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午夜剧场-国产在线精品99一卡2卡-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导航-国产精品漂亮美女在线观看|www.djsdh.xyz

2023年第五期

更多»

大靈山

  • 1

    “和”是禪宗少林的精神旨歸——在美國芝加哥“世界宗教議會大會”上的講話

  • 2

    佛教與生態保護

心安是福

  • 1

    《心安是福》連載(十四)

面壁石

  • 1

    亦師亦友,修行路上的一盞明燈——我的師父釋永信大和尚

  • 2

    少林文化對人類身心健康的積極作用

錘譜堂

  • 1

    少林禪宗與少林功夫

  • 2

    《少林棍法闡宗》的內容梳理與價值再探

文化遺產

  • 1

    少林拳中蘊含的中國文化精神

  • 2

    少林拳技法的學練分析及傳承價值

少林動態

  • 1

    少林動態

佛教常識

  • 1

    佛教中的“五堂功課”

少林故事

  • 1

    達摩創少林武術說

今日少林

  • 1

    少林寺《禪露》2023年第5期大事記

讀者來信

  • 1

    讀者來信

“和”是禪宗少林的精神旨歸——在美國芝加哥“世界宗教議會大會”上的講話

◎釋永信

公元495年,北魏孝文帝為安置印度高僧跋陀賜建少林寺,“少室山下,密林之中”,少林寺由此而得名。少林寺既是禪宗的祖庭,也是少林功夫和醫學的發祥地。1500年前,菩提達摩來到少林寺,面壁九年,創立禪宗,開啟了外來宗教與中華本土宗教從對話互鑒,走向交融和創造的新時代。

和,是少林寺文化傳承的核心精神。在少林寺,無論是建筑與壁畫、塔林與碑刻,都體現了一種和為貴的精神, 這是中華文化最根本的東西,是中華精神的精髓。寺院現存明代“混元三教九流圖贊”碑,表達了“三教一體,九流一源,百家一理,萬法一門”的和合圓融思想,因此被譽為“中華和諧圖”。

少林文化代代相傳1500 余年,極大地影響了中國佛教和中國文化,其影響遍及日本、韓國乃至歐美諸國。少林寺開放交流、和諧共生的精神傳承,不斷發揚光大,于今尤盛。

和,是禪宗少林的精神旨歸。少林寺在與不同國家、不同種族、不同文化的相處中,以開放和圓融的態度,廣結善緣,互教互學,與世界不同宗教交流互鑒、和合與共。

和,體現了佛教的本質。以禪為核心的少林文化也是讓我們學習同自己內心、同社會、同自然和諧相處。達摩祖師九年面壁,外息諸緣,內心無喘,由內而外,踐行人與自己、與社會、與自然萬物和合不二的共生之道。和尚者,尚和也。自佛教創立開始,僧團和合共住,倡導“六和敬”精神:身和同住、口和無諍、意和同悅、戒和同修、見和同解、利和同均。六和中,見和同解、戒和同行、利和同均是和合的本質;意和同悅、身和同住、語和無諍是和合的表現。少林寺始終堅持延續千余年不變的少林僧團宗法傳承制度、口傳心授的師徒關系、六和敬的處世方式、身心合一、天人合一的生活方法,以及中華文化中協和萬邦、和而不同、和合共生、慈悲圓融的理念,傳遞給各國民眾,使其從中受益。

和,是自然界的最高秩序,是人類追求的最高境界。和,是以誠相待、不違本愿、同心同德,使全人類通過自我與社會的互動而建構信賴社群;和,是相互尊重、平等互鑒、求同存異,通過全球文明的對話而建立和平;和,是理解包容,和和美美,使不同的文明能夠在圓融無礙地分享差異的過程中,人人皆能分享,處處皆能參與,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讓我們至誠祈愿:世界和平、眾生和樂!

阿彌陀佛! 

2023年8月16日

佛教與生態保護

【北京】黃夏年


“夫天下文山讓(五)岳,四方之岳讓中(岳)”(《嵩山少林寺輯志》卷1),中岳嵩山居五岳之中也。嵩高熱土,“二氣肇兮,萬類森然,峙而為山,流而為川,奠方布潤,千祀萬年,峴山墮淚,鄴渠永傳,一丘一壑,得麗斯延,仰止嵩高,峻極于天”(同前),洞天福地、佛教禪源,風景如畫,林木參天,山峰逶迤,云海飄逸,前來參拜的香客與旅游者絡繹不絕,文人墨客填充留寶無數,香火旺燃如縷如織。玄奘法師長契神情,“松風水月,未足比其清華;仙露明珠,詎能方其朗潤;以智通無累,神測未形,超六塵而迥出,千古而無對。”(《佛祖歷代通載》卷11)故“溪山之勝,林壑之美,人所同好也。而于幽人野士,常獨親焉,必志不拘于利欲,形不膠于城市。養心于清靜,養氣于澹泊,養視聽于寂寞,然后山林之觀,得其真趣。”(《南岳總勝集》卷上)好山好水必有好景留念,嵩高之地的少林寺山野形勝,一千余年來始終不衰,占據了后皇封禪、三公視秩的高地。

生態環境是人類生活基礎,生態被破壞,必定會給人類生活帶來巨大災難,人們的生命財產將受到不可計算的損失。兩千年來,佛教一直是中國社會生態保護的積極踐行者,嵩山深處的少林寺,是中原大地的生態保護者。少林寺僧人秉承 “天下名山僧占多”傳統,在建設寺院之余,刻意保護寺院周圍環境,栽樹治坡,開渠引溪,建成了“夫巖林希微風水為虛,盈懷而往猶有曠然”(《弘明集》卷2)的名山大剎。少林寺建設,告訴我們遍布中國各地的寺院,就是一顆顆璀燦的明珠,鑲嵌在祖國大地,熠熠生輝。好山好水處,僧人們建造寺院,情近山水處,促進生態理論發展,又根據地理環境,合理布置安排各種景觀,融天地人為一體,生態得以保護,眾生得以安神。在此居住的僧人,過著“夜網風水響,日聽嶺猿啼。……春去秋來始復終,花開花落幾時窮,唯余林下探玄者,了得無常性自通”(《續傳燈錄》卷15)的恬意生活,讓多少人心凈而忘返耶!

面對生態,佛教始終有自己的生態保護理論,寺院建設無一不是根據佛教生態思想而建。古人說:“釋氏者流性,獨愛蓮華,以謂是出污泥而不染,故其宮室啟處,食飲衣服,非一無藉于世之人,而徽纏有所不能糾,垢氛有所不能染,無論上乘即其下者,亦得以宴然,各適其志,而無患私心。”(《嵩山少林寺輯志》卷22)因為佛教旨在奉清凈為法印,以遠離塵囂為修行,又以慈悲愛心待萬物,主張與萬物一體,梵我如一,強調和自然界相通,將這些理念作為寺院建設標準,把它貫徹在寺院建設之始終,讓每座寺院就是一個花園,是一個眾生鮮活之所,是一個文化教育場所,是一個極盡幽靜的清凈之處……現代社會,寺院已經成為當代著名的旅游地和網紅打卡地!

“亙古邁今,包天括地,豈去來之所易,何新舊之能遷。嶺梅發泄,岸柳含煙,榮衰互換,前后交參。”(《續傳燈錄》卷15)獨特的佛教生態觀,是祖師們留下的豐厚的精神遺產。一座座寺院印證了佛教生態觀的偉岸。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唯有佛教對生態的看法來去不變、新舊無遷兮!

(本文為《少林學輯刊第一輯(全七冊)》序言。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教授。)

《心安是福》連載(十四)

編者按

心是什么?是一切業的根本。心亂則業惡,心凈則業善。每個人的修行,說到底就是心的修行,心安是福。

為盡量滿足現代讀者的閱讀習慣,《心安是福》一書中的每一章節,特設禪話、開示、參悟“三段式”文體。

該書由少林寺方丈釋永信法師編著,2013年9月由華齡出版社出版發行。《心安是福》一書中,不只有佛理,亦有眾生之理,世間之理。

 

(十四)

忍性:生忍度恨,法忍度世

忍辱不僅是成佛的重要法門,而且也可以歷練一個人應有的意志品質,樹立高尚的榮辱觀與苦樂觀。

 

永信禪話——

 

在前面以“寬容”為題的禪話中,我簡單地提到了忍。按佛教解釋,“忍”字應該分成生忍與法忍兩層意思。生忍,就是對一切有情眾生做傷害我們的事,誹謗我們,甚至打罵我們,我們都要能忍受,用中國話講,叫忍辱。而法忍,就是對世間一切非情的狀態,如天氣冷熱、饑餓、疼痛、生活條件艱苦等,都能夠忍得住,法忍也叫忍耐。

先說生忍(忍辱)。六度云:“忍辱度嗔恚。”這里講的嗔是嗔恨,恚就是生怒氣、發脾氣的意思。修禪之人能以忍面對一切辱,這說明已經修到一定程度了。然而這對大多數人來說,難度的確不小。因為在塵世的凡人看來,“辱”與人格尊嚴受到侵害或切身利益受到威脅是一個道理,而人格與切身利益關乎人的生命,所以當凡人感覺自己受辱時,嗔恚就隨之出現了,甚至由嗔恚導致的悲劇就上演了。

有人問,治嗔恚的方法是什么呢?佛告訴你,除了一個

“忍”字,沒有什么復雜的大論可談。

據《菩薩戒經》所載,佛陀在過去修行的時候,曾經被五百個“健罵丈夫”追逐惡罵,不論佛陀走到哪里,他們就跟著罵到哪里。對此,佛陀則一概持“未曾于彼起微恨心,常具慈悲而用觀察”的態度。這種忍辱、精進的修持,終于使佛陀證得無上菩提。佛陀尚且如此,更何況凡夫俗子?可見,忍辱不僅是成佛的重要法門,而且也可以歷練一個人應有的意志品質,樹立高尚的榮辱觀與苦樂觀。

學佛修禪,必須在忍辱的意志上下工夫,才能以忍辱度嗔恚。你若是不能忍辱,就是嗔恚;你若是能咬緊牙根忍過去,嗔恚就沒有了。嗔恚沒有了,嗔恚的煩惱障道也就不會跑來干擾你的修行了。

生忍是無能的表現嗎?不對,《遺教經》中有一句話:“能行忍者,乃可為有力大人。若其不能歡喜忍受惡罵之毒,如飲甘露者,不名入道智慧人也。”這就是說,能行生忍的人心中所潛藏的智慧,恰恰是那些愛逞匹夫之勇的人或喜好毀謗他人名譽的人,所體會不到的。

一直以來,詆毀我的各種謠言在互聯網上就沒間斷過,傳謠者中有心懷惡意之人,也有湊熱鬧之人,少林寺因此引來很多媒體的關注。當有記者問我如何應對謠言時,我給的回應就一個“忍”字。“不辟謠么?”“至少不以個人的名義辟謠。”我心無掛礙,不嗔恚,清者自清,濁者自濁,累的反倒是那些挖空心思為我編段子、傳謠言的人。比起當年釋祖在歌利王那里的忍辱經歷,我經受的這些辱,又算得了什么呢?

我怎么忍?勤修行。當然,作為方丈,還要致力于少林寺的發展。

我們知道,忍不住辱的人是很容易被激怒的,假如你尚缺乏忍辱的意志,嗔心很重,那么當你的嗔恨心被他人的各種挑釁勾起來的時候,你就會生分別心,就會坐臥不安,就會很煩惱,就會想到“士可殺不可辱”,就會覺得自己的人格受辱是奇恥大辱,繼而想轍也要“給對方點顏色看看”,如此不平和的心態,如何避免得了以牙還牙、以惡制惡的悲劇發生呢?

其實,這恰恰是一種缺乏意志力的無能表現。真正能夠忍住一切辱的人,他的身上會有一種很強大的人格力量,這種力量也許只用于在沉默中自勉,但這已足矣。畢竟,佛教生忍的目的并不是鼓勵你在沉默中積蓄力量以等待爆發,生忍不需要爆發。所以,我不贊賞韓信的“胯下之辱”,也不贊賞勾踐和宋江,他們的忍辱不是為了修養,而是潛藏著更大的仇恨,這種仇恨在沉默中發酵到一定程度就會爆發,必生大事。我贊賞的是放下分別心的生忍一切。一個人能修行到生忍一切,就自然會消除煩惱,抵消嗔恨,心里就是海闊天空,而不是等待死亡。

我們不難想象,假如一個人連別人對自己的羞辱都能忍,那么,世上還有什么不能忍的呢?我們也不難想象,那個曾經羞辱過佛陀的歌利王,為什么會成為佛陀第一個度的對象?那是佛陀對歌利王表示的謝意,因為沒有歌利王對他的羞辱,他就很難修煉出無上的涵養與修養。

忍的第二層意思,是法忍,也就是我們平常說的忍耐。

和生忍一樣,能否修法忍,也是考驗我們意志力的一道法門。《優婆塞戒經》卷七中將法忍稱作“世間忍”,亦即“就是能忍饑、渴、寒、熱、苦、誘。”我們生活在娑婆世界里,即使社會再文明,也回避不了現實生活中一樁接一樁的瑣碎事和煩心事,對我們法忍心的干擾。比如你在念佛打坐時,瞌睡來了怎么辦?比如你上飯館吃飯,菜做得不合胃口怎么辦?比如你住的房子太窄小,卻有朋友要來和你擠一張床怎么辦?比如你沒做錯事,上級卻委屈你了怎么辦?比如你乘公交車,被女士的高跟鞋踩疼了腳怎么辦?再比如缺吃、少穿、貧窮、失業、美色誘惑等,總之,現實生活中總會有這樣那樣的事勾起你的分別心,勾起你的掛礙感,如果你這些都忍不了,就自然會卷進喧囂,卷進世俗。只有像佛陀那樣,逢事當忍則忍,才能不虛我們付出的一番修行。

我們講法忍是一種修養,修養到位還是不到位,就看你的一念心。例如,上飯館吃飯,菜不好吃,你修行圓成,自覺法忍;若是你修行尚未得法,一念心為忍,一念心為忍不住,就會數落廚師。

又如持戒吃素,有的人以為閉關七天跟著佛吃素,可是沒兩天忍不住要吃肉了,你又如何完成得了閉關修禪?

世俗間常有人這樣說,修佛圓成的人說話總那么悅耳,相貌總那么慈祥,此話不虛。不管你是誰,若要學佛持戒,就要以忍作為基礎,沒有能忍的決心,你就持不好戒,也得不到佛的真覺,就更談不上“得佛圓音,具眾相好”的境界了。

 

 

高僧同題開示——

宣化上人

 

釋迦牟尼佛還有一段忍辱經歷,就是在因地的時候,做忍辱仙人。歌利王來割截他的身體,把他的手腳節節肢解,忍辱仙人還是不嗔恨。但歌利王不相信,忍辱仙人說:“我若是沒有嗔恨心,我的手腳還會重新長出來,恢復如故。” 說完這話,果然他的手腳也不需要請接骨的醫生,也不需要像現在的醫生用針縫,什么也都不需要,這手腳又都完好如初,長好了。

于是乎,歌利王心服口服,佩服這位忍辱仙人是真正行忍辱法門。由于這個緣故,忍辱仙人又發愿說:“你雖然割截我的四肢,對我這么不好,但若是我成佛的時候,我就要先度你開悟,先得道。”

 

 

慧律禪師

 

能覺他人之詐,不形于言,受人之辱,無動于色,道成近矣!……五度如盲,般若如眼。修行佛道的人,心地一定要柔和,要注意無爭、忍辱,這個忍辱一定要通達空性跟無相,否則忍不下來。根本不必回頭,去看咒罵你的人是誰。如果有一條瘋狗咬你一口,難道你也要趴下去,反咬它一口嗎?

 

 

參悟——

顯明法師

 

佛教講“生忍”、“法忍”、“無生忍”。無生忍就是相應,與經義相應就是無生,這時妄念也就不生了;妄念不生,則一切境界不生。無生之法,印可于心,所以般若的思想要在文字后面,求它的不二法門,求它直心立斷的地方。

 

 

鄒相

 

《華嚴經》中說:“樂柔和忍辱法,安住慈悲喜舍中。”明代憨山大師說:“紅塵白浪兩茫茫,忍辱柔和是妙方。”(《醒世歌》)這都是在教導我們,做人不能太過于剛強、剛烈,要有忍辱柔和的胸懷。

“忍辱”是六度般若之一,也是我們學佛修行的一個次序。因為忍辱,玄奘大師歷經重重坎坷,經受九九八十一難,最終取得真經;因為忍辱,鑒真大師幾次東渡日本,最終將佛法甘露帶至日本;因為忍辱,虛云大師歷經劫難,最終將禪法發揚光大,澤被后世……忍辱的力量是殊勝的,在忍辱中,我們能靜思己過、不談人非,照顧自心;在忍辱中,我們能寵辱不驚、去留無意,韜光養晦;在忍辱中,我們能面壁修心、淡定自若,尋得自己的真如本性……不難發現,其實,忍辱本身就是一大福田,為我們培植了無量功德!

“寬卻肚皮需忍辱,豁開心地任從他。若逢知己需依分,縱遇冤家也共和。若能了此心頭事,自然證得六波羅。”彌勒菩薩的化身——布袋和尚作此《忍辱偈》,以教化眾生不管遇到世間再多的是非與愛憎,都要不以為意,不讓其擾亂了自己的心智,而要以忍辱、寬容、理解和接納的心態來應對。“若能了此心頭事,自然證得六波羅”,只要我們能心無掛礙、心無所住,就能證得圓滿的果位,就能一身輕安。這是多么積極向上的態度與豁達的情懷啊!

亦師亦友,修行路上的一盞明燈——我的師父釋永信大和尚

◎釋延諦


“少林有古柏,一千五百載。枝葉飄動處,自有禪風來。”每每讀到師父釋永信大和尚的這首禪詩,心里就生出一陣陣暖意。想著自己已經出家近20年,每次心生煩惱時,便能得到師父的慈悲開示,最終化煩惱為菩提。微斯人,吾誰與歸?

