以修神足。修精進定.意定.思惟定。精勤不懈。滅行成就。以修神足。是為壽命延長。何謂比丘顏色增益。于是比丘戒律具足。成就威儀。見有小罪。生大怖畏。等學諸戒。周滿備悉。是為比丘顏色增益。何謂比丘安隱快樂。于是比丘斷除淫欲。去不善法。有覺.有觀。離生喜.樂。行第一禪。除滅覺.觀。內信歡悅。撿心專一。無覺.無觀。定生喜.樂。行第二禪。舍喜守護。專心不亂。自知身樂。賢圣所求。護念.樂行。行第三禪。舍滅苦樂。先除憂喜。不苦不樂。護念清凈。行第四禪。是為比丘安隱快樂
何謂比丘財寶豐饒。于是比丘修習慈心。遍滿一方。余方亦爾。周遍廣普。無二無量。除眾結恨。心無嫉惡。靜默慈柔。以自娛樂。悲.喜.舍心亦復如是。是為比丘財寶豐饒。何謂比丘威力具足。于是比丘如實知苦圣諦。習.盡.道諦亦如實知。是為比丘威力具足
佛告比丘。我今遍觀諸有力者無過魔力。然漏盡比丘力能勝彼。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佛說長阿含經卷第六
后秦弘始年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譯
(七)第二分弊宿經第三
爾時。童女迦葉與五百比丘游行拘薩羅國。漸詣斯波醯婆羅門村。時童女迦葉在斯波醯村北尸舍婆林止。時。有婆羅門名曰弊宿。止斯波醯村。此村豐樂。民人眾多。樹木繁茂。波斯匿王別封此村與婆羅門弊宿。以為梵分。弊宿婆羅門常懷異見。為人說言。無有他世。亦無更生。無善惡報
時。斯波醯村人聞童女迦葉與五百比丘。從拘薩羅國漸至此尸舍婆林。自相謂言。此童女迦葉有大名聞。已得羅漢。耆舊長宿。多聞廣博。聰明睿智。辯才應機。善于談論。今得見者。不亦善哉。時。彼村人日日次第往詣迦葉。爾時。弊宿在高樓上。見其村人隊隊相隨。不知所趣。即問左右持蓋者言。彼人何故群隊相隨
侍者答曰。我聞童女迦葉將五百比丘游拘薩羅國。至尸舍婆林。又聞其人有大名稱。已得羅漢。耆舊長宿。多聞廣博。聰明睿智。辯才應機。善于談論。彼諸人等。群隊相隨。欲詣迦葉共相見耳
時。弊宿婆羅門即敕侍者。汝速往語諸人。且住。當共俱行。往與相見。所以者何。彼人愚惑。欺誑世間。說有他世。言有更生。言有善惡報。而實無他世。亦無更生。無善惡報
時。使者受教已。即往語彼斯婆醯村人言。婆羅門語。汝等且住。當共俱詣。往與相見
村人答曰。善哉。善哉。若能來者。當共俱行
使還尋白。彼人已住。可行者行
時。婆羅門即下高樓。敕侍者嚴駕。與彼村人前后圍繞。詣舍婆林。到已下車。步進詣迦葉所。問訊訖。一面坐。其彼村人婆羅門.居士。有禮拜迦葉然后坐者。有問訊已而坐者。有自稱名已而坐者。有叉手已而坐者。有默而坐者。時。弊宿婆羅門語童女迦葉言。今我欲有所問。寧有閑暇見聽許不
迦葉報曰。隨汝所問。聞已當知
婆羅門言。今我論者。無有他世。亦無更生。無罪福報。汝論云何
迦葉答曰。我今問汝。隨汝意答。今上日月。為此世耶。為他世耶。為人.為天耶
婆羅門答曰。日月是他世。非此世也。是天。非人
迦葉答曰。以此可知。必有他世。亦有更生。有善惡報
婆羅門言。汝雖云有他世。有更生及善惡報。如我意者。皆悉無有
迦葉問曰。頗有因緣。可知無有他世。無有更生。無善惡報耶
婆羅門答曰。有緣
迦葉問曰。以何因緣。言無他世
婆羅門言。迦葉。我有親族知識。遇患困病。我往問言。諸沙門.婆羅門各懷異見。言諸有殺生.盜竊.邪淫.兩舌.惡口.妄言.綺語.貪取.嫉妒.邪見者。身壞命終。皆入地獄。我初不信。所以然者。初未曾見死已來還。說所墮處。若有人來說所墮處。我必信受。汝今是我所親。十惡亦備。若如沙門語者。汝死必入大地獄中。今我相信。從汝取定。若審有地獄者。汝當還來。語我使知。然后當信。迦葉。彼命終已。至今不來。彼是我親。不應欺我。許而不來。必無后世
迦葉報曰。諸有智者。以譬喻得解。今當為汝引喻解之。譬如盜賊。常懷姧詐。犯王禁法。伺察所得。將詣王所。白言。此人為賊。愿王治之。王即敕左右。收系其人。遍令街巷。然后載之。出城付刑人者。時。左右人即將彼賊。付刑人者。彼賊以柔輭言。語守衛者。汝可放我。見諸親里。言語辭別。然后當還。云何。婆羅門。彼守衛者寧肯放不
婆羅門答曰。不可
迦葉又言。彼同人類。俱存現世。而猶不放。況汝所親。十惡備足。身死命終。必入地獄。獄鬼無慈。又非其類。死生異世。彼若以輭言求于獄鬼。汝暫放我。還到世間。見親族言語辭別。然后當還。寧得放不
婆羅門答曰。不可
迦葉又言。以此相方。自足可知。何為守迷。自生邪見耶
婆羅門言。汝雖引喻。謂有他世。我猶言無
迦葉復言。汝頗更有余緣。可知無他世耶
婆羅門報言。我更有余緣。知無他世
迦葉問曰。以何緣知
答曰。迦葉。我有親族。遇患篤重。我往語言。諸沙門.婆羅門各懷異見。說有他世。言不殺.不盜.不淫.不欺。不兩舌.惡口.妄言.綺語.貪取.嫉妒.邪見者。身壞命終。皆生天上。我初不信。所以然者。初未曾見死已來還。說所墮處。若有人來說所墮生。我必信耳。今汝是我所親。十善亦備。若如沙門語者。汝今命終。必生天上。今我相信。從汝取定。若審有天報者。汝當必來語我使知。然后當信。迦葉。彼命終已。至今不來。彼是我親。不應欺我。許而不來。必無他世
迦葉又言。諸有智者。以譬喻得解。我今當復為汝說喻。譬如有人。墮于深廁。身首沒溺。王敕左右。挽此人出。以竹為篦。三刮其身。澡豆凈灰。次如洗之。后以香湯。沐浴其體。細末眾香。坌其身上。敕除發師。凈其須發。又敕左右。重將洗沐。如是至三。洗以香湯。坌以香末。名衣上服。莊嚴其身。百味甘饍。以恣其口。將詣高堂。五欲娛樂。其人復能還入廁不
答曰。不能。彼處臭惡。何可還入
迦葉言。諸天亦爾。此閻浮利地。臭穢不凈。諸天在上。去此百由旬。遙聞人臭。甚于廁溷。婆羅門。汝親族知識。十善具足。然必生天。五欲自娛。快樂無極。寧當復肯還來。入此閻浮廁不
答曰。不也
迦葉又言。以此相方。自具可知。何為守迷。自生邪見
婆羅門言。汝雖引喻。言有他世。我猶言無
迦葉復言。汝頗更有余緣。可知無他世耶
婆羅門報言。我更有余緣。知無他世
迦葉問曰。以何緣知
答曰。迦葉。我有親族。遇患篤重。我往語言。沙門.婆羅門各懷異見。說有后世。言不殺.不盜.不淫.不欺.不飲酒者。身壞命終。皆生忉利天上。我亦不信。所以然者。初未曾見死已來還。說所墮處。若有人來說所墮生。我必信耳。今汝是我所親。五戒具足。身壞命終。必生忉利天上。令我相信。從汝取定。若審有天福者。汝當還來。語我使知。然后當信。迦葉。彼命終已。至今不來。彼是我親。不應有欺。許而不來。必無他世
迦葉答言。此間百歲。正當忉利天上一日一夜耳。如是亦三十日為一月。十二月為一歲。如是彼天壽千歲。云何。婆羅門。汝親族五戒具足。身壞命終。必生忉利天上。彼生天已。作是念言。我初生此。當二三日中。娛樂游戲。然后來下報汝言。者。寧得見不
答曰。不也。我死久矣。何由相見
婆羅門言。我不信也。誰來告汝有忉利天。壽命如是
迦葉言。諸有智者。以譬喻得解。我今更當為汝引喻。譬如有人。從生而盲。不識五色。青.黃.赤.白。粗.細.長.短。亦不見日.月.星象.丘陵.溝壑。有人問言。青.黃.赤.白五色云何。盲人答曰。無有五色。如是粗.細.長.短.日.月.星象.山陵.溝壑。皆言無有。云何。婆羅門。彼盲人言。是正答不
答曰。不也
所以者何。世間現有五色。青.黃.赤.白。粗.細.長.短。日.月.星象.山陵.溝壑。而彼言無。婆羅門。汝亦如是。忉利天壽。實有不虛。汝自不見。便言其無
婆羅門言。汝雖言有。我猶不信
迦葉又言。汝復作何緣。而知其無
答曰。迦葉。我所封村人有作賊者。伺察所得。將詣我所。語我言。此人為賊。唯愿治之。我答言。收縛此人。著大釜中。韋蓋厚泥。使其牢密。勿令有泄。遣人圍繞。以火煮之。我時欲觀知其精神所出之處。將諸侍從。繞釜而觀。都不見其神去來處。又發釜看。亦不見神有往來之處。以此緣故。知無他世
迦葉又言。我今問汝。若能答者隨意報之。婆羅門。汝在高樓。息寢臥時。頗曾夢見山林.江河.園觀.浴池.國邑.街巷不
答曰。夢見
又問。婆羅門。汝當夢時。居家眷屬侍衛汝不
答曰。侍衛
又問。婆羅門。汝諸眷屬見汝識神有出入不
答曰。不見
迦葉又言。汝今生存。識神出入。尚不可見。況于死者乎。汝不可以目前現事觀于眾生。婆羅門。有比丘初夜.后夜捐除睡眠。精勤不懈。專念道品。以三昧力。修凈天眼。以天眼力。觀于眾生。死此生彼。從彼生此。壽命長短。顏色好丑。隨行受報。善惡之趣。皆悉知見。汝不可以穢濁肉眼。不能徹見眾生所趣。便言無也。婆羅門。以此可知。必有他世
婆羅門言。汝雖引喻說有他世。知我所見。猶無有也
迦葉又言。汝頗更有因緣。知無他世耶
婆羅門言。有
迦葉言。以何緣知
婆羅門言。我所封村人有作賊者。伺察所得。將詣我所。語我言。此人為賊。唯愿治之。我敕左右收縛此人。生剝其皮。求其識神。而都不見。又敕左右臠割其肉。以求識神。又復不見。又敕左右截其筋.脈.骨間求神。又復不見。又敕左右打骨出髓。髓中求神。又復不見。迦葉。我以此緣。知無他世
迦葉復言。諸有智者。以譬喻得解。我今復當為汝引喻。乃往過去久遠世時。有一國壞。荒毀未復。時有商賈五百乘車經過其土。有一梵志奉事火神。常止一林。時。諸商人皆往投宿。清旦別去。時事火梵志作是念言。向諸商人宿此林中。今者已去。儻有遺漏可試往看。尋詣彼所。都無所見。唯有一小兒始年一歲。獨在彼坐。梵志復念。我今何忍見此小兒于我前死。今者寧可將此小兒至吾所止。養活之耶。即抱小兒往所住處而養育之。其兒轉大。至十余歲
時。此梵志以少因緣欲游人間。語小兒曰。我有少緣。欲暫出行。汝善守護此火。慎勿使滅。若火滅者。當以鉆鉆木。取火燃之。具誡敕已。出林游行。梵志去后。小兒貪戲。不數視火。火遂便滅。小兒戲還。見火已滅。懊惱而言。我所為非。我父去時。具約敕我。守護此火。慎勿令滅。而我貪戲。致使火滅。當如之何。彼時。小兒吹灰求火。不能得已。便以斧劈薪求火。復不能得。又復斬薪置于臼中。搗以求火。又不能得
爾時。梵志于人間還。詣彼林所。問小兒曰。吾先敕汝使守護火。火不滅耶。小兒對曰。我向出戲。不時護視。火今已滅。復問小兒。汝以何方便更求火耶。小兒報曰。火出于木。我以斧破木求火。不得火。復斬之令碎。置于臼中。杵搗求火。復不能得。時。彼梵志以鉆鉆木出火。積薪而燃。告小兒曰。夫欲求火。法應如此。不應破析杵碎而求
婆羅門。汝亦如是無有方便。皮剝死人而求識神。汝不可以目前現事觀于眾生。婆羅門。有比丘初夜后夜捐除睡眠。精勤不懈。專念道品。以三昧力。修凈天眼。以天眼力。觀于眾生。死此生彼。從彼生此。壽命長短。顏色好丑。隨行受報。善惡之趣。皆悉知見。汝不可以穢濁肉眼。不能徹見眾生所趣。便言無也。婆羅門。以此可知。必有他世
婆羅門言。汝雖引喻說有他世。如我所見。猶無有也
迦葉復言。汝頗更有因緣。知無他世耶
婆羅門言。有
迦葉言。以何緣知
婆羅門言。我所封村人有作賊者。伺察所得。將詣我所。語我言。此人為賊。唯愿治之。我敕左右。將此人以稱稱之。侍者受命。即以稱稱。又告侍者。汝將此人安徐殺之。勿損皮肉。即受我教。殺之無損。我復敕左右。更重稱之。乃重于本。迦葉。生稱彼人。識神猶在。顏色悅豫。猶能言語。其身乃輕。死已重稱。識神已滅。無有顏色。不能語言。其身更重。我以此緣。知無他世
迦葉語婆羅門。吾今問汝。隨意答我。如人稱鐵。先冷稱已。然后熱稱。何有光色柔輭而輕。何無光色堅[革*卬]而重
婆羅門言。熟鐵有色。柔輭而輕。冷鐵無色。剛強而重
迦葉語言。人亦如是。生有顏色。柔輭而輕。死無顏色。剛強而重。以此可知。必有他世
婆羅門言。汝雖引喻說有他世。如我所見。必無有也
迦葉言。汝復有何緣。知無他世
婆羅門答言。我有親族。遇患篤重。時。我到彼語言。扶此病人。令右脅臥。視瞻.屈伸.言語如常。又使左臥。反覆宛轉。屈伸.視瞻.言語如常。尋即命終。吾復使人扶轉。左臥右臥。反覆諦觀。不復屈伸.視瞻.言語。吾以是知。必無他世
迦葉復言。諸有智者。以譬喻得解。今當為汝引喻。昔有一國不聞貝聲。時有一人善能吹貝。往到彼國。入一村中。執貝三吹。然后置地。時。村人男女聞聲驚動。皆就往問。此是何聲。哀和清徹乃如是耶。彼人指貝曰。此物聲也。時。彼村人以手觸貝曰。汝可作聲。汝可作聲。貝都不鳴。其主即取貝三吹置地。時。村人言。向者。美聲非是貝力。有手有口。有氣吹之。然后乃鳴。人亦如是。有壽有識。有息出入。則能屈伸.視瞻.語言。無壽無識。無出入息。則無屈伸.視瞻.語言
又語婆羅門。汝今宜舍此惡邪見。勿為長夜自增苦惱
婆羅門言。我不能舍。所以然者。我自生來長夜諷誦。玩習堅固。何可舍耶
迦葉復言。諸有智者。以譬喻得解。我今當更為汝引喻。乃往久遠有一國土。其土邊壃。人民荒壞。彼國有二人。一智一愚。自相謂言。我是汝親。共汝出城。采侶求財。即尋相隨。詣一空聚。見地有麻即語愚者。共取持歸。時。彼二人各取一擔。復過前村。見有麻縷。其一智者言。麻縷成功。輕細可取。其一人言。我已取麻。系縛牢固。不能舍也。其一智者即取麻縷。重擔而去。復共前進。見有麻布。其一智者言。麻布成功。輕細可取。彼一人言。我以取麻。系縛牢固。不能復舍。其一智者即舍麻縷取布自重。復共前行。見有劫貝。其一智者言。劫貝價貴。輕細可取。彼一人言。我已取麻。系縛牢固。赍來道遠。不能舍也。時。一智者即舍麻布而取劫貝
如是前行。見劫貝縷。次見白疊。次見白銅。次見白銀。次見黃金。其一智者言。若無金者。當取白銀。若無白銀。當取白銅。乃至麻縷。若無麻縷。當取麻耳。今者此村大有黃金。集寶之上。汝宜舍麻。我當舍銀。共取黃金。自重而歸。彼一人言。我取此麻。系縛牢固。赍來道遠。不能舍也。汝欲取者。自隨汝意。其一智者舍銀取金。重擔而歸其家。親族遙見彼人大得金寶。歡喜奉迎。時。得金者見親族迎。復大歡喜。其無智人負麻而歸居家。親族見之。不悅亦不起迎。其負麻者倍增憂愧。婆羅門。汝今宜舍惡習邪見。勿為長夜自增苦惱。如負麻人執意堅固。不取金寶。負麻而歸。空自疲勞。親族不悅。長夜貧窮。自增憂苦也
婆羅門言。我終不能舍此見也。所以者何。我以此見多所教授。多所饒益。四方諸王皆聞我名。亦盡知我是斷滅學者
迦葉復言。諸有智者。以譬喻得解。我今當更為汝引喻。乃往久遠有一國土。其土邊壃。人民荒壞。時有商人。有千乘車。經過其土。水谷.薪草不自供足。時商主念言。我等伴多。水谷.薪草不自供足。今者寧可分為二分。其一分者于前發引。其前發導師見有一人。身體粗大。目赤面黑。泥涂其身。遙見遠來。即問。汝從何來。報言。我從前村來。又問彼言。汝所來處。多有水谷.薪草不耶。其人報言。我所來處。豐有水谷。薪草無乏。我于中路逢天暴雨。其處多水。亦豐薪草。又語商主。汝曹車上若有谷草。盡可捐棄。彼自豐有。不須重車
時。彼商主語眾商言。吾向前行。見有一人。目赤面黑。泥涂其身。我遙問言。汝從何來。即答我言。我從前村來。我尋復問。汝所來處。豐有水谷.薪草不也。答我言。彼大豐耳。又語我言。向于中路。逢天暴雨。此處多水。又豐薪草。復語我言。君等車上若有谷草。盡可捐棄。彼自豐有。不須重車。汝等宜各棄諸谷草。輕車速進。即如其言。各共捐棄谷草。輕車速進
如是一日不見水草。二日.三日。乃至七日。又復不見。時。商人窮于曠澤。為鬼所食。其后一部。次復進路。商主時前復見一人。目赤面黑。泥涂其身。遙見問言。汝從何來。彼人答言。從前村來。又問。汝所來處。豐有水谷.薪草不耶。彼人答曰。大豐有耳。又語商主。吾于中路。逢天暴雨。其處多水。亦豐薪草。又語商主。君等車上若有谷草。便可捐棄。彼自豐有。不須重車
時。商主還語諸商人言。吾向前行。見有一人。道如此事。君等車上若有谷草。可盡捐棄。彼自豐有。不須重車。時。商主言。汝等谷草慎勿捐棄。須得新者然后當棄。所以者何。新陳相接。然后當得度此曠野時。彼商人重車而行。如是一日不見水草。二日.三日至于七日。又亦不見。但見前人為鬼所食。骸骨狼藉
婆羅門。彼赤眼黑面者。是羅剎鬼也。諸有隨汝教者。長夜受苦。亦當如彼。前部商人無智慧故。隨導師語。自沒其身。婆羅門。諸有沙門.婆羅門。精進智慧。有所言說。承用其教者。則長夜獲安。如彼后部商人有智慧故。得免危難。婆羅門。汝今寧可舍此惡見。勿為長夜自增苦惱
婆羅門言。我終不能舍所見也。設有人來強諫我者。生我忿耳。終不舍見
迦葉又言。諸有智者。以譬喻得解。我今當復為汝引喻。乃昔久遠有一國土。其土邊壃。人民荒壞。時有一人。好喜養豬。詣他空村。見有干糞。尋自念言。此處饒糞。我豬豚饑。今當取草裹此干糞。頭戴而歸。即尋取草。裹糞而戴。于其中路。逢天大雨。糞汁流下。至于足跟。眾人見已。皆言。狂人。糞除臭處。正使天晴。尚不應戴。況于雨中戴之而行。其人方怒。逆罵詈言。汝等自癡。不知我家豬豚饑餓。汝若知者。不言我癡。婆羅門。汝今寧可舍此惡見。勿守迷惑。長夜受苦。如彼癡子戴糞而行。眾人訶諫。逆更嗔罵。謂他不知
婆羅門語迦葉言。汝等若謂行善生天。死勝生者。汝等則當以刀自刎。飲毒而死。或五縛其身。自投高岸。而今貪生不能自殺者。則知死不勝生
迦葉復言。諸有智者。以譬喻得解。我今當更為汝引喻。昔者。此斯波醯村有一梵志。耆舊長宿。年百二十。彼有二妻。一先有子。一始有娠。時。彼梵志未久命終。其大母子語小母言。所有財寶。盡應與我。汝無分也。時小母言。汝為小待。須我分娠。若生男者。應有財分。若生女者。汝自嫁娶。當得財物。彼子殷勤再三索財。小母答如初。其子又逼不已。時彼小母即以利刀自決其腹。知為男女
語婆羅門言。母今自殺。復害胎子。汝婆羅門。亦復如是。既自殺身。復欲殺人。若沙門.婆羅門。精勤修善。戒德具足。久存世者。多所饒益。天人獲安。吾今末后為汝引喻。當使汝知惡見之殃。昔者。此斯波醯村有二伎人。善于弄丸。二人角伎。一人得勝。時。不如者語勝者言。今日且停。明當更共試。其不如者即歸家中。取其戲丸。涂以毒藥。暴之使干。明持此丸詣勝者所。語言。更可角伎。即前共戲。先以毒丸授彼勝者。勝者即吞。其不如者復授毒丸。得已隨吞。其毒轉行。舉身戰動。時。不如者以偈罵曰
吾以藥涂丸 而汝吞不覺
小伎汝為吞 久后自當知
迦葉語婆羅門言。汝今當速舍此惡見。勿為專迷。自增苦毒。如彼伎人。吞毒不覺
時。婆羅門白迦葉言。尊者初設月喻。我時已解。所以往返。不時受者。欲見迦葉辯才智慧。生牢固信耳。我今信受。歸依迦葉
迦葉報言。汝勿歸我。如我所歸無上尊者。汝當歸依
婆羅門言。不審所歸無上尊者。今為所在
迦葉報言。今我師世尊。滅度未久
婆羅門言。世尊若在。不避遠近。其當親見。歸依禮拜。今聞迦葉言。如來滅度。今即歸依滅度如來及法.眾僧。迦葉。聽我于正法中為優婆塞。自今已后。盡壽不殺.不盜.不淫.不欺.不飲酒。我今當為一切大施
迦葉語言。若汝宰殺眾生。撾打僮仆。而為會者。此非凈福。又如磽確薄地。多生荊棘。于中種植。必無所獲。汝若宰殺眾生。撾打僮仆。而為大會。施邪見眾。此非凈福。若汝大施。不害眾生。不以杖楚加于僮仆。歡喜設會。施清凈眾。則獲大福。猶如良田。隨時種植。必獲果實
迦葉。自今已后。常凈施眾僧。不令斷絕
時。有一年少梵志。名曰摩頭在弊宿后立。弊宿顧語曰。吾欲設一切大施。汝當為我經營處分
時。年少梵志聞弊宿語已。即為經營。為大施已。而作是言。愿使弊宿今世.后世不獲福報
時。弊宿聞彼梵志經營施已。有如是言。愿使弊宿今世.后世不獲果報。即命梵志而告之曰。汝當有是言耶
