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24-01-25
蘭若寺,原名“蘭若庵”,位于河南省周口市扶溝縣東南十八里焦橋村(舊稱“萬和寨”,清代寨門所嵌石碑依舊在村中保存)。俗稱“河西大廟”(賈魯河改道前寺院位于河西)。轄屬扶溝縣汴崗鎮。
“蘭若”一詞是梵語“阿蘭若”的簡稱,意為“寂靜處,修行處”,佛教傳入中國后,翻譯為寺院的總稱。據寺內殘碑“創建蘭若庵記”碑記載,蘭若寺于康熙十九年(1680)九月初十,重建觀音大殿,并由康熙皇帝賜名敇建,具體創寺住持僧名有待考證。廟名碑現已出土,保存寺內,碑文通體青石陽刻,“蘭若庵”三個大字勁力蒼虬,考證為康熙親筆,并有“桐月會首仝立”字樣。歷史上,蘭若寺規模達到四進五院。山門、殿堂、舍、數百間,建筑占地五十余畝,有自種耕地近百畝,殿宇輝煌,吸引了方圓數百里的善男信女來此許愿朝圣,成為享譽中原的佛教道場。皇帝敇建、百官來寺,極大地帶動了當地經濟的發展,加之臨近水旱碼頭,焦橋成了商鋪林立的商埠中心。每年農歷十一月十五日,為蘭若寺傳統的“林薄會”,人人來寺燒香還愿,買賣交易,留下了“落耳車八百輛”的美談,至今十一月十五唱戲、還愿的傳統依舊保留,成為當民俗傳承的典型。
1938年中日戰爭中,國民黨炸開花園口,黃河堤毀,蘭若古剎毀于水患。1988年,國家落實宗教政策,村中長者信士募資重修廟宇。2012年始,少林寺釋延嘉法師駐錫蘭若寺,法師為蘭若寺八年奔波、發心深遠,募得資金數百萬,重建后大殿院落,面積達兩千平方米;2015年又建“蘭若寺”入山牌坊一座;此間報請市、縣政府宗教主管部門批準,“蘭若庵”更名為“蘭若寺”并批發宗教活動場所證,成為周口地區首批開放宗教活動場所之一。2019年9月15日,受蘭若寺常住之請、扶溝縣宗教部門同意,少林寺委派釋延芷法師常住蘭若寺任住持,蘭若寺正式成為少林寺下院。
釋延芷法師,2005年于嵩山少林寺禮釋永信大和尚出家,2011年畢業于中國佛學院。2011年任少林文化學院教務長;2013年任河南省少林慈幼院執行院長;2014年至今任少林寺藏經閣藏主,少林寺大藏經“萬人抄經”功德會負責人;2016年至今任少林書畫院副院長,登封市(佛教)反邪教協會秘書長。
熱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