我出生于河北邯鄲,父母都是人民教師,也都是有信仰的人。在這樣一個書香家庭里成長,父母對我的言傳身教不斷地熏陶著我,讓我在年少時,便對佛教有著特殊的親近感。特別是在1999年,父母帶我去一座寺院參觀,聽著佛樂,瞻仰著莊嚴的佛像,我感到心里非常安靜,覺得寺院才是我的歸宿。之后,我經常去寺院,跟很多出家的師父們都認識。后來,我在上中專的過程中,跟父母表達了我對佛教的虔誠之心,希望能到少林寺出家修行。父母理解并支持我,讓我心生無盡的歡喜。

就這樣,2003年,我在一位老居士的引薦下,走進了崇拜已久的少林寺。那時候,少林寺正在舉辦五方佛開光法會,持續了七七四十九天。我每天在寺里,都能見到釋永信大和尚,只是遠遠地,并沒有近距離地接觸到。我覺得他的事務太繁忙了,不僅要負責寺內的各種法務,還有很多接待,每天都忙忙碌碌。直到2003年11月的一天,當時正下著鵝毛大雪,印松長老帶我去見師父。近距離見到師父,我的心里非常激動,以至于師父在對我噓寒問暖時,我竟然不知道如何回應。


釋延諦法師與釋永信大和尚.jpg

釋延諦法師與釋永信大和尚


當時,師父慈愛地問我的年齡,問我的家庭情況,問我父母是否同意我出家,等等。我靜了靜心,一一回答了師父的問題。師父囑咐我要注重經教,多學習、多思考、多總結。就這樣,我留在了少林寺。沒過多久,師父為我剃度,并我為取法名“延諦”。記得師父語重心長地給我開示:“既然選擇了佛教事業,就應該慧行俱進。給你取這個法名,是‘延燈續焰,二諦圓融’之意,希望你能深入經藏,將佛法落實到日常的修行之中,以更好地弘法利生。”師父的這番慈悲開示,我一直銘記于心,不敢忘卻。

對身邊的弟子們,師父說得最多的就是:一定要加強學習,心里有知識了,做事就不慌了。2004年,在師父的推薦下,我到福建省福鼎市太姥山平興寺,親近界詮法師,跟他學習戒律。法師很惜才,見我的學習熱情很高,經常為我開示,我跟著他學習了一年多。到了2005年,師父見我已經有一定的佛學基礎,就推薦我到成都文殊院的空林佛學院學習,有緣親近宗性法師。2006年12月,我在成都文殊院受具足戒。戒期圓滿后,也正值2007年的春節,我回少林寺謝師。師父和藹地給我開示:“你現在受過具足戒了,以后得好好地荷擔如來家業,為佛教未來的發展出一份力。讀書要講究方法,不能死讀書、讀死書,要學以致用,才能將知識轉化為智慧。”2007年上半年,少林寺要舉辦三壇大戒傳戒法會,師父讓我有時間的話,就回去幫忙。2007年5月24日至6月21日,少林寺舉辦300年來的首屆三壇大戒傳戒法會,來自全國各地的600名符合受戒要求的佛弟子,在少林寺登壇受戒。我也從學院回來參與傳戒的服務保障工作。傳戒法會期間的莊嚴、恢弘,使我深感震撼。

2007年7月,我從空林佛學院畢業后,回到少林寺。為了好好地鍛煉我,師父讓我到少林寺外聯處,負責日常的接待、檔案管理等工作。經過一段時間的工作,我發現自己的能力還不足,還需要進一步的提升。師父一直鼓勵我,讓我在工作中不斷總結經驗,彌補自身的不足,并提出如果有合適的機會,會安排我到國外學習和深造。2009年,在師父的推薦下,我考上了新加坡佛學院,五年制本科,學習佛教藝術專業。在校期間,我還自考了美國一家大學的管理學碩士函授班,并順利通過考核。師父得知我考這個函授班需要學費時,即刻從國內轉來5萬元,讓我安心讀書。在新加坡讀書期間,我經常與師父通電話,總能聽到師父關切的叮囑和問候,就像是父親對孩子一樣,那么溫暖,那么慈愛。當時,少林寺有5位法師同時在新加坡佛學院讀書,每次有少林文化代表團出訪新加坡,我們都會過去相聚。而他們每次都會帶來師父對我們的開示,希望我們好好讀書,將來為佛教事業作貢獻。

2014年,我從新加坡佛學院畢業后,有機會去國內的幾家佛學院任教,還有機會到泰國繼續讀博,但想起師父在寺院的諸多不易,我便放棄了這些機會,直接回到少林寺,聽從師父的安排。回寺不久,師父便安排我當侍者,跟在他身邊。記得師父當時說,出家人的基本要求是“僧裝、素食、獨居”,出去干啥事,都代表著出家人,一定要莊嚴得體。在這一方面,師父一直嚴于律己,是我們的榜樣。剛開始給師父當侍者,我比較緊張,師父經常安慰我,不要怕做錯事,有錯就改,慢慢就好了。每次有不清楚的或是自己不知道怎么處理的事,我就向師父匯報、請教,他都會不厭其煩地給我建議。通過零距離地接觸師父,他的言行舉止已經深深地影響著我,給我以無形的法力與智慧。

2015年7月的“網絡風波”出現之后,關于污蔑師父的帖子在網絡上蔓延。看到那些惡意中傷、亂帶“節奏”的帖子,我的心里很難受,為什么像師父這樣愛國愛教、上弘下化的出家人,還要被網絡“暴民”攻擊呢?我百思不得其解。師父是一位平易近人、關心弟子、生活講究、慈悲善良的出家人。對于網絡上的誹謗,師父從未回應,只是在默默地承受著,他的內心很強大,總是堅持“是非以不辯為解脫”這一理念。有一次,我跟師父一起爬達摩洞。與其說我陪著師父一起登山,不如說師父陪著我一起登山。因為他步行的速度快,擔心我跟不上,一直在放慢腳步,一路上還給我拍照,共同欣賞美景。爬到達摩洞上面,師父開示道:“人生就像是爬山,一路上肯定會有很多絆腳石,不能就此停滯,還得勇往直前,堅持下去。”其實,師父這是在鼓勵我,也是在鼓勵他自己,“身正不怕影子斜”“事實勝于雄辯”。

師父的格局很大,他心里不僅僅裝著少林寺,還裝著佛教未來的發展前景。正是基于此,師父帶領少林僧團,一直堅守愛國愛教的優良傳統,配合國家政府開展各類文化交流活動,特別是少林寺武僧團經常跟隨國家領導人一起,出訪多個國家和地區。記得在2016年3月,我跟師父一起到北京釣魚臺國賓館,與尼泊爾總理奧利會談。當聽到奧利總理談到,2016年的衛塞節祈福法會將在尼泊爾藍毗尼舉行,并將在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舉辦一個以“尼泊爾佛陀誕生地和佛教起始的源泉”為主題的國際佛教論壇,希望師父能率團參加時,師父立即回答說:“只要能為中尼兩國的人民祈福,能促進中尼兩國之間的友誼,我們一定會參加。”從這里就能看出師父的格局,以及他心系祖國和人民的愛國愛民情懷。遺憾的是,因為種種原因,奧利總理所說的祈福法會與論壇未能舉辦。


釋延諦法師坐禪圖.jpg

釋延諦法師坐禪圖


師父不是一個死板、沉悶的人,他經常跟我們打禪趣,在禪堂里的很多開示,也充滿禪意,如“別胡思亂想就是禪”“禪是一種功能”等。我跟師兄弟們常說,少林寺是培養禪師的地方,但師父一定是一位有禪趣的禪師。而師父也常說,少林寺不僅僅是功夫圣地,更是禪宗祖庭,作為少林弟子,一定要繼承和發揚少林宗風。少林寺每年的冬季精進禪七,師父已堅持舉辦近二十年,還經常鼓勵外面來的老參們,要常來少林寺坐禪,護持好少林禪堂,自己也能從中獲得法益。只要有時間,師父都會到禪堂里坐香。可以說,除了平時的繁瑣事務,師父唯一的愛好就是坐禪。即便是在自己的房間里,他也是打坐的時間多,他說這樣能凝心靜氣,讓自己變得輕松與自在。

師父是一位非常注重管理,且有豐富管理經驗的人。在管理上,師父善于學習和借鑒,我經常跟著師父一起到全國各地的寺院參訪,如浙江省湖州市白雀寺、浙江省寧波市奉化雪竇寺等寺院,學習他們的管理經驗。師父帶著少林寺各堂口的負責人一起,不斷地通過參訪與學習、培訓與總結,完善少林寺的各項管理制度,并印制了《少林寺寺院管理制度匯編》,受到主管部門及教界的認可與贊嘆。現在,有不少海內外的寺院,經常組織僧人到少林寺學習寺院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少林寺有300余位常住法師,來自五湖四海,既有文化差異、地域差異、習慣差異,甚至還有民族差異,想沒有問題很難,但師父有自己一套獨到的管理模式,使得僧團團結齊心、蒸蒸日上。

師父一直注重寺院的道風建設,鼓勵少林弟子繼承和發揚少林宗風。為了賡續少林禪風,師父發心舉辦少林問禪、中國佛醫高峰論壇、少林學學術研討會、打禪七等活動,他還想創辦禪宗學院,以更好地弘揚禪法,服務社會。在慈善教育上,師父也是嘔心瀝血,如大家都知道的少林慈幼院,先后收養了數百個孤兒,不少孩子已經走上工作崗位,將善念傳遞給更多人;少林寺還持續多年開展“少林慈善行”“臘八施粥”等活動,有力地發揚了佛教慈悲濟世的理念。記得有一年,我在觀看湖南衛視的“變形記”節目時,得知廣西有一個孤兒生活艱難,就跟師父匯報了一下。師父立即讓我想辦法與其聯系,看能否把他領進少林慈幼院。經過多方聯系,我找到了那個孤兒,不過,他已經幸運地被一對夫婦收養了。

師父對徒弟們的關心和呵護,就像是親生父母一樣。有一次,我身體不舒服,住院了,還沒來得及跟師父匯報。但是,細心的師父很快得知了這個消息,還專門找到省醫的專家給我看病。師父的這份愛、這份情,讓我感動不已,更加堅固了我的道心,在修行的路上永不言棄、勇往直前!

2022年的一天,師父把我叫過去說:“你在寺院的時間不短了,總是要長大的,要自己承擔一些事。新鄭有個靈山寺,當地政府希望我們派遣一位法師過去,你去吧!”當時,聽完師父的這段話,我的腦袋里“嗡”地一聲,一片空白。很快,我調整了一下情緒,跟師父說:“沒問題,師父,那我就去吧!”等我到了新鄭靈山寺,發現這里雖然是開放的宗教活動場所,卻只有幾口窯洞和一個觀音菩薩像,除此之外,連個像樣的佛殿都沒有。我有些忐忑,想打“退堂鼓”。師父了解到這一情況后,慈愛地對我說:“常參必有禪,常住必有緣,廟是守出來的。剛來會有一些麻煩和障礙,但你不能輕言放棄,要敢于面對、敢于接受、敢于處理、敢于放下!”師父的這番話,讓我信心倍增,當時就發愿一定要好好把廟守下去,只要有一方弘法之地,就會有將來的香火興盛!


新鄭靈山寺內的觀音菩薩像.jpg

新鄭靈山寺內的觀音菩薩像


我來到新鄭靈山寺時,正值新冠疫情泛濫,連寺廟門都出不去,更別說搞文化交流、慈善活動了。我一邊給自己“提氣”,一邊錄制一些關于佛教禮儀、法器使用、梵唄唱誦等方面的小視頻,堅持每天做一張“禪日歷”,與廣大善信結緣,效果還不錯。當然,這都是師父給我的建議,他讓我別閑著,在疫情期間一樣能弘法利生。從今年開始,寺院逐漸恢復正常,信眾也慢慢多了起來。按照師父的叮囑,我先做好寺院的基礎建設,把法務恢復起來,舉辦一些文化交流活動,讓寺院成為信眾的心靈家園,也不斷發揮寺院服務社會、造福一方的作用。現在,我們每個月都會抽一天時間,慰問當地的孤寡老人,除了給他們送去米面糧油等生活物資之外,我們還陪他們聊天、交流,他們非常需要這種精神上的慰問。師父多次給我開示,讓我與基層政府、寺院所在的村委搞好關系,我都歡喜接受,并與他們搞好了關系,因此做起事來也相對輕松一些。師父讓我注重挖掘寺院的文化內蘊,多舉辦一些弘法利生的活動。我也依教奉行,隨后準備舉辦系列文化興寺、服務社會的系列活動,爭取將寺院打造成為信教群眾的精神家園。我的很多思路與創意,皆因長期跟隨師父,從他身上學到的。

在我心中,師父有著與眾不同的禪師風范,引導后學亦有獨到之處。近距離陪伴師父這么多年,我清晰地感覺到,是他讓世界各地的民眾知道了少林寺、少林文化。在他身上散發出的睿智、正義、沉著與慈悲,深深地感染著我們這些弟子。身為少林弟子,我引以為豪;能成為師父的弟子,何其有幸!師父亦師亦友,就像一盞明燈一樣,指引著我們在修行之路上奮勇向前。在未來,我將謹遵師父的教誨,廣發菩提心,廣行菩薩道,上弘下化,勇毅前行!

(作者系新鄭靈山寺住持。)

少林文化對人類身心健康的積極作用

◎鄒相


何謂少林文化?少林文化是少林僧團在特定的歷史環境和宗教土壤條件下創造的,以禪宗文化為核心,以禪修、功夫、禪醫、佛教藝術為表現形式的獨特文化現象,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具有根源性、唯一性、包容性和共享性。目前,“少林文化,人類共享”的理念,已贏得國際主流社會響應。

2023年6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就中華文化傳承發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論與現實問題作出了全面系統深入的闡述,并深刻總結了中華文明具有的五個突出特性,即連續性、創新性、統一性、包容性、和平性,這是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基礎。而經過千余年傳承與發展的少林文化,同樣具備這五個突出特性,在新時代的征程中,可以更好地發揮其作用,特別是對人類身心健康方面,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少林文化對健康科學的創新與發展,有著助推作用。健康科學是一門跨學科的領域,它研究如何促進人類的身體和心理健康。該學科集合了醫學、營養學、心理學、公共衛生學和生物科學等多個領域的知識。健康科學的目標,是通過科學研究和實踐,探索如何保障、維護和提高人類的身體和精神健康。而少林文化內容中的少林禪宗文化、少林功夫文化、少林禪醫文化、少林禪藝文化、少林禪茶文化,從不同的角度與方向,促進人類身心的健康,與健康科學的目標,有異曲同工之妙。

一、少林禪宗文化倡導孝道及身心的和諧

少林禪宗文化集中國禪宗文化之大成,形成具有少林文化特色的禪宗文化體系。少林禪宗文化的核心精神是和合,“和合共生”“眾生平等”,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的和合,有利于保持社會各階層的穩定與團結。一個健康的人,必然是身心調和、氣定神閑;一個和諧的社會,必然是擁有和諧文化、奉行和諧理念、洋溢著和諧精神的社會。

在宗法思想的影響下,自唐代以后,中國禪宗強調“孝為成佛之本”,對父母要恪守孝道。這,也是佛教禪宗中國化的直接體現。禪宗六祖惠能大師說:“心平何勞持戒,行直何用修禪。恩則孝養父母,義則上下相憐。”他強調,孝敬父母本身就是一種修行。而禪宗叢林所遵循的《百丈清規》,則從制度上保證了僧人孝敬父母的可能性,規定父母疾病或逝世時,僧人均可以請假探親或奔喪,為父母盡孝道。少林禪宗文化與中國禪宗文化一脈相承,在融入少林寺本有的特性過程中,將禪宗崇善向善的特質發揮到極致。如,少林寺至今還堅持清明祭祖、寒衣節掃塔祭祖的習俗,緬懷先祖,追憶故人。而少林寺的歷代祖師大德,也都是弘善揚善、重視孝道的典范。

少林禪宗文化本身就是一種和諧文化,倡導身心的和諧、社會的和諧、大自然的和諧、人類的和諧、地球的和諧,它既具備眾緣和合的內蘊,又具備佛教慈悲為懷的特質。故而,少林禪宗文化是促進人類身心和諧、倡導社會和諧、營造和諧文化氛圍的重要文化資源。

二、少林功夫文化凸顯佛教慈悲忍辱思想

在少林武術戒約中,有很多戒約凸顯了佛教慈悲忍辱思想。如在少林寺福居大師所傳的《少林羅漢行功短打》中,有這么一條戒約:“橫逆相加,只可理說排解,勿妄動手腳。即萬不得已,亦須打有輕重,宜安穴竅,免致傷人。”即是說,習練少林羅漢功之人,不可輕易施展拳腳,要懂得勸化人,在萬不得已出手時,也要懂得分寸,以免傷害到別人。

在《少林拳術秘訣》中,記載了少林寺覺遠大師制定的習武戒約:“與契錫游行之時,如與俗家相遇,宜以忍辱救世為主旨,不可輕顯技術。”即是說,習練少林拳術的出家人,在外出游化時,碰到在家人,要以忍辱法門對之,不能輕易使用所學的功夫。在《少林秘訣》中,記載了這么一條戒約:“濟危扶傾,忍辱度世,吾宗既皈依佛門,自當仍以慈悲為主,不可有逞強凌弱之舉。”這同樣是佛教重視慈悲忍辱思想的明證。

少林功夫還有“八打八不打”的規定,這亦是佛教慈悲忍辱思想使然。何謂“八打”?即是指攻擊之后不至于給對方造成嚴重傷殘,又能有效控制對方的八種部位,包括:眉頭雙眼、唇上人中、穿腮耳門、背后骨縫、肋內肺腑、撩陰高骨、鶴膝虎骨、破骨千金。何謂“八不打”?即是指擊中八個部位中的任何一個,都會引起對方傷殘乃至死亡的部位,包括:太陽為首(不準擊打與踢擊太陽穴)、正中咽喉(不準擊打、鎖制咽喉以及鎖骨)、中心兩壁(不準擊打心窩部及左右兩側)、兩肋太極(不得隨意擊打腋窩下兩側軟肋)、海底撩陰(不得隨意擊打或撩擊襠部)、兩腎對心(不準踢打身體兩側的腎臟要害)、尾閭風府(不得踢打尾椎骨部位)、兩耳扇風(不得對兩耳施用“雙風貫耳”的打法)。“八不打”中的八個部位,均是人身體的脆弱部位,若擊中,很容易給人以致殘或斃命的危險,選擇“八不打”,既是一種良好的武德修為,又彰顯出佛教慈悲濟世的理念。

傳統的少林功夫,是少林寺歷代僧人經過1500多年的傳承和錘煉而成,演練方便,實用性強,有利于提升人們的身心健康。少林寺方丈釋永信法師說:“修習少林功夫的主體是禪者,由禪心運武,透徹人生,內心無礙無畏,表現出少林功夫傳承人大智大勇的氣概。”可以說,少林功夫是少林武術和禪宗智慧融合的產物。少林功夫中蘊含的佛教慈悲忍辱思想,更是讓后世敬仰,讓習武者敬重,在習練少林功夫達到習武健身、增強體質的同時,也培養了人們慈悲忍辱、廣結善緣、圓融和合的品質,有益于身心健康。