答曰。如是。實有是言。所以然者。今所設食。粗澀弊惡。以此施僧。若以示王。王尚不能以手暫向。況當食之。現在所設。不可喜樂。何由后世得凈果報。王施僧衣純以麻布。若以示王。王尚不能以足暫向。況能自著。現在所施。不可喜樂。何由后世得凈果報
時。婆羅門又告梵志。自今已后。汝以我所食.我所著衣以施眾僧
時。梵志即承教旨。以王所食.王所著衣供養眾僧。時。婆羅門設此凈施。身壞命終。生一下劣天中。梵志經營會者。身壞命終。生忉利天
爾時。弊宿婆羅門.年少梵志及斯婆醯婆羅門.居士等。聞童女迦葉所說。歡喜奉行
佛說長阿含經卷第七
后秦弘始年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譯
(八)第二分散陀那經第四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羅閱只毗訶羅山七葉樹窟。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
時。王舍城有一居士。名散陀那。好行游觀。日日出城。至世尊所。時。彼居士仰觀日時。默自念言。今往覲佛。非是時也。今者世尊必在靜室三昧思惟。諸比丘眾亦當禪靜。我今寧可往詣烏暫婆利梵志女林中。須日時到。當詣世尊。禮敬問訊。并詣諸比丘所。致敬問訊
時。梵志女林中有一梵志。名尼俱陀。與五百梵志子俱止彼林。時。諸梵志眾聚一處。高聲大論。俱說遮道濁亂之言。以此終日。或論國事。或論戰斗兵杖之事。或論國家義和之事。或論大臣及庶民事。或論車馬游園林事。或論坐席.衣服.飲食.婦女之事。或論山海龜鱉之事。但說如是遮道之論。以此終日
時。彼梵志遙見散陀那居士來。即敕其眾。令皆靜默。所以然者。彼沙門瞿曇弟子今從外來。沙門瞿曇白衣弟子中。此為最上。彼必來此。汝宜靜默。時。諸梵志各自默然
散陀那居士至梵志所。問訊已。一面坐。語梵志曰。我師世尊常樂閑靜。不好憒鬧。不如汝等與諸弟子處在人中。高聲大論。但說遮道無益之言
梵志又語居士言。沙門瞿曇頗曾與人共言論不。眾人何由得知沙門有大智慧。汝師常好獨處邊地。猶如瞎牛食草。偏逐所見。汝師瞿曇亦復如是。偏好獨見。樂無人處。汝師若來。吾等當稱以為瞎牛。彼常自言有大智慧。我以一言窮彼。能使默然如龜藏六。謂可無患。以一箭射。使無逃處
爾時。世尊在閑靜室。以天耳聞梵志居士有如是論。即出七葉樹窟。詣烏暫婆利梵志女林。時。彼梵志遙見佛來。敕諸弟子。汝等皆默。瞿曇沙門欲來至此。汝等慎勿起迎.恭敬禮拜。亦勿請坐。取一別座。與之令坐。彼既坐已。卿等當問。沙門瞿曇。汝從本來。以何法教訓于弟子。得安隱定。凈修梵行
爾時。世尊漸至彼園。時彼梵志不覺自起。漸迎世尊。而作是言。善來。瞿曇。善來。沙門。久不相見。今以何緣而來至此。可前小坐。爾時。世尊即就其座。嬉怡而笑。默自念言。此諸愚人不能自專。先立要令。竟不能全。所以然者。是佛神力令彼惡心自然敗壞
時。散陀那居士禮世尊足。于一面坐。尼俱陀梵志問訊佛已。亦一面坐。而白佛言。沙門瞿曇。從本以來。以何法教訓誨弟子。得安隱定。凈修梵行
世尊告曰。且止。梵志。吾法深廣。從本以來。誨諸弟子。得安隱處。凈修梵行。非汝所及
又告梵志。正使汝師及汝弟子所行道法。有凈不凈。我盡能說
時。五百梵志弟子各各舉聲。自相謂言。汝瞿曇沙門有大威勢。有大神力。他問己義。乃開他義
時。尼俱陀梵志白佛言。善哉。瞿曇。愿分別之
佛告梵志。諦聽。諦聽。當為汝說
梵志答言。愿樂欲聞
佛告梵志。汝所行者皆為卑陋。離服裸形。以手障蔽。不受瓨食。不受盂食。不受兩壁中間食。不受二人中間食。不受兩刀中間食。不受兩盂中間食。不受共食家食。不受懷姙家食。見狗在門則不受其食。不受多蠅家食。不受請食。他言先識則不受其食。不食魚。不食肉。不飲酒。不兩器食。一餐一咽。至七餐止。受人益食。不過七益。或一日一食。或二日.三日.四日.五日.六日.七日一食。或復食果。或復食莠。或食飯汁。或食麻米。或食[禾*兼]稻。或食牛糞。或食鹿糞。或食樹根.枝葉.果實。或食自落果
或被衣。或披莎衣。或衣樹皮。或草襜身。或衣鹿皮。或留頭發。或被毛編。或著塳間衣。或有常舉手者。或不坐床席。或有常蹲者。或有剃發留髦須者。或有臥荊棘者。或有臥果蓏上者。或有裸形臥牛糞上者。或一日三浴。或有一夜三浴。以無數眾苦。苦役此身。云何。尼俱陀。如此行者。可名凈法不
梵志答曰。此法凈。非不凈也
佛告梵志。汝謂為凈。吾當于汝凈法中說有垢穢
梵志曰。善哉。瞿曇。便可說之。愿樂欲聞
佛告梵志。彼苦行者。常自計念。我行如此。當得供養恭敬禮事。是即垢穢。彼苦行者。得供養已。樂著堅固。愛染不舍。不曉遠離。不知出要。是為垢穢。彼苦行者。遙見人來。盡共坐禪。若無人時。隨意坐臥。是為垢穢
彼苦行者。聞他正義。不肯印可。是為垢穢。彼苦行者。他有正問。恡而不答。是為垢穢。彼苦行者。設見有人供養沙門.婆羅門。則訶止之。是為垢穢。彼苦行者。若見沙門.婆羅門食更生物。就呵責之。是為垢穢。彼苦行者。有不凈食。不肯施人。若有凈食。貪著自食。不見己過。不知出要。是為垢穢。彼苦行者。自稱己善。毀訾他人。是為垢穢。彼苦行者。為殺.盜.淫.兩舌.惡口.妄言.綺語.貪取.嫉妒.邪見.顛倒。是為垢穢
彼苦行者。懈墮憙忘。不習禪定。無有智慧。猶如禽獸。是為垢穢。彼苦行者。貴高。憍慢.增上慢。是為垢穢。彼苦行者。無有信義。亦無反復。不持凈戒。不能精勤受人訓誨。常與惡人以為伴黨。為惡不已。是為垢穢。彼苦行者。多懷嗔恨。好為巧偽。自怙己見。求人長短。恒懷邪見。與邊見俱。是為垢穢。云何。尼俱陀。如此行者可言凈不邪
答曰。是不凈。非是凈也
佛言。今當于汝垢穢法中。更說清凈無垢穢法
梵志言。唯愿說之
佛言。彼苦行者。不自計念。我行如是。當得供養恭敬禮事。是為苦行無垢法也。彼苦行者。得供養已。心不貪著。曉了遠離。知出要法。是為苦行無垢法也。彼苦行者。禪有常法。有人.無人。不以為異。是為苦行無垢法也。彼苦行者。聞他正義。歡喜印可。是為苦行無垢法也。彼苦行者。他有正問。歡喜解說。是為苦行離垢法也
彼苦行者。設見有人供養沙門.婆羅門。代其歡喜而不呵止。是為苦行離垢法也。彼苦行者。若見沙門.婆羅門食更生之物。不呵責之。是為苦行離垢法也。彼苦行者。有不凈食。心不恡惜。若有凈食。則不染著。能見己過。知出要法。是為苦行離垢法也。彼苦行者。不自稱譽。不毀他人。是為苦行離垢法也。彼苦行者。不殺.盜.淫.兩舌.惡口.妄言.綺語.貪取.嫉妒.邪見。是為苦行離垢法也
彼苦行者。精勤不忘。好習禪行。多修智慧。不愚如獸。是為苦行離垢法也。彼苦行者。不為高貴.憍慢.自大。是為苦行離垢法也。彼苦行者。常懷信義。修反復行。能持凈戒。勤受訓誨。常與善人而為伴黨。積善不已。是為苦行離垢法也。彼苦行者。不懷嗔恨。不為巧偽。不恃己見。不求人短。不懷邪見。亦無邊見。是為苦行離垢法也。云何。梵志。如是苦行。為是清凈離垢法耶
答曰。如是。實是清凈離垢法也
梵志白佛言。齊有此苦行。名為第一.堅固行耶
佛言。未也。始是皮耳
梵志言。愿說樹節
佛告梵志。汝當善聽。吾今當說
梵志言唯然。愿樂欲聞
梵志。彼苦行者。自不殺生。不教人殺。自不偷盜。不教人盜。自不邪淫。不教人淫。自不妄語。亦不教人為。彼以慈心遍滿一方。余方亦爾。慈心廣大。無二無量。無有結恨。遍滿世間。悲.喜.舍心。亦復如是。齊此苦行。名為樹節
梵志白佛言。愿說苦行堅固之義
佛告梵志。諦聽。諦聽。吾當說之
梵志曰。唯然。世尊。愿樂欲聞
佛言。彼苦行者。自不殺生。教人不殺。自不偷盜。教人不盜。自不邪淫。教人不淫。自不妄語。教人不妄語。彼以慈心遍滿一方。余方亦爾。慈心廣大。無二無量。無有結恨。遍滿世間。悲.喜.舍心。亦復如是。彼苦行者。自識往昔無數劫事。一生.二生。至無數生。國土成敗。劫數終始。盡見盡知。又自見知。我曾生彼種姓。如是名字。如是飲食。如是壽命。如是所受苦樂。從彼生此。從此生彼。如是盡憶無數劫事。是為梵志彼苦行者牢固無壞
梵志白佛言。云何為第一
佛言。梵志。諦聽。諦聽。吾當說之
梵志言。唯然。世尊。愿樂欲聞
佛言。彼苦行者。自不殺生。教人不殺。自不偷盜。教人不盜。自不邪淫。教人不淫。自不妄語。教人不欺。彼以慈心遍滿一方。余方亦爾。慈心廣大。無二無量。無有結恨。遍滿世間。悲.喜.舍心。亦復如是。彼苦行者。自識往昔無數劫事。一生.二生。至無數生。國土成敗。劫數終始。盡見盡知。又自知見。我曾生彼種姓。如是名字.飲食.壽命。如是所經苦樂。從彼生此。從此生彼。如是盡憶無數劫事。彼天眼凈觀眾生類。死此生彼。顏色好丑.善惡所趣。隨行所墮。盡見盡知。又知眾生身行不善。口行不善。意行不善。誹謗賢圣。信邪倒見。身壞命終。墮三惡道。或有眾生身行善。口.意亦善。不謗賢圣。見正信行。身壞命終。生天.人中。行者天眼清凈。觀見眾生。乃至隨行所墮。無不見知。是為苦行第一勝也
佛告梵志。于此法中復有勝者。我常以此法化諸聲聞。彼以此法得修梵行
時。五百梵志弟子各大舉聲。自相謂言。今觀世尊為最尊上。我師不及
時。彼散陀那居士語梵志曰。汝向自言。瞿曇若來。吾等當稱以為瞎牛。世尊今來。汝何不稱。又汝向言。當以一言窮彼瞿曇。能使默然。如龜藏六。謂可無患。以一箭射。使無逃處。汝今何不以汝一言窮如來耶
佛問梵志。汝憶先時有是言不
答曰。實有
佛告梵志。汝豈不從先宿梵志聞諸佛.如來獨處山林。樂閑靜處。如我今日樂于閑居。不如汝法。樂于憒鬧。說無益事。以終日耶
梵志曰。聞過去諸佛樂于閑靜。獨處山林。如今世尊。不如我法。樂于憒鬧。說無益事。以終日耶
佛告梵志。汝豈不念。瞿曇沙門能說菩提。自能調伏。能調伏人。自得止息。能止息人。自度彼岸。能使人度。自得解脫。能解脫人。自得滅度。能滅度人
時。彼梵志即從座起。頭面作禮。手捫佛足。自稱己名曰。我是尼俱陀梵志。我是尼俱陀梵志。今者自歸。禮世尊足
佛告梵志。止。止。且住。使汝心解。便為禮敬
時。彼梵志重禮佛足。在一面坐
佛告梵志。汝將無謂佛為利養而說法耶。勿起是心。若有利養。盡以施汝。吾所說法。微妙第一。為滅不善。增益善法
又告梵志。汝將無謂佛為名稱。為尊重故。為導首故。為眷屬故。為大眾故。而說法耶。勿起此心。今汝眷屬盡屬于汝。我所說法。為滅不善。增長善法
又告梵志。汝將無謂佛以汝置不善聚.黑冥聚中耶。勿生是心。諸不善聚及黑冥聚汝但舍去。吾自為汝說善凈法
又告梵志。汝將無謂佛黜汝于善法聚.清白聚耶。勿起是心。汝但于善法聚.清白聚中精勤修行。吾自為汝說善凈法。滅不善行。增益善法
爾時。五百梵志弟子皆端心正意。聽佛所說。時。魔波旬作此念言。此五百梵志弟子端心正意。從佛聽法。我今寧可往壞其意。爾時。惡魔即以己力壞亂其意。爾時。世尊告散陀那曰。此五百梵志子端心正意。從我聽法。天魔波旬壞亂其意。今吾欲還。汝可俱去。爾時。世尊以右手接散陀那居士置掌中。乘虛而歸
時。散陀那居士.俱陀梵志及五百梵志子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九)
佛說長阿含第二分眾集經第五
如是我聞
一時。佛于末羅游行。與千二百五十比丘俱。漸至波婆城阇頭庵婆園
爾時。世尊以十五日月滿時。于露地坐。諸比丘僧前后圍繞。世尊于夜多說法已。告舍利弗言。今者四方諸比丘集。皆共精勤。捐除睡眠。吾患背痛。欲暫止息。汝今可為諸比丘說法
對曰。唯然。當如圣教
爾時。世尊即四牒僧伽梨。偃右脅如師子。累足而臥
時。舍利弗告諸比丘。今此波婆城有尼干子命終未久。其后弟子分為二部。常共諍訟相求長短。迭相罵詈。各相是非。我知此法。汝不知此。汝在邪見。我在正法。言語錯亂。無有前后。自稱己言。以為真正。我所言勝。汝所言負。我今能為談論之主。汝有所問。可來問我
諸比丘。時。國人民奉尼乾者。厭患此輩斗訟之聲。皆由其法不真正故。法不真正無由出要。譬如杇塔不可復圬此非三耶三佛所說。諸比丘。唯我釋迦無上尊法。最為真正可得出要。譬如新塔易可嚴飾。此是三耶三佛之所說也。諸比丘。我等今者。宜集法.律。以防諍訟。使梵行久立。多所饒益。天.人獲安。諸比丘。如來說一正法。一切眾生皆仰食存。如來所說復有一法。一切眾生皆由行往。是為一法如來所說。當共集之。以防諍訟。使梵行久立。多為饒益。天.人獲安
諸比丘。如來說二正法。一名。二色。復有二法。一癡。二愛。復有二法。有見.無見。復有二法。一無慚。二無愧。復有二法。一有慚。二有愧。復有二法。一盡智。二無生智。復有二法。二因二緣生于欲愛。一者凈妙色。二者不思惟。復有二法。二因二緣生于嗔恚。一者怨憎。二者不思惟。復有二法。二因二緣生于邪見。一者從他聞。二者邪思惟。復有二法。二因二緣生于正見。一者從他聞。二者正思惟。復有二法。二因二緣。一者學解脫。二者無學解脫。復有二法。二因二緣。一者有為界。二者無為界。諸比丘。是為如來所說。當共撰集以防諍訟。使梵行久立。多所饒益。天.人獲安
諸比丘。如來說三正法。謂三不善根。一者貪欲。二者嗔恚。三者愚癡。復有三法。謂三善根。一者不貪。二者不恚。三者不癡。復有三法。謂三不善行。一者不善身行。二者不善口行。三者不善意行。復有三法。謂三不善行。身不善行.口不善行.意不善行。復有三法。謂三惡行。身惡行.口惡行.意惡行。復有三法。謂三善行。身善行.口善行.意善行。復有三法。謂三不善想。欲想.嗔想.害想。復有三法。謂三善想。無欲想.無嗔想.無害想。復有三法。謂三不善思。欲思.恚思.害思。復有三法。謂三善思。無欲思.無恚思.無害思
復有三法。謂三福業。施業.平等業.思惟業。復有三法。謂三受。樂受.苦受.不苦不樂受。復有三法。謂三愛。欲愛.有愛.無有愛。復有三法。謂三有漏。欲漏.有漏.無明漏。復有三法。謂三火。欲火.恚火.愚癡火。復有三法。謂三求。欲求.有求.梵行求。復有三法。謂三增盛。我增盛.世增盛.法增盛。復有三法。謂三界。欲界.恚界.害界。復有三法。謂三界。出離界.無恚界.無害界。復有三法。謂三界。色界.無色界.盡界。復有三法。謂三聚。戒聚.定聚.慧聚。復有三法。謂三戒。增盛戒.增盛意.增盛慧
復有三法。謂三三昧。空三昧.無愿三昧.無相三昧。復有三法。謂三相。止息相.精勤相.舍相。復有三法。謂三明。自識宿命智明.天眼智明.漏盡智明。復有三法。謂三變化。一者神足變化。二者知他心隨意說法。三者教誡。復有三法。謂三欲生本。一者由現欲生人天。二者由化欲生化自在天。三者由他化欲生他化自在天。復有三法。謂三樂生。一者眾生自然成辦。生歡樂心。如梵光音天初始生時。二者有眾生以念為樂。自唱善哉。如光音天。三者得止息樂。如遍凈天
復有三法。謂三苦。行苦.苦苦.變易苦。復有三法。謂三根。未知欲知根.知根.知已根。復有三法。謂三堂。賢圣堂.天堂.梵堂。復有三法。謂三發。見發.聞發.疑發。復有三法。謂三論。過去有如此事。有如是論。未來有如此事。有如是論。現在有如此事。有如是論。復有三法。謂三聚。正定聚.邪定聚.不定聚。復有三法。謂三憂。身憂.口憂.意憂。復有三法。謂三長老。年耆長老.法長老.作長老。復有三法。謂三眼。肉眼.天眼.慧眼。諸比丘。是為如來所說正法。當共撰集。以防諍訟。使梵行久立。多所饒益。天.人獲安
諸比丘。如來說四正法。謂口四惡行。一者妄語。二者兩舌。三者惡口。四者綺語。復有四法。謂口四善行。一者實語。二者軟語。三者不綺語。四者不兩舌
復有四法。謂四不圣語。不見言見。不聞言聞。不覺言覺。不知言知。復有四法。謂四圣語。見則言見。聞則言聞。覺則言覺。知則言知。復有四法。謂四種食。摶食.觸食.念食.識食。復有四法。謂四受。有現作苦行后受苦報。有現作苦行后受樂報。有現作樂行后受苦報。有現作樂行后受樂報。復有四法。謂四受。欲受.我受.戒受.見受。復有四法。謂四縛。貪欲身縛.嗔恚身縛.戒盜身縛.我見身縛
復有四法。謂四刺。欲刺.恚刺.見刺.慢刺。復有四法。謂四生。卵生.胎生.濕生.化生。復有四法。謂四念處。于是。比丘內身身觀。精勤不懈。憶念不忘。舍世貪憂。外身身觀。精勤不懈。憶念不忘。舍世貪憂。內外身身觀。精勤不懈。憶念不忘。舍世貪憂。受.意.法觀。亦復如是。復有四法。謂四意斷。于是。比丘未起惡法。方便使不起。已起惡法。方便使滅。未起善法。方便使起。已起善法。方便思惟。使其增廣
復有四法。謂四神足。于是。比丘思惟欲定滅行成就。精進定.意定.思惟定。亦復如是。復有四法。謂四禪。于是。比丘除欲.惡不善法。有覺.有觀。離生喜.樂。入于初禪。滅有覺.觀。內信.一心。無覺.無觀。定生喜.樂。入第二禪。離喜修舍.念.進。自知身樂。諸圣所求。憶念.舍.樂。入第三禪。離苦.樂行。先滅憂.喜。不苦不樂.舍.念.清凈。入第四禪。復有四法。謂四梵堂。一慈.二悲.三喜.四舍。復有四法。謂四無色定。于是。比丘越一切色想。先盡嗔恚想。不念異想。思惟無量空處。舍空處已入識處。舍識處已入不用處。舍不用處已入有想無想處
復有四法。謂四法足。不貪法足.不嗔法足.正念法足.正定法足。復有四法。謂四賢圣族。于是。比丘衣服知足。得好不喜。遇惡不憂。不染不著。知所禁忌。知出要路。于此法中精勤不懈。成辦其事。無闕無減。亦能教人成辦此事。是為第一知足住賢圣族。從本至今。未常惱亂。諸天.魔.梵.沙門.婆羅門.天及世間人。無能毀罵。飯食.床臥具.病瘦醫藥。皆悉知足。亦復如是。復有四法。謂四攝法。惠施.愛語.利人.等利。復有四法。謂四須陀洹支。比丘于佛得無壞信。于法.于僧.于戒得無壞信。復有四法。謂四受證。見色受證.身受滅證.念宿命證.知漏盡證。復有四法。謂四道。苦遲得.苦速得.樂遲得.樂速得
復有四法。謂四圣諦。苦圣諦.苦集圣諦.苦滅圣諦.苦出要圣諦。復有四法。謂四沙門果。須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羅漢果。復有四法。謂四處。實處.施處.智處.止息處。復有四法。謂四智。法智.未知智.等智.知他人心智。復有四法。謂四辯才。法辯.義辯.詞辯.應辯。復有四法。謂四識住處。色識住.緣色.住色。與愛俱增長。受.想.行識中亦如是住。復有四法。謂四扼。欲扼.有扼.見扼.無明扼。復有四法。謂四無扼。無欲扼.無有扼.無見扼.無無明扼
復有四法。謂四凈。戒凈.心凈.見凈.度疑凈。復有四法。謂四知。可受知受.可行知行.可樂知樂.可舍知舍。復有四法。謂四威儀。可行知行.可住知住.可坐知坐.可臥知臥。復有四法。謂四思惟。少思惟.廣思惟.無量思惟.無所有思惟。復有四法。謂四記論。決定記論。分別記論.詰問記論.止住記論。復有四法。謂佛四不護法。如來身行清凈。無有闕漏。可自防護。口行清凈.意行清凈.命行清凈。亦復如是。是為如來所說正法。當共撰集。以防諍訟。使梵行久立。多所饒益。天.人獲安
又。諸比丘。如來說五正法。謂五入。眼色.耳聲.鼻香.舌味.身觸。復有五法。謂五受陰。色受陰。受.想.行.識受陰。復有五法。謂五蓋。貪欲蓋.嗔恚蓋.睡眠蓋.掉戲蓋.疑蓋。復有五法。謂五下結。身見結.戒盜結.疑結.貪欲結.嗔恚結。復有五法。謂五上結。色愛.無色愛.無明.慢.掉。復有五法。謂五根。信根.精進根.念根.定根.慧根。復有五法。謂五力。信力.精進力.念力.定力.慧力
復有五法。謂滅盡枝。一者比丘信佛.如來.至真.等正覺。十號俱具。二者比丘無病。身常安穩。三者質直無有諛諂。能如是者。如來則示涅槃徑路。四者自專其心。使不錯亂。昔所諷誦。憶持不忘。五者善于觀察法之起滅。以賢圣行。盡于苦本。復有五法。謂五發。非時發.虛發.非義發.虛言發.無慈發。復有五法。謂五善發。時發.實發.義發.和言發.慈心發。復有五法。謂五憎嫉。住處憎嫉.檀越憎嫉.利養憎嫉.色憎嫉.法憎嫉
