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25-03-11
◎佚名
如何修供養?
如果讀過《普賢行愿品》,皈敬贊嘆供養,是普賢菩薩十大愿王的三個愿,皈敬不只是皈依一位地藏王菩薩,也不只是一尊菩薩,而是盡虛空遍法界的諸佛菩薩,無窮無盡,這樣的皈敬,這樣的贊嘆、供養,同時把自己化現無數身在那里禮敬,乃至于世間所有的事物,想到什么,就供養什么。
如果這樣用心,走到花店,用你的心力把這里的花移去供養佛菩薩,這就是普賢菩薩的供養。如果擴大一點,那不只是未來百千萬億劫,也就是無窮無盡不可思議的劫,而且你本身就是地藏王菩薩,這樣的供養,供養自己,供養無邊的身云。
所以端看你怎么用心,也就是指我們現在凡夫的一念心,你一天當中是怎么想的,做些什么,想些什么,也不需要打卦、算命,這些經上,都告訴你了,只要一念間就行了,一彈指間皈依就脫離三涂了,如果至心誠懇的念一部《地藏經》,經經都是互通的,或者念《普門品》《普賢行愿品》《金剛經》。每部經典都是相通的,就看修行的人,受持讀誦的人怎樣用心,把孩子、父母都觀成地藏王菩薩,我替他們服務的,跟給地藏王菩薩服務的,一樣是通的。
地是心地,性是藏性,人人都有心地,都有藏性,你供養誰都一樣,不過這種境界、這種觀不容易修,你臨時想一下都行,如果靜下來十分鐘都可以,如果你贊嘆一切佛,贊嘆一切菩薩,文殊、普賢、觀音、彌勒菩薩都可以。
我這樣是開闊的說,剛才那段經文是局限的,你要是這樣來講因果,這個因所得的果就不可思議,最后就成就佛果。如果你一天就做家事,每月拿點工資吃飯,有空就隨便念念經,你的功德很小。要是把它和日常生活結合起來,把他變化一下,反正都是想,為什么不想好一點,大一點?你的心愈開闊愈好,總比想煩惱好,煩惱到這里來就會產生變化,煩惱到這里也變成智慧了,煩惱即菩提,涵義就在此。
如果你一天到晚在想煩惱,你的一點經歷或皈依地藏王菩薩的功德也變成煩惱了,你正在念經,家人打閑岔,心里過意不去,剛拿起經本,家人就來了,你就做煩惱想?應做智慧想,這下剛好,他也得到好處了,就給他回向一下,千萬莫作煩惱想,就看你的用心怎么用。所以要是能至心歸敬瞻禮贊嘆供養,當然要得福報,不要求世福,也不要求天福,而是要求智慧,求佛的福德,把這個百千萬劫在天上受勝妙的福德布施了,這就叫布施。
如何修隨喜?
眾生贊嘆隨喜的業不大成熟,人家一說誰好,他總要挑點毛病,就連出家人也一樣。普賢菩薩十大愿王中的第五大愿“隨喜功德”,乃至于做一點小事,看見什么都隨喜一下,這個世界雖然說怎么壞,我看好事還是很多。
你一天當中所收進來的隨喜功德不可思議,功德無量,乃至一點小事,法會也好,做佛事也好,幫助人也好,隨便一點,要隨喜人家功德,說:“我很高興!我贊嘆隨喜!”這功德不可思議,都成了你自己的,把所有一切功德都成了你自己的,你不是缺功德嗎?他做即我做,但是要毀謗,他非即我非。
看人家這個不好那個不好,你永遠成就不了,在你的思想意識中,盡是壞東西,還清凈得了嗎?你的心就污染了,同時要遭果報,沒有舌頭,說不出話。現在口里總長瘡,舌頭總是爛的,有時是火大,知道了自己要注意一下。
隨喜功德占的便宜最大,特別是隨喜十方法界,一切諸佛菩薩時,都在度眾生,你用不著看見,你發愿就好了,隨喜功德,照著《普賢菩薩行愿品》,觀想現在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正在說法,你怎么不隨喜一下,彌勒菩薩在兜率天說法,你常隨喜一下,十方法界一切諸佛都在說法,為什么不隨喜,反而一天到晚睜著眼睛看眾生的過惡?所以要注意,不要毀謗別人,要稱揚別人,一個人能生存必定有他的好處,你就隨順他這一點,他有一點好就可以,你就會積福了。
(來源:中國佛教網)
分享到:
熱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