三、少林禪醫文化以禪修為髓,重視調理身心

少林禪醫,起源于少林寺,形成于少林寺。少林醫藥學已有上千年的歷史,歷史上被尊為少林醫宗。少林寺的歷代高僧大德皆禪、武、醫兼通,愛國利民,名聞于世。少林禪醫的養生方式表現為:以功法為導,以醫藥為用,以禪修為髓,重視調理身心,并以提升生命力為歸,其根本作用在于激活潛能,鍛煉臟腑,改造體質,強健身心。

歷史上,少林寺涌現了大批知名僧醫。北魏后期的少林高僧洪遵和志剛被尊為活菩薩,分別撰有《少林寺針灸秘抄》和《少林醫僧寶囊》。隋代少林僧人子升善武好醫,尤其對氣功和點穴治療的內容,特別詳細地介紹了人體常用的六十八穴的部位、取法、療法及配方,開列了一百多種常見病的點穴治療指要。公元1217年,東林志隆禪師出任少林寺住持,創建了少林藥局,以少林醫方服務本寺僧眾及百姓,享有盛譽,被稱為“佛門醫宗”。自少林住持志隆禪師時代設立少林藥局后,福裕大和尚在住持少林寺期間,倡導“主傷科兼修內科、兒科,醫眾僧兼俗疾,方為普渡眾生”的僧醫方針,使少林藥局獲得長足發展。明代時,少林寺建立起比較健全的醫療機構和完備的醫事制度,設立醫座(僧醫的最高官職)、藥局司(專門管理草藥的采植以及藥劑的制作)等,同時還開設寺醫學堂,培養專科僧醫,懸壺濟世,利樂有情。

近年來,在釋永信方丈的關心和指導下,少林寺組織僧醫和中醫藥方面的專家進行了一系列的整理和挖掘,2000年4月,《少林武功醫宗秘笈》珍藏本歷時三年終于問世;2011年,由釋永信法師、李良松教授主編《中國佛教醫藥全書》(全101冊)面世。2011年5月28日,釋永信方丈倡導并在少林寺組織舉辦“首屆中國佛醫高峰論壇”,將論壇會址常設少林寺,每年舉辦一次,圍繞重大佛醫議題展開討論與交流。此后,“中國佛醫高峰論壇”在少林寺圓滿舉辦九屆,使少林禪醫走上學術性的高端平臺,并產生了國際影響。來自國內外的醫藥界專家學者匯聚少林寺尋宗求源,探索佛醫、禪醫未來的創新與發展。

少林寺以傳承少林禪醫文化為使命,以弘揚傳統醫術為己任,以服務社會大眾為宗旨,為有情眾生提供具有佛教慈濟精神特色的醫療服務,也為人類的身心健康事業做出應有的貢獻。在1500余年的歷史傳承中,少林禪醫文化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已成為具有真實性、獨特性和包容性的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具有極強的國際號召力。

四、少林禪藝文化傳承藝術精品,滋養身心

少林禪藝文化的范疇很廣泛,包括禪詩、禪意書法、碑刻、繪畫、建筑、雕塑等。書畫是中國傳統書寫繪畫方式,當佛教與書畫藝術相結合之后,便產生了佛教書畫藝術。在少林寺,有不少名家題寫佛教文化、少林文化題材的書畫遺墨,傳至現在,仍被廣大書畫愛好者青睞,愛慕不已。

在早期的佛像雕塑中,往往以印度藝術為范本,甚至直接取法于印度佛像的造像和雕塑藝術。而隨著佛教在中國的傳播與發展,與中國文化相互融合、相互借鑒,使得佛教越是在中國不斷發展,佛教的雕塑藝術越是中國化。在少林寺的很多佛像雕塑中,明顯體現出佛教中國化的特點。

又以少林寺碑刻為例,少林寺現有歷代碑刻塔銘六百余通(品),其中既有南北朝時期的,又有唐、宋、金、元、明、清等朝代的。既有唐太宗賜少林寺主教碑、乾隆皇帝御書碑,又有黃庭堅、米芾、蔡京、蔡卞等著名書法家的書法碑、蘇軾的畫作《梅碑》,武則天的祈愿碑和還愿碑等,還有唐永淳二年(683)王知敬書寫的《大唐天后御制詩書碑》、天寶九年(750)崔琪撰文的唐《靈運禪師塔銘》、宋代書法家米芾的《第一山》、宋代參寥書寫的《三十六峰賦》、元代日僧邵元撰文的《息安禪師碑》、明代的《釋迦如來雙跡靈相圖碑》、明代金忠士書寫的《題達摩面壁》草字碑、張欽的《千崖萬壑》、日本國沙門德始書寫的《淳拙和尚碑》及《宜山竹》等,具有極高的藝術欣賞價值和收藏價值。另外,少林寺還有歷代塔額、塔銘305通,早至唐朝,近至現代,品鑒每一幅作品,均給人以禪意橫生、禪趣無限之感。

藝術精品,不僅承載著藝術家的心血和思悟,還能滋養身心、陶冶情操、開闊眼界、提升境界。少林禪藝文化很好地傳承了包括書法、繪畫、雕塑等藝術精品,在滋養身心的同時,也讓人進入和順、自在、安詳、禪悅之境!

五、少林禪茶文化源遠流長,澤被后世

歷史上,少林寺的僧人一直有飲茶、種茶的傳統。相傳中國禪宗初祖達摩大師一葦渡江,至少林寺后山終日面壁,疲勞至極,昏昏欲睡,雙目難睜。達摩大師一怒之下,扯下眼皮,扔出洞外。沒想到,過些時日后,在他扔掉眼皮的地方長出兩棵茶樹,長勢旺盛。一日,達摩大師正在用膳,山風驟起,樹葉飛進他的缽盂里,讓他食后精神倍增。于是,茶樹葉成為達摩大師九年面壁參禪的伴侶,禪茶一味,難解難分。自此,少林寺僧開始種茶、采茶、飲茶,世代相傳至今。

少林寺碑林里,現存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中秋,少林寺首座僧洪洽撰文并書丹的《施茶碑記》碑。碑文中記載了許昌信士在少室山采茶,并連續六年向少林寺施茶,功德圓滿。該碑全稱為“軒轅關將軍廟施茶六季完滿功德銘記”,碑中提到的少林茶園,可能就在“軒轅關將軍廟”附近,今已難尋遺跡。

唐代劉貞亮在《飲茶十德》中,概括了飲茶對身心、精神的多種功效。“飲茶十德”包括:一、以茶散郁氣;二、以茶散睡氣;三、以茶養生氣;四、以茶去病氣;五、以茶樹禮仁;六、以茶表敬意;七、以茶嘗滋味;八、以茶養身體;九、以茶可行道;十、以茶可雅志。

少林寺僧人經常飲藥茶,根據四季氣候的變化,選擇適宜的中藥泡茶,從而達到健胃提神、益壽延年的目的。少林僧團在長期的參禪悟道、燒水泡茶、供佛施人、舉辦茶會中,逐漸形成了一套嚴謹而規范的待客茶禮儀式。傳承至今的少林禪茶會,見證了少林寺僧眾莊嚴有序、威儀具足的待客茶禮。

2013年,少林問禪之“少林禪茶會”分別于8月17日、18日晚上六點半至九點半進行,地點在少林寺慈云堂露天庭院及碑廊。場地莊嚴大氣,文化氛圍厚重、濃烈。八十臺茶席分布于觀音閣下,古碑之間。期間,來自國內外的禪師、辯手與各位嘉賓、善信約四百人,共同問禪品茶、聽琴會友。通過少林禪茶會,有利于人們了解佛教中的茶文化,以及禪茶一味的內在深蘊。

在禪宗叢林中,禪僧們為了更好地參禪,也開始在修行中飲茶,他們對茶的研究、理解和追求,不同于世人。寺院崇尚飲茶、種茶的同時,將佛家清規、飲茶讀經與佛學哲理、人生觀念融為一體,“茶佛不分家”,“茶禪一體”“禪茶一味”由此產生。少林禪茶文化源遠流長,有序傳承至今,對人們的自身修行與境界提升,有著積極的助推作用,可謂澤被后世!

少林文化的普世價值已經為世界公認,并已取得良好的輿論影響力。近年來,少林文化通過多種渠道不斷“走出去”,在國際上掀起一股股“少林文化熱”。少林寺利用自身優勢,通過在海外舉辦各種論壇、對話、交流活動,開展少林功夫段品制培訓,舉辦海外少林文化節、少林功夫考功大賽等,以中國傳統文化、佛教禪宗文化、少林文化為核心,深入當地主流社會和基層民眾,推廣、擴大少林文化的影響力和覆蓋面,持續在海外各國的主流社會中產生積極的影響,倍受海外民眾的喜愛和青睞。

國家和民眾對少林文化認可、少林文化能夠“走出去”,歸根結底,還是因為少林文化對人類身心健康的積極作用。概括而言,少林文化已然讓數千萬海內外民眾從中獲益,心生歡喜!

(作者系少林寺官網主編、少林寺《禪露》主編。)

少林禪宗與少林功夫

◎張宗球 馬琳璋


佛教傳自印度,大約在我國東漢明帝永平十年(67)傳到中國。到南北朝梁武帝時(約公元526年),南印度高僧菩提達摩來到中國,在登封嵩山(少室山)山洞里面壁九年,創造了佛教禪宗,達摩也因此成為中國佛教禪宗的初祖。此后,禪宗以心印心,衣缽相成,傳到第六代惠能大師。惠能大師把禪宗進一步發揚光大,使其在中國佛教史上別具一格并盛傳于后世。因達摩在少林寺禪修功成,所以少林寺成了禪宗的祖庭。

一、什么是禪?

所謂“禪”,即是佛家的禪修,也就是禪定的意思。作為禪定,按照唐代玄奘法師的說法就是“靜慮”。關于靜慮,《俱舍論頌疏》卷二中有如此說法——問:“何為靜慮?”答:“由定寂靜,慧能審慮,故慮體是慧,定有靜及生慧慮,故名靜慮。”靜慮結合就是禪。而六祖惠能又說:“外不執著物象就是禪,內心不亂就是定。”

禪宗以參究的方法,以徹見心性本源為主旨,將佛教深玄的理論提現在平凡的日常生活中,佛教通過禪走向世俗人生,世俗人生也通過禪得以了解佛教、了悟佛理。

按照佛家的說法,禪遍布宇宙,古今一如。佛祖釋迦牟尼是禪修的大成者,被尊為佛陀。相傳佛陀在靈山大會上,拈花示眾,默默無語,當時眾人不解其意,唯有大迦葉尊者會心地微笑。于是,便有了“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禪修就這樣傳承下來并得到弘揚。大迦葉尊者在西天應是禪宗的初祖。后來,達摩到中國傳教,他把禪宗帶到中國,在少林寺的一個山洞的石壁前靜修,“面壁而坐,終日默然”,九年后其影像嵌入石壁,達摩成為在中國禪宗的初祖。《大智度論》中說道:“佛以智慧為母,禪定為父。禪定能收攝散亂的心,令智慧發揮作用。而智慧能夠觀察到萬事萬物的真實相貌。”又據《壇經》中,惠能說:“我此法門,以定慧為根本。定慧是一體,不是二。定是慧的本體,慧是定的功用。當智慧發揮作用時定已在其中,當禪定進行時智慧已在作用。”由此可見,禪宗是根本的法門,參禪的人只要掌握了這個根本法門,就能見性成佛。

禪修經慧可、僧璨、道信、弘忍直傳到六世惠能,惠慧能以后,禪宗人才輩出。禪宗蓬勃流布人間,法法相傳,燈燈相續,成為中國佛教的主流,而少林寺也成了禪宗的祖庭。

二、禪宗是怎樣影響少林功夫的?

禪的實質就是“靜慮”,在修煉時要做到“一心不亂”,最后達到“明心見性”。實際上,宇宙中處處都有禪的存在。這里,禪修可身修也可意修,而顯、密、道、儒、武、養中均有禪。練武之人,講的是武中之禪。

達摩的禪修是只身在石洞內,面對石壁靜思靜慮,面壁九年最后修煉功成。后來,有很多修禪修的人也按照他的模式進行靜坐,可是,有很多僧人因常年參禪打坐而精神萎靡不振。達摩為了改變這一現狀,創造了少林十八手,這就是少林功夫的最初形式。少林禪修由靜坐而到活動肢體的動功,這亦是武術的動靜結合,也就是少林功夫由禪而產生的源頭。

少林功夫是講究“拳禪一體”的,拳是動,禪是靜,少林功夫有了動與靜的結合,傳承了禪修的宗旨。六祖惠能曾說:“外不著相為禪,內心不亂為定。”由此可見,他不主張身體靜止不動,而是注重心不動,注重無念,無相、無住,注重明心見性,注重生活中禪修。而少林功夫正是繼承了他的衣缽,在靜修中由靜生動,在修煉中力求“一心不亂,明心見性”。

明心見性,就是充分地認識自己,認識自己純樸而未被污染的心靈。而少林功夫的修煉,如果要達到上乘的境界,也一定要有“一心不亂”和“明心見性”的意境,才能成功。

少林功夫由禪修的靜坐而由靜生動,繼而發展為蹦、縱、跳、躍的武術,使其有了內外兼修的功能。練功之人周身之筋脈靈活,骨肉堅實,氣血行動可以隨呼吸而貫注,一運可以從頭頂到腳,再運又可使氣血由腳上升到頭頂。而全身上下,手臂、下肢、直至指尖、臂膀、胸肋、腰腎之間。

禪修對我國傳統武術的影響是很大的,不僅是少林功夫受到禪修的影響,心意拳也是如此。在《六合心意拳譜》中,有“立法與平素一樣:頭頂天,足抓地;先定心,心定神寧心安;心安,清凈無物;無物氣心,氣心絕象;絕象覺明,覺明心氣神相通;萬氣歸根,合成一氣”之說,這就充分說明了禪修對心意拳以及中華傳統武術的影響。

三、禪修之“靜”與武術之“動”的關系。

無論哪門哪派武術,都要講究動靜相間。所謂靜,古人說:“靜則生氣。”這是所有內家拳必須要懂得的道理。少林功夫是“拳禪一體”的,禪修就是靜。正因為中華傳統武術中有動有靜,因此,武術才能陰陽互補、剛柔相濟,變幻無窮,才能有實戰搏擊格斗的功能。少林功夫以動為主,而練習少林功夫還要有坐禪靜修(打坐),還要有站樁,然后再練習套路。因此,少林功夫也就有了養生的作用,主要從調身、調息、調心這三個方面著手。

所謂調身,就是氣貫丹田。中華傳統武術中,凡靜坐或者站樁,均是氣貫丹田。只有氣貫丹田,練功者才能身強體壯,才能站立如樁,不動如山,這樣才能與敵人實戰時立于不敗之地。

而調息,就是呼吸。肺為氣之府,氣乃力之君。練習拳術,只有加強呼吸,才能增加自己的氣力、功力。

調心,就是呼吸鍛煉時不能胡思亂想,要集中精神。如果思想松弛、散亂,氣必凝阻而成為障害,不但功夫沒有練成,有時反而會把身體練出疾病。因此,我們在練習中華傳統武術時一定要記住:要漸進而不可猛進,要有恒心而不可半途而廢。還要注意,練習武術之人要節戒色欲,不能狂飲暴食,要靜心凝氣,涵養謹慎。只有這樣,才能“周身之筋脈靈活,骨肉堅實,氣血行動才可以隨呼吸以為貫注,如欲運氣達于指尖、臂、胸肋、腰腎之間,意之所動,氣即赴之”。

在少林功夫的修煉中,靜有很大的作用。“靜生氣”,意思是鍛煉只有在入靜的狀態下,才能生出“氣”來。而人沒有氣,生命就無法維持,武術也就沒有功力而言。從古到今,凡武功高深的武術家,大多是在練功之余進行盤膝靜坐,利用這一靜坐形式對自己的思想進行靜慮,由此修煉自己的元神、元氣、元精。如此,才能使自己的武功達到上乘境界。

其實,武術的功能不僅僅是實戰搏擊,它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功能,就是養生。禪宗的主要方式是打坐,打坐正是養生。養生者,養其性情也;打坐者,收斂此心,不使放去也。昔日,達摩面壁九年,目無所視,耳無所聞,口無所語,無思無為,不塵不垢,所以得成正果。神光立雪不動,乃見善學達摩處。達摩曰:“心不緣境,住在本源。意不流散,守于內息。神不外役,免于勞傷。人知心即氣之主,氣即形之根,神形之具,令人相因而立。”我們在進行武術的實戰搏擊修練和養生健體的修煉時,都要借鑒禪修的方法。可以這樣說,武術的實戰與搏擊,實際上乃是一動一靜的修煉。

《少林棍法闡宗》的內容梳理與價值再探

◎阮文翩 馬廉禎

 

明代是中國武術發展的一個高潮期與變革期,社會結構變化和不斷的戰爭是其發展的助燃劑。在這個過程中,涌現出一大批“文武兼修”的武藝家,他們的經典著述和思想引領了明代及以后的武學發展,可謂流芳百世。各類武術典籍是記述“拳種”或“流派技藝”的譜系志書,是提供給后世辨章學術、考競源流的詳細史料,是具有很高學術價值和現實價值的民族文化遺產。

《少林棍法闡宗》是明代徽州休寧人程宗猷對明代“少林棍法”研究的專著。它不僅成了印證明代少林寺輝煌武術史的珍貴典籍,也成為其他各家武術流派,乃至東亞、東南亞等國家 Martial Art 普遍技擊的指導手冊。雖該成書于明代,但其關于棍法的精彩論述和武術技擊理論,迄今仍具有極強的實際指導意義與啟示。

一、程宗猷及其《少林棍法闡宗》

程宗猷(1561-?),字沖斗,又字伯嘉,為徽州休寧人(今安徽省黃山市休寧縣)。少年有志疆場,為國效力。從其生平事跡來看,程宗猷的身份迥殊,家族事商,是文學士人,也是一位突出的民間武術家。程氏宗族更是當地望族,族人多業儒。晚明時,程氏宗族出了幾位知名學者和獲得朝廷甲第功名的子弟。而程宗猷的祖父程廷全,字有功,經商起家。因此,自小出生商業家庭的程宗猷,家境殷實并推崇習儒業。

而程宗猷平生習藝經歷豐富,涉刀槍棍弩等諸藝。但其以“棍法”最神,武藝始承少林,在萬歷四十四年(1616)著《少林棍法闡宗》三卷問世。另在天啟二年(1622),程宗猷受天津巡撫李邦華聘請,擔任都司合書(分管練兵事務),宗猷率子弟家族80余人,自帶糧餉赴軍門從戎,以所創強弩及刀槍棍諸法日夜訓練士兵,頗有成效。