復有五法。謂五趣解脫。一者身不凈想。二者食不凈想。三者一切行無常想。四者一切世間不可樂想。五者死想。復有五法。謂五出要界。一者比丘于欲不樂.不動。亦不親近。但念出要。樂于遠離。親近不怠。其心調柔。出要離欲。彼所因欲起諸漏纏。亦盡舍滅而得解脫。是為欲出要。嗔恚出要.嫉妒出要.色出要.身見出要。亦復如是
復有五法。謂五喜解脫入。若比丘精勤不懈。樂閑靜處。專念一心。未解得解。未盡得盡。未安得安。何謂五。于是。比丘聞如來說法。或聞梵行者說。或聞師長說法。思惟觀察。分別法義。心得歡喜。得歡喜已。得法愛。得法愛已。身心安隱。身心安隱已。則得禪定。得禪定已。得實知見。是為初解脫入。于是。比丘聞法喜已。受持諷誦。亦復歡喜。為他人說。亦復歡喜。思惟分別。亦復歡喜。于法得定。亦復如是。復有五法。謂五人。中般涅槃.生般涅槃.無行般涅槃.有行般涅槃.上流阿迦尼吒。諸比丘。是為如來所說正法。當共撰集。以防諍訟。使梵行久立。多所饒益。天.人獲安
又。諸比丘。如來說六正法。謂內六入。眼入.耳入.鼻入.舌入.身入.意入。復有六法。謂外六入。色入.聲入.香入.味入.觸入.法入。復有六法。謂六識身。眼識身。耳.鼻.舌.身.意識身。復有六法。謂六觸身。眼觸身。耳.鼻.舌.身.意觸身。復有六法。謂六受身。眼受身。耳.鼻.舌.身.意受身。復有六法。謂六想身。色想.聲想.香想.味想.觸想.法想。復有六法。謂六思身。色思.聲思.香思.味思.觸思.法思。復有六法。謂六愛身。色愛身。聲.香.味.觸.法愛身。復有六法。六凈本。若比丘好嗔不舍。不敬如來。亦不敬法。亦不敬眾。于戒穿漏。染污不凈。好于眾中多生諍訟。人所憎惡。嬈亂凈眾。天.人不安。諸比丘。汝等當自內觀。設有嗔恨。如彼嬈亂者。當集和合眾。廣設方便。拔此諍本。汝等又當專念自觀。若結恨已滅。當更方便。遮止其心。勿復使起。諸比丘。佷戾不諦.慳恡嫉妒.巧偽虛妄.自因己見.謬受不舍.迷于邪見.與邊見俱。亦復如是。復有六法。謂六界。地界.火界.水界.風界.空界.識界。復有六法。謂六察行。眼察色。耳聲.鼻香.舌味.身觸.意察法
復有六法。謂六出要界。若比丘作是言。我修慈心。更生嗔恚。余比丘語言。汝勿作此言。勿謗如來。如來不作是說。欲使修慈解脫。更生嗔恚想。無有是處。佛言。除嗔恚已。然后得慈。若比丘言。我行悲解脫。生憎嫉心。行喜解脫。生憂惱心。行舍解脫。生憎愛心。行無我行。生狐疑心。行無想行。生眾亂想。亦復如是。復有六法。謂六無上。見無上.聞無上.利養無上.戒無上.恭敬無上.憶念無上。復有六法。謂六思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念。是為如來所說正法。當共撰集。以防諍訟。使梵行久立。多所饒益。天.人獲安
諸比丘。如來說七正法。謂七非法。無信.無慚.無愧.少聞.懈怠.多忘.無智。復有七法。謂七正法。有信.有慚.有愧.多聞.精進.總持.多智。復有七法。謂七識住。或有眾生。若干種身。若干種想。天及人是。是初識住。或有眾生。若干種身而一想者。梵光音天最初生時是。是二識住。或有眾生。一身若干種想。光音天是。是三識住。或有眾生。一身一想。遍凈天是。是四識住。或有眾生。空處住.識處住.不用處住
復有七法。謂七勤法。一者比丘勤于戒行。二者勤滅貪欲。三者勤破邪見。四者勤于多聞。五者勤于精進。六者勤于正念。七者勤于禪定。復有七法。謂七想。不凈想.食不凈想.一切世間不可樂想。無想.無常想.無常苦想.苦無我想。復有七法。謂七三昧具。正見.正思.正語.正業.正命.正方便.正念。復有七法。謂七覺意。念覺意.法覺意.精進覺意.喜覺意.猗覺意.定覺意.護覺意。是為如來所說正法。當共撰集。以防諍訟。使梵行久立。多所饒益。天.人獲安
諸比丘。如來說八正法。謂世八法。利.衰.毀.譽.稱.譏.苦.樂。復有八法。謂八解脫。色觀色。一解脫。內無色想觀外色。二解脫。凈解脫。三解脫。度色想滅嗔恚想住空處解脫。四解脫。度空處住識處。五解脫。度識處住不用處。六解脫。度不用處住有想無想處。七解脫。度有想無想處住想知滅。八解脫。復有八法。謂八圣道。正見.正志.正語.正業.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復有八法。謂八人。須陀洹向.須陀洹.斯陀含向.斯陀含.阿那含向.阿那含.阿羅漢向.阿羅漢。是為如來所說正法。當共撰集。以防諍訟。使梵行久立。多所饒益。天.人獲安
諸比丘。如來說九正法。所謂九眾生居。或有眾生。若干種身。若干種想。天及人是。是初眾生居。復有眾生。若干種身而一想者。梵光音天最初生時是。是二眾生居。復有眾生。一身若干種想。光音天是。是三眾生居。復有眾生。一身一想。遍凈天是。是四眾生居。復有眾生。無想無所覺知。無想天是。是五眾生居。復有眾生。空處住。是六眾生居。復有眾生。識處住。是七眾生居。復有眾生。不用處住。是八眾生居。復有眾生。住有想無想處。是九眾生居。是為如來所說正法。當共撰集。以防諍訟。使梵行久立。多所饒益。天.人獲安
諸比丘。如來說十正法。所謂十無學法。無學正見.正思.正語.正業.正命.正念.正方便.正定.正智.正解脫。是為如來所說正法。當共撰集。以防諍訟。使梵行久立。多所饒益。天.人獲安
爾時。世尊印可舍利弗所說。時。諸比丘聞舍利弗所說。歡喜奉行
佛說長阿含經卷第八
后秦弘始年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譯
(一○)第二分十上經第六
如是我聞
一時。佛游鴦伽國。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詣瞻婆城。止宿伽伽池側
以十五日月滿時。世尊在露地坐。大眾圍繞。竟夜說法。告舍利弗。今者四方諸比丘集。皆各精勤。捐除眠睡。欲聞說法。吾患背痛。欲少止息。卿今可為諸比丘說法
時。舍利弗受佛教已。爾時世尊即四牒僧伽梨。偃右脅臥如師子。累足而臥
爾時。耆年舍利弗告諸比丘。今我說法。上中下言。皆悉真正。義味具足。梵行清凈。汝等諦聽。善思念之。當為汝說
時。諸比丘受教而聽。舍利弗告諸比丘。有十上法。除眾結縛。得至泥洹。盡于苦際。又能具足五百五十法。今當分別。汝等善聽。諸比丘。有一成法.一修法.一覺法.一滅法.一退法.一增法.一難解法.一生法.一知法.一證法。云何一成法。謂于諸善法能不放逸。云何一修法。謂常自念身。云何一覺法。謂有漏觸。云何一滅法。謂是我慢。云何一退法。謂不惡露觀。云何一增法。謂惡露觀。云何一難解法。謂無間定。云何一生法。謂有漏解脫。云何一知法。謂諸眾生皆仰食存。云何一證法。謂無礙心解脫
又有二成法.二修法.二覺法.二滅法.二退法.二增法.二難解法.二生法.二知法.二證法。云何二成法。謂知慚.知愧。云何二修法。謂止與觀。云何二覺法。謂名與色。云何二滅法。謂無明.愛。云何二退法。謂毀戒.破見。云何二增法。戒具.見具。云何二難解法。有因有緣。眾生生垢。有因有緣。眾生得凈。云何二生法。盡智.無生智。云何二知法。謂是處.非處。云何二證法。謂明與解脫
又有三成法.三修法.三覺法.三滅法.三退法.三增法.三難解法.三生法.三知法.三證法。云何三成法。一者親近善友。二者耳聞法音。三者法法成就。云何三修法。謂三三昧。空三昧.無相三昧.無作三昧。云何三覺法。謂三受。苦受.樂受.不苦不樂受。云何三滅法。謂三愛。欲愛.有愛.無有愛。云何三退法。謂三不善根。貪不善根.恚不善根.癡不善根。云何三增法。謂三善根。無貪善根.無恚善根.無癡善根。云何三難解法。謂三難解。賢圣難解.聞法難解.如來難解。云何三生法。謂三相。息止相.精進相.舍離相。云何三知法。謂三出要界。欲出要至色界。色界出要至無色界。舍離一切諸有為法。彼名為盡。云何三證法。謂三明。宿命智.天眼智.漏盡智。諸比丘。是為三十法。如實無虛。如來知已。平等說法
復有四成法.四修法.四覺法.四滅法.四退法.四增法.四難解法.四生法.四知法.四證法。云何四成法。謂四輪法。一者住中國。二者近善友。三者自謹慎。四者宿植善本。云何四修法。謂四念處。比丘內身身觀。精勤不懈。憶念不忘。舍世貪憂。外身身觀。精勤不懈。憶念不忘。舍世貪憂。內外身身觀。精勤不懈。憶念不忘。舍世貪憂。受.意.法觀。亦復如是。云何四覺法。謂四食。摶食.觸食.念食.識食。云何四滅法。謂四受。欲受.我受.戒受.見受
云何四退法。謂四扼。欲扼.有扼.見扼.無明扼。云何四增法。謂四無扼。無欲扼.無有扼.無見扼.無無明扼。云何四難解法。謂有四圣諦。苦諦.集諦.滅諦.道諦。云何四生法。謂四智。法智.未知智.等智.知他心智。云何四知法。謂四辯才。法辯.義辯.辭辯.應辯。云何四證法。謂四沙門果。須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羅漢果。諸比丘。是為四十法。如實無空。如來知已。平等說法
復有五成法.五修法.五覺法.五滅法.五退法.五增法.五難解法.五生法.五知法.五證法。云何五成法。謂五滅盡枝。一者信佛.如來.至真。十號具足。二者無病。身常安隱。三者質直無有諛諂。直趣如來涅槃徑路。四者專心不亂。諷誦不忘。五者善于觀察法之起滅。以賢圣行盡于苦本。云何五修法。謂五根。信根.精進根.念根.定根.慧根。云何五覺法。謂五受陰。色受陰。受.想.行.識受陰
云何五滅法。謂五蓋。貪欲蓋.嗔恚蓋.眠睡蓋.掉戲蓋.疑蓋。云何五退法。謂五心礙結。一者比丘疑佛。疑佛已。則不親近。不親近已。則不恭敬。是為初心礙結。又比丘于法.于眾.于戒。有穿漏行.不真正行.為污染行。不親近戒。亦不恭敬。是為四心礙結。又復比丘于梵行人生惡向心。心不喜樂。以粗惡言而毀罵之。是為五心礙結。云何五增法。謂五喜本。一悅.二念.三猗.四樂.五定
云何五難解法。謂五解脫入。若比丘精勤不懈。樂閑靜處。專念一心。未解得解。未盡得盡。未安得安。何謂五。若比丘聞佛說法。或聞梵行者說。或聞師長說。思惟觀察。分別法義。心得歡喜。得歡喜已。便得法愛。得法愛已。身心安隱。身心安隱已。則得禪定。得禪定已。得如實智。是為初解脫入。于是。比丘聞法歡喜。受持諷誦。亦復歡喜。為他人說。亦復歡喜。思惟分別。亦復歡喜。于法得定。亦復如是
云何五生法。謂賢圣五智定。一者修三昧現樂后樂。生內外智。二者賢圣無愛。生內外智。三者諸佛賢圣之所修行。生內外智。四者猗寂滅相。獨而無侶。而生內外智。五者于三昧一心入.一心起。生內外智。云何五知法。謂五出要界。一者比丘于欲不樂.不念。亦不親近。但念出要。樂于遠離。親近不怠。其心調柔。出要離欲。因欲起漏亦盡舍滅。而得解脫。是為欲出要。嗔恚出要.嫉妒出要.色出要.身見出要。亦復如是。云何五證法。謂五無學聚。無學戒聚.定聚.慧聚.解脫聚.解脫知見聚。是為五十法。如實無虛。如來知已。平等說法
復有六成法.六修法.六覺法.六滅法.六退法.六增法.六難解法.六生法.六知法.六證法。云何六成法。謂六重法。若有比丘修六重法。可敬可重。和合于眾。無有諍訟。獨行無雜。云何六。于是。比丘身常行慈。敬梵行者。住仁愛心。名曰重法。可敬可重。和合于眾。無有諍訟。獨行無雜。復次。比丘口慈.意慈。以法得養及缽中余。與人共之。不懷彼此。復次。比丘圣所行戒。不犯不毀。無有染污。智者所稱。善具足持。成就定意。復次。比丘成就賢圣出要。平等盡苦。正見及諸梵行。是名重法。可敬可重。和合于眾。無有諍訟。獨行不雜
云何六修法。謂六念。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云何六覺法。謂六內入。眼入.耳入.鼻入.舌入.身入.意入。云何六滅法。謂六愛。色愛.聲愛.香愛。味.觸.法愛。云何六退法。謂六不敬法。不敬佛.不敬法.不敬僧.不敬戒.不敬定.不敬父母。云何六增法。謂六敬法。敬佛.敬法.敬僧.法戒.敬定.敬父母。云何六難解法。謂六無上。見無上.聞無上.利養無上.戒無上.恭敬無上.念無上。云何六生法。謂六等法。于是。比丘眼見色無憂無喜。住舍專念。耳聲.鼻香.舌味.身觸.意法。不喜不憂。住舍專念
云何六知法。謂六出要界。若比丘作是言。我修慈心。更生嗔恚。余比丘言。汝勿作此言。勿謗如來。如來不作是說。欲使修慈解脫更生嗔恚者。無有是處。佛言。除嗔恚已。然后得慈。若比丘言。我行悲解脫。生憎嫉心。行喜解脫。生憂惱心。行舍解脫。生憎愛心。行無我行。生狐疑心。行無想行。生眾亂想。亦復如是。云何六證法。謂六神通。一者神足通證。二者天耳通證。三者知他心通證。四者宿命通證。五者天眼通證。六者漏盡通證。是為六十法。諸比丘。如實無虛。如來知已。平等說法
復有七成法.七修法.七覺法.七滅法.七退法.七增法.七難解法.七生法.七知法.七證法。云何七成法。謂七財。信財.戒財.慚財.愧財.聞財.施財.慧財。為七財。云何七修法。謂七覺意。于是。比丘修念覺意。依無欲.依寂滅.依遠離。修法.修精進.修喜.修猗.修定.修舍。依無欲.依寂滅.依遠離
云何七覺法。謂七識住處。若有眾生。若干種身。若干種想。天及人是。是初識住。復有眾生。若干種身而一想者。梵光音天最初生時是。是二識住。復有眾生。一身若干種想。光音天是。是三識住。復有眾生。一身一想。遍凈天是。是四識住。或有眾生。空處住。是五識住。或識處住。是六識住。或不用處住。是七識住。云何七滅法。謂七使法。欲愛使.有愛使.見使.慢使.嗔恚使.無明使.疑使
云何七退法。謂七非法。是比丘無信.無慚.無愧.少聞.懈墮.多忘.無智。云何七增法。謂七正法。于是。比丘有信.有慚.有愧.多聞.不懈墮.強記.有智。云何七難解法。謂七正善法。于是。比丘好義.好法.好知時.好知足.好自攝.好集眾.好分別人。云何七生法。謂七想。不凈想.食不凈想.一切世間不可樂想.死想.無常想.無常苦想.苦無我想
云何七知法。謂七勤。勤于戒行.勤滅貪欲.勤破邪見.勤于多聞.勤于精進.勤于正念.勤于禪定。云何七證法。謂七漏盡力。于是。漏盡比丘于一切諸苦.集.滅.味.過.出要。如實知見。觀欲如火坑。亦如刀劍。知欲見欲。不貪于欲。心不住欲。漏盡比丘逆順觀察。如實覺知。如實見已。世間貪嫉.惡不善法不漏不起。修四念處。多修多行。五根.五力.七覺意.賢圣八道。多修多行。諸比丘。是為七十法。如實不虛。如來知已。平等說法
復有八成法.八修法.八覺法.八滅法.八退法.八增法.八難解法.八生法.八知法.八證法。云何八成法。謂八因緣。不得梵行而得智。得梵行已智增多。云何為八。于是。比丘依世尊住。或依師長。或依智慧梵行者住。生慚愧心。有愛有敬。是謂初因緣。未得梵行而得智。得梵行已智增多。復次。依世尊住。隨時請問。此法云何。義何所趣。時。諸尊長即為開演甚深義理。是為二因緣。既聞法已。身心樂靜。是為三因緣。既樂靜已。不為遮道無益雜論。彼到眾中。或自說法。或請他說。猶復不舍賢圣默然。是為四因緣。多聞廣博。守持不忘。諸法深奧。上中下善。義味諦誠。梵行具足。聞已入心。見不流動。是為五因緣。修習精勤。滅惡增善。勉力堪任。不舍斯法。是為六因緣。有以智慧知起滅法。賢圣所趣。能盡苦際。是為七因緣。觀五受陰。生相.滅相。此色.色集.色滅。此受.想.行.識。識集.識滅。是為八因緣。未得梵行而有智。得梵行已智增多
云何八修法。謂賢圣八道。正見.正志.正語.正業.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云何八覺法。謂世八法。利.衰.毀.譽.稱.譏.苦.樂。云何八滅法。謂八邪。邪見.邪思.邪語.邪業.邪命.邪方便.邪念.邪定。云何八退法。謂八懈怠法。何謂八懈怠。比丘乞食不得食。便作是念。我于今日下村乞食不得。身體疲極。不能堪任坐禪.經行。今宜臥息。懈怠比丘即便臥息。不肯精勤未得欲得.未獲欲獲.未證欲證。是為初懈怠。懈怠比丘得食既足。復作是念。我朝入村乞食。得食過足。身體沉重。不能堪任坐禪.經行。今宜寢息。懈怠比丘即便寢息。不能精勤未得欲得.未獲欲獲.未證欲證。懈怠比丘設少執事。便作是念。我今日執事。身體疲極。不能堪任坐禪.經行。今宜寢息。懈怠比丘即便寢息。懈怠比丘設欲執事。便作是念。明當執事。必有疲極。今者不得坐禪.經行。當豫臥息。懈怠比丘即便臥息。懈怠比丘設少行來。便作是念。我朝行來。身體疲極。不能堪任坐禪.經行。我今宜當臥息。懈怠比丘即便臥息。懈怠比丘設欲少行。便作是念。我明當行。必有疲極。今者不得坐禪.經行。當豫寢息。懈怠比丘即尋寢息。不能精勤未得欲得.未獲欲獲.未證欲證。是為六懈怠比丘。設遇小患。便作是念。我得重病。困篤羸瘦。不能堪任坐禪.經行。當須寢息。懈怠比丘即尋寢息。不能精勤未得欲得.未獲欲獲.未證欲證。懈怠比丘所患已差。復作是念。我病差未久。身體羸瘦。不能堪任坐禪.經行。宜自寢息。懈怠比丘即尋寢息。不能精勤未得欲得.未獲欲獲.未證欲證。云何八增法。謂八不怠
云何八精進。比丘入村乞食。不得食還。即作是念。我身體輕便。少于睡眠。宜可精進坐禪.經行。未得者得。未獲者獲。未證者證。于是。比丘即便精進。是為初精進比丘。乞食得足。便作是念。我今入村。乞食飽滿。氣力充足。宜勤精進坐禪.經行。未得者得。未獲者獲。未證者證。于是。比丘即尋精進。精進比丘設有執事。便作是念。我向執事。廢我行道。今宜精進坐禪.經行。未得者得。未獲者獲。未證者證。于是。比丘即尋精進。精進比丘設欲執事。便作是念。明當執事。廢我行道。今宜精進坐禪.經行。未得者得。未獲者獲。未證者證。于是。比丘即便精進。精進比丘設有行來。便作是念。我朝行來。廢我行道。今宜精進坐禪.經行。未得者得。未獲者獲。未證者證。于是。比丘即尋精進。精進比丘設欲行來。便作是念。我明當行。廢我行道。今宜精進坐禪.經行。未得者得。未獲者獲。未證者證。于是比丘即便精進。精進比丘設遇患時。便作是念。我得重病或能命終。今宜精進。未得者得。未獲者獲。未證者證。于是比丘即便精進。精進比丘患得小差。復作是念。我病初差。或更增動。廢我行道。今宜精進坐禪.經行。未得者得。未獲者獲。未證者證。于是。比丘即便精進坐禪.經行。是為八
云何八難解法。謂八不閑妨修梵行。云何八。如來.至真出現于世。說微妙法。寂滅無為。向菩提道。有人生地獄中。是為不閑處。不得修梵行。如來.至真出現于世。說微妙法。寂滅無為。向菩提道。而有眾生在畜生中.餓鬼中.長壽天中.邊地無識。無佛法處。是為不閑處。不得修梵行。如來.至真.等正覺出現于世。說微妙法。寂滅無為。向菩提道。或有眾生生于中國。而有邪見。懷顛倒心。惡行成就。必入地獄。是為不閑處。不得修梵行。如來.至真.等正覺出現于世。說微妙法。寂滅無為。向菩提道。或有眾生生于中國。聾.盲.喑.痖不得聞法。修行梵行。是為不閑。如來.至真.等正覺不出世間。無有能說微妙法。寂滅無為。向菩提道。而有眾生生于中國。彼諸根具足。堪受圣教。而不值佛。不得修行梵行。是為八不閑
