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日期:2022-11-11
越南佛教
佛教傳入越南,約在公元二世紀末,由中國的牟子、康僧會等人,將佛法傳到交趾一帶(今越南北部)。十至十四世紀,由于李、陳王朝的護持,佛教達于鼎盛,并以中國南宗禪為主流。十七世紀,凈土宗取代了禪宗的地位。十九世紀末,因法國的占領(lǐng)而使佛教衰微,直到第二次大戰(zhàn)后,越南獨立,佛教才逐漸復(fù)蘇。
近代的越南佛教因有心珠、素蓮、智海、玄微、一行等諸位法師的修寺興學、創(chuàng)辦雜志和成立佛教組織,才帶動了佛教的發(fā)展。一九六三年,吳廷琰為維護天主教而破壞佛教,不允許佛誕節(jié)懸掛教旗事件,造成廣德等七位僧人的引火殉教。一九七五年,西貢淪于越共,隨著難民的逃亡世界各國,越南佛教便傳到法、美、澳等國,這是越南佛教徒強烈宗教情操的表現(xiàn)。
菲律賓佛教
公元八至十三世紀,佛教隨著印尼室利弗逝王朝的力量傳入此地,可惜尚未生根,回教就跟著東來。爾后,西班牙的殖民主義者更挾天主教的威勢,強迫人民放棄固有信仰,幼弱的古菲律賓佛教至此消滅。菲律賓成為遠東唯一的天主教國家。
近代菲國的佛教是隨華僑而傳入,一九三一年,“旅菲中華佛學研究會”成立,不久,性愿、瑞今等法師創(chuàng)建第一座正信寺宇──信愿寺。爾后,念佛共修、佛經(jīng)講座及社會教育、福利、慈善等事業(yè)陸續(xù)展開。一九八九年起,佛光山前往弘法,建有佛光講堂、慈恩寺及多所佛光緣,國際佛光會亦于此設(shè)立協(xié)會,使得原來只弘揚于華僑之間的佛教,更廣及于菲律賓民眾之中。
新加坡佛教
新加坡居馬來半島南端,華人占全國人口的四分之三,因此中國大乘佛法在此流傳甚廣,尤受中國閩、粵影響為甚,故有禪、凈兩大派的形成。南傳上座部佛教因錫蘭、泰國的移民不少,也占有一席之地。
一九五○年代以后,臺灣佛教進駐此地,使佛教有更多樣化的發(fā)展。雖然新加坡地狹人稠,但寺院林立,形成“兩巷一庵,一街三寺”的特殊景象?!靶录悠路鸾炭倳庇珊甏◣煋螘L,是當?shù)剌^有組織與力量的團體,一九五一年,更成立“世界佛教徒友誼會新加坡分會”,由畢俊輝居士擔任會長。
新加坡的高僧輩出,如宏船、廣洽、優(yōu)曇、演培、常凱、隆根等法師,創(chuàng)辦文殊中學、佛學書局、施診所等,但因使用英語的人數(shù)增加,而華裔道場仍以華語為主,故難以吸引青年知識分子。國際佛光會新加坡協(xié)會,自一九九五年開始,每年舉行佛學講座及梵唄音樂演唱會,即為接引青年學佛,開發(fā)佛教的生力軍。
馬來西亞佛教
佛教傳入馬來西亞可分二期:早期受印度文化的影響而有狼牙修佛教王國的建立;十五世紀以后,麻六甲王朝太子伊斯干達沙娶回教公主為妻,下令全國改信回教,佛教因而逐漸衰微。十七世紀后,華僑渡海到南洋謀生,中國僧侶接踵而至,雖然印度的佛教早已沒落,但中國佛教卻開始落地生根。
今日的馬來西亞雖以回教為國教,但居于次位的佛教,自一九五七年國家獨立后,佛教團體紛紛成立。其中屬于全國性團體的馬來西亞佛教總會,有竺摩、金明等長老,在經(jīng)過多方的努力與爭取后,終于在一九六二年促使政府將“衛(wèi)塞節(jié)”定為國定假日。國際佛光會并于此設(shè)立馬來西亞協(xié)會。一九九六年,星云曾應(yīng)邀在莎亞南體育館舉行弘法大會,計有八萬人參加。
目前,佛教在馬來西亞仍以華族漢文系佛教為主,以英語為媒介的南傳佛教為輔。達摩難陀長老是南傳佛教的代表者,對當?shù)胤鸾痰陌l(fā)展,貢獻很大。近來藏傳佛教、日本佛教也漸受注意,使馬來西亞佛教呈現(xiàn)多元化發(fā)展。
印尼佛教
公元五世紀初,法顯大師訪問爪哇島時,已有佛教的流行。七至十一世紀,義凈大師西行求法,途經(jīng)此地,見婆羅浮屠,幾可媲美于印度那爛陀寺,佛教的興盛,可見一斑。一○○六年,摩拉匹火山爆發(fā),佛教隨之湮沒在火山灰燼之下。直到二次戰(zhàn)后,佛教才有復(fù)蘇之勢。六○年代,印尼政府采取排華政策,禁止使用中文,使得大乘佛教的傳播一度受挫。一九八三年,由于教界的努力,政府通過“佛誕節(jié)”成為國家節(jié)日,并批準“印尼佛教學?!钡牡怯洠尫鸾痰暮雮魍高^教育而能發(fā)展。
今日的印尼佛教,居士林普遍設(shè)立,佛教組織如佛光協(xié)會等亦相繼成立,佛堂約三百余所,凡此種種皆可以反映出印尼佛教未來的希望。
非洲佛教
佛教何時傳入非洲已不可考,目前只知在一九二○年代,東非坦桑尼亞有錫蘭商人于每年的浴佛節(jié)浴佛,以及一九二七年曾由摩訶菩提協(xié)會支持,于佛誕節(jié)時用三種語言弘揚佛法,并印贈佛教書籍,可惜當時并無設(shè)立僧團,致佛法未在非洲弘傳,直到佛光會進入非洲之后,方有改觀。
一九九二年,佛光山應(yīng)邀前往弘法,并于南非政府所獻六公頃的土地上,由慧禮法師興建“南華寺”,并陸續(xù)在新堡、布魯芳登、約堡、開普頓、德本等地成立道場;國際佛光會也在以上諸地及斯威士蘭、剛果等地成立協(xié)、分會。
一九九四年,南華寺成立非洲佛學院,同年十月,十位剛果青年請求剃度出家,這是非洲的第一次剃度典禮,也是佛教史上第一批黑人出家。未久,祖魯族酋長率領(lǐng)十余萬人,剛果也有數(shù)千人請求皈依佛教。佛光山慧禮、依來等法師在非洲弘法的成果是輝煌的,相較于當初建寺、布教的困難,這些驚人的成就,在在說明了“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來源:《佛光教科書》第四冊
熱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