(一)承傳徽學,文以啟武

程宗獻生負奇氣,知勇成性,少以儒學為業。程宗猷出生在徽州,深受徽州當地風俗的影響。據明代徽州府志記載,徽地民風淳厚,以“讀書、力田、間事商”為舊志,徽人習書禮、不尚浮華衣冠,百年未改舊志。因此,徽州多文人,出現了朱熹、汪華、戴震、胡宗憲、方開等儒官與儒將,而且程宗猷所在的休寧縣,更是聞名全國的狀元縣。為此,定居在徽州休寧縣的程氏宗族,族人皆以“儒業”為傳世目標,其中最為顯著的程暹(宗猷叔父),他是明代國子監的太學生,生平以讀書致仕為己任,并與汪道昆、王世貞等文史學家相識。

受徽學影響,程宗獻年少以“儒學”為業,雖程宗猷在仕途上沒有考取到功名,但其一生擁有著文人學士的高尚品質和人生追求。明代獲進士第、原任福建建寧府推官通家制待生陳世堎曾這樣稱贊他:“沖斗君者,族之奇士也,磊落魁偉,慷慨然諾,有俠丈夫風,且孝友淳篤詢詢儒子也。儒不授,轉而試武。”

(二)尚習武藝,以棍顯著

文武兩途如日月行天,圣帝明王莫敢偏廢。在習儒業的同時,程氏更尚習武藝,其弱冠好槍棍,攜三千金,往河南少林寺學武藝,罄其囊。其在少林專習棍法,師從洪紀師,再承洪轉師,與宗想、宗岱二僧亦師亦友,后學于廣按師;在對待習武上,他凡與聞人秘藝,遇靡不習,習靡不精。為此,程宗猷多從益師結良友,在江浙從劉云峰習雙手刀法,在河南從李復克習槍法,弩法是其在壽春(安徽省淮南市壽縣)游玩時,得當地“銅機”,創制成的新型弩機的使用方法。

程宗猷雖習練多種武藝,但其棍法最為出名。對于此,程說:“棍為藝中魁首。”此何說乎?凡武備眾器,非無妙用,但身手足法,多不外乎棍。明末著名軍事家茅元儀(1594—1640),字止生,在其《武備志》中,將《少林棍法闡宗》進行了收錄,并認為:“諸藝宗于棍,棍宗于少林。少林棍之說,莫詳于近世新都程宗猷之闡宗,顧特采之。”從上述內容也可以看到,在明末,少林棍法已然成為當時武藝的引領者,而研究最為詳細者當為程宗猷。

二、兼而習之:《少林棍法闡宗》的形成

比《少林棍法闡宗》成書較早的明代兵學與武學的巨作《紀效新書》,成書時間是在嘉靖三十九年(1560)到嘉靖四十五年(1566)。戚繼光在《拳經捷要篇》中寫道:“若以各家拳法兼而習之,正如常山蛇陣法,擊首則尾響,擊尾則首應,擊其身則首尾相應,次謂上下周全,無有不勝。”而尚習武藝的后來者程宗猷,顯然受到戚繼光《紀效新書》中的“各家拳法兼而習之”武學思想的指導和影響。

前面研究中提到的,與其叔父程暹相識的同鄉汪道昆,并給其祖父程廷全題寫墓志銘的王世禎二人,與戚繼光有著密切的關系;汪道昆曾是戚的同僚,汪曾派人求序于王世禎,就有了《紀效新書》的王世禎序。而在特定人物的關聯和圈子內,在叔父輩的情誼影響下,也養成了程宗猷在習練武藝中,不局限于一隅的眼界和學識。

(一)習以棍法,集師之長

在《少林棍法闡宗》成書之前,程宗猷在嵩山少林寺先后跟隨了洪紀、洪轉、宗相、宗岱、廣按等5位武僧學習過武藝。

按照少林雪庭福裕宗統字輩的“周洪普廣宗”排序來看,程已經跟隨了3個不同輩分的高僧學習少林武藝。尤其是最后跟隨的廣按武僧,按照程宗猷在《少林棍法闡宗》中“乃法門中高足,盡得轉師之技而甚至,耳提面命,開示神奇”的描述,而且程還同廣按“后從寺同游,積有歲月”,不難看出,無論是從武藝學習的相處時間,還是具體的言傳身授,程宗猷學習的棍法內容應該受到廣按的影響比較大。由于廣按盡得洪轉的技藝傳授,因此,程宗猷在少林寺所習練的棍法師承脈絡,主要沿襲了洪轉、廣按一支的技法。

在《少林棍法闡宗》中,程宗猷亦再次說明,他的棍法武藝是“愛從暇日,裒集師友所傳授的”。在習武的道路上,程不拘一格的性格和不恥下問的態度,得到了少林寺各位老師的喜愛,傾囊相授其少林棍法技藝。同時,寺廟與民間的師生互動情景,表明了在明代,少林寺不是一個封閉的武學平臺,它與其他空間的武文化之間處于相對開放與接納的狀態。正是這種交流與整合,使得少林寺成了中國武學一個重要的集散平臺。

綜上可知,得到各位高師傳授棍法和指點技法的程宗猷,也兼而習之各類武藝,至于“弓馬刀槍”等武藝都頗悉研求,后來經過對自身技藝的融合,他推陳出新,創新了“兼槍帶棒”的少林棍法。

三、《少林棍法闡宗》的價值及當下啟示

《少林棍法闡宗》成書至今已有四百余年,仍不斷被研究和借鑒,正因為它擁有不可估量的學術價值。在對《少林棍法闡宗》內容梳理的基礎上,對書中圖文并茂記載的棍法內容進行探尋,對于當下長棍對抗性項目的發展,具有極高的價值與意義。

(一)寓兵法于棍法

程宗猷少年即有志疆場。因而,在書中就有“聞兵法有正有奇,有虛有實,度眾寡強弱之勢,決高下勞逸之機,識前后左右之局,審彼己主客之形;有長而匿短,有短而見長,有呼而動九天,有吸而靜九地;能陰能陽,能柔能剛,可攻可守,可縱可橫”的論述。顯然,《少林棍法闡宗》與《孫子兵法·勢篇》中“戰勢不過奇正,奇正之變,不可勝窮也”的兵學思想相吻合。

作為現存影響力之最的軍事典籍《孫子兵法》,不但影響了《少林棍法闡宗》的技理成立,有學者認為《孫子兵法》對明代著名武術典籍皆有啟示,如唐順之的《武編》、俞大猷的《劍經》,以及戚繼光的《紀效新書》中關于拳刀槍棍的技理,都有《孫子兵法》思想闡釋的身影。雖書中角度有別,但皆具創見,上述典籍是研習兵學與武術內涵精義的典范。因而,回溯《少林棍法闡宗》理法的源頭,必然扎根于《孫子兵法》的思想土壤中。

同時,程宗猷由“奇正”引述到“陰陽”,顯然升華了該書的格調。俗語言:萬物調和離不開“陰陽”之合,而臨場勝敵的關鍵也在一陰一陽的變化中。為此,程在書中多有關于棍法陰陽運用的論述,如“出手為陽,收手為陰,提圈外為陽,拿圈里為陰,夫非兵法中陰陽克制之義乎;一陰一陽,一仰一覆,時仰時覆,如龍之翔,鳳之舞”等語句。整體而言,程宗猷的棍法與兵法、中國傳統哲學思辨都有著密切的關聯。

(二)合乎有度,遵法而變

古代武藝有其特定而嚴謹的法則。棍法技理的成立,必然要合乎武藝的規律與要求,戚繼光的《拳經捷要》中曾多次強調,拳打不知、博記廣學、多算而勝。準確地說,“快打慢、長打短”是中外搏擊技藝普遍意義上的法則,要求速度、力量、靈巧的綜合發揮。

書中,程宗獻回答了如面對十余人群而攻之,處于四面合圍下,要懂得佯攻強敵,實打弱敵,謂之度眾寡強弱之勢,攻其不備;敵以排雁翅復圍,需抽身改變自我位置,使眾人在我面前,無須擔心背后之憂,知己知彼;故群起而攻之,我則佯輸敗走,彼追,我去其最先者。上述內容假設置于不同的情況、不同場景,攻強取弱、靈活變通、以弱勝強,闡釋不同的應“變”之法!同時,這個法則不是墨守成規,一成不變的,更不是當前某一套路固定對練情景設定,及套路動作單一使用,它具有極強的緊急情景真實性設定。今天,在太極拳技擊、散打戰術、警務技戰術等領域,仍在遵循古代武藝的格斗法則。

(三)動靜得宜,攻防結合

一動一靜、攻防結合,才能決高下勞逸之機。棍以四平為勢之王,彼我皆四平,如何打破僵局,制敵取勝?如我以動驚其靜,待彼變化時,找到對方破綻,取巧而入,乘空而發。另,如我在等待機會進攻,彼亦待我發,此時他靜我動,彼動我靜,靜中用動,動中則用靜,此謂取勝之妙處。動靜之機的運用,即節奏變化,在于局勢的變化。只有在節奏的精確調度與連結下,才有可能使戰術戰機、技法步法形成整體的同步進行,一拍即合,使武術技擊呈現出有規律、有節奏,技藝風格獨特,高度藝術性的對抗競技運動。如在拳擊運動中,拳王阿里的拳擊節奏和其獨特代靈活的蝴蝶步,一直為人稱贊與爭相模仿。上述內容闡釋,印證了唯有變方能應對不同敵手、不同變化。總結來說,以“變”應萬變、反之以“不變”應萬變,才是武藝技擊永恒的主題,這也充滿了古人的智慧。

在動與靜、攻與防之間,一旦有了機會,需目標明確,扎打其手,便難以持棍:扎打其膝,使其難以行走;扎其心肋,使其難以招攔。

(四)熟嫻有以,心手相應

“我亦無他,惟手熟爾”,這是宋代歐陽修筆下賣油翁的語句,雖不是波瀾壯闊的豪言壯志,但它卻是習練一門技藝的真實寫照。程書中寫道,真當臨改之時,人們往往每每自亂陣腳。正因為習武之人見識不夠廣闊,功夫不夠扎實的緣故,若一遇敵,則心智大亂、手腳慌忙,不能從容應對,故唯有技術熟嫻,心手相應,良有以也!因而,《少林棍法闡宗》中的每個“單勢”動作,都需要結合“破棍”組合招式,進行“兩兩配對”習練,以達到“練打結合”之效果,以及學習對應的棍法習演套路,使得棍與手相接洽,做到伸縮自如、進退便利,真正做到臨戰可無掣肘。正如戚繼光所言:“善哉必定藝精!”

同時,在藝高的基礎上,其要以“膽大”為上,若遇大敵,不同于平日習演,唯有以逸待勞,或未發先進,或待發而后應,審時度勢,以膽(勇氣)為先,見可而進。一直困擾當前武術技擊傳承性和真實性等問題的原因之一,必然有套路與對抗的分離模式的因素存在。武術套路是為了便于記憶、傳授和訓練而產生的,訓練的目的在于實用,訓練的成果必用于實戰,二者才能融為一體。對于傳統武術的訓練方式,無論哪個拳種派別,要將對抗內容作為自身訓練的日常安排,而非像某些拳種那樣只停留在講招、試手階段,而導致對抗在整個訓練過程中只扮演點綴的角色。可見,《少林棍法闡宗》要求練習者棍藝熟嫻,心手相應,臨戰時方可無掣肘,這些內容源于“勢路并行、練打結合”訓練模式的保障。而從理論上闡釋,武術所有技戰術的體現和應用,必然來自“水滴石穿”長期練習的成果反饋,以此達到提升自身對技理的認識、技能的掌握,及勇氣的養成。

(五)當下啟示

通過上述內容的梳理,可見——

1.長棍對抗性項目,要在項目上建立起中國傳統體育的特征,必然要使其內涵與精神澆灌入中國武學的思想。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思想的孕育下,才能使其茁壯生長,傲立于世界體育之林。

2.當前長棍對抗性項目仍在嘗試階段,但由于部分外行人的意見主導,項目規則的設定上,不顧武藝原有格斗法度和人類武技,都在以“文明化”為特征的現代轉型新趨勢下,其以“不叫停”“原地連擊連打”的亂打方式呈現在體育賽場上,造成外行人直言看不懂,內行人高呼無法看的局面!因而在項目規則制定時,內需看自身的法則,外需放眼世界看同類項目的發展路線,內外結合的發展方向才是共同努力的目標。

3.在項目技術使用上,長棍對抗性項目應發揮其“動靜得宜,攻防結合”的戰術思維和藝術表現力,最大程度使項目極具中西方兼備的體育觀賞性。

4.運動員平日里只有大量的基礎練習,加上膽氣的加持,才能臨戰無懼。作為在日常訓練中的對抗性項目,教練員必須強調“練與打結合”。

5.就使用的棍器而言,不能同長槍主扎的功能。書中記載棍式長八尺或八尺五,以明代嘉靖尺為例,一尺合今0.31至0.32米,若以0.32米為準,八尺則相當于今天的2.5米左右,這個長度能凸顯“槍棍合一”的棍法特點。現在南方拳種使用的棍器大多數與此吻合,那么,在設計棍器時亦可參考書中記載。

總的來說,探尋《少林棍法闡宗》的學術與現實價值,對于中國武術棍術項目的發展,仍大有裨益。

(本文有刪節。)

少林拳中蘊含的中國文化精神

◎李春光  李明明


佛教禪宗是中國佛教中最為中國化的一個佛教宗派,它產生在河南登封嵩山少林寺。登封嵩山是佛、儒、道三教盛行的地方。少林寺是佛教傳播的圣地,史家傳揚的圣地,因而佛教禪宗逐漸成為佛、儒、道三教融合的產物。少林拳是禪與武相結合的產物,因而少林拳中蘊含著極為豐富的中國傳統文化精神,是自然而然的。

一、少林拳的“禪武”結合的武德中,蘊含著中國文化精神

少林拳是在少林寺所創造的功夫之一。少林拳隨著少林寺的興衰而產生一定的變化。“武以寺名、寺以武顯”,少林武術與少林寺的交相輝映,“武”與“佛”的交融,使得少林寺在中國古代別具一格,受到了歷代皇家、佛教界和武術界的重視。但獨具特色的少林拳到底形成于何時,史料中沒有詳細記載,對于少林拳形成的確切時間,我們很難做出定論。這里,我們只能通過推理,姑且得出一個模糊的時間點:少林寺揚名天下的“十三棍僧救唐王”的歷史事件,是少林拳與少林寺僧練習的武術之間的分水嶺。之前可以說是少林拳的初步形成期,之后可以說是少林拳的幾個發展高潮期。

“十三棍僧救唐王”的故事,至今人們傳為在少林寺東偏南的壁畫中,說的是少林武僧協助唐軍的故事。唐高祖武德四年四月二十七日(公元621年5月23日),少林寺十三位僧人,在洛陽城內州司馬趙孝宰等配合下,里應外合,奪取了州城,擒拿了自封“鄭王”的王世充,救出了秦王李世民。三天后,李世民派李安遠持秦王詔書,往少林寺宣慰,特“封曇宗為大將軍,賜田四十頃,水碾一具”。自此,少林寺名聲大振,地位高升。唐太宗貞觀元年(627)以后,不少名僧甚至還被唐王邀請到皇室參政議政。至今,少林寺內仍樹立著唐太宗李世民親自題字刻石碑。“十三棍僧救唐王”這一歷史事件,為少林寺贏得了很高的政治地位,也使少林拳從此名揚天下。少林寺深受歷代皇帝關照,寺院發展極快,自貞觀以后,名僧層出不窮,少林寺成了天下第一剎。習武揚名,習武參戰,立功受封,強烈地刺激著少林寺僧人們的習武熱情,以參戰立功、受封為榮。在歷代皇室的支持下,“晝課經典,夜練武略,修文不忘武備”,習武與修佛緊密的結合在一起。一些僧人變成皇家的特殊軍人。皇家對少林寺的重視和推崇,為少林寺武僧組織的存在和發展,奠定了政治與經濟基礎。少林寺逐漸成為歷代全國武術交流的中心,更使得少林武術能夠博采眾家之所長,匯集中華武術之精華。少林拳從此開始高速發展,成為少林拳發展歷史的第一個高潮期。

少林拳發展歷史的第二個高潮期,是元朝時期。據文獻記載,當元朝軍隊打敗金兵,占領開封時,準備屠城。這時少林寺住持雪庭福裕勸告元朝統治者弘揚佛教教義,以慈悲為懷,不要濫殺無辜。元朝統治者信佛,采納了他的建議,這就給中原人民免除了一場災難。接著,元朝統治者又封他為全國佛教領袖。從此,少林拳隨著少林寺的名聲,再次傳遍全國。同時,少林拳也再次得到大發展。而少林拳名揚天下的鼎盛期,是在明清時期。當時,少林寺院僧眾發展到四千多人,形成了一支龐大的僧兵隊伍。恰逢日本侵擾我國沿海,明朝政府國庫空虛,兵源枯竭,朝廷無兵可使、無將可用。此時的少林武僧胸懷愛國之志,參與抗倭戰爭。少林寺派出武僧八十余人,在月空等人的率領下勇赴沙場,與倭寇拼殺,屢挫敵焰,戰亦多勝,先后有三十余人為國捐軀。這在當時朝廷內外,取得了極高的聲譽,全國各地的練武者紛紛慕名而來,學習少林功夫。

在少林寺和少林拳發展史上的幾次大事件中,少林僧人充分體現了佛教禪宗教義中慈悲為懷、普渡眾生、扶正祛邪、棄惡揚善等思想。這與中國傳統文化中儒家思想的核心“仁”,是一致或相通的。“仁”與“禪”相融合,形成了少林拳“武德”的主要精神。這種精神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天人合一”的精神,又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精神。

二、少林拳的動作設計中,蘊含著中國文化精神

少林拳中結合了極為豐富的各種門派功夫和技擊動作。少林拳的許多技擊動作名稱,均來自中國的古典文化。其行拳走勢,蘊含著中華民族文化潛移默化的特點。其中,仿生是少林武術的一大特點,有仿虎、仿豹、仿雞、仿燕、仿良禽等動物仿生,也有“浪子踢球”“夜叉掃地”的生活仿生,還有“風卷蓮花”“風掃殘云”的自然仿生等。這些都使少林武術表現出濃厚的生活氣息和自然色彩。

模仿動物的打斗動作、形態特點,模仿有武術意義的自然現象與生活現象,創造富有技擊含義的武術動作,是眾多中國傳統武術門派的共同特點。當然這也是少林拳的一個特點。在少林武術中,技擊動作設計仿生絕不是一種偶然現象,而是一種自覺不自覺的創造技術與檢驗技術的思想意識,而這種意識就是把世界看成是一個統一整體,著重從整體上把握其中的規律,探索天地、天人、物人之間關系的整體思維。