云何八生法。謂八大人覺。道當少欲。多欲非道。道當知足。無厭非道。道當閑靜。樂眾非道。道當自守。戲笑非道。道當精進。懈怠非道。道當專念。多忘非道。道當定意。亂意非道。道當智慧。愚癡非道。云何八知法。謂八除入。內有色想。觀外色少。若好若丑。常觀常念。是為初除入。內有色想。觀外色無量。若好若丑。常觀常念。是為二除入。內無色想。外觀色少。若好若丑。常觀常念。是為三除入。內無色想。外觀色無量。若好若丑。常觀常念。是為四除入。內無色想。外觀色青。青色.青光.青見。譬如青蓮華。亦如青波羅[木*奈]衣。純一青色.青光.青見。作如是想。常觀常念。是為五除入。內無色想。外觀色黃。黃色.黃光.黃見。譬如黃華.黃波羅[木*奈]衣。黃色.黃光.黃見。常念常觀。作如是想。是為六除入。內無色想。觀外色赤。赤色.赤光.赤見。譬如赤華.赤波羅[木*奈]衣。純一赤色.赤光.赤見。常觀常念。作如是想。是為七除入。內無色想。外觀色白。白色.白光.白見。譬如白華.白波羅[木*奈]衣。純一白色.白光.白見。常觀常念。作如是想。是為八除入
云何八證法。謂八解脫。色觀色。一解脫。內有色想。觀外色。二解脫。凈解脫。三解脫。度色想。滅嗔恚想。住空處。四解脫。度空處。住識處。五解脫。度識處。住不用處。六解脫。度不用處。住有想無想處。七解脫。度有想無想處。住想知滅。八解脫。諸比丘。是為八十法。如實無虛。如來知已。平等說法
復有九成法.九修法.九覺法.九滅法.九退法.九增法.九難解法.九生法.九知法.九證法。云何九成法。謂九凈滅枝。法戒凈滅枝.心凈滅枝.見凈滅枝.度疑凈滅枝.分別凈滅枝.道凈滅枝.除凈滅枝.無欲凈滅枝.解脫凈滅枝。云何九修法。謂九喜本。一喜。二愛。三悅。四樂。五定。六如實知。七除舍。八無欲。九解脫
云何九覺法。謂九眾生居。或有眾生。若干種身若干種想。天及人是。是初眾生居。或有眾生。若干種身而一想者。梵光音天最初生時是。是二眾生居。或有眾生。一身若干種想。光音天是。是三眾生居。或有眾生。一身一想。遍凈天是。是四眾生居。或有眾生。無想無所覺知。無想天是。是五眾生居。復有眾生。空處住。是六眾生居。復有眾生。識處住。是七眾生居。復有眾生。不用處住。是八眾生居。復有眾生。住有想無想處。是九眾生居
云何九滅法。謂九愛本。因愛有求。因求有利。因利有用。因用有欲。因欲有著。因著有嫉。因嫉有守。因守有護。云何九退法。謂九惱法。有人已侵惱我。今侵惱我。當侵惱我。我所愛者。已侵惱。今侵惱。當侵惱。我所憎者。已愛敬。今愛敬。當愛敬。云何九增法。謂無惱。彼已侵我。我惱何益。已不生惱。今不生惱。當不生惱。我所愛者。彼已侵惱。我惱何益。已不生惱。今不生惱。當不生惱。我所憎者。彼已愛敬。我惱何益。已不生惱。今不生惱。當不生惱
云何九難解法。謂九梵行。若比丘有信而不持戒。則梵行不具。比丘有信.有戒.則梵行具足。若比丘有信.有戒而不多聞。則梵行不具。比丘有信.有戒.有多聞.則梵行具足。若比丘有信.有戒.有多聞。不能說法。則梵行不具。比丘有信.有戒.有多聞。能說法。則梵行具足。若比丘有信.有戒.有多聞。能說法。不能養眾。則梵行不具。若比丘有信.有戒.有多聞。能說法.能養眾。則梵行具足。若比丘有信.有戒.有多聞。能說法.能養眾.不能于大眾中廣演法言。則梵行不具。若比丘有信.有戒.有多聞。能說法.能養眾.能于大眾廣演法言。則梵行具足。若比丘有信.有戒.有多聞。能說法.能養眾.能在大眾廣演法言。而不得四禪。則梵行不具。若比丘有信.有戒.有多聞。能說法.能養眾.能于大眾廣演法言。又得四禪。則梵行具足。若比丘有信.有戒.多聞。能說法.能養眾.在大眾中廣演法言。又得四禪。不于八解脫逆順游行。則梵行不具。有比丘有信.有戒.有多聞。能說法.能養眾.于大眾中廣演法言。具足四禪。于八解脫逆順游行。則梵行具足。若比丘有信.有戒.有多聞。能說法.能養眾.在大眾中廣演法言。得四禪。于八解脫逆順游行。然不能盡有漏成無漏。心解脫.智慧解脫。于現法中自身作證。生死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更不受有。則梵行不具。若比丘有信.有戒.有多聞。能說法.能養眾.能在大眾廣演法言。成就四禪。于八解脫逆順游行。舍有漏成無漏。心解脫.智慧解脫。于現法中自身作證。生死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更不受有。則梵行具足
云何九生法。謂九想。不凈想.觀食想.一切世間不可樂想.死想.無常想.無常苦想.苦無我想.盡想.無欲想。云何九知法。謂九異法。生果異.因果異。生觸異.因觸異。生受異.因受異。生想異.因想異。生集異.因集異。生欲異.因欲異。生利異.因利異。生求異.因求異。生煩惱異.因煩惱異。云何九證法。謂九盡。若入初禪。則聲刺滅。入第二禪。則覺觀刺滅。入第三禪。則喜刺滅。入第四禪。則出入息刺滅。入空處。則色想刺滅。入識處。則空想刺滅。入不用處。則識想刺滅。入有想無想處。則不用想刺滅。入滅盡定。則想受刺滅。諸比丘。是為九十法。如實不虛。如來知已。平等說法
復有十成法.十修法.十覺法.十滅法.十退法.十增法.十難解法.十生法.十知法.十證法。云何十成法。謂十救法。一者比丘二百五十戒具。威儀亦具。見有小罪。生大怖畏。平等學戒。心無傾邪。二者得善知識。三者言語中正。多所含受。四者好求善法。分布不恡。五者諸梵行人有所施設。輙往佐助。不以為勞。難為能為。亦教人為。六者多聞。聞便能持。未曾有忘。七者精進。滅不善法。增長善法。八者常自專念。無有他想。憶本善行。若在目前。九者智慧成就。觀法生滅。以賢圣律而斷苦本。十者樂于閑居。專念思惟。于禪中間無有調戲
云何十修法。謂十正行。正見.正思.正語.正業.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正解脫.正知。云何十覺法。謂十色入。眼入.耳入.鼻入.舌入.身入.色入.聲入.香入.味入.觸入。云何十滅法。謂十邪行。邪見.邪思.邪語.邪業.邪命.邪方便.邪念.邪定.邪解脫.邪智。云何十退法。謂十不善行跡。身殺.盜.淫。口兩舌.惡罵.妄言.綺語。意貪取.嫉妒.邪見。云何十增法。謂十善行。身不殺.盜.淫。口不兩舌.惡罵.妄言.綺語。意不貪取.嫉妒.邪見。云何十難解法。謂十賢圣居。一者比丘除滅五枝。二者成就六枝。三者舍一。四者依四。五者滅異諦。六者勝妙求。七者無濁想。八者身行已立。九者心解脫。十者慧解脫
云何十生法。謂十稱譽處。若比丘自得信已。為他人說。亦復稱嘆諸得信者。自持戒已。為他人說。亦復稱嘆諸持戒者。自少欲已。為他人說。亦復稱嘆諸少欲者。自知足已。為他人說。亦復稱嘆諸知足者。自樂閑靜。為他人說。亦復稱嘆樂閑靜者。自多聞已。為他人說。亦復稱嘆諸多聞者。自精進已。為他人說。亦復稱嘆諸精進者。自專念已。為他人說。亦復稱嘆諸專念者。自得禪定。為他人說。亦復稱嘆得禪定者。自得智慧。為他人說。亦復稱嘆得智慧者
云何十知法。謂十滅法。正見之人能滅邪見。諸緣邪見。起無數惡。亦盡除滅。諸因正見。生無數善。盡得成就正思.正語.正業.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正解脫.正智。正智之人能滅邪智。諸因邪智。起無數惡。悉皆除滅。諸因正智。起無數善法。盡得成就。云何十證法。謂十無學法。無學正見.正思.正語.正業.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正解脫.正智。諸比丘。是為百法。如實無虛。如來知已。平等說法
爾時。舍利弗佛所印可。諸比丘聞舍利弗所說。歡喜奉行
后秦弘始年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譯
(一二)第二分三聚經第八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我與汝等說微妙法。義味清凈。梵行具足。謂三聚法。汝等諦聽。思惟念之。當為汝說。時。諸比丘受教而聽
佛告比丘。三法聚者。一法趣惡趣。一法趣善趣。一法趣涅槃。云何一法趣于惡趣。謂無仁慈。懷毒害心。是謂一法將向惡趣。云何一法趣于善趣。謂不以惡心加于眾生。是為一法將向善趣。云何一法趣于涅槃。謂能精勤。修身念處。是為一法將向涅槃
復有二法趣向惡趣。復有二法趣向善趣。復有二法趣向涅槃。云何二法趣向惡趣。一謂毀戒。二謂破見。云何二法趣向善趣。一謂戒具。二謂見具。云何二法趣向涅槃。一謂為止。二謂為觀
復有三法趣向惡趣。三法向善趣。三法向涅槃。云何三法向惡趣。謂三不善根。貪不善根.恚不善根.癡不善根。云何三法向善趣。謂三善根。無貪善根.無恚善根.無癡善根。云何三法趣向涅槃。謂三三昧。空三昧.無相三昧.無作三昧
又有四法趣向惡趣。四法向善趣。四法向涅槃。云何四法向惡趣。謂愛語.恚語.怖語.癡語。云何四法向善趣。謂不愛語.不恚語.不怖語.不癡語。云何四法向涅槃。謂四念處。身念處.受念處.意念處.法念處
復有五法向惡趣。五法向善趣。五法向涅槃。云何五法向惡趣。謂破五戒。殺.盜.淫逸.妄語.飲酒。云何五法向善趣。謂持五戒。不殺.不盜.不淫.不欺.不飲酒。云何五法趣向涅槃。謂五根。信根.精進根.念根.定根.慧根
又有六法向惡趣。六法向善趣。六法向涅槃。云何六法向惡趣。謂六不敬。不敬佛.不敬法.不敬僧.不敬戒.不敬定.不敬父母。云何六法向善趣。謂六敬法。敬佛.敬法.敬僧.敬戒.敬定.敬父母。云何六法向涅槃。謂六思念。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
又有七法向惡趣。七法向善趣。七法向涅槃。云何七法向惡趣。謂殺生.不與取.淫逸.妄語.兩舌.惡口.綺語。云何七法向善趣。謂不殺生.不盜.不淫.不欺.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云何七法向涅槃。謂七覺意。念覺意.擇法覺意.精進覺意.猗覺意.定覺意.喜覺意.舍覺意
又有八法向惡趣。八法向善趣。八法向涅槃。云何八法向惡趣。謂八邪行。邪見.邪志.邪語.邪業.邪命.邪方便.邪念.邪定。云何八法向善趣。謂世正見.正志.正語.正業.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云何八法向涅槃。謂八賢圣道。正見.正志.正語.正業.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
又有九法向惡趣。九法向善趣。九法向涅槃。云何九法向惡趣。謂九惱。有人已侵惱我。今侵惱我。當侵惱我。我所愛者。已侵惱。今侵惱。當侵惱。我所憎者。已愛敬。今愛敬。當愛敬。云何九法向善趣。謂九無惱。彼已侵我。我惱何益。已不生惱。今不生惱。當不生惱。我所愛者。彼已侵惱。我惱何益。已不生惱。今不生惱。當不生惱。我所憎者。彼已愛敬。我惱何益。已不生惱。當不生惱。今不生惱。云何九法向涅槃。謂九善法。一喜。二愛。三悅。四樂。五定。六實知。七除舍。八無欲。九解脫
又有十法向惡趣。十法向善趣。十法向涅槃。云何十法向惡趣。謂十不善。身殺.盜.淫。口兩舌.惡罵.妄言.綺語。意貪取.嫉妒.邪見。云何十法向善趣。謂十善行。身不殺.盜.淫。口不兩舌.惡罵.妄言.綺語。意不貪取.嫉妒.邪見。云何十法向涅槃。謂十直道。正見.正志.正語.正業.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正解脫.正智。諸比丘。如是十法。得至涅槃。是名三聚微妙正法。我為如來.為眾弟子所應作者。無不周備。憂念汝等。故演經道。汝等亦宜自憂其身。當處閑居.樹下思惟。勿為懈怠。今不勉力。后悔無益
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一三)
佛說長阿含第二分大緣方便經第九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拘流沙國劫摩沙住處。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
爾時。阿難在閑靜處。作是念言。甚奇。甚特。世尊所說十二因緣法之光明。甚深難解。如我意觀。猶如目前。以何為深。于是。阿難即從靜室起。至世尊所。頭面禮足。在一面坐。白世尊言。我向于靜室。默自思念。甚奇。甚特。世尊所說十二因緣法之光明。甚深難解。如我意觀。如在目前。以何為深
爾時。世尊告阿難曰。止。止。勿作此言。十二因緣法之光明。甚深難解。阿難。此十二因緣難見難知。諸天.魔.梵.沙門.婆羅門.未見緣者。若欲思量觀察分別其義者。則皆荒迷。無能見者。阿難。我今語汝老死有緣。若有問言。何等是老死緣。應答彼言。生是老死緣。若復問言。誰是生緣。應答彼言。有是生緣。若復問言。誰是有緣。應答彼言。取是有緣。若復問言。誰是取緣。應答彼言。愛是取緣。若復問言。誰是愛緣。應答彼言。受是愛緣。若復問言。誰是受緣。應答彼言。觸是受緣。若復問言。誰為觸緣。應答彼言。六入是觸緣。若復問言。誰為六入緣。應答彼言。名色是六入緣。若復問言。誰為名色緣。應答彼言。識是名色緣。若復問言。誰為識緣。應答彼言。行是識緣。若復問言。誰為行緣。應答彼言。癡是行緣。阿難。如是緣癡有行。緣行有識。緣識有名色。緣名色有六入。緣六入有觸。緣觸有受。緣受有愛。緣愛有取。緣取有有。緣有有生。緣生有老.死.憂.悲.苦惱。大患所集。是為此大苦陰緣
佛告阿難。緣生有老死。此為何義。若使一切眾生無有生者。寧有老死不
阿難答曰。無也
是故。阿難。以此緣。知老死由生。緣生有老死。我所說者。義在于此
又告阿難。緣有有生。此為何義。若使一切眾生無有欲有.色無色有者。寧有生不
答曰。無也
阿難。我以此緣。知生由有。緣有有生。我所說者。義在于此
又告阿難。緣取有有。此為何義。若使一切眾生無有欲取.見取.戒取.我取者。寧有有不
答曰。無也
阿難。我以此緣。知有由取。緣取有有。我所說者。義在于此
又告阿難。緣愛有取。此為何義。若使一切眾生無有欲愛.有愛.無有愛者。寧有取不
答曰。無有
阿難。我以此緣。知取由愛。緣愛有取。我所說者。義在于此
又告阿難。緣受有愛。此為何義。若使一切眾生無有樂受.苦受.不苦不樂受者。寧有愛不
答曰。無也
阿難。我以此緣。知愛由受。緣受有愛。我所說者。義在于此。阿難。當知因愛有求。因求有利。因利有用。因用有欲。因欲有著。因著有嫉。因嫉有守。因守有護。阿難。由有護故。有刀杖.諍訟.作無數惡。我所說者。義在于此。阿難。此為何義。若使一切眾生無有護者。當有刀杖.諍訟。起無數惡不
答曰。無也
是故。阿難。以此因緣。知刀杖.諍訟由護而起。緣護有刀杖.諍訟。阿難。我所說者。義在于此
又告阿難。因守有護。此為何義。若使一切眾生無有守者。寧有護不
答曰。無也
阿難。我以此緣。知護由守。因守有護。我所說者。義在于此。阿難。因嫉有守。此為何義。若使一切眾生無有嫉者。寧有守不
答曰。無也
阿難。我以此緣。知守由嫉。因嫉有守。我所說者。義在于此。阿難。因著有嫉。此為何義。若使一切眾生無有著者。寧有嫉不
答曰。無也
阿難。我以此緣。知嫉由著。因著有嫉。我所說者。義在于此。阿難。因欲有著。此為何義。若使一切眾生無有欲者。寧有著不
答曰。無也
阿難。我以此緣。知著由欲。因欲有著。我所說者。義在于此。阿難。因用有欲。此為何義。若使一切眾生無有用者。寧有欲不
答曰。無也
阿難。我以此義。知欲由用。因用有欲。我所說者。義在于此。阿難。因利有用。此為何義。若使一切眾生無有利者。寧有用不
答曰。無也
阿難。我以此義。知用由利。因利有用。我所說者。義在于此。阿難。因求有利。此為何義。若使一切眾生無有求者。寧有利不
答曰。無也
阿難。我以此緣。知利由求。因求有利。我所說者。義在于此。阿難。因愛有求。此為何義。若使一切眾生無有愛者。寧有求不
答曰。無也
阿難。我以此緣。知求由愛。因愛有求。我所說者。義在于此
又告阿難。因愛有求。至于守護。受亦如是。因受有求。至于守護
佛告阿難。緣觸有受。此為何義。阿難。若使無眼.無色.無眼識者。寧有觸不
答曰。無也
若無耳.聲.耳識。鼻.香.鼻識。舌.味.舌識。身.觸.身識。意.法.意識者。寧有觸不
答曰。無也
阿難。若使一切眾生無有觸者。寧有受不
答曰。無也
阿難。我以是義。知受由觸。緣觸有受。我所說者。義在于此。阿難。緣名色有觸。此為何義。若使一切眾生無有名色者。寧有心觸不
答曰。無也
若使一切眾生無形色相貌者。寧有身觸不
答曰。無也
阿難。若無名色。寧有觸不
答曰。無也
阿難。我以是緣。知觸由名色。緣名色有觸。我所說者。義在于此。阿難。緣識有名色。此為何義。若識不入母胎者。有名色不
答曰。無也
若識入胎不出者。有名色不
答曰。無也
若識出胎。嬰孩壞敗。名色得增長不
答曰。無也
阿難。若無識者。有名色不
答曰。無也
阿難。我以是緣。知名色由識。緣識有名色。我所說者。義在于此。阿難。緣名色有識。此為何義。若識不住名色。則識無住處。若無住處。寧有生.老.病.死.憂.悲.苦惱不
答曰。無也
阿難。若無名色。寧有識不
答曰。無也
阿難。我以此緣。知識由名色。緣名色有識。我所說者。義在于此。阿難。是故名色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憂苦.悲惱。大苦陰集
阿難。齊是為語。齊是為應。齊是為限。齊此為演說。齊是為智觀。齊是為眾生。阿難。諸比丘于此法中。如實正觀。無漏心解脫。阿難。此比丘當名為慧解脫。如是解脫比丘如來終亦知。如來不終亦知。如來終不終亦知。如來非終非不終亦知。何以故。阿難。齊是為語。齊是為應。齊是為限。齊是為演說。齊是為智觀。齊是為眾生。如是盡知已。無漏心解脫比丘不知不見如是知見。阿難。夫計我者。齊幾名我見。名色與受。俱計以為我。有人言。受非我。我是受。或有言。受非我。我非受。受法是我。或有言。受非我。我非受。受法非我。但愛是我
阿難。彼見我者。言受是我。當語彼言。如來說三受。樂受.苦受.不苦不樂受。當有樂受時。無有苦受.不苦不樂受。有苦受時。無有樂受.不苦不樂受。有不苦不樂受時。無有苦受.樂受。所以然者。阿難。樂觸緣生樂受。若樂觸滅受亦滅。阿難。苦觸緣生苦受。若苦觸滅受亦滅。不苦不樂觸緣生不苦不樂受。若不苦不樂觸滅受亦滅。阿難。如兩木相攢則有火生。各置異處則無有火。此亦如是。因樂觸緣故生樂受。若樂觸滅受亦俱滅。因苦觸緣故生苦受。若苦觸滅受亦俱滅。因不苦不樂觸緣生不苦不樂受。若不苦不樂觸滅受亦俱滅。阿難。此三受有為無常。從因緣生。盡法.滅法。為朽壞法。彼非我有。我非彼有。當以正智如實觀之。阿難。彼見我者。以受為我。彼則為非
阿難。彼見我者。言受非我。我是受者。當語彼言。如來說三受。苦受.樂受.不苦不樂受。若樂受是我者。樂受滅時。則有二我。此則為過。若苦受是我者。苦受滅時。則有二我。此則為過。若不苦不樂受是我者。不苦不樂受滅時。則有二我。此則為過。阿難。彼見我者。言。受非我。我是受。彼則為非。阿難。彼計我者。作此說。受非我。我非受。受法是我。當語彼言。一切無受。汝云何言有受法。汝是受法耶。對曰。非是。是故。阿難。彼計我者。言。受非我。我非受。受法是我。彼則為非
