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午夜剧场-国产在线精品99一卡2卡-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导航-国产精品漂亮美女在线观看|www.djsdh.xyz

《鄭州日報》:鄭州的 “少林” 世界的“功夫”

發布日期:2024-09-20

字體大小:

(本報記者    秦華)“只有來到這兒,才能真正領略到中國佛教建筑之美,才能讀懂那一部部蕩氣回腸的佛國傳奇。”多年前第一次到少林寺旅游后,武術迷陳剛輝便對這座“千年古剎”凝懷于心。

念念不忘,必有回響。剛剛過去的這個暑假,他帶著9歲的兒子一起來到少林寺開啟“研學”之旅。

嵩山之間,少室之巔,禪宗祖庭,天下武宗。


“千年古剎”少林寺(本報記者 馬健 攝).jpg“千年古剎”少林寺(本報記者 馬健 攝)


在那層巒疊嶂之上、群山環抱之間,作為登封“天地之中”8處11項歷史建筑群世界文化遺產的組成部分,少林寺建筑群(常住院、初祖庵、塔林)像是鑲嵌在嵩山上的璀璨明珠,穿越千年滄桑歲月,依然華彩熠熠——寺內建筑歷史悠久、品類齊全、形式多姿,向人們展示著中國佛教建筑的綽約風姿;少林寺孕育的少林功夫,更是風靡千年,蜚聲世界。

一磚一石皆為史詩

初秋時節,疊翠流金。

中岳嵩山西麓,山水密林之中,被譽為“天下第一名剎”的少林寺巍然屹立。陽光如瀑傾灑,由康熙皇帝御書的“少林寺”幾個墨底金字澤輝更加耀眼。前來游覽的海內外游客絡繹不絕,沉浸式體驗佛教建筑之美和“天地之中”的豐厚內涵。

置身少林寺常住院內,長長的蓮花步道透著庭院深深的靜謐,院內建筑沿中軸線對稱布局,一座座亭院層層遞進,院院相套又錯落有致,千年銀杏、百年翠柏及唐、宋碑碣挺立其間。行走其間,莊嚴、敬畏、虔誠交織的情感油然而生。

“少林寺是北魏孝文帝為西域高僧跋陀所建,此后,‘中國佛教禪宗初祖’菩提達摩祖師曾在這一帶首傳禪宗,因此少林寺被后世尊奉為‘禪宗祖庭’。”登封市文物局講解員李志強介紹,少林寺迄今已走過悠悠1500余年時光,歷史上屢毀屢建,寺內宗教文化活動千百年來未曾間斷。


本文原載于《鄭州日報》2024年9月19日.jpg

本文原載于《鄭州日報》2024年9月19日


歷經滄桑,光華延綿。寺中保留下來的文物相當豐富。李志強不知道已經多少次為游客導覽少林寺,這里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石,早已熟稔于心:“功夫片的豐碑《少林寺》中的故事,就取自白衣殿‘十三棍僧救唐王’壁畫和寺內《太宗文皇帝御書碑》。天王殿前的兩株銀杏為北魏時期建寺時所植,樹齡超過1500年,如果你深秋初冬時節來這里,那滿樹金黃一定會讓你印象深刻。千佛殿里的明代五百羅漢圖彩色壁畫總長42米,高7.5米,氣勢磅礴,繪制精湛,是我國古代繪畫藝術作品中的精品……”

在常住院西南,座座古塔昂然聳立,千姿百態,形似參天巨木,勢如茂密森林,正是少林寺歷代高僧的墓塔群——塔林坐落之處。李志強介紹,少林寺塔林現存唐、五代、宋、金、元、明、清各代墓塔228座,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大的一座古塔群。另外,在少林寺周圍還保存唐、五代、北宋、元、明、清時期的磚石塔14座,加上塔林228座古塔,少林寺共計242座古塔,堪稱是一座露天的“古塔藝術博物館”。

而在常住院西北,初祖庵大殿靜靜佇立。細細觀察這座宋代木構建筑,出檐深遠、斗栱碩大、雕飾精美,優美的建筑造型和精致的工藝彰顯著獨特的宋代美學。李志強介紹,初祖庵大殿建造年代與中國古代建筑歷史上最為重要的一本早期建筑“語法課本”——《營造法式》的成書年代相近,是其刊行后現存最早、地域關系最直接的一處建筑實例,為今人理解《營造法式》提供了獨特的實物展示。

豐富“天地之中”內涵

建筑是技術與文化藝術的綜合體。建寺1500年來,少林寺眾多的宗教建筑及附屬文物,都與“天地之中”文化理念發生著直接的、必然的聯系,如歷史文化的真實讀本,帶人們細細品讀何為“天地之中”,何以為“中”。

