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日期:2016-02-29
在太室山東南麓的懸練峰下,有一座高大的石崖,相傳唐玄宗年間,盧鴻乙被封為諫議大夫,但他無意做官,于是就來到嵩山隱居,在太室山下廣招天下才子,設壇講學,后人遂稱此崖為“盧崖”,稱盧鴻乙隱居的地方為“草堂”。在他去世后,玄宗改“草堂”為“盧崖寺”。
現(xiàn)存寺院為盧崖下寺,坐北朝南原為四進院落,山門為三間硬山式建筑,重建于清道光五年(1825年),山門上有“盧崖寺”石額一方,里面供有四大天王塑像。中佛殿內供有釋迦牟尼佛像一尊,東西山墻上有佛像磚千塊,磚呈長方形,每磚造佛像一尊,故名佛像磚,它是盧崖寺特有的佛教藝術,第四進為常住院,分東西祖庭、客庭、食堂、倉庫等,這些建筑雖多次修葺,但現(xiàn)今已倒塌多半,只剩清道光年間修建的山門和后殿的西閣。在“文革”中,盧崖寺被改為學校。在少林寺方丈釋永信大和尚的發(fā)心護持下,盧崖寺得以在舊址一側重建,并成為少林寺下院。
現(xiàn)有三進建筑,山門面闊三間,清代建筑,硬山布瓦頂。門額鑲嵌有青石匾額一方,上書:“盧崖寺”,上款為“道光庚戌年三月吉日”,下款為“比丘僧遍昭率眾創(chuàng)立山門”。進入山門,東西兩側分別有鐘樓和鼓樓,皆為兩層,中有樓梯可上至二樓。第二進建筑為中佛殿,面闊五間,重檐歇山琉璃頂建筑,內供釋迦牟尼,兩側供五百羅漢,中佛殿外檐皆為漢白玉石柱,上面雕刻祥云、盤龍等,頗為壯觀。中佛殿東西兩側各有面闊三間硬山布瓦頂建筑。第三進建筑為千佛閣,面闊五間,歇山樓閣布瓦頂建筑。千佛閣東西兩側皆為面闊三間兩層殿房,千佛閣前東西兩側分別為面闊五間兩層殿房。除山門外,全為近年來復建。
盧崖寺內有一株枝葉茂密的娑羅樹,和永泰寺、少林寺的娑羅樹一樣,同為嵩山的古樹名木。
2010年5月17日,農歷四月初四,河南省登封市嵩山少林宗門盧崖寺落成暨全堂佛像開光儀式在大雄寶殿隆重舉行。中國佛教協(xié)會會長傳印長老、安徽省安慶市岳西縣司空山二祖寺方丈紹云長老、少林寺方丈永信法師、開封市大相國寺方丈心廣法師、洛陽市白馬寺方丈印樂法師、南陽水簾寺方丈妙俠法師、新鄉(xiāng)定國寺住持心舫法師等諸山長老以及來自各地的四眾弟子參加了法會。
熱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