阿難。彼計我者。作是言。受非我。我非受。受法非我。但愛是我。者。當語彼言。一切無受。云何有愛。汝是愛耶。對曰。非也。是故。阿難。彼計我者。言。受非我。我非受。受法非我。愛是我。者。彼則為非。阿難。齊是為語。齊是為應。齊是為限。齊是為演說。齊是為智觀。齊是為眾生。阿難。諸比丘于此法中如實正觀。于無漏心解脫。阿難。此比丘當名為慧解脫。如是解脫心比丘。有我亦知。無我亦知。有我無我亦知。非有我非無我亦知。何以故。阿難。齊是為語。齊是為應。齊是為限。齊是為演說。齊是為智觀。齊是為眾生。如是盡知已。無漏心解脫比丘不知不見如是知見
佛語阿難。彼計我者。齊已為定。彼計我者。或言少色是我。或言多色是我。或言少無色是我。或言多無色是我。阿難。彼言少色是我者。定少色是我。我所見是。余者為非。多色是我者。定多色是我。我所見是。余者為非。少無色是我者。定言少無色是我。我所見是。余者為非。多無色是我者。定多無色是我。我所見是。余者為非
佛告阿難。七識住。二入處。諸有沙門.婆羅門言。此處安隱。為救.為護.為舍.為燈.為明.為歸。為不虛妄。為不煩惱。云何為七。或有眾生。若干種身若干種想。天及人。此是初識住處。諸沙門.婆羅門言。此處安隱。為救.為護.為舍.為燈.為明.為歸。為不虛妄。為不煩惱。阿難。若比丘知初識住。知集.知滅.知味.知過.知出要。如實知者。阿難。彼比丘言。彼非我。我非彼。如實知見。或有眾生。若干種身而一想。梵光音天是。或有眾生。一身若干種想。光音天是。或有眾生一身一想。遍凈天是。或有眾生。住空處。或有眾生。住識處。或有眾生。住不用處。是為七識住處。或有沙門.婆羅門言。此處安隱。為救.為護.為舍.為燈.為明.為歸。為不虛妄。為不煩惱。阿難。若比丘知七識住。知集.知滅.知味.知過.知出要。如實知見。彼比丘言。彼非我。我非彼。如實知見。是為七識住
云何二入處。無想入.非想非無想入。是為。阿難。此二入處。或有沙門.婆羅門言。此處安隱。為救.為護.為舍.為燈.為明.為歸。為不虛妄。為不煩惱。阿難。若比丘知二入處。知集.知滅.知味.知過.知出要。如實知見。彼比丘言。彼非我。我非彼。如實知見。是為二入
阿難。復有八解脫。云何八。色觀色。初解脫。內色想。觀外色。二解脫。凈解脫。三解脫。度色想。滅有對想。不念雜想。住空處。四解脫。度空處。住識處。五解脫。度識處。住不用處。六解脫。度不用處。住有想無想處。七解脫。滅盡定。八解脫。阿難。諸比丘于此八解脫。逆順游行。入出自在。如是比丘得俱解脫
爾時。阿難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一四)
佛說長阿含第二分釋提桓因問經第十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摩竭國庵婆羅村北。毗陀山因陀娑羅窟中
爾時。釋提桓因發微妙善心。欲來見佛。今我當往至世尊所
時。諸忉利天聞釋提桓因發妙善心。欲詣佛所。即尋詣帝釋。白言。善哉。帝釋。發妙善心。欲詣如來。我等亦樂侍從詣世尊所
時。釋提桓因即告執樂神般遮翼曰。我今欲詣世尊所。汝可俱行。此忉利諸天亦當與我俱詣佛所
對曰。唯然。時。般遮翼持琉璃琴。于帝釋前忉利天眾中鼓琴供養
時。釋提桓因.忉利諸天及般遮翼。于法堂上忽然不現。譬如力士屈伸臂頃。至摩竭國北毗陀山中
爾時。世尊入火焰三昧。彼毗陀山同一火色。時國人見。自相謂言。此毗陀山同一火色。將是如來諸天之力
時。釋提桓因告般遮翼曰。如來.至真甚難得睹。而能垂降此閑靜處。寂默無聲。禽獸為侶。此處常有諸大神天侍衛世尊。汝可于前鼓琉璃琴娛樂世尊。吾與諸天尋于后往
對曰。唯然。即受教已。持琉璃琴于先詣佛。去佛不遠。鼓琉璃琴。以偈歌曰
跋陀禮汝父 汝父甚端嚴
生汝時吉祥 我心甚愛樂
本以小因緣 欲心于中生
展轉遂增廣 如供養羅漢
釋子專四禪 常樂于閑居
正意求甘露 我專念亦爾
能仁發道心 必欲成正覺
我今求彼女 必欲會亦爾
我心生染著 愛好不舍離
欲舍不能去 如象為鉤制
如熱遇涼風 如渴得冷泉
如取涅槃者 如水滅于火
如病得良醫 饑者得美食
充足生快樂 如羅漢游法
如象被深鉤 而猶不肯伏
[馬*奔]突難禁制 放逸不自止
猶如清涼池 眾花覆水上
疲熱象沐浴 舉身得清涼
我前后所施 供養諸羅漢
世有福報者 盡當與彼供
汝死當共死 汝無我活為
寧使我身死 不能無汝存
忉利天之主 釋今與我愿
稱汝禮節具 汝善思察之
爾時。世尊從三昧起。告般遮翼言。善哉。善哉。般遮翼。汝能以清凈音和琉璃琴稱贊如來。琴聲.汝音。不長不短。悲和哀婉。感動人心。汝琴所奏。眾義備有。亦說欲縛。亦說梵行。亦說沙門。亦說涅槃
爾時。般遮翼白佛言。我念世尊昔郁鞞羅尼連禪水邊。阿游波陀尼俱律樹下初成佛道時。有尸漢陀天大將子及執樂天王女。共于一處。但設欲樂。我于爾時見其心爾。即為作頌。頌說欲縛。亦說梵行。亦說沙門。亦說涅槃。時。彼天女聞我偈已。舉目而笑語我言。般遮翼。我未見如來。我曾于忉利天法講堂上。聞彼諸天稱贊如來。有如是德。有如是力。汝常懷信。親近如來。我今意欲與汝共為知識。世尊。我時與一言之后。不復與語
時。釋提桓因作是念。此般遮翼已娛樂如來訖。我今寧可念于彼人。時。天帝釋即念彼人。時。般遮翼復生念言。今天帝釋乃能念我。即持琉璃琴詣帝釋所。帝釋告曰。汝以我名并稱忉利天意。問訊世尊。起居輕利。游步強耶
時。般遮翼承帝釋教。即詣世尊所。頭面禮足。于一面住。白世尊言。釋提桓因及忉利諸天故。遣我來問訊世尊。起居輕利。游步強耶
世尊報曰。使汝帝釋及忉利天壽命延長。快樂無患。所以然者。諸天.世人及阿須輪諸眾生等。皆貪壽命.安樂.無患
爾時。帝釋復自念言。我等宜往禮覲世尊。即與忉利諸天往詣佛所。頭面禮足。卻住一面。時。帝釋白佛言。不審我今去世尊遠近可坐
佛告帝釋曰汝天眾多。但近我坐
時。世尊所止因陀羅窟。自然廣博。無所障礙。爾時。帝釋與忉利諸天及般遮翼皆禮佛足。于一面坐。帝釋白佛言。一時。佛在舍衛國婆羅門舍。爾時世尊入火焰三昧。我時以少因緣。乘千輻寶車。詣毗樓勒天王所。于空中過。見一天女叉手在世尊前立。我尋語彼女言。若世尊三昧起者。汝當稱我名字。問訊世尊。起居輕利。游步強耶。不審彼女后竟為我達此心不。世尊。寧能憶此事不
佛言。憶耳。彼女尋以汝聲致問于我。吾從定起。猶聞汝車聲
帝釋白佛言。昔者。我以少緣。與忉利諸天集在法堂。彼諸舊天皆作是言。若如來出世。增益諸天眾。減損阿須輪眾。今我躬見世尊。躬見自知。躬自作證。如來.至真出現于世。增益諸天眾。減損阿須輪眾。此有瞿夷釋女。于世尊所凈修梵行。身壞命終。生忉利天宮。即為我子。忉利諸天皆稱言。瞿夷大天子有大功德。有大威力。復有余三比丘。于世尊所凈修梵行。身壞命終。生于卑下執樂神中。常日日來為我給使。瞿夷見已。以偈觸嬈曰
汝為佛弟子 我本在家時
以衣食供養 禮拜致恭恪
汝等名何人 躬受佛教誡
凈眼之所說 汝不觀察之
我本禮敬汝 從佛聞上法
生三十三天 為帝釋作子
汝等何不觀 我所有功德
本為女人身 今為帝釋子
汝等本俱共 同修于梵行
今獨處卑賤 為吾等給使
本為弊惡行 今故受此報
獨處于卑賤 為吾等給使
生此處不凈 為他所觸嬈
聞已當患厭 此處可厭患
從今當精勤 勿復為人使
二人勤精進 思惟如來法
舍彼所戀著 觀欲不凈行
欲縛不真實 誑惑于世間
如象離羈靽 超越忉利天
釋及忉利天 集法講堂上
彼已勇猛力 超越忉利天
釋嘆未曾有 諸天亦見過
此是釋迦子 超越忉利天
患厭于欲縛 瞿夷說此言
摩竭國有佛 名曰釋迦文
彼子大失意 其后還得念
三人中一人 故為執樂神
二人見道諦 超越忉利天
世尊所說法 弟子不懷疑
俱共同聞法 二人勝彼一
自見殊勝已 皆生光音天
我觀見彼已 故來至佛所
帝釋白佛言。愿開閑暇。一決我疑
佛言。隨汝所問。吾當為汝一一演說
爾時。帝釋即白佛言。諸天.世人.干沓和.阿須羅及余眾生等。盡與何結相應。乃至怨仇.刀杖相向
佛告釋言。怨結之生。皆由貪嫉。故使諸天.世人.阿須羅.余眾生等。刀杖相加
爾時。帝釋即白佛言。實爾。世尊。怨結之生。由貪嫉故。使諸天.世人.阿須羅.余眾生等。刀杖相加。我今聞佛所說。疑網悉除。無復疑也。但不解此貪嫉之生。何由而起。何因何緣。誰為原首。從誰而有。從誰而無
佛告帝釋。貪嫉之生。皆由愛憎。愛憎為因。愛憎為緣。愛憎為首。從此而有。無此則無
爾時。帝釋即白佛言。實爾。世尊。貪嫉之生。皆由愛憎。愛憎為因。愛憎為緣。愛憎為首。從此而有。無此則無。我今聞佛所說。迷惑悉除。無復疑也。但不解愛憎復何由而生。何因何緣。誰為原首。從誰而有。從誰而無
佛告帝釋。愛憎之生。皆由于欲。因欲緣欲。欲為原首。從此而有。無此則無
爾時。帝釋白佛言。實爾。世尊。愛憎之生。皆由于欲。因欲緣欲。欲為原首。從此而有。無此則無。我今聞佛所說。迷惑悉除。無復疑也。但不知此欲復何由生。何因何緣。誰為原首。從誰而有。從誰而無
佛告帝釋。愛由想生。因想緣想。想為原首。從此而有。無此而無
爾時。帝釋白佛言。實爾。世尊。愛由想生。因想緣想。想為原首。從此而有。無此則無。我今聞佛所說。無復疑也。但不解想復何由而生。何因何緣。誰為原首。從誰而有。從誰而無
佛告帝釋。想之所生。由于調戲。因調緣調。調為原首。從此而有。無此則無。帝釋。若無調戲則無想。無想則無欲。無欲則無愛憎。無愛憎則無貪嫉。若無貪嫉。則一切眾生不相傷害。帝釋。但緣調為本。因調緣調。調為原首。從此有想。從想有欲。從欲有愛憎。從愛憎有貪嫉。以貪嫉故。使群生等共相傷害
帝釋白佛言。實爾。世尊。由調有想。因調緣調。調為原首。從此有想由調而有。無調則無。若本無調者則無想。無想則無欲。無欲則無愛憎。無愛憎則無貪嫉。無貪嫉則一切群生不相傷害。但想由調生。因調緣調。調為原首。從調有想。從想有欲。從欲有愛憎。從愛憎有貪嫉。從貪嫉使一切眾生共相傷害。我今聞佛所說。迷惑悉除。無復疑也
爾時。帝釋復白佛言。一切沙門.婆羅門盡除調戲在滅跡耶。為不除調戲在滅跡耶
佛告帝釋。一切沙門.婆羅門不盡除調戲在滅跡也。所以然者。帝釋。世間有種種界。眾生各依己界。堅固守持。不能舍離。謂己為實。余者為虛。是故。帝釋。一切沙門.婆羅門不盡除調戲而在滅跡
爾時。帝釋白佛言。實爾。世尊。世間有種種眾生。各依己界。堅固守持。不能舍離。謂己為是。余為虛妄。是故一切沙門.婆羅門不盡除調戲而在滅跡。我聞佛言。疑惑悉除。無復疑也
帝釋復白佛言。齊幾調在滅跡耶
佛告帝釋。調戲有三。一者口。二者想。三者求。彼口所言。自害.害他。亦二俱害。舍此言已。如所言。不自害.不害他.不二俱害。知時比丘如口所言。專念不亂。想亦自害.害他。亦二俱害。舍此想已。如所想。不自害.不害他。二俱不害。知時比丘如所想。專念不亂。帝釋。求亦自害.害他。亦二俱害。舍此求已。如所求。不自害.不害他。不二俱害。知時比丘如所求。專念不亂
爾時。釋提桓因言。我聞佛所說。無復狐疑
又白佛言。齊幾名賢圣舍心
佛告帝釋。舍心有三。一者喜身。二者憂身。三者舍身。帝釋。彼喜身者。自害.害他。亦二俱害。舍此喜已。如所喜。不自害.害他。二俱不害。知時比丘專念不忘。即名受具足戒。帝釋。彼憂身者。自害.害彼。亦二俱害。舍此憂已。如所憂。不自害.害他。二俱不害。知時比丘專念不忘。即名受具足戒。復次。帝釋。彼舍身者。自害.害他。亦二俱害。舍此身已。如所舍。不自害.不害他。二俱不害。知時比丘專念不忘。是即名為受具足戒
帝釋白佛言。我聞佛所說。無復狐疑
又白佛言。齊幾名賢圣律諸根具足
佛告帝釋。眼知色。我說有二。可親.不可親。耳聲.鼻香.舌味.身觸.意法。我說有二。可親.不可親
爾時。帝釋白佛言。世尊。如來略說。未廣分別。我以具解。眼知色。我說有二。可親.不可親。耳聲.鼻香.舌味.身觸.意法有二。可親.不可親。世尊。如眼觀色。善法損減。不善法增。如此眼知色。我說不可親。耳聲.鼻香.舌味.身觸.意知法。善法損減。不善法增。我說不可親。世尊。如眼見色。善法增長。不善法減。如是眼知色。我說可親。耳聲.鼻香.舌味.身觸.意知法。善法增長。不善法減。我說可親
佛告帝釋。善哉。善哉。是名賢圣律諸根具足
帝釋白佛言。我聞佛所說。無復狐疑
復白佛言。齊幾比丘名為究竟.究竟梵行.究竟安隱.究竟無余
佛告帝釋。為愛所苦。身得減者。是為究竟.究竟梵行.究竟安隱.究竟無余
帝釋白佛言。我本長夜。所懷疑網。今者如來開發所疑
佛告帝釋。汝昔頗曾詣沙門.婆羅門所問此義不
帝釋白佛言。我自憶念。昔者。曾詣沙門.婆羅門所咨問此義。昔我一時曾集講堂。與諸天眾共論。如來為當出世。為未出世。時共推求。不見如來出現于世。各自還宮。五欲娛樂。世尊。我復于后時見諸大神天。自恣五欲已。漸各命終。時我。世尊。懷大恐怖。衣毛為豎。時。見沙門.婆羅門處在閑靜。去家離欲。我尋至彼所問言。云何名究竟。我問此義。彼不能報。彼既不知。逆問我言。汝為是誰。我尋報言。我是釋提桓因。彼復問言。汝是何釋。我時答言。我是天帝釋。心有所疑。故來相問耳。時。我與彼如所知見。說于釋義。彼問我言。更為我弟子。我今是佛弟子。得須陀洹道。不墮余趣。極七往返。必成道果。唯愿世尊記我為斯陀含。說此語已。復作頌曰
由彼染穢想 故生我狐疑
長夜與諸天 推求于如來
見諸出家人 常在閑靜處
謂是佛世尊 故往稽首言
我今故來問 云何為究竟
問已不能報 道跡之所趣
今日無等尊 是我久所求
已觀察己行 心已正思惟
唯圣先已知 我心之所行
長夜所修業 愿凈眼記之
雖命人中上 三界無極尊
能斷恩愛刺 今禮日光尊
佛告帝釋。汝憶本得喜樂.念樂時不
帝釋答曰。如是。世尊。憶昔所得喜樂.念樂。世尊。我昔曾與阿須輪共戰。我時得勝。阿須輪退。我時則還。得歡喜.念樂。計此歡喜.念樂。離有穢惡刀杖喜樂.斗訟喜樂。今我于佛所得喜.念樂。無有刀杖.諍訟之樂
佛告帝釋。汝今得喜樂.念樂。于中欲求何功德果
爾時。帝釋白佛言。我于喜樂.念樂中。欲求五功德果。何等五。即說偈言
我后若命終 舍于天上壽
處胎不懷患 使我心歡喜
佛度未度者 能說正真道
于三佛法中 我要修梵行
以智慧身居 心自見正諦
得達本所起 于是長解脫
但當勤修行 習佛真實智
設不獲道證 功德猶勝天
諸有神妙天 阿迦尼吒等
下至末后身 必當生彼處
我今于此處 受天清凈身
復得增壽命 凈眼我自知
說此偈已。白佛言。我于喜樂.念樂中。欲得如是五功德果
爾時。帝釋語忉利諸天曰。汝于忉利天上梵童子前恭敬禮事。今于佛前復設此敬者。不亦善哉
其語未久。時梵童子忽然于虛空中天眾上立。向天帝釋而說偈曰
天王清凈行 多利益眾生
摩竭帝釋主 能問如來義
時。梵童子說此偈已。忽然不現。是時。帝釋即從座起。禮世尊足。繞佛三匝。卻行而退。忉利諸天及般遮翼亦禮佛足。卻行而退。時。天帝釋少復前行。顧語般遮翼曰。善哉。善哉。汝能先于佛前鼓琴娛樂。然后我及諸天于后方到。我今知汝補汝父位。于干沓和中最為上首。當以彼拔陀干沓和王女與汝為妻
世尊說此法時。八萬四千諸天遠塵離垢。諸法法眼生
時。釋提桓因.忉利諸天及般遮翼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佛說長阿含經卷第十
后秦弘始年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譯
(一五)第二分阿[少/兔]夷經第十一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冥寧國阿[少/兔]夷土。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
爾時。世尊著衣持缽。入阿[少/兔]夷城乞食。爾時。世尊默自念言。我今乞食。于時如早。今宜往詣房伽婆梵志園觀。比須時至。然后乞食。爾時。世尊即詣彼園。時彼梵志遙見佛來。即起奉迎。共相問訊。言。善來。瞿曇。不面來久。今以何緣乃能屈顧。唯愿瞿曇就此處坐。爾時。世尊即就其坐
時。彼梵志于一面坐。白世尊言。先夜隸車子善宿比丘來至我所。語我言。大師。我不于佛所修梵行也。所以然者。佛疎外我。彼人見向說瞿曇過。雖有此言。我亦不受
佛告梵志。彼善宿所言。知汝不受耳。昔我一時在毗舍離獼猴池側集法堂上。時此善宿來至我所。語我言。如來外我。我不于如來所修梵行也。我時告曰。汝何故言。我不于如來所修梵行。如來外我耶。善宿報我言。如來不為我現神足變化
時。我語言。吾可請汝于我法中凈修梵行。當為汝現神足耶。復當語我。如來當為我現神足變化。然后我當修梵行耶。時。善宿報我言。不也。世尊。佛告善宿。我亦不語汝言。汝于我法中凈修梵行。當為汝現神足變化。汝亦不言為我現神足者。當修梵行。云何。善宿。如汝意者。謂如來能現神足.為不能現耶。我所說法。彼法能得出要。盡苦際不耶。善宿白佛言。如是。世尊。如來能現神足。非為不能。所可說法。能得出要。盡諸苦際。非為不盡。是故。善宿。我所說法修梵行者。能現神足。非為不能。出要離苦。非不能離。汝于此法欲何所求
善宿言。世尊。不能隨時教我。我父秘術。世尊盡知。吝不教我。佛言。善宿。我頗曾言。汝于我法中修梵行者。教汝父術耶。汝頗復言。教我父術者。當于佛所修梵行耶。答曰。不也。是故。善宿。我先無此言。汝亦無言。今者何故作此語耶。云何。善宿。汝謂如來能說汝父秘術。為不能說耶。所可說法。能得出要。盡苦際不耶。善宿報言。如來能說父之秘術。非為不能。說法出要。能盡苦際。非為不能。佛告善宿。若我能說汝父秘術。亦能說法出要離苦。汝于我法中復欲何求。又告善宿。汝先于毗舍離跋阇土地。無數方便。稱嘆如來。稱嘆正法。稱嘆眾僧。譬如有人八種稱嘆彼清涼池。使人好樂。一冷。二輕。三柔。四清。五甘。六無垢。七飲無饜。八便身。汝亦如是。于毗舍離跋阇土。稱嘆如來。稱嘆正法。稱嘆眾僧。使人信樂。善宿。當知今汝退者。世間當復有言。善宿比丘多有知識。又是世尊所親。亦是世尊弟子。不能盡形凈修梵行。舍戒就俗處。卑陋行。梵志。當知我時備語。不順我教。舍戒就俗。梵志。一時。我在獼猴池側法講堂上。時有尼干子。字伽羅樓。在彼處止。人所宗敬。名稱遠聞。多有知識。利養備具。時。善宿比丘著衣持缽。入毗舍離城乞食。漸漸轉到尼干子所。爾時。善宿以深遠義問尼干子。彼不能答。便生嗔恚。善宿自念。我觸嬈此人。將無長夜有苦惱報耶。梵志。當知時善宿比丘于乞食后。執持衣缽。來至我所。頭面禮足。在一面坐。善宿爾時亦不以此緣告我。我語之曰。愚人。汝寧可自稱為沙門釋子耶。善宿尋報我言。世尊。何故稱我為愚。不應自稱為釋子耶。我告之曰。愚人。汝曾往至尼干子所問深遠義。彼不能報。便生嗔恚。汝時自念。我今觸此尼干。將無長夜有苦惱報耶。汝有是念不