登封“天地之中”歷史建筑群申報世界遺產申遺文本主要撰稿人、登封市文物局副局長宮嵩濤介紹,少林寺內現存唐代以后建筑48座,北齊至民國碑刻245品,金至清代匾額、對聯、金屬文物百余件,明代五百羅漢大型彩色壁畫、清代少林寺拳譜等彩色壁畫,少林拳站樁坑和古樹名木等,都具有較高的歷史、藝術、科學價值。

文化學者閻鐵成表示,少林寺常住院格局完整,布置有序,不僅亭、臺、樓、閣、殿、堂、廊、坊、橋、塔品類齊全,硬山、懸山、廡殿、單檐、重檐等中國傳統的建筑表現手法形式多姿,形成獨具中國佛教建筑特色的經典之作,精彩演繹了佛教建筑之美。而作為中國建筑史上典范之作的少林寺塔林,是綜合研究中國建筑發展史、雕刻藝術發展史和宗教發展史的實物資料寶庫。

寺中與“天地之中”相關的文化遺產也是不勝枚舉,沿中軸線對稱布局的建筑、“地在天中,四海名山為第一”的對聯、寺內石碑上關于“天地之中”的記載等,無一不體現著先人對“中”的極致追求。宮嵩濤介紹,少林寺現存數量眾多的宗教建筑及其附屬的金石鑄器、壁畫、匾聯等文物,均蘊含有形式多樣的“天地之中”文化標志,內容令人耳目一新。

在少林寺現存的歷代碑刻中,《三教合一碑》上的《九流混元圖》格外引人注目。“圖中,孔子、老子、釋迦牟尼的頭像圓融一體,儒釋道三教薈萃彰顯了兼容并蓄的人文品格。同時,這通碑刻也記載了歷史上三教在嵩山地區相互尊重,共生共榮和諧發展的歷史事實,是嵩山‘中和’文化象征的直觀反映。”宮嵩濤說,“千百年來,少林寺深受‘天地之中’以‘吉祥’為主題文化理念的影響,見證了佛教通過在‘天地之中’的傳播,加強、鞏固其影響力,并由此形成了中國最大的禪宗教派,同時,少林寺又以其獨特的文化屬性,不斷地延續、豐富著‘天地之中’的文化內涵。”

續寫生生不息傳奇

“太震撼了!”9月初的“漫步中國·鄭州行”中非媒體聯合采訪活動走進少林寺,武僧團的少林武術表演技驚四座,讓在場的所有人都為之驚嘆。肯尼亞TUKO新聞網編輯阿蒙迪·阿羅闊說,小時候看過少林功夫的電影,那時便對中國功夫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此次現場觀看,更是被深深折服。

少林功夫甲天下,天下功夫出少林。經過1500年傳承與發展,少林功夫武功套路有700種以上,因風格突出、特點鮮明、文化內涵深厚而享譽中華武壇。現在的少林寺,不僅因其古老神秘的佛教文化名揚天下,更是作為少林功夫的發源地而馳名中外,“功夫鄭州”亦成為鄭州最閃亮的城市標識遠播四海。

1500多年間,少林功夫演繹出多少激蕩人心的歷史故事。唐代,“十三棍僧救唐王”,少林功夫從此名揚天下,少林寺也從此博得“天下第一名剎”的美譽。明代,少林武僧多次出征討伐倭寇,將中國功夫的鐵血丹心、俠肝義膽化入了民族的骨血。近代以來,少林功夫頻頻出現在武俠題材文學和影視作品中,燃起無數人的少林武俠夢。特別是40多年前電影《少林寺》的一炮而紅,更是讓少林功夫震驚世界,也讓世界認識了“功夫之都”鄭州。

讓靜默的建筑有歷史的回響,讓文化的瑰寶有今日之弘揚。

千百年來,伴隨著晨鐘暮鼓、飛鳥與還,于一禪一武、一靜一動間,少林功夫賡續延綿、薪火相傳。少林功夫早已被視作中國文化的代表性符號之一,并在2006年5月被正式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幾十年來,“少林熱”持續風靡全世界,越來越多的“洋弟子”來到少林寺研習功夫,感受少林禪法。與此同時,少林文化也在全球各地生根發芽,據不完全統計,少林寺共有少林弟子、少林文化愛好者、少林功夫習練者約1億人,僅海外就有約6000萬之眾。

“少林,少林,有多少英雄豪杰都來把你敬仰;少林,少林,有多少神奇故事到處把你傳揚……”少林寺,這座千年古剎,曾經誕生了無數蕩氣回腸的故事,而今又在續寫著生生不息的傳奇,那吹拂了千百年的少林雄風,在新時代依然強勁。

(原載于《鄭州日報》2024年9月19日)


熱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