三、少林拳的武醫相依、武以文飾中蘊含著中國文化精神

(一)武為禪體,醫為武翼,武醫相依是少林武術的一大特點。少林醫學是少林武術的有機組成部分。少林寺自唐朝以來,僧眾逐日壯大。為了及時治療練武時的損傷和疾病,便產生了僧醫。這些僧醫在外科、傷科方面,積累了十分豐富的經驗。同時,寺僧所要從練少林擒拿搏擊術、卸骨法,也需要學習和了解一定的中醫骨科知識。

在少林歷代武僧中,不乏既能文又能武,而又精通醫術的高僧,如佛武醫文皆通的福居法師和覺遠所尊之師洪溫。據《少林七十二藝》中記載,內有點穴術、卸骨法、擒法拿法、內外用藥方等。所有這些知識與技藝的積累,必須經過對中醫學、中藥等傳統文化的吸收與融合,換句話說,中醫學、中藥是少林醫術的基礎。武醫結合是中國武術的一大特色,“禪武醫”三位一體則是少林拳的一大特色。而中醫藥乃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我們說,少林拳的武醫相依,蘊涵著豐富、深厚的中國文化氣息。

(二)武以文飾是少林拳的又一特色。因為少林拳歷代就有文武并重的傳統,少林武術高僧中不少是文武兼備、文武兼修、文武雙全的俊才,這樣勢必使少林拳譜的記述中,文化韻味十足。少林拳中的許多套路、動作名稱,都來自中國文化經典,如少林猛虎拳的“黃忠放箭”,少林天罡劈術扇的“孔明揮扇”“趙云闖關”“張飛騎馬”等動作名稱,都源于著名的古典小說《三國演義》中典型人物的特征。總之,少林拳的每一個動作都有一個故事,行拳走勢中蘊含著中國傳統文化。因而,武以文飾是少林拳的一大文化特色。

四、少林拳的練功技巧中,蘊含著中國文化精神

少林拳的技術要求,大致可以歸納如下:拳打一條線;拳打臥牛之地;非曲非直,滾人滾出;以目注目,內外三合;勁猛力實,剛柔相濟;運氣貴緩,用氣貴急;等等。這些練功技巧中,都蘊涵著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神,充分體現了少林拳不僅要斗勇,更要斗智的特點。

(一)拳打一條線,是少林技法中對步法的要術。在少林拳的基本套路練習中,步法的進退,身法的起橫落順,其運動路線總的趨勢,基本上都是沿著直線進行的。“兩點之間,直線最短”,真正的交手之間無非幾步之距,即能分出勝負。拳打一條線的運動特點,充分顯示出了少林拳的快速、簡潔、實用。直線作為最短距離,可以使人在最短時間、最佳時機來攻擊對手。少林拳不練花架子,自然樸實,一切從實際出發,講究“拳不華麗講實用”,不強調外形的美觀,只求技擊的實用性,猛打能攻,硬取直上,追求以最佳的時間、最佳戰機、最佳距離、最佳手段,來取得最理想的戰術效果。這與中國幾千年農業文化的特點,是分不開的。當然,所謂的拳打一條線,其實只是從整體外形上而言的。實際上,在整體外形的“拳打一條線”中,已經包含了很多弧線、轉折、迂回、翻轉等技法,需要根據對手的情況不斷變換招法,因地制宜,活學活用。

(二)拳打臥牛之地,是對少林拳的保護和繼承。“拳打臥牛之地”,是說少林拳的練習和運用不受場地大小的限制,可隨時隨地地發揮其拳腳的威力。在廣闊的場地上,可以練習運用少林拳;在很小的范圍內,少林拳的進退轉折、翻轉騰躍、攻擊防守,也照樣可以施展出來。在小范圍內練習少林拳,要求步子小、身法靈、動作活、速度快。由于少林拳主要是在深山中與寺院里形成的,長期的練習在客觀上受到某種程度的限制,但卻可以培養練習者身靈步活、聲東擊西的能力,培養練習者的突圍能力,使其能夠在短時間、短距離內施展拳腳,運用技術克敵制勝。

(三)以目注目,內外三合。少林拳對眼的要求是頭隨勢轉,眼到手到,以目注目,以審敵勢。“以目注目”是為了“以審敵勢”。它要求頭隨勢轉,眼到手到,眼明手快。眼光到處,威如猛獅,銳如鷹猿,目光炯炯,含有神威,咄咄逼人。在交手時,不去看對方的軀干和手中的器械,而是觀察對方的眼神,以目注目,控制對方。

內外三合,即所謂的“六合”。內三合為: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外三合為:手與足合,肘與膝合,肩與胯合。現在看來,內外三合,其實并不是少林拳的獨特要求,但由于少林拳的明確要求與反復強調,客觀地致使其成為少林拳非常重視的特色要求之一。內三合強調心、意、氣的高度配合,強調內在精神的充實,更強調了心作為“一身之王,五官四肢、百骸之帥”的重要作用。少林拳術用力秘訣中講到“力以柔而剛,氣以運而實,力從氣出,氣隱力顯,一舉手則全身之力,奔赴氣之所運,所謂意到氣隨,速與聲響”,強調心、意、氣與力的結合,追求技擊格斗和套路演練中,意識與行動的高度統一,是少林拳內三合中的具體變現。外三合強調手、足、肘、膝、肩、胯等外在部位的緊密配合。少林拳動作整身緊湊,不大開大合,對身體各部位自然有相應的具體要求。外三合之“合”,即“整”,要求練習者出力擊打時,必須身合勁整,整體動作一氣呵成,就像彈簧一樣,擠壓得越緊,釋放的力量越大、越強。這些練功技巧中,蘊含著中國中醫理論和古典哲學的因素。

(四)非曲非直,滾入滾出。少林拳手法運動的聯合特點,要求在出拳或出掌擊打對方時,手臂直而不直、曲而不曲,這種方法在實戰運用中既可以使速度更加快捷,同時也節省了來回運動時間。“身以滾而動,手以滾而出”,少林拳反對僵直拙力,在完成動作的一瞬間,依手臂的自然反彈力,使手臂形成曲非曲、直非直的態勢,為繼續攻防創造有利條件。“滾入滾出”是攻防技術的科學反應,在出拳時,手臂要螺旋一樣襲擊對方,滾入時旋動可增加攻擊力,在滾出時也有利于化解對方的來勢力量。這些練功技巧中,蘊含中華民族的智慧、技藝。

(五)勁猛力實,剛柔相濟,是少林技法的又一特點。“起手連珠炮,拳打一氣連”,少林拳要求剛健有力,迅速激烈,“使勢千招,以快為先”。在動作演練過程中,要求組合動作或者是進攻動作必須連貫迅速,快打快收,一氣呵成。然而,少林拳雖以剛為主,但也要求剛柔相濟,“剛在他力前,柔在他力后”。守之如處女,犯之如猛虎;靜則以逸待勞,動則使其無喘息之機。在雙方對搏之際,未搭手前“毫不用力,猶如風吹楊柳,柔軟無力”,一搭上手,即如“天神下界一般,渾身如鐵,而不可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出手擊打,制服對手。這些練功技巧中,同樣蘊含著中華民族的智慧和力量。

(六)運氣貴緩,用氣貴急。“法是拳,氣是力,練氣行功,送去必用呼,接來必用吸,運氣貴乎緩,用氣貴乎急,氣在先行,力在后隨”及“力以柔而剛,氣以運而實”。少林拳譜的這些表達,都充分表明少林拳對氣運用的高度重視。少林拳流派的練氣是以運使為效,以長吞短吐為功,以川流不息為主旨,以聽氣靜虛為極致。少林拳派對于氣的調節和運用,有其獨到的見解,把它分成練氣、養氣、運氣以及用氣。運氣練習時,多采用站樁、坐禪等,主要是以意念為主使,引領氣血的運行,要求氣血運行的速度,以緩慢運行為主。通達全身各處,達到氣血流暢,運行自如;用力時,要求以意生力,協調快速調動氣血,心意懂而招式出,意到氣隨,速于聲響,以氣催力,這就是“拳打不見形,要在疾中疾,此中玄妙理,盡在一呼吸”。這些練功技巧中,蘊含著中國古典哲學的因素。

無論是從少林拳“禪武”結合的武德,還是少林拳的動作設計,少林拳的武醫相依、武以文飾,少林拳的練功技巧等任何一個方面,都能領悟到少林拳中所蘊含的中國文化精神。這種精神蘊含在少林拳中,隨著少林拳在世界范圍的傳播,這種精神也影響著世人。

少林拳技法的學練分析及傳承價值

◎馮慶雨


傳統武術在中國流傳了幾千年,一直沿革到今天而沒有被歷史所淘汰,這個事實本身就說明,武術是隨著歷史的進程不斷地發展著,它沒有由于火器的進步,使直接用身體進行格斗的技擊技術,在實戰中的作用逐漸減小,而停止自身的發展,確表現出了旺盛的生命力。少林功夫在2006年入選我國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被定位為文化的范疇,走進世人的視野。

一、少林拳溯源及其歷史嬗變概述

少林拳源于少林寺,拳因寺而得名,故名少林拳。少林拳是少林拳術和器械的總稱。少林寺位于我國河南省登封市境內,公元495年,北魏孝文帝為來中國傳教的印度僧人跋陀所建造。由于寺建立在嵩山支脈少室山陰的密林叢中,故名嵩山少林寺。少林寺僧徒為了驅倦、防獸、健身、護寺,效仿我國古代勞動人民鍛煉身體的各種動作,編成健身活動的“活身法”世代相傳,此即為“少林拳”的雛形。后來吸收各種武藝之長,而形成的中國拳術的一個最有影響的流派,以其剛健有力、樸實無華和利于技擊,而在國內外享有盛名。

少林武術從隋唐彰顯于世。嵩山少林寺僧眾傳習拳術、發憤武事的記載,最初見于《舊唐書·稠禪師傳》。據唐代裴漼《皇唐嵩岳少林寺碑》中所記,唐初,少林寺僧曾幫助唐太宗征王世充,寺僧有功者13人,唐太宗并賜莊田40頃,擴充廟宇,建立僧兵,僧眾達5000多人,少林寺從此進入興盛時期,被譽為“天下第一名剎”。少林寺養僧兵后,練武就直接與作戰相關連,為少林拳術發展提供非常有利的條件。為了提高實戰能力,不僅練拳術、器械、而且也練馬戰、步戰、輕功、氣功等。寺僧還經常邀請各地武術名家指教,各方武術名人也慕名而至,取經送寶,這樣,少林寺實際上已成為全國會武之地,使它有機會博采眾家之長,匯集武藝之精華。

宋朝以后,少林武術先后匯納了宋太祖趙匡胤的長拳、韓通的通背拳、馬籍的短打等18家拳法之長,著拳譜于寺,留傳后世。據說在金元時期,覺遠和尚西出師,李叟和白玉峰人入寺授拳及氣功。明代抗倭名將俞大猷,也曾訪少林寺傳授棍術,互相促進。經過歷代研練和總結,逐步發展成為有拳法、器械等多種內容,且體系完整、套路精湛的武術流派。新中國成立后,少林寺和少林武術又獲得了新生。黨和政府不但撥專款修復少林寺,而且對少林武術的發展也十分重視。特別是1982年,香港中原影業公司功夫片《少林寺》的公映,使少林武術廣為傳播。

“天下功夫出少林”,少林拳是中華武術中一大派系,其內容豐富多彩。目前,社會上廣為流傳的典型拳路就有大洪拳、小洪拳、炮拳、羅漢拳、朝陽拳、梅花拳、通背拳、長拳、關東拳、長護心意門、七星拳、象形拳、心意拳、柔拳、少林太極拳,以及各種器械、對練等。另外,還有與養生功、醫學、氣功等有關的內容,都是十分寶貴的民族傳統文化。

二、少林拳技法的學練分析

(一)熟悉技術風格,重視基本功、基本動作的練習。

熟悉技術風格特點,練好基本功、基本動作是學好少林拳的基礎。學習少林拳必須從基本功、基本動作學起。少林拳有自己獨特的風格與特點,其動作規格也與其他拳種大不相同。就手法而言,少林拳要求沖拳出掌,曲而不曲,直而不直,滾入滾出螺旋勁,而長拳則要求動作舒展大方,且有“一寸長一寸強”的要求;少林拳的弓步,前弓之腿大腿高于水平,而長拳則要求前弓之腿大腿接近水平或呈水平,如此等等。強調基本功和基本動作的目的,在于有利于少林拳動作規格的動力定型和技術風格的逐步形成,否則就會出現練少林拳而不像少林拳的毛病。

(二)重視動作攻防含義的講解。

少林拳是我國傳統拳的一大流派,由于歷史的原因,曾參與多朝代的軍事戰爭,故代代所傳技藝,都注重攻防實戰。攻防成了少林武術動作規格的主要依據之一。如少林拳的虛步就要求緊腿護檔;架拳動作就要求上架之拳臂呈弧形,位于頭前上方15厘米處;推掌出拳講究身正發力;防守動作多以束身緊湊、防中帶攻等等。講解動作的攻防含義,有利于提高學生對少林拳的學習興趣,有利于對動作要領的深入理解。

(三)發力與發聲有矩可循。

少林拳的發力是全身整體用力,在演練時強調“上關天戶(閉嘴叩齒)”“下閉地門(提縮肛門)”,氣力結合,突出“抖勁”。如沖拳時,腳須猛蹬、腰須快轉、肩須抖,周身之勁瞬間達于手。套路演練中伴隨著發力的同時,也帶有吐氣之聲和“咦”“呀”“嗨”等的發聲。“力從氣中出,運氣貴乎緩,用氣貴乎急,緩急神其術,盡在一呼吸”。呼氣與吸氣在少林拳的演練中是有規律的,一般來講,凡出擊進攻的動作多用呼,凡防守的動作多用吸。演練中的發聲,最后結束動作發“嗚--威”聲,發“嗚”聲時,日如吹笛,拖長音,意在呼出多余之氣;“威”聲短促有力,精神不散地結束全套動作。一個套路中,發聲一般為2至3聲,絕非無矩可循。

三、少林拳在傳統武術文化中的傳承價值

實踐證明,長期進行武術鍛煉可以改善中樞神經系統功能。中樞神經系統是調節與支配所有神經系統與器官的樞紐,人類就是依靠神經系統的活動來適應外界環境的變化,并使體內各個器官的活動按照要求統一起來。因此,無論哪一種運動方法,只要能加強中樞神經系統的作用,就能對人體具有很好的保健意義。而少林武術要求注意力集中,呼吸與運動緊密配合,協調鍛煉,正好起到使大腦皮層運動中樞的活動,處在高度興奮集中的狀態。從而,對慢性病毒的皮層興奮加強抑制過程,使某些局部的病灶減輕或消失。同時,通過鍛煉又進一步增強了對疾病的抵抗能力。

從少林拳的動作組成來分析,它即包括了全身肌肉關節的快速運動,又包括了意識呼吸和動用呼吸相配合的運動,由于練拳時全身肌肉關節和骨骼往返旋轉運動,使動脈血管得到不斷舒張,這無疑加強了血管舒張神經對血管壁的調節作用。因此,長期練習少林武術,對預防心臟各種疾病和動脈硬化,可起到積極作用。通過少林武術動作中的沖拳、劈拳、踢拳、縱蹦、跳躍等練習,又可增加肌肉的質量度骨骼關節的活動能力。由于運動離不開肌肉的收縮,而通過肌肉的收縮與牽引,又引起骨骼關節的屈和伸,旋內旋外,收縮與放松,這樣對強健關節以及柔韌性和肌肉彈性,都有明顯的增強作用。

概括來講,武術文化是以技擊技術為核心,以中國傳統哲學思想為基礎,包括與武技密切相關的器物、傳承形式和民俗,以及由它們所蘊含的民族精神共同組成的中國傳統文化。少林拳歷史悠遠,內涵豐富,凝聚而深厚,運動與健身同在,歸屬和快樂共存。通過對傳統武術少林拳的文化學解讀,力求少林拳這一古老的中國民族傳統體育項目老樹新花、繁茂成長!

(本文有刪節。)

少林動態

少林寺五比丘圓滿行腳至五臺山


2023年9月1日至24日,經過為期24天的堅持不懈,少林寺五比丘——延堂法師、延川法師、延形法師、延琨法師、延馳法師抵達五臺山,并三步一拜至黛螺頂,完成所愿,行腳圓滿。

9月1日早上,他們在大雄寶殿內拈香禮佛,至誠祈愿,發心圓成行腳大愿。隨后,他們至少林寺方丈室,虔誠頂禮釋永信大和尚,向大和尚告假出山。大和尚慈悲開示,鼓勵五比丘發大心、行大愿,通過行腳堅固道心,慧行俱進,菩提廣增。

經過為期24天的行腳,9月24日,少林寺五比丘自五臺山山腳下出發,三步一拜至黛螺頂,圓成所愿。近年來,少林寺一直堅持僧人行腳的傳統,行腳最重要的意義,就是要使身心擺脫對外在事物的依賴,增長智慧,堅固道心。

 

 

“中國(鄭州)國際旅游城市市長論壇”嘉賓一行參訪少林寺

 

“2023中國(鄭州)國際旅游城市市長論壇”在鄭州國際會展中心開幕。來自法國、意大利、俄羅斯、德國、西班牙、希臘、葡萄牙、埃及、柬埔寨、哈薩克斯坦、印度尼西亞等26個國家43個城市的國外旅游城市市長和市長代表,青島、長沙、貴陽、杭州、重慶、三亞、長春、廈門、黃山、大理等59個國內旅游城市市長和市長代表,以及國內外文旅專家及旅游企業代表齊聚鄭州,深入研討旅游城市發展面臨的機遇和挑戰,深化國際旅游城市之間合作,推動國際旅游城市可持續發展,共同展望全球旅游業發展的未來。

作為鄭州的一張閃亮名片,禪宗祖庭、功夫圣地少林寺深受世界各國人民的喜愛。2023年9月5日下午,“2023中國(鄭州)國際旅游城市市長論壇”嘉賓一行參訪少林寺,受到少林僧眾的熱情接待,大家也感受到“享譽世界的少林寺”深厚的文化底蘊與豐富的旅游資源。

在少林寺山門前,少林僧眾儀仗莊嚴,歡喜迎接眾位賓朋。期間,少林武僧還以精湛的少林功夫展演,贏得大家的陣陣掌聲。

在少林寺法師的陪同與講解下,嘉賓們興致勃勃地參觀了少林寺常住院的建筑、碑刻、壁畫等,了解了少林寺歷經1500余年,在佛教文化基礎上形成的、以達摩祖師信仰與緊那羅王信仰為代表的禪武文化。嘉賓們頻頻與少林僧人交談、互動,并舉起手機拍照留念。他們對博大精深的少林文化,以及在釋永信方丈的帶領下,少林僧團所取得的諸多成績與做出的貢獻贊嘆不已!