善宿白佛言。彼是羅漢。何緣乃有此嫉恚心。我時答曰。愚人。羅漢何緣有嫉恚心。非我羅漢有嫉恚心。汝今自謂彼是羅漢。彼有七苦行。長夜執持。何謂七。一盡形壽不著衣裳。二盡形壽不飲酒食肉。而不食飯及與麨面。三盡形壽不犯梵行。四盡形壽毗舍離有四石塔。東名憂園塔.南名象塔.西名多子塔.北名七聚塔。盡形不離四塔。為四苦行。而彼后當犯此七苦行已。于毗舍離城外命終。譬如野干疥癩衰病。死丘冢間。彼尼干子亦復如是。自為禁法。后盡犯之。本自誓言。盡形不著衣服。后還著衣。本自誓言。盡形壽不飲酒啖肉。不食飯及麨面。而后盡食。本自誓言。不犯梵行。而后亦犯。本言。不越四塔。東憂園塔.南象塔.西多子塔.北七聚塔。今盡遠離不復親近。彼人自違此七誓已。出毗舍離城。冢間命終。佛告善宿曰。愚人。汝不信我言。汝自往觀。自當知耳。佛告梵志。一時。比丘善宿著衣持缽。入城乞食。乞食已。還出城。于空冢間見尼干子于彼命終。見已。來至我所。頭面禮足。在一面坐。不以此事而語我言。梵志。當知我爾時語善宿曰。云何。善宿。我先所記尼干子如我語不。對曰。如是。如世尊言。梵志。當知我與善宿現神通證。而彼言。世尊不為我現。又一時我在冥寧國白土之邑。時有尼干子。名究羅帝。在白土住。人所宗敬。名稱遠聞。多得利養。時。我著衣持缽。入城乞食。時善宿比丘隨我后行。見究羅帝尼干子在糞堆上伏舐糠糟。梵志。當知時善宿比丘見此尼干子在糞堆上伏舐糠糟已。作是念言。世間諸有阿羅漢.向阿羅漢道者無有及此。此尼干子其道最勝。所以者何。此人苦行乃能如是。除舍憍慢。于糞堆上伏舐糠糟
梵志。時。我右旋告善宿曰。汝意愚人。寧可自稱為釋子耶。善宿白佛言。世尊。何故稱我為愚。不應自稱為釋子耶。佛告善宿言。汝愚人。觀此究羅帝蹲糞堆上伏食糠糟。汝見已。作是念。諸世間阿羅漢及向羅漢者。此究羅帝最為尊上。所以者何。今此究羅帝乃能苦行。除舍憍慢。蹲糞堆上伏舐糠糟。汝有是念不。答我言。實爾。善宿又言。何故。世尊。于阿羅漢所生嫉妒心。佛告愚人。我不于羅漢所生妒嫉心。何為于羅漢所生妒嫉心。汝今愚人。謂究羅帝真阿羅漢。此人卻后七日當腹脹命終。生起尸餓鬼中。常苦饑餓。其命終后。以葦索系抴于冢間。汝若不信者。可先往語之
時。善宿即往詣究羅帝所。說言。彼沙門瞿曇記汝。卻后七日當腹脹命終。生起尸餓鬼中。死已以葦索系抴于冢間。善宿復白。汝當省食。勿使彼言當也。梵志。當知時究羅帝至滿七日腹脹而死。即生起尸餓鬼中。死尸以葦索系抴于冢間。爾時。善宿聞佛語已。屈指計日。至七日已。時善宿比丘即往至裸形村中。到已。問其村人曰。諸賢。究羅帝今何所在。報曰。已取命終。問曰。何患命終耶。答曰。腹脹。問曰。云何殯送。答曰。以葦索系抴于冢間
梵志。時。善宿聞此語已。即往冢間。欲至未至。時彼死尸并動膝腳。忽爾而蹲。時彼善宿故前到死尸所。語言。究羅帝。汝命終耶。死尸答言。我已命終。問曰。汝以何患命終。死尸答言。瞿曇記我。七日后腹脹命終。我如其言。至滿七日。腹脹命終。善宿復問。汝生何處。尸即報言。彼瞿曇所記。當生起尸餓鬼中。我今日生起尸餓鬼中。善宿問曰。汝命終時。云何殯送。尸答曰。瞿曇所記。以葦索系抴于冢間。實如彼言。以葦索系抴于冢間。時。死尸語善宿曰。汝雖出家。不得善利。瞿曇沙門說如此事。汝常不信。作是語已。死尸還臥
梵志。時。善宿比丘來至我所。頭面禮足。在一面坐。不以此緣語我。我尋語曰。如我所記。究羅帝者實爾以不。答曰。實爾。如世尊言。梵志。我如是數數為善宿比丘現神通證。而彼猶言。世尊不為我現神通
佛告梵志。我于一時在獼猴池法講堂上。時有梵志。名曰波梨子。在彼處止。人所宗敬。名稱遠聞。多有利養。于毗舍離大眾之中。作如是說。沙門瞿曇自稱智慧。我亦智慧。沙門瞿曇自稱神足。我亦有神足。沙門瞿曇得超越道。我亦得超越道。我當與彼共現神足。沙門現一。我當現二。沙門現二。我當現四。沙門現八。我現十六。沙門現十六。我現三十二。沙門現三十二。我現六十四。隨彼沙門所現多少。我盡當倍
梵志。時。善宿比丘著衣持缽。入城乞食。見波梨梵志于大眾中作如是說。沙門瞿曇自稱智慧。我亦智慧。沙門瞿曇自稱神足。我亦有神足。沙門瞿曇得超越道。我亦得超越道。我當與彼共現神足。沙門現一。我當現二。沙門現四。我當現八。乃至隨沙門所現多少。我盡能倍。時。善宿比丘乞食已。來至我所。頭面禮。一面坐。語我言。我于晨朝著衣持缽。入城乞食。時聞毗舍離波梨子于大眾中作是說言。沙門瞿曇有大智慧。我亦有大智慧。沙門瞿曇有神足。我亦有神足。瞿曇現一。我當現二。乃至隨瞿曇所現多少。我盡能倍。具以此事而來告我。我語善宿言。彼波梨子于大眾中不舍此語。不舍此見。不舍此慢。來至我所者。終無是處。若彼作是念。我不舍此語。不舍此見。不舍此慢。而至沙門瞿曇所者。彼頭即當破為七分。欲使彼人不舍此語。不舍見慢。而能來者。無有是處
善宿言。世尊護口。如來護口。佛告善宿。汝何故言。世尊護口。如來護口。善宿言。彼波梨子有大威神。有大德力。脫當來者將無現世尊虛耶。佛告善宿。如來所言頗有二耶。對曰。無也。又告善宿。若無二者。汝何故言。世尊護口。如來護口。善宿白佛言。世尊為自知見彼波梨子。為諸天來語。佛言。我亦自知。亦諸天來語故知。此毗舍離阿由大將。身壞命終。生忉利天。彼如來語我言。波梨梵志子不知羞慚。犯戒妄語。在毗舍離。于大眾中作如是誹謗言。阿由陀大將身壞命終。生起尸鬼中。然我實身壞命終。生忉利天。波梨子我先自知。亦諸天來語故知。佛告愚人善宿。汝不信我言者。入毗舍離。隨汝唱之。我食后當往詣波梨梵志子所
佛告梵志。時。彼善宿過其夜已。著衣持缽。入城乞食。時。彼善宿向毗舍離城中眾多婆羅門.沙門.梵志。具說此言。波梨梵志子于大眾中說如此言。沙門瞿曇有大智慧。我亦有大智慧。沙門瞿曇有大威力。我亦有大威力。沙門瞿曇有大神足。我亦有大神足。沙門現一。我當現二。乃至沙門隨所現多少。我盡當倍。而今沙門瞿曇欲詣彼波梨子所。汝等眾人盡可詣彼。時。波梨梵志在道而行。善宿見已。速詣其所。語言。汝于毗舍離大眾中作如是言。沙門瞿曇有大智慧。我亦有大智慧。乃至沙門瞿曇。隨所現神足多少。我盡當倍。瞿曇聞此言。今欲來至汝所。汝可速歸。報言。我當歸耳。我當歸耳。作此語已。尋自惶懼。衣毛為豎。不還本處。乃詣道頭波梨梵志林中。坐繩床上。愁悶迷亂
佛告梵志。我于食后與眾多隸車.沙門.婆羅門.梵志.居士詣波梨子住處。就座而坐。于彼眾中有梵志名曰遮羅。時眾人喚彼遮羅而告之曰。汝詣道頭林中語波梨子言。今眾多隸車.沙門.婆羅門.梵志.居士盡集汝林。眾共議言。梵志波梨于大眾中自唱此言。沙門瞿曇有大智慧。我亦有大智慧。乃至瞿曇隨現神足多少。我盡能倍。沙門瞿曇故來至汝林中。汝可來看。于是。遮羅聞眾人語已。即詣道頭林語波梨子言。彼眾多隸車.沙門.婆羅門.梵志.居士盡集在汝林。眾共議言。梵志波梨子于大眾中自唱此言。沙門瞿曇有大智慧。我亦有大智慧。乃至沙門瞿曇現神足。隨現多少。我盡能倍。瞿曇今在彼林中。波梨今者寧可還也。爾時。波梨梵志即報遮羅曰。當歸。當歸。作是語已。于繩床上轉側不安。爾時。繩床復著其足。彼乃不能得離繩床。況能行步至世尊所
時。遮羅語波梨言。汝自無智。但有空聲為言。當歸。當歸。尚自不能離此繩床。何由能得至大眾所。呵責波梨子已。即還詣大眾所。報言。我以持眾人聲。往語波梨子。彼報我言。當歸。當歸。即于繩床上動轉其身。床即著足不能得離。彼尚不能離其繩床。何由能得來到此眾。爾時。有一頭摩隸車子在眾中坐。即從座起。偏露右臂。長跪叉手。白彼眾言。大眾小待。我今自往將彼人來
佛言。我爾時語頭摩隸車子言。彼人作如是語。懷如是見。起如是慢。欲使此人來至佛所。無有是處。頭摩子。正使汝以革繩重系。群牛共挽。至彼身碎。彼終不能舍如是語.如是見.如是慢。來至我所。若不信我言。汝往自知。爾時。頭摩隸車子故往至波梨子所。語波梨子言。眾多隸車.沙門.婆羅門.梵志.居士盡集汝林。眾共議言。梵志波梨子于大眾中口自唱言。沙門瞿曇有大智慧。我亦有大智慧乃至沙門瞿曇現其神足。隨所現多少。我盡能倍。瞿曇沙門今在彼林。汝可還歸。爾時。波梨子即報言。當歸。當歸。作是語已。于繩床上動轉其身。爾時繩床復著其足。彼乃不能自離繩床。況復行步至世尊所
時。頭摩語波梨子言。汝自無智。但有空聲為言。當歸。當歸。尚自不能離此繩床。何由能得至大眾所。頭摩復語波梨子曰。諸有智者。以譬喻得解。乃往久遠有一師子獸王在深林中住。師子清旦初出窟時。四向顧望。奮迅三吼。然后游行擇肉而食。波梨子。彼師子獸王食已還林。常有一野干隨后食殘。氣力充足便自言。彼林師子竟是何獸。能勝我耶。今寧可獨擅一林。清旦出窟。四向顧望。奮迅三吼。然后游行。擇肉而食耶。彼尋獨處一林。清旦出窟。奮迅三吼。然后游行。欲師子吼。作野干鳴。波梨子。汝今亦爾。蒙佛威恩。存生于世。得人供養。而今更與如來共競。時。頭摩子以偈責數曰
野干稱師子 自謂為獸王
欲作師子吼 還出野干聲
獨處于空林 自謂為獸王
欲作師子吼 還出野干聲
跪地求穴鼠 穿冢覓死尸
欲作師子吼 還出野干聲
頭摩子告曰。汝亦如是。蒙佛恩力。存生于世。得人供養。而今更與如來共競。時。彼頭摩子以四種喻。面呵責已。還詣大眾。報言。我以持眾人聲喚波梨子。彼報我言。當歸。當歸。即于繩床上動轉其身。床即著足不能得離。彼尚不能自離繩床何由能得來到此眾。爾時。世尊告頭摩子言。我先語汝。欲使此人來至佛所。無有是處。正使汝以革繩重系。群牛共挽。至身碎壞。彼終不肯舍如是語.如是見.慢。來至我所。梵志。時。我即與彼大眾種種說法。示教利喜。于彼眾中三師子吼。身升虛空。還詣本處
佛告梵志。或有沙門.婆羅門言。一切世間。梵自在天所造。我問彼言。一切世間實梵自在天所造耶。彼不能報。還問我言。瞿曇。此事云何。我報彼言。或有此世間初壞敗時。有余眾生命盡行盡。從光音天命終乃更生余空梵處。于彼起愛。生樂著心。復欲使余眾生來生此處。其余眾生命盡行盡。復生彼處。時。彼眾生自作是念。我今是大梵王。忽然而有。無作我者。我能盡達諸義所趣。于千世界最得自在。能作能化。微妙第一。為人父母。我先至此。獨一無侶。由我力故。有此眾生。我作此眾生。彼余眾生亦復順從。稱為梵王。忽然而有。盡達諸義。于千世界最得自在。能作能化。微妙第一。為人父母。先有是一。后有我等。此大梵王化作我等。此諸眾生隨彼壽終來生此間。其漸長大。剃除須發。服三法衣。出家為道。彼入定意三昧隨三昧心憶本所生。彼作是語。此大梵天忽然而有。無有作者。盡達諸義。于千世界最得自在。能作能化。微妙第一。為人父母。彼大梵天常住不移。無變易法。我等梵天所化。是以無常。不得久住。為變易法。如是。梵志。彼沙門.婆羅門以此緣故。各言彼梵自在天造此世界。梵志。造此世界者。非彼所及。唯佛能知。又過此事。佛亦盡知。雖知不著苦.集.滅.味.過.出要。如實知之。以平等觀無余解脫。名曰如來
佛告梵志。或有沙門.婆羅門作是言。戲笑懈怠是眾生始。我語彼言。云何汝等實言。戲笑懈怠是眾生始耶。彼不能報。逆問我言。瞿曇。此事云何。時我報言。或有光音眾生喜戲笑懈怠。身壞命終。來生此間。漸漸長大。剃除須發。服三法衣。出家修道。便入心定三昧。以三昧力識本所生。便作是言。彼余眾生不喜戲笑。常在彼處。永住不變。由我等數喜戲笑。致此無常。為變易法。如是。梵志。彼沙門.婆羅門以是緣故。言戲笑是眾生始。如是佛盡知之。過是亦知。知而不著。已不著苦.集.滅.味.過.出要。如實知之。已平等觀無余解脫。名曰如來
佛告梵志。或有沙門.婆羅門言。失意是眾生始。我語彼言。汝等實言。失意是眾生始耶。彼不知報。還問我言。瞿曇。此事云何。我語彼言。或有眾生展轉相看已。便失意。由是命終。來生此間。漸漸長大。剃除須發。服三法衣。出家修道。便入心定三昧。以三昧力識本所生。便作是言。如彼眾生以不展轉相看。不失意故。常住不變。我等于彼數數相看已。便失意。致此無常。為變易法。如是。梵志。彼沙門.婆羅門以是緣故。言失意是眾生始。如此唯佛知之。過是亦知。知已不著苦.集.滅.味.過.出要。如實知之。知已平等觀無余解脫。故名如來
佛告梵志。或有沙門.婆羅門言。我無因而出。我語彼言。汝等實言。本無因出耶。彼不能報。逆來問我。我時報曰。或有眾生無想無知。若彼眾生起想。則便命終來生此間。漸漸長大。剃除須發。服三法衣。出家修道。便入心定三昧。以三昧力識本所生。便作是言。我本無有。今忽然有。此世間本無。今有。此實余虛。如是。梵志。沙門.婆羅門以此緣故。言無因出。唯佛知之。過是亦知。知已不著苦.集.滅.味.過.出要。如實知之。已平等觀無余解脫。故名如來
佛告梵志。我所說如是。或有沙門.婆羅門于屏處誹謗我言。沙門瞿曇自稱弟子入凈解脫。成就凈行。彼知清凈。不遍知凈。然我不作是說。我弟子入凈解脫。成就凈行。彼知清凈。不遍知凈。梵志。我自言。我弟子入凈解脫。成就凈行。彼知清凈。一切遍凈
是時。梵志白佛言。彼不得善利。毀謗沙門瞿曇言。沙門自言。我弟子入凈解脫。成就凈行。彼知清凈。不遍知凈。然世尊不作是語。世尊自言。我弟子入凈解脫。成就凈行。彼知清凈。一切遍凈
又白佛言。我亦當入此凈解脫。成就凈行。一切遍知
佛告梵志。汝欲入者。甚為難也。汝見異.忍異.行異。欲依余見入凈解脫者。難可得也。但使汝好樂佛。心不斷絕者。則于長夜。常得安樂
爾時。房伽婆梵志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一六)
佛說長阿含第二分善生經第十二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羅閱只耆阇崛山中。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
爾時。世尊時到著衣持缽。入城乞食。時。羅閱只城內有長者子。名曰善生清旦出城。詣園游觀。初沐浴訖。舉身皆濕。向諸方禮。東.西.南.北.上.下諸方。皆悉周遍
爾時。世尊見長者善生詣園游觀。初沐浴訖。舉身皆濕。向諸方禮。世尊見已。即詣其所。告善生言。汝以何緣。清旦出城。于園林中。舉身皆濕。向諸方禮
爾時。善生白佛言。我父臨命終時。遺敕我言。汝欲禮者。當先禮東方.南方.西方.北方.上方.下方。我奉承父教不敢違背。故澡浴訖。先叉手東面。向東方禮。南.西.北方。上.下諸方。皆悉周遍
爾時。世尊告善生曰。長者子。有此方名耳。非為不有。然我賢圣法中。非禮此六方以為恭敬
善生白佛言。唯愿世尊善為我說賢圣法中禮六方法
佛告長者子。諦聽。諦聽。善思念之。當為汝說
善生對曰。唯然。愿樂欲聞
佛告善生。若長者.長者子知四結業不于四處而作惡行。又復能知六損財業。是謂。善生。長者.長者子離四惡行。禮敬六方。今世亦善。后獲善報。今世根基。后世根基。于現法中。智者所稱。獲世一果。身壞命終。生天.善處。善生。當知四結行者。一者殺生。二者盜竊。三者淫逸。四者妄語。是四結行。云何為四處。一者欲。二者恚。三者怖。四者癡。若長者.長者子于此四處而作惡者。則有損耗。佛說是已。復作頌曰
欲嗔及怖癡 有此四法者
名譽日損減 如月向于晦
佛告善生。若長者.長者子于此四處不為惡者。則有增益。爾時。世尊重作頌曰
于欲恚怖癡 不為惡行者
名譽日增廣 如月向上滿
佛告善生。六損財業者。一者耽湎于酒。二者博戲。三者放蕩。四者迷于伎樂。五者惡友相得。六者懈墮。是為六損財業。善生。若長者.長者子解知四結行。不于四處而為惡行。復知六損財業。是為。善生。于四處得離。供養六方。今善后善。今世根基。后世根基。于現法中。智者所譽。獲世一果。身壞命終。生天.善處。善生。當知飲酒有六失。一者失財。二者生病。三者斗諍。四者惡名流布。五者恚怒暴生。六者智慧日損。善生。若彼長者.長者子飲酒不已。其家產業日日損減。善生。博戲有六失。云何為六。一者財產日耗。二者雖勝生怨。三者智者所責。四者人不敬信。五者為人疎外。六者生盜竊心。善生。是為博戲六失。若長者.長者子博戲不已。其家產業日日損減。放蕩有六失。一者不自護身。二者不護財貨。三者不護子孫。四者常自驚懼。五者諸苦惡法常自纏身。六者喜生虛妄。是為放蕩六失。若長者.長者子放蕩不已。其家財產日日損減
善生。迷于伎樂復有六失。一者求歌。二者求舞。三者求琴瑟。四者波內早。五者多羅槃。六者首呵那。是為伎樂六失。若長者.長者子伎樂不已。其家財產日日損減。惡友相得復有六失。一者方便生欺。二者好喜屏處。三者誘他家人。四者圖謀他物。五者財利自向。六者好發他過。是為惡友六失。若長者.長者子習惡友不已。其家財產日日損減。懈墮有六失。一者富樂不肯作務。二者貧窮不肯勤修。三者寒時不肯勤修。四者熱時不肯勤修.五者時早不肯勤修。六者時晚不肯勤修。是為懈墮六失。若長者.長者子懈墮不已。其家財業日日損減。佛說是已。復作頌曰
迷惑于酒者 還有酒伴黨
財產正集聚 隨己復散盡
飲酒無節度 常喜歌舞戲
晝出游他家 因此自陷隧
隨惡友不改 誹謗出家人
邪見世所嗤 行穢人所黜
好惡著外色 但論勝負事
親要無返復 行穢人所黜
為酒所荒迷 貧窮不自量
輕財好奢用 破家致禍患
擲博群飲酒 共伺他淫女
玩習卑鄙行 如月向于晦
行惡能受惡 與惡友同事
今世及后世 終始無所獲
晝則好睡眠 夜覺多悕望
獨昏無善友 不能修家務
朝夕不肯作 寒暑復懈墮
所為事不究 亦復毀成功
若不計寒暑 朝夕勤修務
事業無不成 至終無憂患
佛告善生。有四怨如親。汝當覺知。何謂為四。一者畏伏。二者美言。三者敬順。四者惡友
佛告善生。畏伏有四事。云何為四。一者先與后奪。二者與少望多。三者畏故強親。四者為利故親。是為畏伏四事
佛告善生。美言親復有四事。云何為四。一者善惡斯順。二者有難舍離。三者外有善來密止之。四者見有危事便排濟之。是為美言親四事。敬順親復有四事。云何為四。一者先誑。二者后誑。三者現誑。四者見有小過便加杖之。是為敬順親四事。惡友親復有四事。云何為四。一者飲酒時為友。二者博戲時為友。三者淫逸時為友。四者歌舞時為友。是為惡友親四事。世尊說此已。復作頌曰
畏伏而強親 美言親亦爾
敬順虛誑親 惡友為惡親
此親不可恃 智者當覺知
宜速遠離之 如避于崄道
佛告善生。有四親可親。多所饒益。為人救護。云何為四。一者止非。二者慈愍。三者利人。四者同事。是為四親可親。多所饒益。為人救護。當親近之。善生。彼止非有四事。多所饒益。為人救護。云何為四。一者見人為惡則能遮止。二者示人正直。三者慈心愍念。四者示人天路。是為四止非。多所饒益。為人救護
復次。慈愍有四事。一者見利代喜。二者見惡代憂。三者稱譽人德。四者見人說惡便能抑制。是為四慈愍。多所饒益。為人救護。利益有四。云何為四。一者護彼不令放逸。二者護彼放逸失財。三者護彼使不恐怖。四者屏相教誡。是為四利人。多所饒益。為人救護。同事有四。云何為四。一者為彼不惜身命。二者為彼不惜財寶。三者為彼濟其恐怖。四者為彼屏相教誡。是為四同事。多所饒益。為人救護。世尊說是已。復作頌曰
制非防惡親 慈愍在他親
利人益彼親 同事齊己親
此親乃可親 智者所附近
親中無等親 如慈母親子
若欲親可親 當親堅固親
親者戒具足 如火光照人
佛告善生。當知六方。云何為六方。父母為東方。師長為南方。妻婦為西方。親黨為北方。僮仆為下方。沙門.婆羅門.諸高行者為上方。善生。夫為人子。當以五事敬順父母。云何為五。一者供奉能使無乏。二者凡有所為先白父母。三者父母所為恭順不逆。四者父母正令不敢違背。五者不斷父母所為正業。善生。夫為人子。當以此五事敬順父母。父母復以五事敬親其子。云何為五。一者制子不聽為惡。二者指授示其善處。三者慈愛入骨徹髓。四者為子求善婚娶。五者隨時供給所須。善生。子于父母敬順恭奉。則彼方安隱。無有憂畏
善生。弟子敬奉師長復有五事。云何為五。一者給侍所須。二者禮敬供養。三者尊重戴仰。四者師有教敕敬順無違。五者從師聞法善持不忘。善生。夫為弟子當以此五法敬事師長。師長復以五事敬視弟子。云何為五。一者順法調御。二者誨其未聞。三者隨其所問令善解義。四者示其善友。五者盡以所知誨授不吝。善生。弟子于師長敬順恭奉。則彼方安隱。無有憂畏
