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21-09-27
少林寺雖號稱是禪宗的“祖庭”,但它真正變成一座禪寺(“革律為禪”)卻是宋哲宗時代的事。在此以前,少林寺是一座律寺,僅在寺內設立“禪院”以供修禪之用;宋以后整個寺院都改為禪寺了。
大約在元祐四年(1089),韓縝(1019-1097)為河南府尹,特迎請曹洞宗義青大師的大弟子報恩禪師(1058-1111)來少林寺傳法,并在少林寺“革律為禪”。
安徽桐城縣東北有座投子山,山上有座投子寺,曹洞宗的義青禪師(1032-1083)就在此傳法。義青曾入洛陽城學習《華嚴經》五年,又居會圣巖,向浮山法遠(991-1067)學習曹洞宗的“五位君臣”禪法。
義青禪師有兩位大弟子活躍于北方。一位是芙蓉道楷(1043-1118),他曾結庵于伊陽山和澠池韶山(在今洛陽市西北),與虎為友,頭陀山林,廣傳四方。元豐五年(1082),道楷至沂州(今山東省臨沂縣)之仙洞,又轉洛陽白馬寺、龍門山乾元寺、郢州(湖北省鐘祥縣)大陽山、隨州(湖北省隨縣)大洪山,皆應一時名公大卿所請。崇寧三年(1104),應詔入京師,住十方凈因禪院。但他生性剛勁孤梗,不茍同于權勢,不能“矯情徇世,避人道之患”,因而遭到打擊,受罰“編管”于緇州(今山東省緇博市南)。道楷有一首《古今無間偈》云:“一法原無萬法空,筒中那許悟圓通。將謂少林消息斷,桃花依舊笑春風。”
另一位就是這報恩禪師。報恩,俗姓劉,黎陽(河南省浚縣)人,其家世代書香門第。他不到二十歲時就中了舉人,但卻厭棄塵境,遁入空門。他南游投子山,拜義青為師。參扣未久,即悟心要。義青說:“你是又一輩之人,好自為之,宜自護持。”報恩辭師,拜訪各山名宿,皆蒙印可。
報恩受請住少林寺五六年,于紹圣元年(1094)南下隨州大洪山靈峰寺。
報恩在少林寺弘法,遭到質疑,引發了一場機鋒斗智——
報恩上堂:“五五二十五。案山雷,主山雨。明眼衲僧,莫教錯舉!”
僧問:“九鼎澄波即不問,為祥為瑞事如何?”
師曰:“古今不墜。”
僧曰:“這個且拈放一邊,向上還有事也無?”
師曰:“太無厭生。”
僧曰:“作家宗師。”
師日:“也不消得。”
上堂:“如斯話會,誰是知音?直饒向一句下,千眼頓開,端的有幾個是迷逢達摩!諸人要識達摩祖師么?”
僧曰:“達摩鼻孔在少林手里,若放開去,也從教此土西天,欺胡謾漢;若不放過,不消一捏。有人若與祖師作主,便請出來與少林相見,還有么?”
報恩良久乃曰:“果然。”上堂,拈起柱杖曰:“昔日德山、臨濟信手拈來,便能坐斷十方,壁立千仞,直得冰河焰起,枯木花芳。諸人若也善能橫擔豎夯,遍向諸方;茍或不然,少林倒行此令去也!”
這是報恩與少林眾僧第一回合論辯。少林僧眾表示“若與祖師(達摩)作主”,便請出來與少林諸僧相見。報恩過了第一關。接著是第二回合。
僧問:“一箭一群即不問,一箭一個事如何?”
師曰:“中也!”
僧曰:“還端的也無?”
師曰:“同聲相應,同氣相求。”
僧曰:“恁么則石鞏猶在。”
師曰:“非但一個二個。”
僧曰:“好事不如無。”
師曰:“穿卻了也。”
僧問:“‘三玄三要’即不問,‘五位君臣’事若何?”
師曰:“非公等境界。”
僧曰:“恁么則石人拊掌,木女呵呵!”
師曰:“杓卜聽虛聲,熟睡饒譫語!”
僧曰:“若不上來伸此問,焉能得見少林機?”
師曰:“放過則不可,隨后便打”。
上堂,橫按柱杖曰:“便與么休去,已落二三更。若忉忉,終成異見。既到這里,不可弓折箭盡去也。且衲家遠則能照,近則能明。”乃拈起拄杖曰:“穿卻德山(宣鑒,782-865)鼻孔,換卻臨濟(義玄,?-867)眼睛,掀翻大海,撥轉虛空。且道三千里外,誰是知音?于斯明得,大似杲日照天。茍或未明,不免云騰致雨。”
上堂再拈柱杖曰:“看!看!大地雪漫漫,春來特地寒。靈峰與少室,料掉不相干。休論佛意祖意,漫謂言端語端。鐵牛放出無蹤跡,明月蘆花君自看。”于是拄杖下座。
少林寺一堂僧眾,終于贊成把“少林寺”改為“少林禪寺”。這也是禪宗的“曹洞宗”首次傳入少林寺。
分享到:
熱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