 

 

“少林慈幼院陽光助學”發放儀式在登封市潁陽鎮舉行

 

2023年9月16日上午十點,“少林慈幼院陽光助學”發放儀式在登封市潁陽鎮黨群服務中心舉行。登封市民政局副局長劉建華、潁陽鎮副鎮長王曉娜、河南省少林慈幼院負責人延彧法師、登封市民政局社會事務科科長齊躍鋒,以及潁陽鎮10位學生及家長等出席儀式。

延彧法師在致辭中談到,長期以來,少林慈幼院堅持發展慈善事業,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增強社會責任,在救助孤苦、扶危濟困、賑災救災、救死扶傷、助學助教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受到社會各界的好評,“希望受資助的同學,要樹立起自尊、自愛、自立、自強的精神,珍惜現在的學習機會,把社會對大家的這份愛心轉化成學習和生活的動力,努力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技能,立志成為有真才實學的人。”

劉建華副局長在致辭中說,本次陽光助學項目的開展,目的是讓每一個家庭困難的孩子都能感受社會大家庭的溫暖,讓每一個孩子都不會因臨時的困難失去受教育的機會,“希望家長們能把這筆資助款實實在在地用在孩子們的學習上,讓該筆助學金發揮實質性的作用,幫助孩子們成就夢想,點燃希望!”

活動期間,劉建華副局長、王曉娜副鎮長、延彧法師分別向10位學生家庭發放500元助學金,以及價值3000余元的各類學習和生活用品(包括書包、作業本、文具袋、牙刷、衣服、鞋子等)。獲得助學金的學生們紛紛表示,一定會努力學習,不辜負少林慈幼院提供的這份愛心助學金,做一名有真才實學、服務社會的人。

 

國家國際發展合作署攜外國駐華使節、國際組織駐華代表參訪少林寺

 

2023年9月16日,國家國際發展合作署,在副署長鄧波清的帶領下,攜加納、烏干達駐華大使,保加利亞駐華使館臨時代辦及聯合國發展系統駐華協調員辦公室、聯合國難民署等國際組織駐華代表參訪少林寺,觀看少林功夫展演,并與少林僧眾互動交流。

當天下午三點,釋永信方丈攜少林僧眾在山門前迎接代表團一行,并陪同參觀少林寺常住院。永信方丈向代表團介紹了少林寺的歷史沿襲、建筑、碑刻等,講解少林寺1500年來的發展歷史及近年來取得的成績。永信方丈講到,少林寺本身就是中外文化交流的產物,自佛教傳入中國,少林寺在傳統佛教的基礎上,吸收中國傳統文化,形成了集禪、武、醫、藝文化于一體的少林文化。

在方丈室,永信方丈與代表團歡喜交流。永信方丈講述了自己率團在海外進行系列文化交流的經歷,通過與不同國家、宗教、民族的人們開展對話與交流,分享少林健康的生活方式,致力于世界和平、人類幸福。

隨后,代表團一行觀看了少林功夫展演,并與少林武僧合影,為精湛的少林功夫鼓掌叫好。

 

賡續傳統:少林寺舉辦癸卯年中秋普茶活動

 

又是一年中秋到,嵩山明月映禪心。2023年9月29日,農歷八月十五,為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當晚,少林寺僧眾齊聚齋堂,共話團圓,歡喜參加中秋普茶活動。

中秋普茶,一直是少林寺僧眾堅持的優良傳統。通過普茶,既能賡續禪茶一味的修行傳統,又能沿襲普茶禮儀,讓修行之人從中獲益,堅固道心。

活動伊始,少林寺方丈釋永信大和尚慈悲開示。他感恩大家一直以來對少林寺的關心與愛護,回顧了少林寺近期所做的各類弘法利生活動,并衷心地祝福大家中秋快樂、福慧增長、六時吉祥!

隨后,癸卯年少林寺中秋普茶活動有序進行。每位到場的法師、善信,皆能品味少林禪茶、中秋月餅等,現場氣氛和諧和美,大家皆法喜充滿。

 

第八屆“文化和旅游部少林功夫非洲學員培訓班”在少林寺圓滿舉辦

 

2023年10月12日,經過為期兩個月的學習,非洲貝寧和布基納法索的少林功夫學員,在少林寺結束了習武修禪的生活。第八屆“文化和旅游部少林功夫非洲學員培訓班”在少林寺圓滿舉辦,今日正式結業。在少林寺方丈室前,學員們匯報展演學習成果,并載歌載舞地表達了對中國、對少林寺的友好與感恩之情。

少林寺方丈釋永信大和尚,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廳黨組成員、副廳長李延慶、資源開發處處長翟傳鳴、宣傳推廣處三級調研員祝欣、少林寺監院延康法師出席結業典禮。

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廳黨組成員、副廳長李延慶對學員們的圓滿結業表示祝賀,并講到,此次培訓班的舉辦,就是落實《中非合作論壇——達喀爾行動計劃(2022-2024)》文化領域舉措的具體實踐,對進一步加強中非文化交流與合作意義重大。各位學員在少林寺學到了真正的少林功夫,希望大家回到自己的國家后,繼續勤學苦練,不斷提高自己的技藝,把學到的少林功夫進行傳揚,帶動更多的非洲人民了解少林功夫,了解中華文化。

永信方丈在致辭中談到,今年7月,“非洲少林功夫考功大賽”在贊比亞圓滿舉辦,近千名非洲少林文化愛好者共襄盛舉,令人感慨。同時,還成立了非洲少林聯合會,有四十多個國家的近百個少林文化中心加入了該聯合會,成為少林大家庭中的一員,倍感欣喜。這是少林文化走進非洲的一件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事件。他希望大家回到自己的祖國后,能將少林文化傳播給更多人,福祉大眾,也歡迎大家經常回來交流與深造。

本屆培訓班的學員代表激動地表示,能在少林寺這一少林功夫發源地進行學習與訓練,是中非友誼的成果之一,并希望能有機會再次到少林學習與生活。

近十年來,少林功夫非洲培訓班為非洲近二十個國家先后培養了數百位少林功夫學員,并將少林文化帶回非洲大地生根、發芽,架起中非友誼的橋梁。

 

少林功夫段品制培訓班在少林寺舉行

 

為服務少林功夫全球化推廣,規范少林功夫傳習標準,2023年10月13日至16日,少林功夫段品制培訓班在少林寺舉行。123名少林功夫傳習者參與培訓考評,經嚴格培訓考評,其中,49人獲初段授予,51人獲中段授予,23人獲高段授予。

10月16日,培訓班學員們在少林寺方丈室前,接受少林寺方丈釋永信大和尚頒發段位證書。閉幕式上,少林童子功夫傳習中心、安徽泗縣光新散打搏擊武術館、蘇州少林文化中心,榮獲第二批“少林功夫傳習基地”稱號。

作為評價習練者少林功夫水平的等級制度,《少林功夫段品制》自2019年推出以來,少林寺先后舉辦七期初段位培訓班、五期中段位培訓班、二期高段位培訓班,以豐富教練員理論認知,規范動作標準,為全世界少林功夫傳習場所提供優秀教練員千余人。目前,國內已有上萬人通過少林功夫段品制考評,獲得段位授予。

2022年,少林寺舉辦“首屆全球少林功夫網絡考功大賽”,世界各地的少林功夫習練者通過網絡切磋、交流,探討健康的生活方式。2023年,“第二屆全球少林功夫考功大賽”再次掀起高潮。開幕式上,永信方丈介紹,隨著全球少林功夫考功大賽的進行,少林功夫段品制憑借其系統完善的學習考評體系,在武術、體育、教育培訓、推廣等方面,加強世界少林弟子團結互動,取得卓越成績。目前,歐洲、北美洲、非洲、亞洲已陸續開展少林功夫段品制考評工作,在今年6月份,贊比亞舉行非洲少林功夫考功大賽期間,來自非洲22個國家的158名少林弟子克服困難,奔赴贊比亞接受少林功夫考評,并成立非洲少林聯合會。目前,非洲少林聯合會已收到非洲45個國家的少林團體入會申請。接下來,少林寺還將在南美洲、歐洲、北美洲、大洋洲繼續開展少林功夫考功大賽。

本次段品制培訓班,主要培訓少林功夫教練員。在為期三天的學習中,學員們不僅系統掌握了少林功夫理論知識,也學習了少林功夫段位動作標準。獲得段位的學員,將得到全球唯一認證編碼;六段及以上段位的學員,將獲取考評員資格,經段品制委員會授權后,可開展少林功夫傳授及考評資格。

期間,永信方丈還勉勵各位學員,要牢記《少林習武戒約》,加強溝通交流,團結齊心,當好少林功夫的傳承者、少林文化的傳播者。

 

 

釋永信大和尚一行出訪玻利維亞、阿根廷等南美洲國家

 

為傳播中國傳統文化及健康的少林生活方式與理念,推進少林文化“走出去”,2023年10月18日至29日,少林寺方丈釋永信大和尚攜“中國嵩山少林文化交流訪問團”抵達阿根廷、玻利維亞,開啟2023少林考功大賽暨少林文化拉丁美洲交流之旅,這是繼非洲贊比亞、亞洲新加坡洲際考功大賽后,少林寺在南美洲舉行的又一盛會。

玻利維亞當地時間2023年10月20日上午,釋永信大和尚一行走進玻利維亞國會大廈,與參議員Simona Quispe Apaza愉快交流,受到當地民眾的熱烈歡迎。玻利維亞當地時間2023年10月21日上午,少林文化代表團一行觀看玻利維亞少林弟子的少林功夫匯報表演,并現場互動交流。當天中午十二點半,應中國駐玻利維亞大使館盛情相邀,釋永信大和尚一行到大使館參加午宴并歡喜交流。

在玻利維亞期間,少林文化代表團一行還到南美少林文化中心、玻利維亞報恩寺等地參觀訪問、愉快交流。

阿根廷當地時間2023年10月26日上午,“首屆拉丁美洲少林功夫段品制培訓班”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啟幕。少林寺方丈釋永信大和尚出席開班儀式并致辭!

10月26日晚上八點,“拉丁美洲少林聯合會成立大會”在布宜諾斯艾利斯市圓滿召開,來自拉丁美洲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少林功夫團體參加會議。釋永信大和尚出席會議并講話,少林寺監院延崇法師宣布該聯合會的章程草案。

佛教中的“五堂功課”

漢傳佛教的出家僧人,每天有早晚兩次上殿,“五堂功課”就是指早晚上殿時,唱誦的功課內容,即早殿二堂、晚殿三堂。

一、楞嚴咒

全名為“大佛頂首楞嚴神咒”,出自《楞嚴經》。楞嚴咒是咒中之王,亦是咒中最長者,2622字。佛經上說:“楞嚴咒關系整個佛教的興衰。世界上只要有人持誦楞嚴咒,就有正法存在。”

二、大悲咒、十小咒和《心經》

“大悲咒”出于《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是觀世音菩薩的根本法門。

“十小咒”包括:如意寶輪王陀羅尼、消災吉祥神咒、功德寶山神咒、佛母準提神咒、圣無量壽決定光明王陀羅尼、藥師灌頂真言、觀音靈感真言、七佛滅罪真言、往生凈土真言、天女吉祥真言。《心經》出自《大品般若經》,由唐玄奘法師譯。

三、《阿彌陀經》、念佛名

《阿彌陀經》由姚秦鳩摩羅什譯,為凈土“三經”之一。誦《阿彌陀經》和念佛名,是發愿往生西方凈土的修行。

四、禮拜八十八佛、大懺悔文

八十八佛中,五十三佛出自《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是娑婆世界過去佛;三十五佛出自《決定毗尼經》,是現在十方世界中佛。這八十八佛可以為眾生作懺悔主,向八十八佛禮拜、懺悔可以滅罪。

五、蒙山施食

蒙山施食是于每日中午,取少許飯粒,到晚間按《蒙山施食儀》念誦,施食給餓鬼。蒙山位于中國四川雅安,相傳甘露法師在蒙山集成此儀得名。

早殿的二堂功課,有的寺院在平日只念一堂,在節日時念二堂功課。晚殿的三堂功課,在一般寺院中單日誦《阿彌陀經》和念佛名,雙日拜八十八佛、誦《大懺悔文》;蒙山施食是每日舉行的。

參加三壇大戒法會的新戒,除了考核上述五堂功課以外,還會考核到《毗尼日用切要》。這是明末清初見月律師根據《華嚴經·凈行品》與密教經典中的偈、咒,匯編而成的律儀典籍,涉及到出家人日常衣、食、坐、臥應念誦之偈、咒,并且還有在家、出家之戒條。

這些考核的內容,是歷代祖師從浩如煙海的三藏十二部中精心挑選出來的,眾多經典與法類統攝在里面,一直為漢傳佛教各宗所共同遵行,奉為出家人的必修功課。

達摩創少林武術說

自近代以來,部分寺僧和一些民間拳師對少林武術的淵源模糊不清,單憑傳說而傳,說少林武術是由達摩祖師所創,所以把某些武術套路的名稱,也以達摩取名:如達摩劍、達摩棍、達摩杖等,其實均是毫無根據。特別是民國年間出版的《少林拳法精義》《少林拳術秘訣》《少林拳法圖說》等書,都附會其說,以訛傳訛。

據《太平廣記》和《九十紀聞》記載:僧稠能躍首至梁,引重千鈞,拳捷勇,動駭物聽。由此可知,稠禪師在當時具有非凡的武功,起步如飛,一躍可以上梁;出拳捷而勇猛,可以擊斃猛獸;伸手可以提動千斤之物,實為一個內外兼修的武林高手。

根據《少林寺志》和《高僧傳》記載,稠禪師是少林寺開創者跋陀和尚的弟子,而達摩大師是孝明帝孝昌三年(527)才來嵩山的,比稠禪師晚到少林寺,怎能向稠禪師傳授武術呢?

根據《景德傳燈錄》和《少林寺志》等文字記載,達摩大師到嵩山地區后,寓止于五乳峰山洞里,面壁九年,下山去西而逝。達摩大師不僅沒有給眾僧傳授過任何拳術,而且眾僧所習之武術,也與達摩大師毫無關系。

據詳查《魏書》《二十四史》《少林寺志》和少林寺現存的歷代碑刻等,從沒有一個字提到達摩大師會武術。所以說,達摩大師不會武術,更不是少林武術的創始人。

那么,為什么有“達摩創少林拳”之說呢?據查證是清代后期,人們根據《景德傳燈錄》而牽強附會的結果。十一世紀末,當時出版的《景德傳燈錄》云:“達摩在北魏孝明帝太和十年十一月二十日屆于洛陽,寓止于嵩山少林寺,面壁而坐,終日默然。到太和十九年丙辰十月五日,乃瑞居而逝。”按此之說,達摩在少林寺面壁的時間恰恰是九年,便成了傳說附會的時間依據。其實,《景德傳燈錄》的這段話,是自相矛盾的,經不起推敲的。“太和”是魏孝文帝拓跋宏的年號,并非孝明帝的年號。據《太平廣記》記載,位于嵩山少室山的少林寺,是拓跋宏到洛陽的同一年,即太和十九年(495)為一來自天竺僧跋陀所建,還說達摩大師在太和十九年丙辰十日五,乃瑞居而逝。那么,達摩大師的面壁九年,豈不成了空談嗎?像這種荒謬之談,竟成了后人附會達摩大師創少林拳的依據。

明代中期的《少林棍法禪宗》和《少林棍法》等書,雖然把燒火僧——緊那羅虛化為神,但也未有一字說達摩大師會武功。這充分說明少林寺自公元495年創建,到明代中期的一千年間,還從未有人說達摩大師與少林武術的任何關系。

清兵入關后,統治者擔心漢人反清復明,多次下令禁止僧道和民間習武,一些愛國的武林義士胸懷復明大志,但又不敢公開習武或授藝,為了達到其目的,他們借清代統治者崇佛的心理,便把達摩大師推出來,架于少林拳之上,故意編造“達摩創少林武術”之說,遮掩統治者的耳目,使其在民間流傳,達到習武、授藝或反清復明的目的。如在《易筋經》一書中,李靖所寫的序言,1954年出版的《少林拳術秘訣》,1921年出版的《少林拳法圖說》,1926年出版的《湯祖達摩派拳訣》等,都附會達摩大師創少林拳之說,特別是民國七年出版的《少林拳法精義》中,竟把作者署名為“達摩”。

還有些拳師,為了把少林武術推向神秘化,有意偽編達摩大師授技秘訣,迷惑學者。一些文人依《景德傳燈錄》為據而牽強附會“達摩創少林武術”之說的偽言,經過僧道和民間以訛傳訛,漸漸彌漫于30余部武術專著之中,流傳之廣,影響之深,甚至揚于海外。達摩大師不會武術,更談不上什么少林武術或少林拳的創始人,但是,不可否認達摩大師對中國禪宗的影響,的確是中國禪宗大乘派的鼻祖。

少林武術始于北魏,源出嵩山少林寺,揚名于唐。少林武術是少林寺僧眾在自己創編的健身套路基礎上,廣泛吸收全國各武術門派之精華,經過長期艱苦磨練、反復推敲、不斷改進,逐漸發展起來的,而且具有獨特風格的民間體育運動,亦稱為“少林功夫”。

少林寺《禪露》2023年第5期大事記

(2023.9-2023.10)


9月1日至24日

少林寺五比丘——延堂法師、延川法師、延形法師、延琨法師、延馳法師,發愿自少林寺行腳至五臺山。9月1日早上,他們在大雄寶殿內拈香禮佛,至誠祈愿,發心圓成行腳大愿。隨后,他們至少林寺方丈室,虔誠頂禮釋永信大和尚,向大和尚告假出山。大和尚慈悲開示,鼓勵五比丘發大心、行大愿,通過行腳堅固道心,慧行俱進,菩提廣增。

經過為期24天的行腳,9月24日,少林寺五比丘自五臺山山腳下出發,三步一拜至黛螺頂,行腳圓滿。近年來,少林寺一直堅持僧人行腳的傳統,行腳最重要的意義,就是要使我們的身心擺脫對外在事物的依賴,增長智慧,堅固道心。

 

9月3日至14日

釋永信方丈受邀赴日本參訪交流,受到日本各界人士的熱烈歡迎。在日本訪問期間,釋永信方丈一行與日本佛教界、政界、學界、武術界及華人華僑等各界人士進行友好交流,進一步加深了兩國民眾之間的了解和友誼。

