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21-07-02
【本網訊】2021年6月30日晚上,“華夏禮樂. 大河正音”大型公益非遺禮樂沉浸式音樂會,在鄭州大劇院歌舞劇場圓滿舉辦。這是一場慶祝百年華誕為黨獻禮的贊歌,更是一場華夏禮樂大河正音文化的雅樂品鑒。該音樂會由鄭州市檔案館、鄭州市文化館、鄭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鄭州市民間文藝家協會、鄭州城建聚橙劇院管理有限公司主辦,百名非遺傳承人員、四大國家級省市級非遺同臺演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少林功夫、超化吹歌參演本次音樂會,受到現場觀眾的廣泛好評。
“華夏禮樂?大河正音”非遺音樂會節目單
據悉,作為一場群眾自發的為黨的百年華誕獻禮的演出,本次演出整合了超化吹歌、少林功夫、朱載堉雅樂和晶石造器四大非遺團體,演出陣容近百人。少林功夫、超化吹歌的現場演繹,吸引現場觀眾沉浸在鄭州優秀傳統文化的濃郁氛圍中。
少林功夫展演
少林功夫
少林功夫是指在嵩山少林寺這一特定佛教文化環境中形成,以佛教信仰為基礎,充分體現佛教禪宗智慧,并以少林寺僧人演練的武術為主要表現形式的傳統文化體系,已有1500多年歷史。公元495年,孝文帝為印度高僧跋陀在少室山北麓敕建少林寺。其后,又有不少印度高僧到少林寺傳授禪法,少林功夫的最初形態就是在這一時期形成的。其中印度高僧菩提達摩在少林寺,首倡禪宗,由此確立了少林寺禪宗祖庭的崇高地位。禪宗是佛教在中國傳播過程中,逐步中國化了的佛教宗派,極大地豐富了中國的思想寶庫,對中國文化具有深遠影響。2006年,少林功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超化吹歌展演
超化吹歌
吹歌,是我國十分古老的一種吹奏樂表現形式,最早是由漢代的鼓吹曲、吹打樂發展而來。吹歌的主要樂器是管子,管子是中國早期樂器的一種,早在商代已存在,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
超化寺位于河南省新密市超化鎮,創建于北魏,取“超凡化度、脫俗絕塵”之意而得名。超化吹歌,因為保留了中國古代吹奏樂的基本要素,以其獨特的銅制管子,獨特的葦制哨子,獨特的古代記譜方式,獨特的演奏方式,難得的曲牌,自視清高的傳統,而稱為古代音樂的活化石,對于研究中國音樂的發展史,是不可多得的資料。2008年,超化吹歌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朱載堉雅樂團團長楊建(左一)、華夏禮樂團總策劃崔建國(左二)、保和堂董事長李旭(左三)、超化吹歌樂團團長宋俊忠(右二)、華夏禮樂團團長王貴峰(右一)、超化寺住持釋延松(右三)一行與釋永信大和尚合影
華夏禮樂乃是發自內心的致敬和喜悅,大河正音乃是發自內心的正念之音,當這些古老而又依然生機勃勃的華夏民族音樂之非遺瑰寶齊聚一堂時,給人以爽心悅目、滌蕩心扉之感!(責編:空明)
熱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