善生。夫之敬妻亦有五事。云何為五。一者相待以禮。二者威嚴不[女*薛]。三者衣食隨時。四者莊嚴以時。五者委付家內。善生。夫以此五事敬待于妻。妻復以五事恭敬于夫。云何為五。一者先起。二者后坐。三者和言。四者敬順。五者先意承旨。善生。是為夫之于妻敬待。如是則彼方安隱。無有憂畏
善生。夫為人者。當以五事親敬親族。云何為五。一者給施。二者善言。三者利益。四者同利。五者不欺。善生。是為五事親敬親族。親族亦以五事親敬于人。云何為五。一者護放逸。二者護放逸失財。三者護恐怖者。四者屏相教誡。五者常相稱嘆。善生。如是敬視親族。則彼方安隱。無有憂畏
善生。主于僮使以五事教授。云何為五。一者隨能使役。二者飲食隨時。三者賜勞隨時。四者病與醫藥。五者縱其休假。善生。是為五事教授僮使。僮使復以五事奉事其主。云何為五。一者早起。二者為事周密。三者不與不取。四者作務以次。五者稱揚主名。是為主待僮使。則彼方安隱。無有憂畏
善生。檀越當以五事供奉沙門.婆羅門。云何為五。一者身行慈。二者口行慈。三者意行慈。四者以時施。五者門不制止。善生。若檀越以此五事供奉沙門.婆羅門。沙門.婆羅門當復以六事而教授之。云何為六。一者防護不令為惡。二者指授善處。三者教懷善心。四者使未聞者聞。五者已聞能使善解。六者開示天路。善生。如是檀越恭奉沙門.婆羅門。則彼方安隱。無有憂畏。世尊說已。重說偈曰
父母為東方 師長名南方
妻婦為西方 親族為北方
僮仆為下方 沙門為上方
諸有長者子 禮敬于諸方
敬順不失時 死皆得生天
惠施及輭言 利人多所益
同利等彼己 所有與人共
此四多負荷 任重如車輪
世間無此四 則無有孝養
此法在世間 智者所撰擇
行則獲大果 名稱遠流布
嚴飾于床座 供設上飲食
供給所當得 名稱遠流布
親舊不相遺 示以利益事
上下常和同 于此得善譽
先當習伎藝 然后獲財業
財業既已具 宜當自守護
出財未至奢 當撰擇前人
欺誑抵突者 寧乞未舉與
積財從小起 如蜂集眾花
財寶日滋息 至終無損耗
一食知止足 二修業勿怠
三當先儲積 以擬于空乏
四耕田商賈 澤地而置牧
五當起塔廟 六立僧房舍
在家勤六業 善修勿失時
如是修業者 則家無損減
財寶日滋長 如海吞眾流
爾時。善生白世尊言。甚善。世尊。實過本望。踰我父教。能使覆者得仰。閉者得開。迷者得悟。冥室燃燈。有目得視。如來所說。亦復如是。以無數方便。開悟愚冥。現清白法。所以者何。佛為如來.至真.等正覺。故能開示。為世明導。今我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唯愿世尊聽我于正法中為憂婆塞。自今日始。盡形壽不殺.不盜.不淫.不欺.不飲酒
爾時。善生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佛說長阿含經卷第十一
后秦弘始年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譯
(一七)第二分清凈經第十三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迦維羅衛國緬只優婆塞林中。與大比丘千二百五十人俱
時。有沙彌周那在波波國。夏安居已。執持衣缽。漸詣迦維羅衛緬祇園中。至阿難所。頭面禮足。于一面立。白阿難言。波波城內有尼干子。命終未久。其諸弟子分為二分。各共諍訟。面相毀罵。無復上下。迭相求短。競其知見。我能知是。汝不能知。我行真正。汝為邪見。以前著后。以后著前。顛倒錯亂。無有法則。我所為妙。汝所言非。汝有所疑。當咨問我。大德阿難。時。彼國人民事尼乾者。聞諍訟已。生厭患心
阿難語周那沙彌曰。我等有言欲啟世尊。今共汝往。宣啟此事。若世尊有所戒敕。當共奉行
爾時。沙彌周那聞阿難語已。即共詣世尊。頭面禮足。在一面立。爾時。阿難白世尊曰。此沙彌周那在波波國夏安居已。執持衣缽。漸來至此。禮我足。語我言。波波國有尼干子。命終未久。其諸弟子分為二分。各共諍訟。面相毀罵。無復上下。迭相求短。競其知見。我能知是。汝不能知。我行真正。汝為邪見。以前著后。以后著前。顛倒錯亂。無有法則。我所言是。汝所言非。汝有所疑。當咨問我。時。彼國人民事尼乾者。聞諍訟已。生厭患心
世尊告周那沙彌曰。如是。周那。彼非法中不足聽聞。此非三耶三佛所說。猶如朽塔難可污色。彼雖有師。盡懷邪見。雖復有法。盡不真正。不足聽采。不能出要。非是三耶三佛所說。猶如故塔不可污也。彼諸弟子有不順其法。舍彼異見。行于正見。周那。若有人來語彼弟子。諸賢。汝師法正。當于中行。何以舍離。其彼弟子信其言者。則二俱失道。獲無量罪。所以者何。彼雖有法。然不真正故。周那。若師不邪見。其法真正。善可聽采。能得出要。三耶三佛所說。譬如新塔易可污色。然諸弟子于此法中。不能勤修。不能成就。舍平等道。入于邪見。若有人來語彼弟子。諸賢。汝師法正。當于中行。何以舍離。入于邪見。其彼弟子信其言者。則二俱見真正。獲無量福。所以者何。其法真正
佛告周那。彼雖有師。然懷邪見。雖復有法。盡不真正。不足聽采。不能出要。非三耶三佛所說。猶如朽塔不可污色。彼諸弟子法法成就。隨順其行。起諸邪見。周那。若有人來語其弟子言。汝師法正。汝所行是。今所修行勤苦如是。應于現法成就道果。彼諸弟子信受其言者。則二俱失道。獲無量罪。所以者何。以法不真正故。周那。若師不邪見。其法真正。善可聽采。能得出要。三耶三佛所說。譬如新塔易為污色。又其弟子法法成就。隨順修行而生正見。若有人來語其弟子言。汝師法正。汝所行是。今所修行勤苦如是。應于現法成就道果。彼諸弟子信受其言。二俱正見。獲無量福。所以者何。法真正故
周那。或有導師出世。使弟子生憂。或有導師出世。使弟子無憂。云何導師出世。使弟子生憂。周那。導師新出世間。成道未久。其法具足。梵行清凈。如實真要而不布現。然彼導師速取滅度。其諸弟子不得修行。皆愁憂言。師初出世。成道未久。其法清凈。梵行具足。如實真要。竟不布現。而今導師便速滅度。我等弟子不得修行。是為導師出世。弟子愁憂。云何導師出世。弟子不憂。謂導師出世。其法清凈。梵行具足。如實真要而廣流布。然后導師方取滅度。其諸弟子皆得修行。不懷憂言。師初出世。成道未久。其法清凈。梵行具足。如實真要而不布現。而今導師便速滅度。使我弟子不得修行。如是。周那。導師出世。弟子無憂
佛告周那。此支成就梵行。謂導師出世。出家未久。名聞未廣。是謂梵行支不具足。周那。導師出世。出家既久。名聞廣遠。是謂梵行支具足滿。周那。導師出世。出家既久。名聞亦廣。而諸弟子未受訓誨。未具梵行。未至安處。未獲己利。未能受法分布演說。有異論起不能如法而往滅之。未能變化成神通證。是為梵行支不具足。周那。導師出世。出家既久。名聞亦廣。而諸弟子盡受教訓。梵行具足。至安隱處。已獲己利。又能受法分別演說。有異論起能如法滅。變化具足成神通證。是為梵行支具足滿
周那。導師出世。出家亦久。名聞亦廣。諸比丘尼未受訓誨。未至安處。未獲己利。未能受法分布演說。有異論起不能以法如實除滅。未能變化成神通證。是為梵行支未具足。周那。導師出世。出家亦久。名聞亦廣。諸比丘尼盡受教訓。梵行具足。至安隱處。已獲己利。復能受法分別演說。有異論起能如法滅。變化具足成神通證。是為梵行支具足滿。周那。諸優婆塞.優婆夷廣修梵行。乃至變化具足成神通證。亦復如是
周那。若導師不在世。無有名聞。利養損減。則梵行支不具足滿。若導師在世。名聞利養。皆悉具足。無有損減。則梵行支為具足滿。若導師在世。名聞利養。皆悉具足。而諸比丘名聞利養。不能具足。是為梵行支不具足。若導師在世。名聞利養。具足無損。諸比丘眾亦復具足。則梵行支為具足滿。比丘尼眾亦復如是
周那。我出家久。名聞廣遠。我諸比丘已受教誡。到安隱處。自獲己利。復能受法為人說法。有異論起能如法滅。變化具足成神通證。諸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皆亦如是。周那。我以廣流布梵行。乃至變化具足成神通證。周那。一切世間所有導師。不見有得名聞利養如我如來.至真.等正覺者也。周那。諸世間所有徒眾。不見有名聞利養如我眾也。周那。若欲正說者。當言見不可見。云何見不可見。一切梵行清凈具足。宣示布現。是名見不可見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郁頭藍子在大眾中而作是說。有見不見。云何名見不見。如刀可見。刃不可見。諸比丘。彼子乃引凡夫無識之言以為譬喻。如是。周那。若欲正說者。當言見不見。云何見不見。汝當正欲說言。一切梵行清凈具足。宣示流布。是不可見。周那。彼相續法不具足而可得。不相續法具足而不可得。周那。諸法中梵行。酪酥中醍醐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我于是法躬自作證。謂四念處.四神足.四意斷.四禪.五根.五力.七覺意.賢圣八道。汝等盡共和合。勿生諍訟。同一師受。同一水乳。于如來正法。當自熾然。快得安樂。得安樂已。若有比丘說法中有作是言。彼所說句不正。義理不正。比丘聞已。不可言是。不可言非。當語彼比丘言。云何。諸賢。我句如是。汝句如是。我義如是。汝義如是。何者為勝。何者為負。若彼比丘報言。我句如是。我義如是。汝句如是。汝義如是。汝句亦勝。汝義亦勝彼比丘說此。亦不得非。亦不得是。當諫彼比丘。當呵當止。當共推求。如是盡共和合。勿生諍訟。同一受同一師同一乳。于如來正法。當自熾然。快得安樂
得安樂已。若有比丘說法。中有比丘作是言。彼所說句不正。義正。比丘聞已。不可言是。不可言非。當語彼比丘言。云何。比丘。我句如是。汝句如是。何者為是。何者為非。若彼比丘報言。我句如是。汝句如是。汝句亦勝。彼比丘說此。亦不得言是。不得言非。當諫彼比丘。當呵當止。當共推求。如是盡共和合。勿生諍訟。同一師受。同一水乳。于如來正法。當自熾然。快得安樂
得安樂已。若有比丘說法。中有比丘作是言。彼所說句正。義不正。比丘聞已。不可言是。不可言非。當語彼比丘言。云何。比丘。我義如是。汝義如是。何者為是。何者為非。若彼報言。我義如是。汝義如是。汝義而勝。彼比丘說此已。亦不得言是。亦不得言非。當諫彼比丘。當呵當止。當共推求。如是比丘盡共和合。勿生諍訟。同一師受。同一水乳。于如來正法。當自熾然。快得安樂
得安樂已。若有比丘說法。中有比丘作如是言。彼所說句正。義正。比丘聞已。不得言非。當稱贊彼言。汝所言是。汝所言是。是故。比丘。于十二部經自身作證。當廣流布。一曰貫經。二曰祇夜經。三曰受記經。四曰偈經。五曰法句經。六曰相應經。七曰本緣經。八曰天本經。九曰廣經。十曰未曾有經。十一曰譬喻經。十二曰大教經。當善受持。稱量觀察。廣演分布
諸比丘。我所制衣。若冢間衣。若長者衣.粗賤衣。此衣足障寒暑.蚊虻。足蔽四體。諸比丘。我所制食。若乞食。若居士食。此食自足。若身苦惱。眾患切已。恐遂至死。故聽此食。知足而已。諸比丘。我所制住處。若在樹下。若在露地。若在房內。若樓閣上。若在窟內。若在種種住處。此處自足。為障寒暑.風雨.蚊虻。下至閑靜懈息之處。諸比丘。我所制藥。若大小便。酥油蜜.黑石蜜。此藥自足。若身生苦惱。眾患切已。恐遂至死。故聽此藥
佛言。或有外道梵志來作是語。沙門釋子以眾樂自娛。若有此言。當如是報。汝等莫作此言。謂沙門釋子以眾樂自娛。所以者何。有樂自娛。如來呵責。有樂自娛。如來稱譽。若外道梵志問言。何樂自娛。瞿曇呵責。設有此語。汝等當報。五欲功德。可愛可樂。人所貪著。云何為五。眼知色。可愛可樂。人所貪著。耳聞聲.鼻知香.舌知味.身知觸。可愛可樂。人所貪著。諸賢。猶是五欲緣生喜樂。此是如來.至真.等正覺之所呵責也。猶如有人故殺眾生。自以為樂。此是如來.至真.等正覺之所呵責。猶如有人私竊偷盜。自以為樂。此為如來之所呵責。猶如有人犯于梵行。自以為樂。此是如來之所呵責。猶如有人故作妄語。自以為樂。此是如來之所呵責。猶如有人放蕩自恣。此是如來之所呵責。猶如有人行外苦行。非是如來所說正行。自以為樂。此是如來之所呵責
諸比丘。呵責五欲功德。人所貪著。云何為五。眼知色。可愛可樂。人所貪著。耳聞聲.鼻知香.舌知味.身知觸。可愛可樂。人所貪著。如此諸樂。沙門釋子無如此樂。猶如有人故殺眾生。以此為樂。沙門釋子無如此樂。猶如有人公為盜賊。自以為樂。沙門釋子無如是樂。猶如有人犯于梵行。自以為樂。沙門釋子無如是樂。猶如有人故作妄語。自以為樂。沙門釋子無如是樂。猶如有人放蕩自恣。自以為樂。沙門釋子無如是樂。猶如有人行外苦行。自以為樂。沙門釋子無如是樂
若外道梵志作如是問。何樂自娛。沙門瞿曇之所稱譽。諸比丘。彼若有此言。汝等當答彼言。諸賢。有五欲功德。可愛可樂。人所貪著。云何為五。眼知色。乃至意知法。可愛可樂。人所貪著。諸賢。五欲因緣生樂。當速除滅。猶如有人故殺眾生。自以為樂。有如此樂。應速除滅。猶如有人公為盜賊。自以為樂。有如此樂。應速除滅。猶如有人犯于梵行。自以為樂。有如此樂。應速除滅。猶如有人故為妄語。自以為樂。有如此樂。應速除滅。猶如有人放蕩自恣。自以為樂。有如此樂。應速除滅。猶如有人行外苦行。自以為樂。有如是樂。應速除滅。猶如有人去離貪欲。無復惡法。有覺.有觀。離生喜.樂。入初禪。如是樂者。佛所稱譽。猶如有人滅于覺.觀。內喜.一心。無覺.無觀。定生喜.樂。入第二禪。如是樂者。佛所稱譽。猶如有人除喜入舍。自知身樂。賢圣所求。護念一心。入第三禪。如是樂者。佛所稱譽。樂盡苦盡。憂.喜先滅。不苦不樂。護念清凈。入第四禪。如是樂者。佛所稱譽
若有外道梵志作如是問。汝等于此樂中求幾果功德。應答彼言。此樂當有七果功德。云何為七。于現法中。得成道證。正使不成。臨命終時。當成道證。若臨命終復不成者。當盡五下結。中間般涅槃.生彼般涅槃.行般涅槃.無行般涅槃.上流阿迦尼吒般涅槃。諸賢。是為此樂有七功德。諸賢。若比丘在學地欲上。求安隱處。未除五蓋。云何為五。貪欲蓋.嗔恚蓋.睡眠蓋.掉戲蓋.疑蓋。彼學比丘方欲上求。求安隱處。未滅五蓋。于四念處不能精勤。于七覺意不能勤修。欲得上人法.賢圣智慧增盛。求欲知欲見者。無有是處。諸賢。學地比丘欲上求。求安隱處。能滅五蓋。貪欲蓋.嗔恚蓋.睡眠蓋.掉戲蓋.疑蓋。于四意處又能精勤。于七覺意如實修行。欲得上人法.賢圣智慧增上。求欲知欲見者。則有是處。諸賢。若有比丘漏盡阿羅漢。所作已辦。舍于重擔。自獲己利。盡諸有結使。正智解脫。不為九事。云何為九。一者不殺。二者不盜。三者不淫。四者不妄語。五者不舍道。六者不隨欲。七者不隨恚。八者不隨怖。九者不隨癡。諸賢。是為漏盡阿羅漢所作已辦。舍于重擔。自獲己利。盡諸有結。正智得解。遠離九事
或有外道梵志作是說言。沙門釋子有不住法。應報彼言。諸賢。莫作是說。沙門釋子有不住法。所以者何。沙門釋子。其法常住。不可動轉。譬如門閫常住不動。沙門釋子亦復如是。其法常住。無有移動。或有外道梵志作是說言。沙門瞿曇盡知過去世事。不知未來事。彼比丘.彼異學梵志智異。智觀亦異。所言虛妄。如來于彼過去事。若在目前。無不知見。于未來世。生于道智。過去世事虛妄不實。不足喜樂。無所利益。佛則不記。或過去事有實。無可喜樂。無所利益。佛亦不記。若過去事有實.可樂。而無利益。佛亦不記。若過去事有實.可樂。有所利益。如來盡知然后記之。未來.現在。亦復如是。如來于過去.未來.現在。應時語.實語.義語.利語.法語.律語。無有虛也。佛于初夜成最正覺。及末后夜。于其中間有所言說。盡皆如實。故名如來。復次。如來所說如事。事如所說。故名如來。以何等義。名等正覺。佛所知見.所滅.所覺。佛盡覺知。故名等正覺
或有外道梵志作如是說。世間常存。唯此為實。余者虛妄。或復說言。此世無常。唯此為實。余者虛妄。或復有言。世間有常無常。唯此為實。余者虛妄。或復有言。此世間非有常非無常。唯此為實。余者虛妄。或復有言。此世間有邊。唯此為實。余者為虛妄。或復有言。世間無邊。唯此為實。余者虛妄。或復有言。世間有邊無邊。唯此為實。余者虛妄。或復有言。世間非有邊非無邊。唯此為實。余者虛妄。或復有言。是命是身。此實余虛。或復有言。非命非身。此實余虛。或復有言。命異身異。此實余虛。或復有言。非異命非異身。此實余虛。或復有言。如來終。此實余虛。或復有言。如來不終。此實余虛。或復有言。如來終不終。此實余虛。或復有言。如來非終非不終。此實余虛。諸有此見。名本生本見。今為汝記。謂。此世常存。乃至如來非終非不終。唯此為實。余者虛妄。是為本見本生。為汝記之
所謂未見未生者。我亦記之。何者未見未生。我所記者。色是我。從想有終。此實余虛。無色是我。從想有終。亦有色亦無色是我。從想有終。非有色非無色是我。從想有終。我有邊。我無邊。我有邊無邊。我非有邊非無邊。從想有終。我有樂。從想有終。我無樂。從想有終。我有苦樂。從想有終。我無苦樂。從想有終。一想是我。從想有終。種種想是我。從想有終。少想是我。從想有終。無量想是我。從想有終。此實余虛。是為邪見本見本生。我之所記
或有沙門.婆羅門有如是論.有如是見。此世常存。此實余虛。乃至無量想是我。此實余虛。彼沙門.婆羅門復作如是說.如是見。此實。余者虛妄。當報彼言。汝實作此論。云何此世常存。此實余虛耶。如此語者。佛所不許。所以者何。此諸見中各有結使。我以理推。諸沙門.婆羅門中。無與我等者。況欲出過。此諸邪見但有言耳。不中共論。乃至無量想是我。亦復如是
或有沙門.婆羅門作是說。此世間自造。復有沙門.婆羅門言。此世間他造。或復有言。自造他造。或復有言。非自造非他造。忽然而有。彼沙門.婆羅門言世間自造者。是沙門.婆羅門皆因觸因緣。若離觸因而能說者。無有是處。所以者何。由六入身故生觸。由觸故生受。由受故生愛。由愛故生取。由取故生有。由有故生生。由生故有老.死.憂.悲.苦惱。大患陰集。若無六入則無觸。無觸則無受。無受則無愛。無愛則無取。無取則無有。無有則無生。無生則無老.死.憂.悲.苦惱。大患陰集。又言此世間他造。又言此世間自造他造。又言此世間非自造非他造。忽然而有。亦復如是。因觸而有。無觸則無
佛告諸比丘。若欲滅此諸邪惡見者。于四念處當修三行。云何比丘滅此諸惡。于四念處當修三行。比丘謂內身身觀。精勤不懈。憶念不忘。除世貪憂。外身身觀。精勤不懈。憶念不忘。除世貪憂。內外身身觀。憶念不忘。除世貪憂。受.意.法觀。亦復如是。是為滅眾惡法。于四念處。三種修行。有八解脫。云何為八。色觀色。初解脫。內有色想。外觀色。二解脫。凈解脫。三解脫。度色想滅有對想。住空處。四解脫。舍空處。住識處。五解脫。舍識處。住不用處。六解脫。舍不用處。住有想無想處。七解脫。滅盡定。八解脫
爾時。阿難在世尊后執扇扇佛。即偏露右肩。右膝著地。叉手白佛言。甚奇。世尊。此法清凈。微妙第一。當云何名。云何奉持
佛告阿難。此經名為清凈。汝當清凈持之
爾時。阿難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一八)
佛說長阿含第二分自歡喜經第十四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那難陀城波波利庵婆林。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