9月3日下午,釋永信方丈一行抵達東京,在機場受到了日本各界人士的歡迎。當晚,日中創新協會會長、前內閣財務副大臣、公明黨前副黨首遠藤乙彥先生安排了歡迎晚宴,歡迎永信方丈一行。中日之間的佛教文化交流,由來已久,如鑒真東渡、日僧邵元在少林寺求法等。晚宴上,日本文化界、宗教界、社會團體、僑領代表近百人參加。

9月4日上午,少林寺方丈釋永信大和尚一行抵達日本國會大樓,拜訪日本聯合執政黨公明黨黨首山口那津男先生。山口那津男先生與副黨首古屋范子女士、國際局部長清水定幸先生等黨內高層一同熱烈歡迎釋永信方丈的到來。隨后,永信方丈一行與日本前首相鳩山由紀夫會面,并進行友好交流。當天,永信方丈一行還到訪日本財團大廈,與日本財團理事長尾形武壽先生會面。尾形先生與永信方丈是多年的朋友,疫情之前,尾形先生專程到訪少林寺,對少林文化非常贊賞和認可。

9月5日上午,釋永信方丈一行來到日本創價大學,受到鈴木將史校長的熱情接待。當天下午,永信方丈一行專程到訪日本曹洞宗宗務廳,受到了曹洞宗宗務總長服部秀世長老等主要負責人的熱情歡迎。曹洞宗宗務廳總務部長松原道一,教化部長深川典雄,教學部長龍谷顯孝,出版部長倉內泰雄,傳道部長戶田光隆等曹洞宗宗務廳出席了歡迎交流會。

9月6日上午,釋永信方丈一行到訪全日本佛教會,受到全日本佛教會國際部部長富岡孝彰,國際部副部長下島章裕,社會人權部部長衣笠晃暢及國際交流審議會委員長日比野郁皓的熱情接待。

9月7日,釋永信方丈一行參訪日本曹洞宗大本山總持寺,受到總持寺監院渡邊啟司長老,知客花和浩明及國際部主任昭元等一行的熱烈歡迎。

9月8日,釋永信方丈一行到訪香川縣日本少林寺拳法集團總部。宗昂馬代表攜拳法集團主要領導,盛情接待永信方丈一行。代表團一行在練武場觀看了日本少林拳法集團的功夫表演,少林武僧也展示了精彩的少林功夫。

9月9日晚,釋永信方丈在沖繩會晤了日本社民黨副黨首、眾議院議員、沖繩傳統空手道振興會理事長新垣邦男,就推動民間友好、拓展文化、宗教、武術等領域交流深入交換了意見。社民黨(前身是社會黨)系日本著名左翼政黨,對華友好,前眾議院議長土井多賀子、前首相村山富市曾擔任該黨黨首。

9月13日,釋永信方丈一行到訪愛知學院大學,受到校長引田弘道和校長助理兼禪研究所所長岡島秀隆等一行的熱烈歡迎。

9月14日,釋永信方丈一行參訪福井縣永平寺。永平寺由道元禪師所開創,距今已有七百多年的歷史。永平寺貫首南澤道人長老已96歲高齡,親自會見永信方丈一行,對他們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長老多次到訪中國,曾與中國佛教協會原會長趙樸初先生見面交流。

在日本訪問交流期間,釋永信方丈一行還與日本東海大學前校長山田志清先生,日本動漫協會前理事長、日本著名動漫大師月岡貞夫先生,前參議員、著名作曲家、歌唱家喜納昌吉先生以及愛知華僑總會代表見面、交流。

 

9月5日

“2023中國(鄭州)國際旅游城市市長論壇”嘉賓一行參訪少林寺,受到少林僧眾的熱情接待,大家也感受到“享譽世界的少林寺”深厚的文化底蘊與豐富的旅游資源。他們對博大精深的少林文化,以及在釋永信方丈的帶領下,少林僧團所取得的諸多成績與做出的貢獻贊嘆不已!

 

9月15日

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教授姚新中,北京大學哲學博士、長江商學院研究學者王建寶,美國耶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瑪麗·伊芙琳·塔克夫婦,奧地利維也納大學哲學系教授、奧地利科學院院士、國際哲學院院士赫爾塔·納格爾·多斯卡爾等一行參訪少林,觀看功夫展演,并與釋永信方丈愉快交流。

當天,烏克蘭國際教育學院主席劉榆丹一行,在河南省外辦工作人員的陪同下參訪少林寺,并與永信方丈愉快交流。

當天,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委員、山東省政協副主席劉均剛參訪少林寺,在常住僧眾的陪同下,參觀寺院建筑、觀看功夫展演,并在方丈室與永信方丈愉快交談。

 

9月16日

上午十點,“少林慈幼院陽光助學”發放儀式在登封市潁陽鎮黨群服務中心舉行。登封市民政局副局長劉建華、潁陽鎮副鎮長王曉娜、河南省少林慈幼院負責人延彧法師、登封市民政局社會事務科科長齊躍鋒,以及潁陽鎮10位學生及家長等出席儀式。

活動期間,劉建華副局長、王曉娜副鎮長、延彧法師分別向10位學生家庭發放500元助學金,以及價值3000余元的各類學習和生活用品(包括書包、作業本、文具袋、牙刷、衣服、鞋子等)。

 

9月16日

國家國際發展合作署一行,在副署長鄧波清的帶領下,攜加納、烏干達駐華大使,保加利亞駐華使館臨時代辦及聯合國發展系統駐華協調員辦公室、聯合國難民署等國際組織駐華代表參訪少林寺,觀看少林功夫展演,并與少林僧眾互動交流。

在方丈室,永信方丈與代表團歡喜交流。永信方丈講述了自己在海外進行系列文化交流的經歷,通過與不同國家、宗教、民族的人們開展對話與交流,分享少林健康的生活方式,致力于世界和平、人類幸福。

 

9月16日至17日

英國少林修文化中心的凈通法師、廣德法師,與該中心的負責人釋延修,以及恒為、恒心、恒越等15人,受伯明翰佛教摩訶精舍方丈Ven.Dr.Witharandeniye Kassapa的盛情邀請,參加歐洲最大寶塔的開光法會。Mr.Chaman Lal,Mrs.Saroja Sirisena,Dr.Kirinde Assaji等35位嘉賓出席儀式。本次活動包括:祈福、開光法會,超度法會,講經交流等。

 

9月19日

2023年大洋洲少林考功大賽新聞發布會,于悉尼時間2023年9月19日下午3點舉辦。澳洲少林禪武堂負責人延潔法師,延政法師、延凈法師、延武法師、延淀法師,以及臺灣的妙慧法師等出席了新聞發布會。

 

9月20日

為深入貫徹落實關于“堅持中國化·同心正道行”主題活動,登封市嵩山佛教協會于當天前往登封市長霞紀念館、登封市歷史文化展覽館、水峪寺、徐莊豫西抗日根據地紀念館等教育基地參觀學習。

當天,新鄭市政協主席黃衛東、好想你健康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石聚彬一行參訪少林寺,并與釋永信方丈友好交流。

 

9月21日

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常務副會長、浙江省工商聯(商會)副主席(副會長)余震參訪少林寺,并與永信方丈友好交流。

當天,老撾現任財政部部長家族代言人、第二任總書記諾哈·馮沙萬女婿艾哥攜家人參訪少林寺,并與釋永信方丈交流。

 

9月23日

斯里蘭卡國家電視臺和孟加拉國國家電視臺組成“南亞國家聯合記者團”一行6人,圍繞共建“一帶一路”等主題到少林寺拍攝、訪談,并專訪釋永信方丈,記錄少林禪武醫文化。

 

9月24日

第三屆“佛教中國化的歷史與經驗”學術研討會,在中國佛學院鳳凰嶺校區舉行。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少林寺方丈釋永信大和尚出席會議,并以“少林寺的中國化與世界化”為主題,從禪宗是中外文化交流的產物、少林精神是中華民族家國情懷的象征、少林文化走出去的獨特品格、少林文化是溝通世界的橋梁和紐帶等方面進行發言。

 

9月25日

釋永信方丈受邀參訪中國藏語系高級佛學院。在副院長劉鵬、辦公室主任張士豪及眾師生的陪同下,永信方丈參觀了西黃寺主體建筑、化城塔、圖書館及各個主題展館。在西黃寺貴賓廳,賓主雙方歡喜交談。劉鵬副院長介紹了中國藏語系高級佛學院教學及學銜授予制度,雙方一致認為漢傳佛教和藏傳佛教之間應加強交流和相互往來,努力為佛教培養人才,把佛法發揚光大。中國政策科學研究會會長、人民日報社原副總編輯馬利女士陪同參訪。

當天下午,永信方丈前往中國民族文化宮,參觀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題的文物古籍展,為少林寺正在籌建的佛教中國化展館及古籍館做參考方案。

 

9月27日

當晚,奧地利華僑華人退休聯誼會與奧地利少林文化中心在維也納22區VHS大禮堂,聯袂舉辦了“2023奧地利華人國慶中秋聯歡晚會”。奧地利華僑華人退休聯誼會新老會長錢發強博士和陳上偉博士,奧地利少林文化中心負責人釋延良法師,中國駐奧地利大使館余鋒參贊,中國駐奧地利大使館領僑處張洪齊隨員,維也納市22區區長ErnstNevrivy先生等300余人出席了晚會。

晚會的節目多姿多彩,有濃濃民族風的秧歌扇子舞《扇舞飛揚》和《今天是個好日子》;激情奔放的詩朗誦《仰望中國》;美美的古典舞《祖國我愛你》;古箏《少林,少林》配上少林劍;飄逸輕快的華爾茲《秋色》;柔美的越劇“游上林”;剛柔相濟的《52式太極扇》;旗袍走秀《月圓青山景》;大型的少林禪武演藝;舒展激情的大合唱《我愛你中國》。

 

9月28日

當天上午,鄭州市佛教協會召開第四次代表大會。會議審議通過了鄭州市佛教協會第三屆理事會工作報告,并依照第四次代表大會選舉辦法,依程序舉手表決,選舉產生了新一屆理事會班子成員。

 

9月29日

農歷八月十五,為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當晚,少林寺僧眾齊聚齋堂,共話團圓,歡喜參加中秋普茶活動。

期間,少林寺方丈釋永信大和尚慈悲開示。回顧了少林寺近期所做的各類弘法利生活動,并衷心地祝福大家中秋快樂、福慧增長、六時吉祥!

 

10月1日

時值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4周年。當天清晨,少林寺兩序大眾齊集山門廣場,莊嚴舉行升國旗儀式,慶祝偉大祖國74周年華誕!

每逢重要節慶時,舉行升國旗儀式,也是少林寺響應中佛協《關于在宗教活動場所升掛國旗的倡議》,表達少林寺全體僧眾愛國愛教的心聲。

 

10月1日至5日

應以色列中國文化中心邀請,少林寺武僧團一行22人,由中國嵩山少林寺方丈釋永信大和尚帶隊,在省文化旅游廳的安排下,于10月1日赴以參加國際阿卡藝術節。在以期間,少林僧團圓滿完成演出任務,并開展了系列文化交流活動,包括參觀當地政府機構、社團組織、宗教圣地等。特別是通過參訪當地宗教圣地,促進了世界各宗教之間的交流與對話,增進了各宗教之間的和諧與友誼。

10月1日一早,代表團一行抵達以色列特拉維夫國際機場,中國文化中心主任石岳文及中國國際人才交流協會駐以色列代表處總代表王強等工作人員,在機場接機。阿卡藝術節每年舉辦一次,今年恰逢中國國慶節和猶太人住棚節假期。在藝術節官網上,中國少林功夫被置于重點位置展示。

在10月2日至4日舉辦的藝術節期間,少林功夫每晚在阿卡古城城墻下進行三場演出。不少以色列民眾慕名而來,每場表演開始前,舞臺前都會擠滿翹首以待的觀眾, 20余名武僧的精彩表演贏得陣陣掌聲與歡呼聲。少林寺武僧團進行的功夫表演成為一大亮點,受到當地民眾熱烈歡迎。

阿卡市民馬奧爾·哈托勒說,他曾多次到訪中國,熱愛中國傳統文化。少林功夫表演令今年的藝術節別具吸引力,這是他第一次現場欣賞中國功夫,他和現場所有觀眾一樣深感震撼。特拉維夫中國文化中心是本屆阿卡藝術節的合作伙伴。該中心主任石岳文說,少林功夫是中華文化在海外的一張重要名片,武僧們的精湛武藝表演使歡樂的節日氣氛更加濃郁,助推兩國文化交流互鑒。

文化交流是中國和以色列全心全意彼此交往的最好渠道。少林寺此次受邀參加系列活動,得到兩國眾多政府部門支持。為了這次活動,寺院也精心編排了節目,希望可以通過這次活動,幫助以色列人民更好地了解中國。

在以色列期間,永信方丈親自前往拿撒勒古城、耶路撒冷古城、雅法古城等宗教圣地參觀歷史古跡,與不同宗教之間進行交流對話。

10月1日,永信方丈前往拿撒勒,先后走訪了希臘東正教報喜教堂和圣母報喜教堂。

10月2日早上,永信方丈一行前往伯利恒耶穌降生處(兩處)。伯利恒位于耶路撒冷以南,約旦河西岸,作為《圣經》中記載的耶穌誕生地,這座人口僅在3萬左右的小城,對于基督教來說,有著非同一般的意義。永信方丈首先參觀了牧羊人教堂,隨后參觀了圣誕教堂。圣誕教堂位于市中心的馬槽廣場,也被稱作“耶穌誕生教堂”“主誕堂”,是伯利恒著名的基督圣地。2012年,圣誕教堂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了世界文化遺產。

10月3日,永信方丈在耶路撒冷古城參訪了耶穌受難處、圣墓教堂、哭墻。永信方丈在圣墓教堂,與東正教牧師愉快交流。離開圣墓大教堂,穿過幾處石巷就到了猶太人的圣地——哭墻。每逢星期五,都有猶太教徒來此哀悼和祈禱。這處寄托著猶太人2000年大流散哀思的“哭墻”,在穆斯林的傳說中,又是先知穆罕默德 “夜行登天”前拴馬的地方,穆斯林因之而稱它為“飛馬墻”。

10月4日,永信方丈一行參觀了圣殿山阿克薩清真寺、橄欖山、死海、耶路撒冷古城,觀摩猶太教宗教儀式,并與多名大拉比現場交流。在圣殿山上的阿克薩清真寺,是伊斯蘭第三大圣寺,地位僅次于麥加圣寺和麥地那先知寺。結束耶路撒冷之行后,永信方丈前往前往世界海拔最低湖泊——死海。死海是世界上地勢最低的湖泊,位于以色列、巴勒斯坦和約旦之間的大裂谷約旦裂谷。

10月4日下午,永信會長在特拉維夫東海飯店,會見了以色列中國海外慈善促進會陳成煥會長。永信方丈感謝陳會長的熱情招待,并介紹在以色列耶路撒冷古城與首都特拉維夫,有不少習練功夫的少林弟子,因為行程安排,這次沒能會面。陳會長表示,少林功夫享譽世界,在以色列有很多習練少林功夫的團體,特別是在年輕群體中擁有非常廣泛的基礎,希望少林寺能在以設立少林文化中心,促進中以文化交流,更好地團結海外華人華僑。

當天,永信方丈一行還前往雅法古城,參觀了世界上最古老的港口之一,也是最早的城市之一——雅法。公元前5000年,這里就有人類居住,早在公元前2000年,這里就成為了地中海岸的著名港口,它也在2003年時,就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傳名錄。

期間,永信方丈會見了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東亞研究所著名漢學家夏維明(Meir Shahar)教授。夏教授多年來一直致力于中國民間宗教、中國武術歷史、中國秘宗佛教等方面研究,曾出版過與少林寺相關的書籍《少林寺:歷史宗教與武術》。此次會談中,夏教授透露,最近他在做有關中國西南地區的民間信仰研究。永信方丈盛贊夏教授在學術上一絲不茍的嚴謹態度,以及在促進中以兩國文化交流中做出的貢獻,并表示會大力支持其在中國的文化研究工作。

 

10月9日

少林寺莊嚴舉行大雄寶殿全堂佛像開光法會,少林寺方丈釋永信大和尚,少林寺首座永乾法師,少林寺西堂永福法師,三門峽熊耳山空相寺住持延慈法師,少林寺禪堂首座凈恩法師共同主法。

 

10月10日

省政協副主席張震宇帶領省政協常委視察團,圍繞“建好用好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助力文化強省建設”到鄭州、洛陽進行視察。河南省政協常委、少林寺方丈釋永信大和尚受邀參加活動。

當天,中央統戰部相關領導赴少林寺視察、指導,并與永信方丈座談交流。

當天,北京中推聯合醫學研究院授課專家在少林藥局開展義診活動,并與藥局僧眾交流診治經驗。

 

10月11日

登封市委統戰部召開登封市各界人士座談會。座談會上,登封市各界代表人士交流發言,為登封市發展建設獻言建策。登封市宗教界代表人士、少林寺方丈釋永信大和尚參加會議并發言。

當天上午,中國網絡視聽節目服務協會一行,在副會長兼秘書長趙景春、愛奇藝首席內容官王曉暉的帶領下,參訪少林寺,并就網絡劇《少林寺》拍攝相關事宜,與永信方丈愉快座談。河南省廣電局黨組書記、局長曹新博等省、市、縣領導陪同座談。

 

10月12日

經過為期兩個月的學習,非洲貝寧和布基納法索的九名少林功夫學員,在少林寺結束了習武修禪的生活。第八期“文化和旅游部少林功夫非洲學員培訓班”結業典禮在少林寺舉辦。在少林寺方丈室前,學員們匯報展演學習成果,并載歌載舞地表達了對中國、對少林寺的友好與感恩之情。

少林寺方丈釋永信大和尚,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廳黨組成員、副廳長李延慶,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廳資源開發處處長翟傳鳴,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廳宣傳推廣處三級調研員祝欣,少林寺監院延康法師出席結業典禮。

當天,由中俄友好、和平與發展委員會與河南省共同舉辦的“友誼之約”中俄民間體育藝術節代表團一行44人參訪少林寺,受到少林僧眾的熱情接待。

 

10月15日

東盟秘書長高金洪及中國駐東盟使團一行,到少林寺參訪交流,受到常住僧眾的熱情接待,并在方丈室與釋永信方丈歡喜交流。

 

10月18日至29日

少林寺方丈釋永信大和尚攜“中國嵩山少林文化交流訪問團”抵達阿根廷,開啟2023少林考功大賽拉丁美洲化交流之旅,這是繼非洲贊比亞、亞洲新加坡洲際考功大賽后,少林寺在南美洲舉行的又一盛會。

當地時間10月19日,在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國際機場,永信方丈一行受到阿根廷少林文化中心主任陳靜及阿根廷少林弟子們的熱烈歡迎。

20日,釋永信方丈一行到達玻利維亞首都拉帕斯,受到玻利維亞前外長費爾南多先生等眾多人士的熱烈歡迎,釋永信方丈一行文化交流全程受到當地高度重視,當地警局安排了警車開道予以保障訪問團安全。達到當天,釋永信方丈拜訪了玻利維亞國家議會,與潘娜茲議長進行了友好交流,潘娜茲議長對釋永信方丈一行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并為釋永信方丈頒發了獎狀,釋永信方丈向潘娜茲議長贈送了少林相關書籍。潘娜茲議長熱烈邀請了釋永信方丈一行參觀了議會大廳及她的辦公室。

21日,釋永信方丈到訪玻利維亞少林文化中心,該中心由玻利維亞前外長費爾南多建立,費爾南多20多年前在少林寺習武,深受少林文化影響,在玻利維亞創辦了第一所少林文化中心。為迎接釋永信方丈一行的到來,玻利維亞少林文化中心全體師生組織了隆重的歡迎儀式,并向釋永信方丈展示了各自所學的少林功夫。

22日,釋永信方丈一行拜訪中國駐玻利維亞大使館,受到大使館全體人員的熱烈歡迎,賀征代辦設宴款待少林訪問團一行。釋永信方丈向賀征代辦匯報了前來玻利維亞文化交流的概況,賀征代辦對釋永信方丈的到來表示歡迎,希望少林僧團能多來玻利維亞交流訪問,以增進兩國人國的友誼。

23日,釋永信方丈還專程到圣克魯斯走訪了報恩寺,受到了報恩寺法們及護法居士們的熱情接待。

24日,在費爾南多先生的安排下,少林僧團一行參訪考察了當地著名的迪迪卡卡湖,這里有著玻利維亞一千多年的建筑,是玻利維亞的圣地,費爾南多有計劃在這著名的文化圣地設立一所少林文化中心。

25日,釋永信方丈一行圓滿結束了玻利維亞文化交流之行,返回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隨即召開會議部署少林功夫考功大賽各項事宜。當天,少林功夫考功大賽組委完成裁判員培訓任務,確保大賽公正、公平地順利進行。

26日至27日,“首屆拉丁美洲少林功夫段品制培訓班”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啟幕,少林寺方丈釋永信出席開班儀式并致辭。經過兩天的培訓,共有146人分別獲得了少林功夫段品制一段位、二段位和三段位資格。釋永信大和尚向獲得段位的弟子頒發段位證書。

26日,永信方丈接受中央電視臺電影頻道采訪,詳細介紹了此次少林功夫段品制與少林功夫考功大賽活動。當天,永信方丈召開“拉丁美洲少林聯合會”主席團會議,包括陳靜女士、費爾南多先生、延翔、延豹、恒依等在內的多國主席團成員一同參會。當天下午,永信方丈一行前往阿根廷博卡青年足球俱樂部,在工作人員陪同下參觀了俱樂部各個展廳,了解阿根廷足球文化發展歷史,并在現場與大眾互動交流。隨后,永信方丈一行受邀來到阿根廷籍少林弟子延翔創辦的阿根廷少林文化中心交流。數百位當地少林弟子、少林功夫愛好者列隊歡迎永信方丈的到來,并在現場展示自己所學的少林功夫。他們中的大部分人,都是第一次見到永信方丈,激動的心情難以言表。當晚,“拉丁美洲少林聯合會”在布宜諾斯艾利斯市宣告成立,來自拉丁美洲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少林功夫團體參加成立大會。釋永信大和尚出席會議并詳細介紹選舉流程規定,少林寺監院延崇法師宣布聯合會章程草案。

27日,永信方丈率僧眾拜訪中國駐阿根廷使館,受到王衛大使及工作人員的熱情歡迎。當天下午,永信方丈受邀來到阿根廷佛光山,在住持妙遠法師、妙擇法師,國際佛光會阿根廷協會陳世賢督導,國際佛光會世界理事會王任誼督導的陪同下,參觀了阿根廷佛光山中心的佛堂、禪堂、圖書館等功能區,并在滴水坊茶敘座談。

28日,“首屆拉丁美洲少林考功大賽”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拉普拉塔河畔的黃金俱樂部隆重舉行。中國駐阿根廷大使館王衛大使、河南省代表團以及布宜諾斯艾利斯市政府人權與多元文化副秘書馬勒維奇、阿根廷移民協會主席加斯頓·胡安、玻利維亞前外長瓦那庫尼等出席了活動。永信方丈致辭,并宣布考功大賽開幕。

王衛大使在發言中表示,少林功夫禪武合一,武以強身健體、懲惡揚善,禪以修身養德、造福世界。少林武術是中華傳統文化的優秀代表,是中國傳統體育文化的精髓,既屬于中國,也屬于世界。習武者講求武術交流切磋技藝、公平競爭、傳遞友誼、增進團結,祝愿大家“以武會友”,賽出風格、賽出友誼!

本次考功大賽在布宜諾斯艾利斯市,由阿根廷少林文化中心、阿根廷金鳳凰國際文化傳媒公司承辦。來自拉丁美洲14個國家的480名少林弟子參加,吸引了近2000名當地民眾觀看。

當天,永信方丈還參觀了阿根廷五月廣場、國會大廈、總統府、方尖塔,以及阿根廷首都大教堂,這座教堂始建于16世紀,距今已300多年歷史,它還是羅馬天主教皇方濟各擔任布宜諾斯艾利斯總主教時,住持過的地方。

 

 

 

媒體報道

 

少林學”研究:挖掘本來 面向未來

——2023年“少林學”學術研討會在登封舉行

◎中國民族報

(本報記者 吳艷)近日,2023年“少林學”學術研討會在河南登封舉行。開幕式上,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河南省佛教協會會長、嵩山少林寺方丈永信法師表示,少林文化博大精深,“少林學”的研究需要精耕細作。佛教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探索新形式的少林文化遺產的檔案化表達,有利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揚。

本次研討會設3個分論壇——“少林寺碑文研究”論壇、“檔案與少林文化遺產”論壇、“少林文化與健康科學”論壇。專家學者以少林寺豐富的碑刻資料為基礎,按照“精準研究”的思路,對少林寺明清及以后的碑文進行了系統深入的釋讀和研究;提出活態保存和利用少林寺檔案的建議;分享少林禪宗文化、少林功夫文化、少林禪醫文化對人類身心健康的作用。

登封市委常委、統戰部部長何聰道表示,少林寺在1500多年的發展沉淀中,逐漸形成了包含功夫、醫學、建筑、碑刻、藝術等為一體的博大精深、個性鮮明的文化體系,是登封乃至鄭州、河南重要的形象名片,也是展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窗口之一,為中外文化交流作出了獻。

漢代,佛教傳入中國后,朝廷、僧人、居士等在各地建立佛教寺院。寺院里各朝代的石碑是佛教典籍編纂的基本資料之一,也是研究佛教歷史和佛教中國化的第一手素材。

公元496年,北魏孝明帝為古印度來的跋陀禪師在河南登封少室山修建寺院,取名“少林寺”。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員黃夏年介紹說,河南嵩山北魏《中岳嵩高靈廟碑》是我國存世最早的佛教碑刻之一,立于東魏孝靜帝天平二年(535年);北京房山石經則是我國佛教著名的碑刻群,記錄了從隋代到明代的各種資料;少林寺是中國佛教禪宗祖庭,“少林寺碑刻”是指以少林寺為中心的與少林寺有關的碑刻。少林寺目前是我國保存碑刻數量較多的寺院之一,有600余塊古碑。“少林寺《比丘洪寶造像碑》拓片載‘言宣二六之教,像跡四八之璃,豈不淵玄沖漠,巍巍惟極者哉’,‘淵玄沖漠’是中國傳統老莊思想,反映出中國傳統思想與外來佛學思想的結合。”黃夏年說。

南朝宋梁時期,古印度菩提達摩禪師到少林寺,在后山面壁9年后開始傳禪法。達摩禪師在中國佛教中擁有崇高地位,少林寺內留下了與達摩禪師有關的碑文、石刻和造像等,成為佛教界、藝術界、文化界和學術界關注與研究的對象。“達摩禪師石碑今存留于世者有3方,分別為河南省三門峽熊耳山空相寺(達摩圓寂地)《菩提達摩大師頌并序》、河北省邯鄲元符寺(二祖慧可圓寂地)《達摩大師碑》、少林寺《大元重建蕭梁達摩大師碑》。上世紀80年代,因禪宗研究的熱潮,3塊達摩碑受到了中外學者的關注,給予了很高的評價。日本學者小島岱山曾說,‘通過對菩提達摩碑文及其內容進行嚴密詳細之研究,將會構筑起一部全新的早期禪宗史和早期禪宗思想史。’”黃夏年說。

少林寺的三教圣像碑謂贊文為唐肅宗皇帝作,但《大宋僧史略》的重開序、《佛祖通紀》等典籍謂是李商隱作,蘇州大學宗教研究所教授韓煥忠考察各種記載,比較傾向認定是李商隱的作品。“贊文的內容試圖運用傳說闡明佛教行化于中土的合理性,其間體現著佛教中國化的豐富內涵。”

專家學者和少林寺法師認為,少林寺的碑刻除了對佛教歷史文化的研究有重要價值外,還能為中國政教關系研究提供珍貴資料;少林寺碑刻中還保存了很多與寺院經濟、寺院土地等有關的資料,有利于中國古代社會經濟發展變化的研究;少林寺碑刻集萃了中國古代佛教文化藝術,有如宋代蔡京和黃庭堅、明代董其昌等文人、書法家以及法師們撰寫的碑文,都是書法精品和寶貴的文化遺產。

隨著少林寺檔案庫檔案文獻逐步豐富,涉及到宗教、文化、武術、藝術、醫學、文保和建筑等多個領域,原有機構及其功能難以滿足需求,2019年成立中國嵩山少林寺檔案館。檔案館負責人楊紅瑞介紹,檔案館目前整理出紙質檔案文獻3萬余件,電子檔案40T左右,除存量檔案外,通過知網查詢和實地調研,相關檔案文獻約19920件。預估散落在國內外的檔案約30萬到50萬件。

今年1月,嵩山少林寺申報的“少林寺宗法檔案”入選第五批中國檔案文獻遺產名錄。“少林寺宗法檔案”是反映中國佛教禪宗僧團制度、見證佛教本土化與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檔案文獻,專家稱其具有世界文化價值。永信法師說,“少林寺宗法檔案”以“少林寺祖宗牌位圖譜”為核心,以60通碑刻及116座塔之塔銘為主體,形成了“七十字輩”為代表的完整齊備的中國傳統宗法譜系,是少林寺的獨特歷史文獻、中國禪宗文化的重要資料庫。

上海大學文化遺產與信息管理學院教授周林興認為,檔案作為原始的、權威的歷史記錄,是最為重要的文本之一,連續性的少林檔案資源是建構少林學體系最有價值的資源,檔案敘事對于少林學體系的建構將起到積極的支撐作用。

湖北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檔案學教授覃兆劌認為,檔案是區別于圖書、文物和其他文獻的一種獨特的存在。人們憑借檔案記憶,延續他們有關生活的經驗和對待生活的態度,并因此形成世代相襲的知識和價值傳統。“我們現在強調檔案的保護,其實檔案的保護與開發是相輔相成的,對檔案的開發也是一種‘活態保護’。未來,少林寺應該將可開放的檔案進行開放性展示,并進行開發性保護。”

少林功夫伴隨著少林寺1500多年的歷史不斷豐富完善,由最初保衛寺院的手段,逐漸發展成為技藝完備、內涵豐富的武術文化。少林寺《禪露》主編鄒相說,“少林寺流傳下來的拳譜記載,歷代傳習的少林功夫套路有數百種之多,其中流傳有序的拳械代表有數十種,另有72項絕技及擒拿、格斗、卸骨、點穴、氣功等門類獨特的功法。時至今日,少林寺流傳的少林功夫拳術、器械和對練等套路合計有255種。禪宗智慧賦予了少林功夫深厚的文化內涵。以信仰統攝技擊,以技擊表現信仰,這是少林功夫表現為神奇武術的根本原因,也是少林功夫與其他武術區別之所在。”

少林功夫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享譽世界。首屆“少林功夫網絡考功大賽”于2022年2月在少林寺舉行,全球5000余名少林功夫愛好者“云比武”。據鄒相介紹,少林寺年末考功分為禪定、禪武、禪醫、禪藝、講經、唱念、背誦等七大項,旨在考察少林弟子、少林功夫習練者、少林文化愛好者的學修成果、技藝成就、心性智慧等,是少林寺的一項重要制度、文化傳統和修行方式。少林功夫考功通常在少林寺舉行,隨著少林弟子在全球開枝散葉,分布在世界五大洲的各少林文化中心每年也擇期組織學員考評學修成果,分享學習經驗。少林考功后推而廣之為國際化的少林考功大會。

昆明理工大學體育學院張瀚中認為,通過國際交流、培訓、考核、比賽等形式,少林考功為世界各地的少林功夫愛好者提供了一個學習、交流和分享的平臺,也為中華武術文化在國際舞臺上提升知名度提供了新的契機。作為少林文化傳承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當代的少林考功不僅需要承擔傳承少林功夫的職責,更需擔負起少林文化“走出去”的重任,可以探索更新的方法和形式。

“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數字化已經成為傳承與保護非遺的重要途徑。少林功夫的傳承與發揚,可以通過利用‘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等新興技術,構建互動教學平臺,利用社交媒體等手段,以實現少林功夫的傳播和推廣。在實踐中,需要注意保護少林功夫的精神內涵和文化價值。未來的研究可以進一步探討如何通過科技手段,提高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效率和傳承質量。” 廣州大學體育學院朱麗純說。

永信法師說,近年來,少林寺致力于少林文化的發掘和弘揚,舉辦“少林寺與禪宗祖庭”研討會、“檔案與少林文化大數據”論壇,以及“少林學”系列學術研討會等活動。少林寺組織全國專家對寺內幾百塊碑文進行全面研究,可以說將少林文化研究推進到一個新階段,豐富了“少林學”的內涵,促進了少林文化的研究與發展。“少林學”研究,其實也是少林寺搭建的一個平臺,一個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平臺,可以包含更多的傳統文化內容,期待更多人的加入和參與。

(原載于《中國民族報》2023年9月8日)

 

王衛大使出席首屆拉美少林考功大賽

◎華人頭條

2023年10月28日,中國駐阿根廷大使館王衛大使出席首屆拉丁美洲少林考功大賽開幕式。河南省代表團、少林寺方丈釋永信以及布宜諾斯艾利斯市政府人權與多元文化副秘書馬勒維奇、阿根廷移民協會主席加斯頓·胡安、玻利維亞前外長瓦那庫尼等出席了活動。

王衛大使在致辭中指出,少林功夫禪武合一,武以強身健體、懲惡揚善,禪以修身養德、造福世界。少林武術是中華傳統文化的優秀代表,是中國傳統體育文化的精髓,既屬于中國,也屬于世界。習武者講求武術交流切磋技藝、公平競爭、傳遞友誼、增進團結,祝愿大家“以武會友”,賽出風格、賽出友誼。

阿根廷移民聯合會主席加斯頓·胡安、布市人權和多元文化副秘書馬勒維奇、玻利維亞前外長瓦納庫尼和運動員代表分別致辭。他們表示,中國武術文化在阿根廷等拉美國家的影響日益擴大。少林武術體現的“和合共生”理念與拉美人民對和平的不懈追求不謀而合,在當前國際形勢下尤其難能可貴,愿進一步推廣中華武術,促進阿根廷和拉美與中國的文化交流合作,增進雙方人民之間的了解和友誼。

本次考功大賽在布宜諾斯艾利斯市拉普拉塔河畔的黃金俱樂部隆重舉行,由阿根廷少林文化中心、阿根廷金鳳凰國際文化傳媒公司承辦。來自拉丁美洲14個國家的480名少林弟子參加,吸引了近2000名當地民眾觀看。

讀者來信

《禪露》編輯部:

各位編輯老師好!我是一名在家居士,對佛教有著很深的信仰,對少林寺也有著很深的情懷。之前我多次去過少林寺參觀,深感少林文化博大精深,是文化精粹。

談起我與《禪露》之間的緣分,說來也巧。有一天,我在瀏覽少林寺官網時,看到了有個“少林禪露”欄目,點開后才知道是《禪露》的電子版。這才發現,原來少林寺還辦有這么一本優秀的心靈讀本,真是太好了!很快,我聯系到了編輯部,以后每期都能及時收到《禪露》,感覺自己非常幸運。

我覺得,少林寺辦《禪露》是廣弘善法,功德無量!感恩各位編輯老師的辛勤付出,祝愿你們吉祥安康!

 

讀者:李小明

2023年9月

 

編輯部回復:

李居士您好,感謝您對《禪露》的認可,以及對我們編輯部工作的肯定!《禪露》自創辦至今,已近三十年,先后與很多作者與讀者結下善緣。我們希望《禪露》能持續作為一個平臺,把優秀的佛教禪宗文化、少林文化帶給普羅大眾,讓更多的有緣人受益。

再次感謝您對《禪露》的護持,衷心地祝愿您及家人六時吉祥,自在如意!

 

 

《禪露》編輯部:

尊敬的各位編輯老師,你們好!感謝你們一直以來如期贈閱《禪露》。我看到上一期,已經是第135期了,少林寺能這樣堅持辦《禪露》,實屬不易。各位編輯老師的辛勤付出,也讓我深受感動!

本人是傳統文化愛好者,對佛教禪宗文化也非常喜愛。閱讀《禪露》的各個欄目,感覺條目清晰,內容充實,像“面壁石”“錘譜堂”的佛學論文,每每讀后,皆能讓我受益匪淺;“佛學常識”欄目,讓我學到了不少佛教知識,非常充實;“少林故事”欄目,讓我對少林寺、少林文化有了更為全面的認知,心生歡喜;等等。

總之,本人對《禪露》愛不釋手,愿一直與《禪露》攜手前行!

 

讀者:趙文強

2023年10月

 

 

編輯部回復:

趙老師您好,得知您對《禪露》如此喜愛,我們編輯部全體同仁倍感榮幸。《禪露》得以持續印制,不光是編輯們的努力,更要感謝像您一樣的讀者們的認可、鼓勵與支持!

在下一步,《禪露》會繼續努力,不斷豐富和完善內容、提升設計品位。比如,本期開始,又增加“文化遺產”欄目,以饗讀者。在此,也希望《禪露》能給大家帶去禪悅與法喜。順頌吉祥!