時。長老舍利弗于閑靜處。默自念言。我心決定知過去.未來.現在沙門.婆羅門智慧.神足.功德力。無有與如來.無所著.等正覺等者。時。舍利弗從靜室起。往至世尊所。頭面禮足。在一面坐。白佛言。向于靜室。默自思念。過去.未來.現在沙門.婆羅門智慧.神足.功德.道力。無有與如來.無所著.等正覺等者
佛告舍利弗。善哉。善哉。汝能于佛前說如是語。一向受持。正師子吼。余沙門.婆羅門無及汝者。云何。舍利弗。汝能知過去諸佛心中所念。彼佛有如是戒.如是法.如是智慧.如是解脫.如是解脫堂不
對曰。不知
云何。舍利弗。汝能知當來諸佛心中所念。有如是戒.如是法.如是智慧.如是解脫.如是解脫堂不
答曰。不知
云何。舍利弗。如我今如來.至真.等正覺心中所念。如是戒.如是法.如是智.如是解脫.如是解脫堂。汝能知不
答曰。不知
又告舍利弗。過去.未來.現在如來.至真.等正覺心中所念。汝不能知。何故決定作是念。因何事生是念。一向堅持而師子吼。余沙門.婆羅門若聞汝言。我決定知過去.未來.現在沙門.婆羅門智慧.神足.功德.道力。無有與如來.無所著.等正覺等者。當不信汝言
舍利弗白佛言。我于過去.未來.現在諸佛心中所念。我不能知。佛總相法我則能知。如來為我說法。轉高轉妙。說黑.白法。緣.無緣法。照.無照法。如來所說。轉高轉妙。我聞法已。知一一法。于法究竟。信如來.至真.等正覺。信如來法善可分別。信如來眾苦滅成就。諸善法中。此為最上。世尊智慧無余。神通無余。諸世間所有沙門.婆羅門無有能與如來等者。況欲出其上
世尊說法復有上者。謂制法。制法者。謂四念處.四正勤.四神足.四禪.五根.五力.七覺意.八賢圣道。是為無上制。智慧無余。神通無余。諸世間所有沙門.婆羅門皆無有與如來等者。況欲出其上者
世尊說法又有上者。謂制諸入。諸入者。謂眼色.耳聲.鼻香.舌味.身觸.意法。如過去如來.至真.等正覺亦制此入。所謂眼色。乃至意法。正使未來如來.至真.等正覺亦制此入。所謂眼色。乃至意法。今我如來.至真.等正覺亦制此入。所謂眼色。乃至意法。此法無上。無能過者。智慧無余。神通無余。諸世間沙門.婆羅門無能與如來等者。況欲出其上
世尊說法又有上者。謂識入胎。入胎者。一謂亂入胎.亂住.亂出。二者不亂入.亂住.亂出。三者不亂入.不亂住而亂出。四者不亂入.不亂住.不亂出。彼不亂入.不亂住.不亂出者。入胎之上。此法無上。智慧無余。神通無余。諸世間沙門.婆羅門無能與如來等者。況欲出其上
如來說法復有上者。所謂道也。所謂道者。諸沙門.婆羅門以種種方便。入定慧意三昧。隨三昧心修念覺意。依欲.依離.依滅盡.依出要法。精進.喜.猗.定.舍覺意。依欲.依離.依滅盡.依出要。此法最上。智慧無余。神通無余。諸世間沙門.婆羅門無能與如來等者。況欲出其上
如來說法復有上者。所謂為滅。滅者。謂苦滅遲得。二俱卑陋。苦滅速得。唯苦卑陋。樂滅遲得。唯遲卑陋。樂滅速得然不廣普。以不廣普。故名卑陋。如今如來樂滅速得。而復廣普。乃至天人見神變化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所說微妙第一。下至女人。亦能受持。盡有漏成無漏。心解脫.慧解脫。于現法中自身作證。生死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受后有。是為如來說無上滅。此法無上。智慧無余。神通無余。諸世間沙門.婆羅門無能與如來等者。況欲出其上
如來說法復有上者。謂言清凈。言清凈者。世尊于諸沙門.婆羅門。不說無益虛妄之言。言不求勝。亦不朋黨。所言柔和。不失時節。言不虛發。是為言清凈。此法無上。智慧無余。神通無余。諸世間沙門.婆羅門無有與如來等者。況欲出其上
如來說法復有上者。謂見定。彼見定者。謂有沙門.婆羅門種種方便。入定意三昧。隨三昧心。觀頭至足。觀足至頭。皮膚內外。但有不凈發.毛.爪甲。肝.肺.腸.胃.脾.腎五臟。汗.肪.髓.腦.屎.尿.涕.澡.淚。臭不凈。無一可貪。是初見定。諸沙門.婆羅門種種方便。入定意三昧。隨三昧心。除去皮肉外諸不凈。唯觀白骨及與牙齒。是為二見定。諸沙門.婆羅門種種方便。入定意三昧。隨三昧心。除去皮肉外諸不凈及白骨。唯觀心識在何處住。為在今世。為在后世。今世不斷。后世不斷。今世不解脫。后世不解脫。是為三見定。諸沙門.婆羅門種種方便。入定意三昧。隨三昧心。除去皮肉外諸不凈及除白骨。復重觀識。識在后世。不在今世。今世斷。后世不斷。今世解脫。后世不解脫。是為四見定。諸有沙門.婆羅門種種方便。入定意三昧。隨三昧心。除去皮肉外諸不凈及除白骨。復重觀識。不在今世。不在后世。二俱斷。二俱解脫。是為五見定。此法無上。智慧無余。神通無余。諸世間沙門.婆羅門無與如來等者。況欲出其上
如來說法復有上者。謂說常法。常法者。諸沙門.婆羅門種種方便。入定意三昧。隨三昧心。憶識世間二十成劫敗劫。彼作是言。世間常存。此為真實。余者虛妄。所以者何。由我憶識。故知有此成劫敗劫。其余過去我所不知。未來成敗我亦不知。此人朝暮以無智說言。世間常存。唯此為實。余者為虛。是為初常法。諸沙門.婆羅門種種方便。入定意三昧。隨三昧心。憶識四十成劫敗劫。彼作是言。此世間常。此為真實。余者虛妄。所以者何。以我憶識故知成劫敗劫。我復能過是。知過去成劫敗劫。我不知未來劫之成敗。此說知始。不說知終。此人朝暮以無智說言。世間常存。唯此真實。余者虛妄。此是二常法。諸沙門.婆羅門種種方便。入定意三昧。隨三昧心。憶識八十成劫敗劫。彼言。此世間常。余者虛妄。所以者何。以我憶識故知有成劫敗劫。復過是知過去成劫敗劫。未來劫之成敗我亦悉知。此人朝暮以無智說言。世間常存。唯此為實。余者虛妄。是為三常存法。此法無上。智慧無余。神通無余。諸世間沙門.婆羅門無有能與如來等者。況欲出其上
如來說法復有上者。謂觀察。觀察者。謂有沙門.婆羅門以想觀察。他心爾趣。此心爾趣。彼心作是想時。或虛或實。是為一觀察。諸沙門.婆羅門不以想觀察。或聞諸天及非人語。而語彼言。汝心如是。汝心如是。此亦或實或虛。是二觀察。或有沙門.婆羅門不以想觀察。亦不聞諸天及非人語。自觀己身。又聽他言。語彼人言。汝心如是。汝心如是。此亦有實有虛。是為三觀察。或有沙門.婆羅門不以想觀察。亦不聞諸天及非人語。又不自觀.觀他。除覺.觀已。得定意三昧。觀察他心。而語彼言。汝心如是。汝心如是。如是觀察則為真實。是為四觀察。此法無上。智慧無余。神通無余。諸世間沙門.婆羅門無有與如來等者。況欲出其上
如來說法復有上者。所謂教誡。教誡者。或時有人不違教誡。盡有漏成無漏。心解脫.智慧解脫。于現法中自身作證。生死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復受有。是為初教誡。或時有人不違教誡。盡五下結。于彼滅度。不還此世。是為二教誡。或時有人不違教誡。三結盡。薄淫.怒.癡。得斯陀含。還至此世而取滅度。是為三教誡。或時有人不違教誡。三結盡。得須陀洹。極七往返。必成道果。不墮惡趣。是為四教誡。此法無上。智慧無余。神通無余。諸世間沙門.婆羅門無有與如來等者。況欲出其上
如來說法復有上者。為他說法。使戒清凈。戒清凈者。有諸沙門.婆羅門所語至誠。無有兩舌。常自敬肅。捐除睡眠。不懷邪諂。口不妄言。不為世人記于吉兇。不自稱說從他所得以示于人。更求他利。坐禪修智。辯才無礙。專念不亂。精勤不怠。此法無上。智慧無余。神通無余。諸世間沙門.婆羅門無有與如來等者。況欲出其上
如來說法復有上者。謂解脫智。謂解脫智者。世尊由他因緣內自思惟言。此人是須陀洹。此是斯陀含。此是阿那含。此是阿羅漢。此法無上。智慧無余。神通無余。諸世間沙門.婆羅門無有與如來等者。況欲出其上
如來說法復有上者。謂自識宿命智證。諸沙門.婆羅門種種方便。入定意三昧。隨三昧心。自憶往昔無數世事。一生.二生。乃至百千生成劫敗劫。如是無數我于某處生。名字如是。種.姓如是。壽命如是。飲食如是。苦樂如是。從此生彼。從彼生此。若干種相。自憶宿命無數劫事。晝夜常念本所經歷。此是色。此是無色。此是想。此是無想。此是非無想。盡憶盡知。此法無上。智慧無余。神通無余。諸世間沙門.婆羅門無與如來等者。況欲出其上
如來說法復有上者。謂天眼智。天眼智者。諸沙門.婆羅門種種方便。入定意三昧。隨三昧心。觀諸眾生。死者.生者。善色。惡色。善趣。惡趣。若好.若丑。隨其所行。盡見盡知。或有眾生。成就身惡行.口惡行.意惡行。誹謗賢圣。信邪倒見。身壞命終。墮三惡道。或有眾生。身行善.口言善.意念善。不謗賢圣。見正信行。身壞命終。生天人中。以天眼凈。觀諸眾生。如實知見。此法無上。智慧無余。神通無余。諸世間沙門.婆羅門無與如來等者。況欲出其上
如來說法復有上者。謂神足證。神足證者。諸沙門.婆羅門以種種方便。入定意三昧。隨三昧心。作無數神力。能變一身為無數身。以無數身合為一身。石壁無礙。于虛空中結加趺坐。猶如飛鳥。出入于地。猶如在水。履水如地。身出煙火。如火積燃。以手捫日月。立至梵天。若沙門.婆羅門稱是神足者。當報彼言。有此神足。非為不有。此神足者。卑賤下劣。凡夫所行。非是賢圣之所修習。若比丘于諸世間愛色不染。舍離此已。如所應行。斯乃名為賢圣神足。于無喜色。亦不憎惡。舍離此已。如所應行。斯乃名曰賢圣神足。于諸世間愛色.不愛色。二俱舍已。修平等護。專念不忘。斯乃名曰賢圣神足。猶如世尊精進勇猛。有大智慧。有知.有覺。得第一覺。故名等覺。世尊今亦不樂于欲。不樂卑賤凡夫所習。亦不勞勤受諸苦惱。世尊若欲除弊惡法。有覺.有觀。離生喜.樂。游于初禪。如是便能除弊惡法。有覺.有觀。離生喜.樂。游于初禪。二禪.三禪.四禪。亦復如是。精進勇猛。有大智慧。有知.有覺。得第一覺。故名等覺
佛告舍利弗。若有外道異學來問汝言。過去沙門.婆羅門與沙門瞿曇等不。汝當云何答。彼復問言。未來沙門.婆羅門與沙門瞿曇等不。汝當云何答。彼復問言現在沙門.婆羅門與沙門瞿曇等不。汝當云何答
時。舍利弗白佛言。設有是問。過去沙門.婆羅門與佛等不。當答言。有。設問。未來沙門.婆羅門瞿曇等不。當答言。有。設問。現在沙門.婆羅門與佛等不。當答言。無
佛告舍利弗。彼外道梵志或復問言。汝何故或言有或言無。汝當云何答
舍利弗言。我當報彼。過去三耶三佛與如來等。未來三耶三佛與如來等。我躬從佛聞。欲使現在有三耶三佛與如來等者。無有是處。世尊。我如所聞。依法順法。作如是答。將無答耶
佛言。如是答。依法順法。不違也。所以然者。過去三耶三佛與我等。未來三耶三佛與我等。欲使現在有二佛出世。無有是處
爾時。尊者郁陀夷在世尊后執扇扇佛。佛告之曰。郁陀夷。汝當觀世尊少欲知足。今我有大神力。有大威德。而少欲知足。不樂在欲。郁陀夷。若余沙門.婆羅門于此法中能勤苦得一法者。彼便當豎幡。告四遠言。如來今者少欲知足。今觀如來少欲知足。如來有大神力。有大威德。不用在欲
爾時。尊者郁陀夷正衣服。偏露右肩。右膝著地。叉手白佛言。甚奇。世尊。少有少欲知足如世尊者。世尊有大神力。有大威德。不用在欲。若復有余沙門.婆羅門于此法中能勤苦得一法者。便能豎幡。告四遠言。世尊今者少欲知足。舍利弗。當為諸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數說此法。彼若于佛.法.僧。于道有疑者。聞說此法。無復疑網
爾時。世尊告舍利弗。汝當為諸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數說此法。所以者何。彼于佛.法.僧。于道有疑者。聞汝所說。當得開解
對曰。唯然。世尊
時。舍利弗即便數數為諸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說法。以自清凈故。故名清凈經
爾時。舍利弗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一九)
佛說長阿含第二分大會經第十五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釋翅提國迦維林中。與大比丘眾五百人俱。盡是羅漢。復有十方諸神妙天皆來集會。禮敬如來及比丘僧
時。四凈居天即于天上各自念言。今者。世尊在釋翅提迦維林中。與大比丘眾五百人俱。盡得阿羅漢。復有十方諸神妙天皆來集會。禮敬如來及比丘僧。我等今者亦可往共詣世尊所。各當以偈稱贊如來
時。四凈居天猶如力士屈伸臂頃。于彼天沒。至釋翅提迦維林中。爾時。四凈居天到已。頭面禮足。在一面立。時。一凈居天即于佛前。以偈贊曰
今日大眾會 諸天神普集
皆為法故來 欲禮無上眾
說此偈已。退一面立。時。一凈居天復作頌曰
比丘見眾穢 端心自防護
欲如海吞流 智者護諸根
說是偈已。退一面立。時。一凈居天復作頌曰
斷刺平愛坑 及填無明壍
獨游清凈場 如善象調御
說此偈已。退一面立。時。一凈居天復作頌曰
諸歸依佛者 終不墮惡趣
舍此人中形 受天清凈身
爾時。四凈居天說此偈已。世尊印可。即禮佛足。繞佛三匝。忽然不現。其去未久。佛告諸比丘。今者諸天大集。今者諸天大集。十方諸神妙天無不來此禮覲如來及比丘僧。諸比丘。過去諸如來.至真.等正覺亦有諸天大集。如我今日。當來諸如來.至真.等正覺亦有諸天大集。如我今日。諸比丘。今者諸天大集。十方諸神妙天無不來此禮覲如來及比丘僧。亦當稱彼名號。為其說偈。比丘當知
諸依地山谷 隱藏見可畏
身著純白衣 潔凈無垢穢
天人聞此已 皆歸于梵天
今我稱其名 次第無錯謬
諸天眾今來 比丘汝當知
世間凡人智 百中不見一
何由乃能見 鬼神七萬眾
若見十萬鬼 猶不見一邊
何況諸鬼神 周遍于天下
地神有七千悅叉若干種。皆有神足.形貌.色像.名稱。懷歡喜心來到比丘眾林中。時。有雪山神將六千鬼悅叉若干種。皆有神足.形貌.色像.名稱。懷歡喜心來到比丘眾林中。有一舍羅神將三千鬼悅叉若干種。皆有神足.形貌.色像.名稱。懷歡喜心來到比丘眾林中。此萬六千鬼神悅叉若干種。皆有神足.形貌.色像.名稱。懷歡喜心來到比丘眾林中
復有毗波蜜神。住在馬國。將五百鬼。皆有神足.威德。復有金毗羅神。住王舍城毗富羅山。將無數鬼神恭敬圍繞。復有東方提頭賴吒天王。領干沓惒神。有大威德。有九十一子。盡字因陀羅。皆有大神力。南方毗樓勒天王。領諸龍王。有大威德。有九十一子。亦字因陀羅。有大神力。西方毗樓博叉天王。領諸鳩槃茶鬼。有大威德。有九十一子。亦字因陀羅。有大神力。北方天王名毗沙門。領諸悅叉鬼。有大威德。有九十一子。亦字因陀羅。有大神力。此四天王護持世者。有大威德。身放光明。來詣迦維林中
爾時。世尊欲降其幻偽虛妄之心。故結咒曰
摩拘樓羅摩拘樓羅毗樓羅毗樓羅[旃-方+示]陀那加摩世致迦尼延豆尼延豆波那攎嗚呼奴奴主提婆蘇暮摩頭羅支多羅斯那干沓波那羅主阇尼沙尸呵無蓮陀羅鼻波蜜多羅樹塵陀羅那閭尼呵斗浮樓輸支婆跡婆
如是。諸王干沓婆及羅剎皆有神足.形貌.色像。懷歡喜心來詣比丘眾林中。爾時。世尊復結咒曰
阿醯那陀瑟那頭毗舍離沙呵帶叉蛇婆提提頭賴吒帝婆沙呵若利耶加毗羅攝波那伽阿陀伽摩天提伽伊羅婆陀摩呵那伽毗摩那伽多陀伽陀余那伽羅阇婆呵沙呵叉奇提婆提羅帝婆提羅帝毗枚大跡閦毗呵四婆嚀阿婆婆四質多羅速和尼那求四多阿婆由那伽羅除阿四修跋羅薩帝奴阿伽佛陀灑失羅嚀婆耶憂羅頭婆延樓素槃[少/兔]佛頭舍羅[少/兔]伽類樓
爾時。世尊為阿修羅而結咒曰
只陀跋阇呵諦三物第阿修羅阿失陀婆延地婆三婆四伊弟阿陀提婆摩天地伽黎妙摩呵秘摩阿修羅陀那秘羅陀鞞摩質兜樓修質諦麗婆羅呵黎無夷連那婆舍黎阿細跋黎弗多羅那薩鞞鞞樓耶那那迷薩那迷諦婆黎細如羅耶跋兜樓伊呵庵婆羅迷三摩由伊陀那跋陀若比丘那三彌涕泥拔
爾時。世尊復為諸天而結咒曰
阿浮提婆萆犁醯陛提豫婆由多陀[少/兔]跋樓[少/兔]跋樓尼世帝蘇彌耶舍阿頭彌多羅婆伽羅那移婆阿邏提婆摩天梯與陀舍提舍伽予薩鞞那難多羅婆跋那伊地槃大仇地槃那槃大耶舍卑[少/兔]暮陀婆那阿醯揵大比丘那婆朱弟婆尼鞞弩提步舍伽利阿醯地勇迷那剎帝隸富羅息幾大阿陀蔓陀羅婆羅鞞栴大蘇婆尼捎提婆阿陀[旃-方+示]陀富羅翅支大蘇黎耶蘇婆尼捎提婆阿陀蘇提耶富羅翅大摩伽陀婆蘇因圖攎阿頭釋拘富羅大攎叔伽伽羅摩羅那阿大鞞摩尼婆嗚婆提奇呵波羅無呵鞞婆羅微阿尼薩陀摩多阿呵黎彌沙阿尼缽仇[菟-(色-巴)]嘆奴阿攎余提舍阿醯跋沙賒摩摩呵賒摩摩[菟-(色-巴)]沙阿摩[菟-(色-巴)][跳-兆+(梳-木)]多摩乞陀波頭灑阿陀摩[菟-(色-巴)]波頭灑阿醯阿羅夜提婆阿陀黎陀夜婆私波羅摩訶波羅阿陀提婆摩天梯夜差摩兜率陀夜摩伽沙尼阿尼藍鞞藍婆折帝樹提那摩伊灑念摩羅提阿陀醯波羅念彌大阿醯提婆提婆阇蘭提阿奇尸吁波摩阿栗吒攎耶嗚摩浮浮尼婆私遮婆陀暮阿周陀阿尼輸豆檀耶[菟-(色-巴)]阿頭阿邏毗沙門伊灑
此是六十種天。爾時。世尊復為六十八五通婆羅門而結咒曰
羅耶梨沙耶何醯犍大婆尼伽毗羅跋兜鞞地阇[菟-(色-巴)]阿頭差暮薩提鴦只鞞地牟尼阿頭閉牦耶差伽尸梨沙婆呵若[菟-(色-巴)]阿頭梵摩提婆提那婆鞞地牟尼阿頭拘薩梨伊尼攎摩阇邏鴦祗邏野般阇阿樓嗚猿頭摩訶羅野阿拘提樓杙[菟-(色-巴)]阿頭六閉俱薩梨阿樓伽陵倚伽夷羅檀醯罪否符野福都盧梨灑先陀步阿頭提那伽否婆呵移伽耶羅野多陀阿伽度婆羅蔓陀[菟-(色-巴)]迦牧羅野阿頭因陀羅樓迷迦符陀攎暮摩伽醯阿敕傷俱卑予阿頭醯蘭若伽否鞞梨味余梨多他阿伽度阿醯婆好羅子彌都盧多陀阿伽度婆斯佛離首陀羅羅予多陀阿伽度伊梨耶差摩訶羅予先阿步多陀阿伽度般阇婆予婆梨地翅阿羅予多陀阿伽度郁阿蘭摩訶羅予便被婆梨摩梨輸婆醯大那摩阿槃地苦摩梨羅予阿具斯利陀那婆地阿頭翅鞞羅予尸伊昵彌昵摩呵羅予復婆樓多陀阿伽度跋陀婆利摩呵羅予俱薩梨摩提輸尸漢提苫婆梨羅予修陀羅樓多他阿伽度阿呵因頭樓阿頭摩羅予余蘇利與他鞞地提步阿呵鞞利四阿頭恒阿耶樓婆羅目遮耶暮阿夷[菟-(色-巴)]阿頭一摩耶舍枇那婆差摩羅予何梨揵度余枇度缽支余是數波那路摩蘇羅予耶賜多由醯蘭若蘇槃那秘愁度致夜數羅舍波羅鞞陀郁陀婆呵婆灑婆呵婆婆謀娑呵沙貪覆賒大賒法阇沙麗羅陀那摩般枝[病-丙+(白/(ㄎ*(戈-、)))]多哆羅干沓婆沙呵婆薩多提蘇鞞羅予阿醯揵[病-丙+(白/(ㄎ*(戈-、)))]比丘三彌地婆尼地婆尼
爾時。復有千五通婆羅門。如來亦為結咒。時。此世界第一梵王及諸梵天皆有神通。有一梵童子名曰提舍。有大神力。復有十方余梵天王。各與眷屬圍繞而來。復越千世界。有大梵王見諸大眾在世尊所。尋與眷屬圍繞而來
爾時。魔王見諸大眾在世尊所。懷毒害心。即自念言。我當將諸鬼兵往壞彼眾。圍繞盡取。不令有遺。時。即召四兵。以手拍車。聲如霹靂。諸有見者無不驚怖。放大風雨.雷電.霹靂。向迦維林圍繞大眾
佛告諸比丘樂此眾者。汝等當知。今日魔眾懷惡而來。于是頌曰
汝今當敬順 建立于佛法
當滅此魔眾 如象壞花藂
專念無放逸 具足于凈戒
定意自念惟 善護其志意
若于正法中 能不放逸者
則度老死地 永盡諸苦本
諸弟子聞已 當勤加精進
超度于眾欲 一毛不傾動
此眾為最勝 有大智名聞
弟子皆勇猛 為眾之所敬
爾時。諸天.神.鬼.五通仙人皆集迦維園中。見魔所為。怪未曾有。佛說此法時。八萬四千諸天遠塵離垢。得法眼凈。諸天.龍.鬼.神.阿修羅.迦樓羅.真陀羅.摩睺羅伽.人與非人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佛說長阿含經卷第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